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罗非鱼科学养殖技术

2022-11-05 04:11黄丽萍
水产养殖 2022年8期
关键词:全池罗非鱼鱼体

黄丽萍

(海安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 南通 226600)

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俗称非洲鲫,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原产于非洲的坦噶尼喀湖,外形类似鲫,鳍条多棘,形似鳜,是世界水产业的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被誉为未来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我国自1956年首次从越南引入莫桑比克罗非鱼,因其形状似鲫,故又称非洲鲫,此后先后引入各种罗非鱼。据统计,2020年全国罗非鱼养殖面积超过106 720万m,苗种产量205.81亿尾,养殖产量165.54万t,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鱼养殖品种。在实际养殖过程中,有很多养殖户为了提高产量,在养殖水体投放过量的肥料与饲料,导致水质恶化,对罗非鱼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现对罗非鱼科学养殖技术进行探讨。

1 罗非鱼的生物习性

罗非鱼在海水、淡水中均可生存,一般生活在水体中下层,是以植物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要求水体pH值7.0~8.5,ρ(亚硝酸盐氮)<0.1 mg/L,ρ(氨氮)<0.5 mg/L,ρ(溶解氧)>5 mg/L,最适温度为22~35℃。具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耐低氧、疾病少、繁殖力强、不耐低温等特点,15℃以下停食,10℃以下会被冻死。

2 罗非鱼的养殖管理

2.1 选好池

选择池塘面积为3 335 hm,水深2~3 m,池底泥厚为20~30 cm。周围无污染源,水源充足、水体清新、避风向阳、交通便利,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进水口处加过滤网,避免敌害生物或野杂鱼等进入鱼池。养殖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每2 000 m配备1台1.5 kW的叶轮式增氧机。池塘放养前应排干塘水,暴晒7 d以上,每667 m用生石灰70~100 kg,化浆全池泼洒消毒,7~10 d后可以投放苗种。

2.2 选好苗

选择体格健壮、体表光滑无损伤、外形丰满、规格一致、行动灵活、鳞片和鳍条较为整齐、无病虫害的鱼种。放养时用质量分数为3%~5%的盐水消毒或用质量浓度为15 g/m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0~15 min,一般每667 m放养罗非鱼种1 500~3 000尾,同时混养鲢鳙鱼种各50尾左右。

2.3 施好肥

罗非鱼对水的肥瘦要求不高,施肥的目的是为平衡水体中的浮游生物。一般要求水体透明度在25 cm左右,水色以茶褐色为佳。施肥坚持“少施勤施”的原则,人畜粪等有机肥每次每667 m可施120 kg左右;化肥每次每667 m用尿素1 kg,也可根据水温、水质等情况施用生物肥料,5—6月份以施有机肥为主,7—9月份以施化肥为主。

2.4 投好料

饲料一定要新鲜,贮存在干燥、通风的仓库。在池塘中设置2个饵料台,定点投喂。苗种下塘后,开始驯食,连续驯化10 d后,定时定点投喂,投喂时间为每天08:00和16:00。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5%左右,每天投饲量为鱼体总质量的5%。当罗非鱼进入生长旺期,日投饲量为鱼体质量的2%,饲料蛋白含量>35%,摄食旺盛时适当多投;天气闷热、阴雨等恶劣天气,减少或停止投喂。投喂配合料的同时,搭配一些青饲料,以补充罗非鱼对维生素的需求。

2.5 日常管理

(1)坚持日夜巡塘,观察鱼的吃食和活动情况,检查进排水口、防逃设施的完好性,认真填写巡查记录。

(2)及时处理料台上的残饵等,清理水池四周杂草,保持水池和料台周围的环境清洁,无杂物;发现病鱼,及时诊断,对症治疗;发现死鱼,查找原因,及时捞出并妥善处置。

(3)8—9月份是罗非鱼快速生长期,池塘载鱼量大幅度上升,应做好轮捕轮放,取大留小,释放水体空间,提高产量和效益。

(4)轮捕轮放均衡上市。拉网后做好消毒、调水和改底工作。

3 病害防治

3.1 溃烂病

(1)病因及症状。致病菌为气单泡菌亚种,属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鱼体和水中,健康鱼不会感染,当水质环境变化和鱼的机体受伤就会感染。病菌感染部位发红、充血、溃烂,病灶无固定部位。

(2)治疗方法。发病早期,及时隔离病鱼,保持池水温度,调节好水质,全池泼洒质量浓度为0.3 mg/L“强氯精”1次,3 d一疗程。病情严重时,可连续泼洒”强氯精”2次,并内服质量比为3~5 g/kg“鱼康达”或质量比为2~4 g/kg“克菌威”等药饵,每天投喂1次,

3.2 链球菌

(1)病因及症状。每年6—9月份,水温达到29℃以上容易流行。罗非鱼感染链球菌后,离群独游,身体弯曲打转,或者在水面上慢游,反应迟钝,体色发黑,鱼体运动失衡,眼球突出或浑浊发白、充血。解剖发现,其肝脏、胆囊、脾脏明显肿大,是正常鱼的数倍;急性发作时,内脏如肠道、肝、脾、肾有出血现象。

(2)治疗方法。避免养殖密度过大,加强饲养管理;发病时用质量浓度为0.3~0.5 g/m的纯二氧化氯,全池泼洒消毒;配合在饲料里添加200 mg/kg大蒜素内服,连喂3~5 d,同时用质量比为25~30 g/m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

3.3 爱德华氏病

(1)病因及症状。罗非鱼感染迟钝爱德华氏菌后,鱼体发黑,腹部膨大,肛门发红,眼球突出或浑浊发白,有的病鱼体表出现膨胀、发炎症状,尾鳍、臀鳍的尖端和背鳍的后端坏死发白。解剖发现,有腹水,生殖腺特别是卵巢有出血现象,鱼的肝、肾、脾、膘,尤其是肝脏有白色小结节病灶,且有腐臭味。

(2)治疗方法。①放养密度要合理;清塘消毒,用25~30 g/m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换注新水,排出池塘水20 cm,再进新水20 cm。②发病时用质量浓度为1 g/m漂白粉(有效氯含量28%~30%)全池泼洒;③同时内服大蒜泥(捣碎,5%与饲料混匀)或在饲料里添加质量比为200 mg/kg大蒜素等药物,1次/d,连用3 d。

3.4 车轮虫病

(1)病因及症状。病鱼食欲锐减,集中在水体表层缓慢游动,车轮虫常寄生于鱼的鳃、皮肤、鳍等部位。病鱼离群独游,体态瘦弱,游动迟缓,鱼体发黑,头部和口的周围呈灰白色,体表和鳃上黏液增多,鳃上皮细胞增生,鳃丝肿胀。严重时鳃部车轮虫大量寄生,影响正常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2)治疗方法。①用浓度为0.7 g/m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化水全池泼洒,隔1 d后再用1次;②每1 m水体用苦楝新鲜枝叶50 g,煎水后全池泼洒。

3.5 水霉病

(1)病因及症状。水霉病主要由运输过程中操作不慎导致鱼体受伤,或由于低温造成冻伤,或因寄生虫、细菌等感染造成原发病灶时,水霉孢子乘机侵入鱼体所致,在受伤或病灶处迅速蔓延、繁殖,长出许多棉毛状的水霉菌丝。由于真菌能分泌一种酵素,分解鱼体组织,鱼体受到刺激后分泌大量黏液,焦躁不安,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黏附,使细胞组织坏死,鱼体负担过重,游动迟缓,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该病主要发生在20℃以下的低水温季节,刚移入越冬池这段时间最易暴发水霉病。

(2)治疗方法。在围捕、搬运鱼种过程中,小心操作,尽量避免其受伤。严格消毒越冬池,罗非鱼进入越冬池前,可用质量分数为3%的盐水浸洗3~5 min,消毒鱼体并促进伤口愈合。进入越冬池后,用质量浓度为0.3~0.5 g/m纯二氧化氯全池泼洒,预防细菌感染。发病时可以用质量浓度为0.3~0.5 g/m亚甲基蓝化水全池泼洒,连用2 d。

猜你喜欢
全池罗非鱼鱼体
茂名罗非鱼产业链上新举措
养殖户集中卖鱼罗非鱼价格下跌
鱼冷冻之前要去掉内脏
鱼冷冻之前要去掉内脏
适用于水质污染判别的鱼体尾频检测模型
莫荷罗非鱼“广福1号”
中草药在鱼病防治中的施用方法与配方
自配绿色渔药防治鱼病
淡水鱼暴发性流行病综防技术
鱼为什么有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