数学课堂练习与实践策略探究

2022-10-30 02:55刘伟
成才之路 2022年24期
关键词:课堂练习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刘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策略;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核心素养

课堂练习既是课堂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发展学生智力、锻炼学生数学技能的重要途径。为提高课堂练习效果,教师要以生为本,对课堂练习内容与形式进行精心设计,讓学生“练”在核心点、“练”在关键处,让课堂练习更加有的放矢,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打下坚实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 对数学课堂练习与实践策略进行探究,以切实发挥课堂练习作用, 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一、数学课堂练习课题提出背景与内涵

对于数学教学而言,课堂练习是提升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在课堂练习活动中, 学生可以将课内所学知识加以运用,从而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提升数学综合技能。课堂练习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检和自查,从而明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效加以解决。另一方面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从而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也凸显了一些现实性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比如,课堂练习设计仍旧以教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完成,缺乏完成课堂练习的积极性;课堂练习设计题量过大,使得学生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影响课堂练习效果;课堂练习设计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练习的热情,导致课堂练习效率和质量不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缺乏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练习,势必难以取得好的效果。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 有必要对数学课堂练习与实践策略进行探究,以突出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课堂练习设计的科学性, 让学生既能够巩固数学课程基础知识、发展数学综合能力,又能够在“精而简”的课堂练习活动中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增效”。

二、数学课堂练习与实践设计原则

在数学课堂练习实践过程中,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和影响,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内容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提高课堂练习设计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为充分发挥课堂练习的教学价值,教师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做到精而简。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教师要充分考虑习题质量与数量的关系,根据学生课堂学习反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做到精而简,以充分发挥课堂练习的教育价值,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第二,紧扣教学目标。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教师要提高习题设计的针对性,确保课堂练习能够紧扣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目标,以提高课堂练习实效。

第三,关注层次性。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各不相同, 在学习过程中,接受和吸收的程度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应进行分层, 设计具有层次性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阶梯性的课堂练习中,循序渐进地发展数学运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确保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和进步。

第四,注重拓展性。相较于其他课程,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因此,在课堂练习设计过程中, 教师应注重对学习内容进行拓展,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夯实学生数学学习基础, 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熟练掌握和应用的能力。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数学知识时,课堂练习的习题设计可融入表面积、体积等相关计算,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循序渐进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数学课堂练习与实践策略

1.紧扣课程教学目标,突出重点与难点

在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根据教学内容确定的。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应围绕课程教学目标以及课程教学内容, 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练习内容,确保学生在完成课堂练习的过程中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能够掌握重难点知识,能够提升数学综合技能。教师只有紧扣课程教学目标,突出重点与难点,才能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层次性的课堂练习。

(1)关注课堂练习设计的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课堂练习应当从课程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需要两方面综合考虑,平衡课堂练习题的数量以及难易程度,并根据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针对性的练习, 保障课堂练习有的放矢,提高课堂练习效率与质量。例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可将教学内容概括为以下两点:“一看”,看除数是几位小数。“二移”,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小数除数变成整数除数,然后再对应地移动被除数小数点位置, 进行相应的计算。针对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可设计以下竖式计算,只需要学生说出计算的思路和过程,不需要计算最终结果:0.21÷0.07,2.4÷0.8,3.56÷0.04,0.102÷0.51。学生如果能够准确掌握以上算式计算思路,后续的学习就会容易得多。这种具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设计,能帮助学生准确掌握重难点知识,夯实学生学习基础。

(2)关注课堂练习设计的层次性。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此,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 要根据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特点,遵循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的设计思路。比如,计算题可以从基本形式到变式训练,让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能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探究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小数和整数相乘”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可设计以下课堂练习。

①不计算说出下列各题的积是几位小数。3.5×21,2.85×12,0.045×38,41×2.53。②根据145×12=1740, 说出下列各题的积。1.45×12,14.5×12,145×1.2,145×0.12,12×0.145,0.012×145。③根据75×54=4050填空。()×()=40.5,()×()=4.05。

这样的课堂练习设计, 能突出课程教学重点与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使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进而树立学习自信心。这样的课堂练习设计,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差异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2.圍绕课堂练习的实际需求,灵活安排课堂练习时间

在设计课堂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围绕课堂练习的实际需要,灵活安排课堂练习时间,科学合理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安排课堂练习时间应当避免练习活动的断断续续,要注重课堂练习的连贯性、衔接性,避免花费较长时间只进行单一内容的练习。教师设计课堂练习时,要根据基础、巩固和发展三个层次安排课堂练习时间,使不同阶段的练习活动自然过渡,充分发挥课堂练习作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课堂练习时间过少,起不到巩固和加深印象的作用,学生容易忘记课堂所学知识;课堂练习时间过多,容易引发学生的厌烦情绪,课堂练习的作用与价值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教师要根据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情, 灵活设计课堂练习时间, 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练习的积极性和针对性,提高课堂练习效率和练习质量。

(1)新授课课堂练习时间安排。在新授课课堂练习阶段,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内容与学情,正确评估课堂学习任务。在设计概念与基础知识课堂练习时,课堂练习时间的分配应围绕概念和基础类知识进行巩固与练习,将提升类习题设计放在后续课堂练习中。在设计应用类课堂练习时,课堂练习时间的分配应当偏向学生的探究学习,科学划分课堂练习时间,对于旧知识的复习要精确高效,对于新知识的巩固要及时和渐进,以夯实学生新课学习基础,强化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可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和课堂练习的实际需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以下练习题。

这样的课堂练习设计,紧扣课程教学目标“能举例说明乘法算式的含义,会对几个相同数相加的算式与乘法算式进行互相改写”, 让学生准确掌握课堂教学的重点知识。这样的课堂练习设计,既不会占用过多的时间, 又能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既能顺利完成对新知的巩固,又能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提高学生学习质量,避免烦琐、机械、重复的训练,提高课堂练习的针对性、目的性。

(2)单元课堂练习时间安排。单元课堂练习是教师帮助学生巩固深化单元基础知识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单元课堂练习时间安排应当从学生日常学习表现出发,在安排练习时间之前要带领学生对单元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纳,梳理出单元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并将学生日常作业过程中出现的易错题融入单元练习中。在分配具体时间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学情, 明确课堂练习时间分配的节点, 科学地组织学生将练习时间分为复习提问时间、典型例题解析时间、易错题归纳时间等几个重要阶段, 突出课堂练习时间分配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为学生数学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例如,在“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一单元的课堂练习设计过程中,基础知识巩固部分可融入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例题:35×9、56×7、60×4,使学生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典型例题复习部分可融入因数中间有0 的计算练习题,让学生掌握这一特殊的计算方法和技巧。实际问题解决部分可融入路程问题,强化学生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让学生深入理解“速度×时间= 路程”这一计算公式,并能够进行熟练应用。

3.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新的课程标准也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为人人所学。对于数学课程教学而言,生活化教学元素的融入,不仅可以丰富课程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同时还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学习理念。因此,在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融入生活化的应用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1)营造生活化应用情境。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数学课程学习质量,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教师应将生活化内容融入课堂练习的实践中去,引导学生从生活化角度解析数学课程内容,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 使学生在参与课堂练习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深入理解数学定理与概念,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培养抽象、概括、分析、比较的综合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元、角、分”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小超市”这一主题的课堂练习活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出示不同商品的价格,要求学生以10 元为标准购物,并提出问题:“同学们, 你们手中的10 元钱可以买哪几样学习用品?有哪些不同的买法? ”学生都有日常购物的经历, 对于这样的课堂练习具有较高的参与兴趣,纷纷提出自己的购物方案。这种生活化的课堂练习活动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课堂练习效率和质量更高。

(2)营造生活化问题情境。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教师要善于从生活问题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课内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课堂练习设计, 既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例如,在解决“鸡兔同笼”这一问题时,教师就可以以学生喜爱的小动物为媒介进行引入:“同学们平时都喜欢什么小动物啊? ”学生们踊跃发言,有说喜欢小狗的,有说喜欢小猫的,也有说喜欢小兔、小鸡的。“谁能告诉老师小兔子有几只脚?小鸡有几只脚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顺势引出问题:“在一个笼子里同时装有小兔子和小鸡,但是老师只知道一共有7 个脑袋和22条腿,聪明的同学能不能帮助老师算一下小鸡和小兔子各有多少只呢? ”这一问题情境的构建,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启动学生思维。在学生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和引导:“同学们,你们想一想,一只小兔子和一只小鸡,它们相差几只脚?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理清解题思路。又如,在解决“租船”这一问题时,教师可设计以下课堂练习:周末王老师带领班级45 名学生去划船,每条船可以乘坐6 人,一共需要几条船? 已知每条船20 元,王老师和同学们一共需要花多少钱租船? 在休息时王老师去买矿泉水,每瓶矿泉水3 元,王老师还剩136 元,可以买多少瓶矿泉水? 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解决“舍余”和“进一”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课堂练习的作用和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练习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消化吸收的主要途径。教师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要遵循课堂练习设计的基本原则,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需要灵活设计课堂练习内容,科学合理设计练习时间,将重难点知识融入多样化的课堂练习中,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课堂练习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策略研究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探究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