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商品煤质量稳定率的优化改进措施

2022-11-05 10:18
山东煤炭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煤灰控制率煤质

李 杰

(中煤大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大同 037001)

1 工程概况

塔山煤矿主采2#、3-5#、8#和9#煤层,煤层倾角平均3°。2020 年塔山煤矿毛煤综合灰分波动1.6%,落地煤灰分波动1.96%,商品煤质量稳定性仅为62.86%。针对这一情况,基于“提质增效、降本增效”的目的,对商品煤质量稳定率进行优化改进。

2 影响商品煤质量稳定性的主因分析

对影响塔山煤矿煤质稳定性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人员培训差、监督管理有缺陷、源头控制不好、质量检测不准、数据信息反馈慢、落地煤质量波动大、精煤产品控制不好共7 条末端因素。

(1)因素1:人员培训效果差。判定标准:合格率为100%,良好率为80%。确认过程:对57 名煤炭质量检测采制化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考试,考核良好以上达到96.49%,优秀为68.4%,高于判定标准。结论:非要因。

(2)因素2:监督管理有缺陷。判定标准:监督检查落实率100%。确认过程:下发有《煤质发运科部门手册》和《煤炭质量管理与考核确认过程办法》,对2020 年1—2 月涉及监督检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落实完成率仅21.4%,没有达到判定标准。结论:是要因。

(3)因素3:源头控制不好。判定标准:毛煤灰分控制率90%以上。确认过程:生产煤样按照国标要求实行两班采取,井下巡查人员在坚持井下常规检查的同时,协同经管科积极组织煤质大检查,督促各采煤面和掘进头的清洁生产,严防杂物混入煤流。对2020 年1—2 月灰分超标情况分析可知控制率仅为60.53%。结论:是要因。

(4)因素4:质量检测不准。判定标准:顾客满意率90%。确认过程:对煤场和火车运输户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统计结果表明满意率为91.30%。结论:非要因。

(5)因素5:数据信息反馈慢。判定标准:合格率98%。确认过程:煤样集中在中心化验室化验,检测结果反馈到矿需3 d 以后,对指导生产滞后,造成产品过剩增多,划转人员对文件理解不一样,分析2020 年1—3 月稳定率抽查情况发现混煤发热量合格率仅为80.56%。结论:是要因。

(6)因素6:落地煤质量波动大。判定标准:混煤灰分控制率85%以上。确认过程:对2020 年1—2 月混煤灰分控制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混煤灰分控制率仅为60.19%。结论:是要因。

(7)因素7:精煤产品控制不好。判定标准:精煤灰分控制率85%以上。对2020 年1—2 月精煤发运情况明细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精煤灰分控制率98.17%。结论:非要因。

通过以上7 条末端因素的分析,共找出影响商品煤质量稳定率的4 条要因,分析为监督管理有缺陷、源头控制不好、落地煤质量波动大、数据信息反馈慢。

3 提高商品煤质量稳定率的优化改进措施

3.1 建立和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针对监督管理有缺陷建立了“1+5”责任管理机制,完善制度,加强监督管理。

(1)“1”即一把手问责制,对于煤质上的所有问题,都要告知主要领导,使煤质管理上升到和安全生产同等重要的位置。矿长作为煤炭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带领矿分管煤质的领导及各部门明确职责,全面做好煤质管理工作,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客户要求。为更好地掌握煤质信息,全方位动态掌控现场情况,成立煤炭质量管理群,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2)“5”即推行五级管理:推行矿、职能科室、区队、班组、职工五级管理,明确各层面职责,实施分工负责、全过程控制。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逐级负责、环环相扣的系统管理网络。由于责任明确,关系理顺,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投身煤质管理的积极性。五级管理机制的完善推行,逐步探索并形成层层把关、分级负责、纵横关联的“本质型”质量管理体系。

2021 年11 月、12 月,对“1+5”管理机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55 条,进行落实整改56 条,监督检查落实率达100%。

3.2 强源头管理,提高毛煤质量

(1)测算生产灰分与资源回收率的合理关系。通过统计分析,回收率与灰分曲线趋势基本一致,但回收率在80%以上时,灰分最佳控制点在27%~29%之间。

(2)测算生产灰分对矿井效益的影响。以2020 年计算,若灰分超出25%,发热量将低于5000 kcal/kg,混煤销售差价20 元。当混煤全部入洗时,入洗原煤灰分每提高1%,将影响洗精煤回收率2%。根据2020 年的毛煤灰分,控制2021 年生产灰分。灰分与发热量关系见表1。

表1 灰分与发热量关系表

(3)制订动态毛煤计划。加强井下地质变化的预测预报,提前在生产工艺上想办法,解决好如何过断层、预防顶板冒落、减少矸石混入煤中等难题,强化计划制订执行流程管理。

(4)加大罚款力度,落实监督检查。严格执行《煤炭质量管理及考核办法》,督促各采煤面和掘进头的清洁生产,严防杂物混入煤流,加大煤质管理奖罚力度,尤其加大了对井下煤流系统杂物检查,严格灰分水分考核兑现。

经过一系列的措施后,对2021 年9—11 月毛煤灰分质量控制情况进行了检查统计,采样59批次,超标5 批次,毛煤灰分控制率达91.53%。

3.3 强化过程管理,稳定混煤质量

利用皮带秤、在线测绘仪和变频带式给煤机建立一套完整的自动化配煤系统。皮带秤安装位置211 带式输送机、903 带式输送机、805 带式输送机、275 带式输送机、536 带式输送机、537 带式输送机。

首先在配煤自动化系统内设定好配煤最终需要的灰分范围,再设定好需要参配的各个煤种,利用在线测绘仪实时检测各配煤带式输送机上煤质的灰分情况,再根据各个带式输送机上皮带秤反馈回来的运输重量,用变频带式给煤机实时控制各个原料煤的掺配比例,能够达到最佳的配煤灰分范围。实时调整各煤种的掺配比例,以便根据最终产品灰分要求,全自动化配煤,解放大量劳动力,也可以避免人为采制样、化验过程中的误差,确保配煤产品100%合格。

536、537 带式输送机上安装在线测灰仪;制订配煤方针目标管理方案,优化配煤工艺;调控源头生产,确保质量控制。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后,对2021 年9—11 月混煤灰分控制率进行调查统计,混煤采样450 批次,超出稳定区间52 批次,混煤灰分控制率达88.44%。

3.4 实现数据传输自动化

(1)信息系统采样部分。① 建立信息系统,将火车、地销和运河的发运量录入信息系统,和采样时间、吨数、品种、批次进行对接。② 在信息系统中,将采样编号转化为化验编号,人为将全水分、灰分、全硫、发热量、挥发分和限下率录入信息系统,形成商品煤质量检验日报。③ 月底形成质量检验月报,根据月报中的批次、质量,进行过剩和不合格判定,最后算出合格率和稳定率。

(2)煤矿煤质管理系统。① 化验员将化验结果日期、品种、流向、化验编号、代表量、全水分、全硫分、发热量、挥发分录入煤质管理系统的商品煤化验日报和商品煤化验月报,形成煤质化验总台账。② 经过数据库的后台编程修改,在销售台账录入时,将化验编号录入点下“>”后化验数据自动呈现,保存后,形成商品煤质量销售台账和商品煤质量月报。

(3)实施效果验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后,对2021 年9—11 月精煤和混煤的稳定率进行抽查,抽查756 批次,合格742 批次,抽查合格率达99.5%。

4 效果及效益分析

4.1 效果分析

商品煤质量稳定率的优化改进措施实施后,商品煤质量稳定率效果显著,见表2。

表2 商品煤质量稳定率情况表

对影响商品煤质量稳定率的主要问题重新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商品煤质量稳定率的主要问题调查表

经过优化改进,质量稳定率低和管理不善不再是主要因素,商品煤质量稳定率的优化改进措施效果理想。

4.2 效益分析

塔山煤矿商品煤质量稳定率优化改进后,商品煤每年可增量44.6 万t,按650 元/t 计算,每年可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28 990 万元。本次商品煤质量稳定率优化改进的开展,不但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煤质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精细化操作意识进一步提高,各工序严格执行标准的规范性大大增强,精准操作充分执行,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猜你喜欢
煤灰控制率煤质
硅钙摩尔比对准东煤燃烧过程中矿物演变及灰熔融特性的影响
矿井煤质管理与煤炭洗选加工协作探讨
芨芨湖西井田煤灰中Na2O 的赋存影响因素分析
煤灰分及CaCO3对鹤岗煤灰熔融性和黏温特性影响研究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煤质检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分析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河南省35~74岁居民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析
三家企业煤质超标各被罚3万
煤质超标企业将处3万元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