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探究

2022-11-06 09:32李珊
艺术科技 2022年20期
关键词:培养体系

摘要:一流学科建设为学科整体规划提出了参照体系,同时也为地方高校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供了指导思想。文章主要从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现状着手,对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展开探索,希望借此构建合理的艺术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一流学科建设;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J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20-00-03

0 引言

人才培养是现代大学的重要职能,也是建设一流学科的重要意义。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贯穿高校教育始终,新的知识生产模式的演进和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的出现,促使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实践统一得到了规约,知识的整合创新和人才的培养更是成为学科建设的双重内核。在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传统模式下的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体系无法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需求,要求教育工作者做好教学研工作,以此构建全新且高效的艺术人才培养体系。

1 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意义

一流学科建设能够为学校今后发展和学科整体规划提供参照体系,这是发展的基本起点,也是衡量评定的有效方法及手段,其终极目的就是培养出具有极高文化素养、丰富想象力、灵敏感受能力、娴熟技艺的影视传媒艺术专业人才。在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有着重要的建设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能够定位学科培养坐标系,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发展目标,为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工作指明方向,而且还能有效摆正艺术创作与艺术研究之间的关系,从而确保艺术人才培养工作的有序开展。其次,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究往昔艺术魅力来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及创造性,借助良好的学术体验及训练来促进学生构建自身艺术专业知识体系,并且还能突破学生单一的思维模式,有效拓展学生学科视野。最后,有助于调整专业框架结构,对接发展新趋势,优化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工作,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现状

在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构建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体系,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一流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还要确保青年教师计划的有序推进,稳健开展师资队伍培育工作,毕竟只有高水平、高素质的青年师资队伍才能为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工作有序开展打好基础。但是就其发展现状来看,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有待优化,尚未打破艺术学科内部教学、科研领域僵局,没有改变固有的学科认知体系,也没有对一流学科建设形成有效认知,这种情况下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质量自然并不理想。

除此之外,學科框架结构和课程设置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学科交叉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工作也要注重学科融合,教师要基于一流学科建设背景,形成全新的课程群体,以此有效培养具有较强创造性的艺术人才,但是就其实际情况来看,明显还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效果优化[1]。

3 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原则

3.1 坚持现实性与创新性有效结合的原则

在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建设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体系,要坚持现实性与创新性有效结合的原则。社会不断发展,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体系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框架,但是在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方法、人才培养队伍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效果。为了改善这一现象,避免制约一流学科建设,在建设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体系的时候,必须基于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析,之后再按照创新性原则合理开展工作,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效促进一流学科的建设[2]。

3.2 遵循教育规律及艺术规律

在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开展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工作,大多是以学科建设为主要抓手引领人才培养。在建设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体系的时候,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及艺术规律,即在考虑传统学科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针对艺术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及特色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专业知识及技能培养,还要关注艺术特色及魅力,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影视传媒艺术教育的职业性,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效果。

3.3 坚持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原则

在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建设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原则。一流学科建设要求建立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特色优势、完善办学定位、有效发挥学科育人功能,这就要求在建设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体系的时候,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改变之前单一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方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应用型影视传媒艺术人才[3]。

4 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路径

4.1 建设一流大学,注重影视传媒艺术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人才培养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和前提,直接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特色、核心竞争力、学术地位及社会效益,体现了学科建设在高等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中,需要先打造一流大学,通过影视传媒艺术学科建设为之后的人才培养工作打好基础,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为了有效推进这一项工作,学校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以学生能力及素质培养为中心,将现代化人才培养理念及创新思维融入每一个课程实践,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质量。

4.2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增加双师型教师占比

在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开展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会受到师资队伍质量的影响,因此要在发展过程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占比,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理论及技能较为扎实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这样才能为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打好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可以结合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队伍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培养及优化方案。首先构建认定体系,以此确保人才队伍质量;其次,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养,从应用角度出发,对理论性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养,或者从业界选聘技能型教师,这样就能为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提供人才支持,从而优化人才培养效果。

4.3 注重美育,让学生在体验中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及想象力

美学观念是影视传媒艺术创作的关键。艺术思维大多源于人类的想象力,美学及想象力引导着艺术,若缺少美学及想象力,自然也就没有艺术。因此,无论是哪种艺术品创作,都可以将其当作意象审美的结晶。分析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现状可以发现,不少学生都缺少美学相关认知,思维想象力也有待发展,这样自然无法优化人才培养效果。

针对这一现象,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推进影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美育,以此有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及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影视传媒艺术创造力,为其今后就业及发展打好基础。一方面,教师可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其与美育进行有效结合,在专业知识及技能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美育体验机会,让学生在美的欣赏及想象中提高自身审美能力,从而优化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鼓励、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创造美,最终优化人才培养效果[4]。

4.4 多学科联合教学,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在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进行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要注重多学科联合教学,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多种技能的发展,还是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的有效方法。艺术创作是多种艺术综合下的产物,因此在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开展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对学生开展综合性、跨专业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行业多面手,这也是如今的人才培养方向。

分析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现状发现,其专业面较为狭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艺术视野,学生掌握的专业技能大多是产业长链上的某一环节,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为了改善这一现象,在建设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体系的时候要注重多学科融合,让学生对影视传媒有可能涉及的内容及技能都有所了解,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就业及发展打好基础。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时候,要及时突破专业壁垒,组织专业群,按照大类招生,跨学科设置课程体系,鼓励学生跨学科选课,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创作中体验多种技能,为其今后发展提供多种可能,从而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一流学科建设[5]。

4.5 依托社会舞台,推进实践教学

在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过程中,可以依托社会舞台有效推进实践教学,这样能取得良好的教学实践效果,还能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目标。社会舞台可以说是影视传媒艺术人才成长的最佳基地及摇篮,也是学生联系社会、服务社会、学习社会、进入专业岗位的桥梁及纽带,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渠道。

学校在培养影视传媒艺术人才的时候,还可以提出以社会舞台为重要教学资源的改革思路,这样能有效优化实践教学效果,促使学生有效应用所学知识。在此期间,学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舞台,也可以构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和不同规格的融媒体中心、演播厅、后期制作室,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多样化社会舞台实践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及素养,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加强与当地广播电视部门、传媒公司的合作,结合一些重大节日,组织节目创作活动,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从而优化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效果,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4.6 创新评价方式,整合教育资源

在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在开展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工作的时候,除了前述几点之外,还可以创新评价方式、整合教育资源,这样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今单一的考核评价方式明显无法适应一流学科建设要求,教师不能只凭借自身主观感觉来对学生进行单一的评价,而且考试方法及考核形式也有亟须改进的方面。因此,在建设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体系的时候,必须注重教学评价创新,在评价教学质量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知识掌握水平、专业能力及艺术创造力等多方面的评价,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方位成长。在评价方式上,可以改变之前单一的教师评价,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工作中,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更全面地了解自身水平,为今后的学习及发展打好基础,从而优化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体系。

除此之外,学校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时候,还需要整合资源,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社会等多方面资源,为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资源保障,丰富培养途径,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与进步。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可以借助校园文化建设来推进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培养过程中借助第二课堂为学生组织校园创新活动,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结合,营造全新的人才培养氛围,这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及创新意识,为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及审美素养的提升提供良好保障。此外,还可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学生文化品位,通过开放、民主、进取的文化环境丰富学生艺术体验,这样学生就能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接受教育,也能优化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效果,同时还能促进一流学科建设,为学生今后顺利就业及发展打好基础。

5 结语

在一流學科建设背景下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体系需要与时俱进,做好革新,这样才能提升艺术人才培养质量。影视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培养体系建设过程中会遇到不少的问题,学校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一流学科建设工作,加强对艺术人才的合理培养,以此为我国影视传媒发展提供专业、高质量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吕桂菊,王健.跨界融合教育背景下艺术类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升级探究[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20(6):74-77.

[2] 戴怀鑫.艺术类院校招生工作的趋势与应对[J].国际公关,2020(3):156-157.

[3] 周宏蕊,霍楷.艺术类院校与综合性大学素质教育的交叉与融合模式研究[J].戏剧之家,2020(12):

140-141.

[4] 匡劼.艺术类院校艺术文化育人功能初探:以湖北美术学院为例[J].文化产业,2020(11):42-43.

[5] 李婷.基于第二课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以艺术类院校学生为例[J].戏剧之家,2020(36):171-172.

作者简介:李珊(1987—),女,四川内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影视动画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培养体系
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综合改革与实践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浅议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