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突围”

2022-11-06 05:15余是乎
环球人物 2022年21期
关键词:突围共情中华文化

余是乎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过去十年,中国故事借由各个载体、各种方式实现“出海”,其中以电影、电视剧、网络文学、短视频为代表的文娱产品颇为亮眼。这些作品在题材上百花齐放:讲述扶贫故事的《山海情》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收获数亿播放量;展现传统文化的《苍兰诀》《梦华录》被全球多家商业平台采购,掀起中国风热潮;从年代戏《人世间》到都市剧《三十而已》再到悬疑剧《开端》,都在海外平台取得不俗成绩。

不止大制作,小而美的创作也成为“精锐”。随着中国互联网科技崛起,借由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侗族音乐、川江号子、木卡姆等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被循环播放。据不完全统计,抖音上每天累计有102万个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视频,产生了37亿次海外播放。李子柒、滇西小哥等创作者,拥有近千万级别海外粉丝,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年轻人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

今日漂洋过海的中国故事,不再是带着刻板印象的猎奇文本,也不是“西西弗斯式”的艰难传播,而是既能展现中国之美,又能契合世界审美的精品之作——这便是和而不同。

一度,中国故事的出海依赖屈指可数的几个符号,大熊猫、汉服、杂技、戏曲……如今,更多创作者将这些符号融入整体创作,将中华文化和理念投射在人类关注的终极问题上:家庭情感、個人成长、生活方式、人生选择,等等。

就像《山海情》,它便紧紧抓住了两条“线”:一条线是主旋律的故事线,讲述脱贫攻坚政策引导下,中国农村的巨大变化,这是中国人易共情之处,未必能让国外观众感同身受;另一条线,则是一代年轻人摆脱束缚,在广阔天地中挑战自然、抗争命运的励志线,这是人类皆能通感共情的地方。两条线相辅相成,情感推动了价值观的传播,也由此让更多海外受众了解中国的扶贫之路。

可见,中国故事出海,已从固化差异走向寻求共通,从各美其美走向美美与共。

这十年,我们不仅提升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更在逐步实现文化自立、文化自强。立,是立足自身特色和历史,走出自己的文化发展之路;强,是通过强大的活力、创造力,从而强化竞争力。相信未来,中国故事将以更丰富、多元的面貌漂洋过海,通达致远,让世界看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和中国人。

猜你喜欢
突围共情中华文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堵车“突围”记
“稀有气体”刘成城的少年突围
上微突围战
饿了么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