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和红色文化的融合措施探究

2022-11-04 09:04马亚庆卢凯
南北桥 2022年14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思政教育高职院校

马亚庆 卢凯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创新改革要求结合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融入红色文化教资源,以此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自信与红色精神。在当前信息传播速度较快、政治经济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受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受到一定的冲击。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需要不断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实现与红色文化的深度融合,以此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政治观,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整体质量。

1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融合红色文化的必要性

1.1  红色文化为高职思政教育提供了原本性政治文化资源

通过对红色文化的分析可以知道,红色文化本身蕴含着革命精神与文化价值,能够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呈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信仰与革命精神,承载了我国革命斗争历史的发展进程,是中国共产党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展革命斗争的文化表达。也就是说,红色文化代表了中国革命斗争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追求、理想信仰与优良品格,高度契合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主要内容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红色文化所彰显的革命精神与价值观,为高职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提供了相关的政治文化资源,可借助红色文化开展跨时代的思政教育,印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思政教育深入学生内心,提升思政教育整体质量[1]。

1.2  外来文化对我国高职学生文化观造成冲击

在当前信息高速传播的互联网时代中,多种类型的信息资源正在不断冲击学生的头脑,高职学生本身思维较为活跃,在某些信息的影响下,会导致自身文化价值观出现偏移。所以,需要借助红色文化资源开展高职思政教育,以革命历史发展内核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重新树立文化自信[2]。

1.3  落实新时代高职思政教育改革

为贯彻落实思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需要明确当前高职思政教育工作的着力点,通过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方式,融合红色文化资源,来打造具有时代气息的高质量思政课堂。我国具有非常多的红色文化资源,载体形式丰富,并且能够做到与人文文化、自然文化的相互融合,其中延安红色文化、井冈山红色文化等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文化,更是与当地文化发展息息相关。充分挖掘当地红色文化开展思政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的历史内涵,能够吸引学生兴趣,打造高水平的思政教育课堂。

2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和红色文化融合中出现的问题

2.1  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力度不足

当前高职思政教育对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力度不足,运用效果不明显,主要体现为这样两点。第一,红色文化教育方式落后。在实际的高职思政教育课堂中,有关红色文化知识的讲解,只是结合思政教材综合阐述一些典型案例,考虑到红色文化基地门票成本等方面的情况下,很少带领学生实地考察红色教育基地,使学生对历史红色文化缺少一定深度的认知,难以理解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革命信仰。第二,融合程度不高。在当前高职思政教育全方面呼吁融合红色文化教育的环境下,部分高职院校关于红色文化教育的开展,往往只是组织学生观看红色电影、书籍,或者听红色演讲、报告等,教育内容浮于表面,为了融合红色文化而融合,未能体现红色文化教育的本质,难以从精神层面理解红色文化内涵[3]。

2.2  有关红色文化的教育形式单一

一方面,为了达到思政教学目标,強行将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内容相结合,忽略了红色文化本质与思政教育时代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与适应性,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另一方面,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高职院校选择采用题海战术的方式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以达到考试目标为主要目的,实际上脱离了高职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融合的初衷,严重影响融合教育效果,甚至会使高职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产生抵触心理。

2.3  红色文化思政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感

红色文化体现了革命进程中的历史精神,在当前现代化社会主体中,应结合思政教育内容赋予红色文化新的精神内涵,实现与时代发展的契合,突出红色文化教育的本质。而就当前高职院校红色文化思政教育实际情况来看,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感,主要体现在空喊口号,未能将红色文化与学生所处的社会实际紧密结合,导致学生难以理解红色文化精神本质,红色文化思政教育整体效果不佳[4]。如在讲解百色起义的过程中,教师过度政治化渲染革命事迹,夸大革命精神,学生难以将时代发展与革命精神联系到一起,难以深度把握红色文化的时代精神。

2.4  红色文化载体形式单一

目前来看,高职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融合的主要载体为教育课程,这导致红色文化教育缺少实践性,以设置考试或者课堂讲解的方式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受限课程教材,对现有教材依赖程度较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思政教育开展方法基本都是按照教材内容空讲红色文化,学生理解程度不高,难以把握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时代精神难以切实转化为学生的信仰理念。

3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和红色文化的融合措施

3.1  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

长期的革命斗争历史,使我国具有非常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除了革命博物馆与英雄纪念馆等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之外,还有着不同类型的革命斗争视频资料、地区抗战文化等资源。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方式主要包括这样几点。

首先是区域红色文化资源挖掘。结合思政教材内容,挖掘本土固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使命感。我国各个地区都具有非常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如烈士纪念碑、文物遗址、抗战文化、红色追忆、红色旅游、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利用革命斗争中宝贵的影音资料、物质资源等开展思政文化教育,不同类型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不同的形式与载体。对于物质红色文化资源,主要以思政社会实践为主,以参观革命实物,引导学生感受革命历史对自身的冲击,并与自身实际生活形成强烈对比;对于视频书籍红色文化资源,可以采用课堂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直观感受革命历史,建立文化自信。

其次是网络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平台有着多种类型的现代化红色文化资源,比如红色文化话剧、表演、歌曲等。高职思政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现代化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思政教育,并借助相关APP向学生普及有关红色文化知识,建立立体化多层次的红色文化宣传格局,符合学生认知观念的红色文化知识教育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强化思政学习与红色文化之间的融合。

3.2  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方式

首先,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在传统强调理论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加强红色文化实践教育的占比,以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为目标,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教师可以采用体验式实践教学方法,在向学生普及有关红色文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革命景区与博物馆等。引导学生从实地感受红色文化带给自己的冲击,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调动学习积极性,加强教材理论知识与红色文化教育的融合,通过实践感受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深入理解红色文化革命内涵。

其次,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当前高职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程度不深,需要在加强学生红色认知的基础上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不能盲目跟风,为了开展红色教育而教育,而是应当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强调学生认知能力与思政教育目標,建立长期综合性的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另外,需要强调高职院校与当地红色文化之间的联系,借助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思政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使命感与文化自信。结合革命历史脉络与革命活动背景,建立系统化的红色文化知识体系,保证在高职思政教育中形成完整的革命文化,教师在此过程中需重视对思政课程资源的开发,加强教材与红色文化之间的联系。

3.3  赋予红色文化时代感

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党领导人民在不同历史阶段创造出来的先进文化,这些文化不仅是革命文化、红色文化,同时也是时代文化。红色文化不仅是对革命历史的见证,同时也是当前社会文化建设的思想武器,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从理论方面来看,红色文化是近代中国人民创建新中国的革命历程,是革命家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之后所形成的革命文化,这种革命文化是以唯物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的文化,具有科学性、历史性的特征。需要赋予红色文化时代感气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结合特色社会主体核心价值观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强调高职思政课程的时空性。

在开展高职红色文化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实现红色文化革命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在新的历史时期赋予红色文化新的精神内涵,重视红色文化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诠释新的红色文化精神,提升红色文化时代感。红色文化本身具备革命意识,教师应注意提炼其中的关键元素,并将其作为提升高职学生思想境界的核心要素,结合思政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新时代的革命历史观与文化观,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教导学生牢记历史发展,不忘革命精神,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奋斗。

3.4  创新红色文化载体形式

当代高职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容易接受各种新鲜事物,为加强高职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之间的融合,可以利用各种新型载体来开展红色文化和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首先,是课程载体。课程载体是联系红色文化教育的基本形式,贯穿高职思政教育全部过程,创新红色文化在课程载体中的表现形式。高职思政教师可以采用开展文体活动等方式,强化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组织学生开展红色舞台剧表演,以舞蹈、表演、歌唱等形式阐述革命历史的精神内涵,形成红色文化教育氛围,不仅有效提升课堂活跃程度,还能增强红色文化与思政课程的融合程度。其次,是网络平台载体,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平台成为展现红色文化内涵的新型载体,微信公众号、微博超话与红色网址等,都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内容。以红色文化网为例,其遵循“为实现中国梦传播正能量”的原则,存在重要新闻、理论园地、革命地标、红色影像等多类型的红色文化板块,并记录了时代发展与红色文化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创新红色文化载体形式,在课堂中将教材内容与网站知识联系到一起,强化学生对现代化红色革命精神的思考,加强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的融合程度。

4    结束语

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奋斗的形成史,蕴含了革命先烈的精神内涵,是新时代思政教育的风向标,也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高职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之间的融合,对提升思政教育课程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高职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融合程度不高,教育形式单一等问题,需要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思政教育方法,以时代感引领红色文化革命新内涵,以此加强高职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的融合程度。

参考文献

[1]蒋鹏.红色文化创意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思考[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9):92-93.

[2]赵芳.基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的高职思政课程体系建设[J].时代报告,2021(04):142-143.

[3]顾雪霏.老渤海红色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融合路径研究[J].大学,2021(28):41-43.

[4]王佳莹,裴尧.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吉林高职思政课的实践与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3):114-115.

[ 作者简介 ]

马亚庆,男,河南漯河人,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助教,本科,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卢凯,男,河南漯河人,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助教,本科,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项目名称 ]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21年度创新创业发展能力提升工程《漯河抗战文化德育资源挖掘及融入高职院校思政革新探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1LYZSKXM020。

[ 摘要 ]红色文化资源承载了相应的精神物质文化,在新时代体现了革命历史斗争时期的信念与价值追求。红色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的融合,不仅是落实新时期思政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提升思政教育质量的主要方向。本文阐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和红色文化融合的必要性与出现的问题,并从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方式、赋予红色文化时代感、创新红色文化载体形式等方面,总结高职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的融入途径,旨在加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引领与培养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与政治认同。

[ 关键词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红色文化;融合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思政教育高职院校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