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苁蓉炮制历史沿革研究*

2022-11-07 02:24韩国庆李凤英李学粉
中医药导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肉苁蓉药典炮制

韩国庆,李凤英,贺 斌,刘 湉,李学粉,李 烨

(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肉苁蓉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Y.C.Ma或管花肉苁蓉Cistanche tubulosa(Schenk)Wight的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1]。肉苁蓉最早记载始于《神农本草经》,有“肉苁蓉,味甘,微温。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2]等记载。现代研究表明,肉苁蓉具有补肝肾、润肠通便的作用[3]。肉苁蓉在我国的产区主要有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肉苁蓉)、甘肃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地区(管花肉苁蓉),由于主要分布在荒漠地区,因此它还有“沙漠人参”的美称。自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增加了管花肉苁蓉,使得肉苁蓉入药的基原植物得以扩增,由此导致不同产地、不同寄主植物生长的肉苁蓉指标性成分含量差异较大[4-5],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疗效差异较大。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方书对肉苁蓉炮制方法的记载,发现肉苁蓉的炮制方法包括净制、切制、酒制、蒸制、焙制等方法。但随着中医药发展与进步,肉苁蓉的炮制规范也在不断进步,因此笔者在查阅了13部本草古籍、10个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全国和16部地方炮制规范,对上述本草古籍和炮制规范中所记载和规定肉苁蓉炮制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为肉苁蓉炮制工艺发展和新工艺的探索提供思路。

1 肉苁蓉的传统炮制方法

1.1 净制与切制 肉苁蓉通过净制可以去除非药用部位,并去除泥沙等杂质[6]。南北朝时期,雷敩所著《雷公炮炙论》就提出了肉苁蓉“酒浸一宿”,用棕刷刷去非药用部位“浮甲”,较早地明确了肉苁蓉的净制方法[7],该方法在后世各古籍本草中被广泛引用,如清代医药学家张璐在《本经逢原》记载:“酒洗去甲及腐,切片焙用”[8]。

利用切制的方法可以将肉苁蓉加工成一定的规格,如片或丝等,有利于对肉苁蓉进行进一步加工。如《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七》记载有“去皱皮,细切”[9],另有“酒浸一宿,切片,焙”[10-11]的记载,该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1.2 酒制 肉苁蓉的加辅料炮制方法主要体现在酒制。汉代《华氏中藏经》记载有“酒浸一宿”[12],《太平圣惠方》记载有“酒浸,去皴皮,微炒,炙”[9],《幼幼新书》记载有“酒浸一宿,刮去皴皮,令干”[13],《仁术便览》记载有“酒浸,焙”[14],《妇人大全良方》记载有“酒浸”[15]。《先醒斋医学广笔记》[16]的记载较为详尽,其方法为用酒浸泡一夜,软化后刷去“浮甲”,然后劈开并去掉内部“白膜”,然后上锅蒸6~8 h,忌铁器。从上述本草记载的酒制方法来看,此时肉苁蓉的炮制方法发展的已经比较成熟,可以看作是肉苁蓉的现代酒制方法的简化版。

1.3 其他 清代《配得本草》云:“漂极淡,蒸半日用,以酥炙用亦可。”其提出了肉苁蓉漂的炮制方法[17]。《时病论卷三》中也提到了“泡淡”的方法[18]。该方法可能类似于现代的盐炙肉苁蓉“漂”的方法,但仍需进一步考证。

从上述古代本草记载情况来看,肉苁蓉的炮制工艺已有一定的发展并为肉苁蓉现代炮制工艺在净制、切制和酒制方面发展指明了方向,如“去浮甲”“去皱皮”“切片”“酒蒸”等方法被沿用至今。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方法如“去白膜”被摒弃,可见肉苁蓉炮制工艺在发展中去掉了一些非必要程序,具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特点。

2 肉苁蓉的现代炮制方法

2.1 国家炮制规范

2.1.1 净制和切制 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全国中药炮制规范》(1988版)[19]规定肉苁蓉的净制方法为:除去杂质,洗净。切制方法为:润透,切厚片,干燥。其中196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为:“取甜大芸,拣去杂质,用水浸泡,或取盐大芸,用水漂净盐分,捞出,润透后切片(纵切),晒干即可。”其为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最为详细的版本。1977年版以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化为“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干燥”,并沿用至今。

2.1.2 酒制和蒸制196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全国中药炮制规范》(1988版)规定肉苁蓉的酒制方法为:“取净苁蓉片,加黄酒拌匀,置罐内或适宜容器内,密闭,坐水锅中,隔水炖至酒吸尽,取出,晾干。”197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该方法简化为“取肉苁蓉片,用黄酒炖至酒吸尽”,并在199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增加了酒蒸法并沿用至今,历版药典中规定的肉苁蓉炮制方法详见表1。

表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肉苁蓉炮制工艺

2.2 地方炮制规范 通过查阅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炮制规范,发现各地区收录的肉苁蓉炮制品主要包括肉苁蓉、酒苁蓉、盐炙肉苁蓉、油炙肉苁蓉和肉苁蓉粉,在这些规格的肉苁蓉炮制品中,肉苁蓉片和酒苁蓉片是最常用的炮制品。其他炮制品如肉苁蓉粉只有内蒙古蒙药炮制规范和云南省炮制规范收载,油炙肉苁蓉仅河南省炮制规范收载,盐炙肉苁蓉仅安徽省炮制规范收录。另外,甘肃近期发布了盐生肉苁蓉和酒盐生肉苁蓉两个规格的肉苁蓉炮制品,酒盐生肉苁蓉即在盐生肉苁蓉的基础上采用酒蒸的方法进一步加工,但该炮制规范尚未发布正式版,在此仅作为参考。

各地的炮制规范中,对于切制的要求基本一致,均为切厚片,但净制的要求有差异,除北京、上海、浙江三省市要求炮制后筛去碎屑或灰屑,其余12个省市并未做这方面的要求。在软化的过程中,除北京市外,其他14个省市对软化的要求均为“润透”,但未规定具体操作方法。

15个省市的炮制规范中,有11个省市规定了酒苁蓉的炮制方法,但炮制过程中酒的种类和用量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地方明确要求采用黄酒作为炮制辅料,有的省市要求黄酒和白酒均可,还有的省市仅用“酒”作为炮制辅料的统称,除种类以外,酒的用量同样具有较大差异,整体分布在每100 kg肉苁蓉,用酒10~30 kg这一范围内,具体炮制方法见表2。

表2 各地方炮制规范收录的肉苁蓉炮制工艺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各地炮制规范来看,肉苁蓉的现代炮制方法沿用了古代本草的主流炮制工艺并具有地方特色,如北京市作为中医药发展的龙头地区所规定的肉苁蓉炮制工艺最详细,对辅料的种类和用量规定的较为严谨。除安徽省外,其他省份已不再收录盐大芸,这可能与盐大芸的采收时间和较为复杂的炮制工艺有关。内蒙古蒙医采用的肉苁蓉粉具有民族药特色,由于蒙药大多打粉生用,肉苁蓉粉更容易制备蒙药散剂。总的来看,肉苁蓉的现代炮制工艺具有趋同性,除少数省份具有特色炮制方法,大部分省份近似或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相同。

3 讨论

肉苁蓉的炮制历史距今已有将近1500年,古代本草中对肉苁蓉炮制方法的记载多种多样,包括去沙土、去浮甲、去皱皮、切片、酒浸、微炒、泡淡、蒸、酥炙等炮制方法,为肉苁蓉炮制工艺的发展和规范奠定了基础。肉苁蓉现代炮制工艺以肉苁蓉片和酒苁蓉为主流,还有受少数民族用药特点影响发展而来的肉苁蓉粉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盐苁蓉、油炙肉苁蓉等。

肉苁蓉现代炮制工艺的研究遵循“遵古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在肉苁蓉的切制工艺发展方面,肉苁蓉产地趁鲜切片干燥不仅可以避免干燥后切片困难,还可以最大程度保留有效成分,避免了后期软化过程中在酶的作用下发生有效成分的水解[44]。肉苁蓉微型饮片在减小饮片的厚度和截面直径后,苯乙醇苷类有效成分的煎出率较之前明显增加,同时减小饮片体积更加适配饮片调剂设备[45]。除此之外,还有学者提出了产地蒸制的产地加工方法,认为该方法不仅为后续加工提供便利、降低霉变率,还能较晒干肉苁蓉更好的保留有效成分[46]。目前肉苁蓉的炮制品仍以生品和酒制品为主流,酒炙法又包含了酒炖和酒蒸,研究表明酒浸肉苁蓉的辅料选用米酒和黄酒优于白酒[47],酒蒸肉苁蓉加压蒸制法较传统蒸制法节省时间的同时还可以避免因长时间蒸制导致有效成分流失[48]。

查阅现行的各地方标准,不难发现肉苁蓉的炮制仍存在“各地各法”的现象,这不仅体现在不同地区使用不同规格的炮制品,而且在同一种规格的炮制品所用的炮制方法也存在差异,以酒苁蓉为例,不同地区的酒苁蓉采用的辅料主要有黄酒、白酒两种,而每炮制100 kg酒苁蓉所用的酒的量在10~30 kg不等,这会直接导致不同地区的酒苁蓉在性状和功效上会有较大差异,故仍需进一步标准化规范酒苁蓉的炮制工艺。

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了肉苁蓉和酒苁蓉的质量标准,包括性状、鉴别和含量测定,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炮制规范目前大多只规定了性状和鉴别,仅有山东省、湖北省、上海市等几个省市在最新版炮制规范中规定了含量测定,随着国家和地方标准的不断提高,相信肉苁蓉的炮制工艺将向着更科学、更规范的方向发展。届时,由于饮片市场混乱导致的临床用药不合理、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将得以改善。

猜你喜欢
肉苁蓉药典炮制
探究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我的梦想
穿山甲药典除名
2017年版《英国药典》概述及启示
用28载时光坚守沙漠 他给“死亡之海”带来生机
落后药品标准将被“踢出”药典
点草成金!沙漠肉苁蓉开辟致富路
66种中药材进入欧洲药典 未来目标达到300种
藏药的采集加持、炮制
医院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