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委十年奔腾逐浪高

2022-11-02 12:16吴怡蓉,黄丽婷
中国水利 2022年19期
关键词:河湖珠江流域

珠江奔腾,磅礴入海;华南大地,蓬勃生机。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牢记职责使命,科学谋划流域水利发展蓝图,全面提升大湾区水安全保障水平,为推动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这十年,是思路领航、举旗定向的十年,是谋篇布局、立柱架梁的十年,是踔厉奋发、成就辉煌的十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水利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珠江委)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为指引,科学谋划流域水利发展蓝图,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实施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举措,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治水难题,为推动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防汛抗旱保安澜

防汛抗旱是流域管理机构的第一职责。珠江委全面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立足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坚决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

组织流域各省(自治区)加快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流域整体防洪能力显著提高,累计建成江海堤防2.7万多km,各类水库1.7万多座,各类水闸1.1万余座,以堤防为基础、干支流控制性枢纽为骨干、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流域防洪体系逐步形成,全面筑牢水旱灾害防御的坚实屏障。

坚持以流域为单元,强化统一调度,建立了覆盖全流域、贯穿全年的水资源调度体系。通过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与流域各省(自治区)科学实施水库群联合调度,成功防御多次编号洪水,全面战胜珠江流域“22·6”特大洪水,有效防范“山竹”“天鸽”“妮妲”等多个强台风,最大限度减少流域洪涝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1年至2022年春,珠江流域东江、韩江发生60年来最严重干旱,珠江委按照水利部部署要求,逐江河逐区域排兵布阵,按当地、近地、远地构筑了西江、东江、韩江供水保障“三道防线”,强化水量统一调度,全力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和粤东、闽南等地供水安全,彰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使命担当。

水润湾区促发展

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和联系纽带。珠江委站在服务保障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的政治高度,准确把握大湾区水安全保障总体要求,加快完善水安全保障体系,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和生机。

早在2005年,为击退咸潮、保障供水,珠江委统筹开展千里调水,正式拉开保障澳门供水安全的序幕。从被动应急、压制咸潮,到主动应对、统筹兼顾,再到水量配置、统一管理,珠江枯水期水量调度走过了不平凡的三个阶段。如今,珠江委已连续18年成功组织实施珠江枯水期水量调度,累计向澳门、珠海供水约19亿m3,有力保障了大湾区城市群供水安全。

栉风沐雨,再续华章。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为构建与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珠江委认真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完成《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规划》,统筹谋划大湾区水安全保障总体思路、发展目标、总体布局和主要任务,提出构建大湾区水安全保障的“四张网”,为大湾区建设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四张网”

近年来,为推动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助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典范,珠江委创新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监控预警核查通报机制,推动节水监管从“宽松软”走向“严实硬”。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用水总量较2020年减少2.3亿m3,两家淘汰目录项目关停压减水量6988万m3,35%的单位用水定额达到先进标准。

大国重器惠民生

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稳定经济大盘具有重要意义。珠江委聚焦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珠江—西江经济带、环北部湾城市群等国家区域战略,大力推进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广西平陆运河、海南南渡江引水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不断完善流域水网布局,全面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标志性项目,也是珠江流域关键控制性工程。工程于2014年开工建设,左岸工程于2020年投入使用并发挥效益,右岸工程于2019年开工建设,2022年9月底顺利通过二期蓄水(61m高程)阶段验收。在抗击东江、韩江流域60年来最严重干旱和防御流域特大洪水中充分发挥“王牌”作用。

2022年8月,广东省迄今为止引水流量最大、输水线路最长、建设条件最复杂、总投资最多的水利工程——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正式开工,工程建成后,将惠泽湛江、茂名、阳江、云浮4市1800万人,进一步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格局,保障生产生活用水安全、维护河湖生态环境,系统解决粤西地区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深圳茅洲河碧道

水美河畅入画来

珠江委坚持系统治理,充分发挥指导、协调、监督、监测作用,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统筹推进流域河湖管理保护工作,流域河湖面貌持续改善,河湖长制在实践中焕发出强大的活力与生机。

2018年年底,流域各省区全面建立河湖长制,设立各级河长湖长约13万名。2020年以来,珠江委积极开展河湖管理督查、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清理整治等专项行动,以河湖“清四乱”、陈年积案“清零”为重点,依托河湖长制平台,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多部门开展万峰湖库区水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强力拆除柳江12栋水上别墅、东莞海腾违建码头等违法建筑约4.9万m2,清理整治珠江河口狮子洋水域堆渣填土67万m3,督导拆除西江干流梧州段网箱养殖46万m2,有效解决了一大批河湖顽疾,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

2021年,珠江委牵头建立“珠江委﹢流域片省级河长办”协作机制,推进实施韩江流域省际河流河长协作机制,推动形成流域统筹、区域协同、部门联动的河湖管理保护新格局。2022年,珠江流域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召开,进一步凝聚流域河湖保护治理合力,共商珠江高水平保护大事,共谋流域高质量发展大计。五年来,珠江流域共清理整治河湖问题4.8万个,清退非法占用岸线8000多km,拆除违法建筑1200多万m2,河湖乱象整治成效明显,一幅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幸福画卷徐徐展开。

>珠江委防汛抗旱“四预”平台

科技赋能激活力

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路径。珠江委以水旱灾害防御为突破口,建成防汛抗旱“四预”平台,实现流域水库群实时监测预警和精准调度,为科学实施珠江枯水期水量调度,有效应对东江、韩江流域60年来最严重旱情,成功防御流域“22·6”特大洪水提供决策依据。当前,珠江委正加快推进数字孪生珠江试点建设,推进基于数字孪生流域的“2+N”智慧水利应用体系建设。

积极推动水利行业首个数字孪生工程建设。大藤峡数字孪生工程以“一台双赋三化四预”为总体目标,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攻关数字孪生流域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南方河流数字孪生示范工程。工程计划于2025年年底全部完成。

十年来,珠江委坚持“技术立委、人才强委”,汇聚创新合力,推动珠江水利科技工作迈出坚实步伐。科技创新硕果累累,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26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50项,入选水利部各类推广目录清单的优秀技术成果10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89项、实用新型专利248项,出版专著87部,3位同志入选水利部科技人才队伍,技术成果和科技人才取得重大突破。

十年奔腾逐浪高。站在新起点上,珠江委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水利部部署要求,抓好六条实施路径,强化流域治理管理,奋力推进珠江水利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征程。

猜你喜欢
河湖珠江流域
试析河湖健康评价工作的要点和措施
占据价值之巅!珠江头排之上的“壹号”人生
水清岸绿生态美
区域联动护流域
珠江纵队在中山成立
打造河湖长制“武汉样板”
我省一大批重要河湖水质达近30年来最好水平
“数读”2018年珠江水运发展
“漫”游珠江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