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

2022-11-03 20:31
电脑报 2022年41期
关键词:普渡绘本

故事是越战背景下,一个纽约的喷子被兄弟们怂恿着去越南,给前线的发小们送啤酒,家乡的味道。真人真事,结尾还有照片和当事人现在的合影。就如电影中说的,不担心你身体怎么样,担心你脑子。就算这兄弟脑子被酒泡了,还是做出了这件事。至于反战还是反智就无所谓了,因为战争是别人在打,两杯啤酒下肚,跟着宣传导向骂骂敌人和反对战争的人就好,毕竟不耽误自己喝酒。

一部轻喜剧反战电影,其用意无须多言。讨论了谎言战争中的正确性,但电影本身质量其实很一般,除罗素·克劳分量不多的表演外,包括导演、剧本、演员等在内都十足平庸,其他演员表情生硬肤浅,人物弧光生硬滥俗。预测一下,今年奥斯卡应该和他的上一部《绿皮书》差不多,没有最佳导演提名,提名最佳影片和最佳男配,但大概率不会拿奖。

可能是今年最好的美剧,小人物对抗大资本的题材,不同于其他开金手指的爽剧,本剧可谓浇了观众一盆又一盆现实的冷水。一颗本来是拯救病人于痛苦的药片,却在资本贪婪、监管缺失与医学伪证的合谋下,变成杀人于无形的毒品:40万人因服用过量而丧生,不计其数的人因其上瘾、犯罪。

本剧以一对检察官为线索,串联起病人、醫生、药品销售、药厂高管、监管部门、缉毒警探等多方人员,十年调查只换来三名前高管被起诉,而后十多年该药依旧正常销售。查了一下新闻,直到2019年,在公众抗议的浪潮中,美国各地才对普渡制药提起集体诉讼,普渡面临巨额罚款破产,然而其背后的萨克勒家族却只损失了十几亿美元,现在仍是百亿美元家族。但没有胜利的战争不代表没有意义,因为有人看清了黑暗现实仍为之战斗。

吉竹伸介是一名绘本作家、插画家,1973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吉竹伸介小时候是个怕生、内向的孩子,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后来因为想当一名电影道具师,学了筑波大学艺术研究科的综合造型专业。成为两个孩子的爸爸后,吉竹伸介出版了第一部绘本《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这部绘本获得3000位书店店员评选的“MOE绘本书店大奖”第一名。此后,他又陆续出版了《好无聊啊好无聊》《做个机器人假装是我》《脱不下来啦》《只能这样吗不一定吧》《看得见看不见》等作品。

这本书不单单是一本童书,作为一本“人生指南”和“心理咨询书”,引起了所有年龄段读者的共鸣。男女老少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幽默又简单的回答,治愈现代人疲惫的心。正如作者所说:“我平时总在担心一些事情,是个容易焦虑的人。不过即便如此,我也能找到快乐。比如有的事情做不好,我就放弃不做。如果世界上的问题都能用‘热的话就脱掉吧’这样简单的方式来思考,生活一定会轻松很多吧。”

感冒高热,发炎红肿,误碰毒物,细胞恶变……是免疫系统带着它的数万亿细胞苦战和坚守,让这些日常的健康波折没有成为致命灾害,让我们不会分分钟死掉。如此重要的人体系统,我们怎能不去多做了解,助力它更好地发挥作用?本书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好途径之一。

既直观、轻松,又精准、实用,还不乏时尚、极客的气息,这就是本书呈现给你“免疫”知识的方式。它以故事性的讲解和风格鲜明的插图,描述人体的免疫机制、免疫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各类细胞及重要蛋白(抗体、MHC、细胞因子等),与人有关的各种微生物(包括益生菌和各种病原体),以及多方的相互作用,介绍自愈、发炎、流行病、抗菌、抗病毒、寄生虫、过敏、疫苗、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种种健康议题,帮你过上更为轻松安泰、胸有成竹的现代人生。

本书是利德围绕手书写的一段趣味文化史,从精神分析的视角出发,跨越临床医学、艺术史、流行文化等多个领域追寻手的踪迹,往往通过解读一部电影或一篇故事的细节,探索手丰富多样的形象背后隐藏着的关于我们内心,乃至整个人类文明存在的真相。作者通过这段历史最终要唤起的是对我们当代人生活与精神状况的反思,在手的忙碌中包含了我们的各种焦虑、躁动与不安。

手是强悍的器官,也是软弱的器官。手是身体的末梢终端,却也是如果没有就非常不便利的存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触摸某一物体时,要是仔细观察,一般都能感觉到物体和我们自己的手之间的触感。尤其是每次我们与人握手、爱抚婴儿的时候,我们有时可能会意识到,身体接触对于我们的情感生活是多么重要。  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神经元就是利用大脑与手的神经突触连接来通信,表达纷繁复杂的人类情感。

林帝浣

任职广州中山大学,画家,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电脑报》专栏作者。

猜你喜欢
普渡绘本
剩下的半碗水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数百年前晋江人就反对普渡奢侈攀比陋习
最后一次“普渡”(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