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针推学术流派五经配伍治疗功能性便秘探析*

2022-11-07 02:24陆文洪罗雯鹏
中医药导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津液五脏肺气

陆文洪,罗雯鹏,肖 戈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5)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指缺乏器质性病因、没有结构异常或代谢障碍、除外肠易激综合征的慢性便秘,主要表现为持续的排便困难或费力、排便次数减少、大便硬结或有排便不尽感,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1],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占用大量的医疗资源[2]。FC在全球的发病率为7.0%~19.0%,平均为16.0%[3]。FC是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针灸治疗的43种优势病种之一[4]。2006年“消化系统针灸病谱的研究”将便秘作为疾病统称纳入针灸的1级病谱[5]。国内外高质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了针刺治疗FC的有效性、安全性、持久性,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不适及提升患者生活质量[6-7]。多项Meta分析也肯定了针刺治疗的有效性[8-9],认为针刺可以有效改善慢传输型便秘(STC)患者的便秘症状、心理不适,远期效应较佳;针刺结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CC)优于单纯采用生物反馈,且其疗程短、起效快[10]。由此可见,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显著。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传统针刺[11]、电针疗法[12]、浮针疗法[13]、温针灸疗法[14]等。腧穴配伍恰恰是针灸取效的关键,穴位配伍是针灸临床治疗疾病的常用方式,天枢、大肠俞、支沟、上巨虚和足三里为治疗该病使用最多的前5个穴位。目前,临床多用单穴方和配伍方,以配伍方为多,主要包括俞募配穴(天枢-大肠俞)、合穴配穴(曲池-上巨虚)、合募配穴(上巨虚-天枢)、合募俞配穴(曲池-上巨虚-天枢-大肠俞)4种配伍方式[15]。

不同腧穴配伍理论的出现进一步丰富了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内涵。湖湘针推学术流派五经配伍疗法尚成熟[16],主要包含“针经治脏”“推经治脏”“灸经治脏”等学术理论。“针经治脏”是指以五脏为中心对应的本经、子经、母经、我克经、克我经,被称之为“大五经”,可作为针刺治疗的理论指导和取穴选择,有其独特的优势。故而,笔者以针五经、调五脏、和五行为理论指导来治疗功能性便秘,为临床治疗功能性便秘提供一定的诊疗思路。

1 病因病机

“便秘”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中医学并没有功能性便秘之病名,但对便秘的认识由来已久。《素问·厥论篇》曰:“太阴之厥,则腹满瞋胀,后不利”。《素问·举痛论篇》详论诸痛时记载“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故功能性便秘在中医学中有“后不利”“坚干”“闭不通”“脾约”“闭”“阴结”“阳结”“大便坚”“不得前后”“闭塞不通”之称。

《景岳全书·秘结》曰:“阳结证,必因邪火有余,以致津液干燥。”《金匮翼·便秘》曰:“气秘者,气内滞而物不行也。”“冷秘者,寒冷之气,横于肠胃,凝阴固结,阳气不行,津液不通。”“凡下焦阳虚,则阳气不行,阳气不行则不能传送,而阴凝于下,此阳虚而阴结也。”《症因脉治·大便秘结论》曰:“气虚不能推送,阴虚不能濡润。”《医宗必读·大便不通》曰:“老年津液干枯,妇人产后亡血及发汗利小便,病后血气未复,皆能秘结。”故而,便秘病因多责之于外感寒热之邪、内伤情志饮食、病后体虚及阴阳气血不足等。

《诸病源候论·大便难候》曰:“大便难者,由五脏不调,阴阳偏有虚实。谓三焦不和则冷热并结故也。”“大便不通者,由三焦五脏不和,冷热之气不调,热气偏入肠胃,津液竭燥,故令糟粕痞结,壅塞不通也。”故而,其病位在大肠,与肝、肺、脾、胃、肾等多脏腑关系密切,基本病机为大肠传导不利、腑气不通。现代医家对此也颇有认识,认为五脏六腑病变均可影响大肠传导进而发为便秘[17],并且其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腑气不通为标[18]。

2 五脏与便秘

《素问·五脏别论篇》云:“魄门亦为五脏使”,便秘当从五脏论治[19]。除以下论述之四脏,心脏功能失常也可发为便秘。《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载:“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心神不安,心血耗伤,阴血亏虚,肠失濡润则成便秘。但其所致便秘并不多见,故而主要从肺、脾、肝、肾四脏进行论治。基于临床文献的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候特征的分析认为[20],功能性便秘的证型分布特点以虚证多见,依次为阴虚、气虚、阳虚、血虚,其次为气秘证。同时五脏致病时,每一脏致病所见证型并不局限于一种,故而以下仅选择其典型证型进行五经配伍取穴之论述。

2.1 肺与便秘——肺气不足《血证论·便闭》载:“肺气不降则便结”。《石室秘录·大便秘结》曰:“大便秘结者,人以为大肠燥甚,谁知是肺气燥乎?肺燥则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大肠。”肺主一身之气,对全身气机具有调节作用,肺气清肃下降,促进大肠传导,糟粕排泄正常;若肺气壅塞,失于肃降,则腑气不通而发为便秘。无论是肺气虚弱还是肺气壅塞所致的肃降不利,均可致无力推动大肠排泄而发为便秘。肺主通调水道,全身津液经过肺气宣降而输布、运行至各个脏腑。大肠濡润有赖于肺脏输布津液,肺失肃降不能正常敷布津液或者肺之燥热下移大肠,大肠通降失常、传导阻滞、失于濡润,则大便干燥而发为便秘。临床多表现为患者自觉有便意,但排便困难,大便干或不干,用力努挣,汗出短气,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2.2 脾与便秘——脾失健运《本草通玄》载:“土旺则能健运,土旺则清气善升,而精微上奉,浊气善降,而糟粕下输。”张洁古《医学启源·六气方治》云:“凡治脏腑之秘,不可一概论治,有虚秘,有实秘。有胃实而秘者,能饮食,小便赤。有胃虚而秘者,不能饮食,小便清利”。脾胃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之升降决定肠道功能。饮食水谷在脾胃作用下,或为清阳上输心肺,或为浊阴下至二阴形成二便。若脾虚则水谷精微运化失常,升降失调,积滞内停,导致便秘。胃气失于通降则糟粕不得下传或胃热炽盛下传大肠燔灼津液,均可发为便秘。临床多表现为患者排便困难,少有便意,腹部胀满,矢气较多,伴脐腹痞满不适,口有异味,纳食欠振,有乏力感,舌红苔薄白,脉弦细。

2.3 肾与便秘——肾虚 《杂病源流犀浊·大便秘结源流》载:“大便秘结,肾病也”。肾主藏精,肾精化为肾气,肾气又分肾阴肾阳。肾阴肾阳协调共济、冲和调达,则排泄正常,肾阴不足则滋润作用减退,耗伤津液,日久可致肠道枯涸而发为便秘;肾阳虚损,温煦减退,气化失常,肠道无力推动,日久可发为便秘。《素问·水热穴论篇》云:“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肾主水,调节机体津液代谢的各个环节,尤其针对肺脾之气的运化和输布功能来调节津液,若津液输布失常,则肠道失于濡润,易发为便秘。临床多表现为大便排出困难,大便干或不干,四肢不温,腹中冷痛,舌淡苔白,脉沉迟。或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两颧红赤,心烦少眠,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2.4 肝与便秘——肝气郁结《读医随笔》载:“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金匮要略浅注补正》载:“肝主疏泄大便,肝气既逆,则不疏泄,故大便难”,肝主疏泄,调畅全身脏腑的气机,肝气不舒,则气机郁滞,腑气不通,魄门启闭失司,大便秘结,肝失疏泄贯穿功能性便秘的始终[21]。细见其三:一者,肝主情志,便秘患者常伴有情志异常,若其久治不愈,会因情志变动加重,导致恶性循环;二者,肝主促进脾胃升降,肝气舒畅,则脾胃升降协调,可维持正常的肠道功能;三者,肝主津液的输布,津液输布正常,则发挥濡养功能及推动肠道蠕动,若津液输布失常则不能濡养、推动肠道蠕动,发为便秘。临床患者多表现为大便干结,排便困难,自觉食欲不佳,腹部胀满,胸胁胀闷,情绪欠佳,偶有口干口苦,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微滑。

3 针五经、调五脏、和五行治疗便秘

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五脏之间既有相互滋生的关系,又有相互制约的关系。故而治疗原则上既采用补母泻子,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又采用抑强扶弱,泻其所不胜,补其所胜。相对应的,在选经取穴上也是多经司控一脏。即在五行生克理论指导下,针刺我经及与我经相关的其他四经(针五经)的穴位来调节相应脏腑的阴阳偏衰。运用治法总的原则是:病症以虚证为主时以相生关系为主,病症以实证为主时以相克关系为主,在此基础上临证加减。这也是湖湘五经配伍疗法的特色体现,着重体现在从五脏病变来论治,在五行生克理论指导下,进行五行助制分析和五经配穴以及经穴补泻之上[22]。具体辨治取穴见表1~2。

表1 便秘的中医辨治表

3.1 从肺论治 针对便秘患者肺气虚弱证,病位主要在肺脏。《医经精义·脏腑之言》载:“大肠之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故便秘当从肺论治[23]。选取肺经太渊、经渠及表里经曲池补益肺脏、畅达气血。根据五行相生,肺为金,金之母为土,金之子为水。“虚则补其母”,故而补益脾土,选取三阴交、太白、足三里补益脾气。金水相生,肺气不足日久会累及肾气导致肾气不足,故而取太溪、照海补益肾气。根据五行相克,肺为金,金克者为木,克金者为火。选取太冲、行间行气疏肝,选取少冲、少府泻火润金。

表2 功能性便秘的五经配穴法取穴及虚实补泻表

3.2 从肾论治 针对便秘患者肾气不足证,病位主要在肾脏。《黄帝内经·灵枢》杂病篇载:“大便难者,取足少阴”,《素问·金匮真言论篇》载:“北方色黑,人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肾司二便、主开合,便秘当从肾论治[24]。选取肾经太溪、复溜、照海补肾固本,表里经大肠俞、承山通调腑气。根据五行相生,肾为水,水之母为金,水之子为木。选取太渊、经渠补益肺气以促金水相生。选取太冲、行间调达肝木防止子盗母气。根据五行相克,肾为水,水克者为火,克水者为土。选取心经少冲、少府清心泻火以致水火既济。选取脾经太白、大都防止脾经制约太过。

3.3 从脾论治 针对便秘患者脾失健运证,病位主要在脾脏。《杂病广要·脏腑类·脾胃病》载:“若年高人脾虚血燥,易饥易饱,大便燥难。”故便秘当从脾论治。选取脾经太白、商丘、三阴交配以表里经足三里、上巨虚健脾益气、协调脾胃。根据五行相生,脾为土,土之母为火,土之子为金。选取经渠、太渊补益肺气防止母病及子。选取神门、少海宁心安神。根据五行相克,脾为土,克土者为木,土克者为水。选取太冲、行间行针刺泻法防止土虚木乘。选取太溪、照海益火补土、补肾健脾。

3.4 从肝论治 针对便秘患者肝气郁结证,病位主要在肝脏。《素灵微蕴·卷四》载:“粪溺疏泄,其职在肝……以肝性发扬而渣滓盈满,其布舒之气,则冲决二阴,行其疏泄,催以风力,故传送无阻。”故便秘当从肝论治。选取肝经太冲、行间及表里经阳陵泉、侠溪行气疏肝,同名经劳宫清心泻火。根据五行相生,肝为木,木之母为水,木之子为火。“实则泻其子”,选取少冲、少府泻火安神。选取太溪、照海防止子盗母气。根据五行相克,肝为木,木克者为土,克木者为金。选取三阴交、太白、足三里健脾和胃,防止木旺乘土。选取太渊、经渠佐金平木,使得气机升降有序。

4 病案举隅

4.1 病案1患者,女,36岁。初诊:2019年8月10日。主诉:排便困难5年余。现病史:患者久坐少动,自5年前开始出现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自述偶需辅助口服香丹清或者外用开塞露方可顺利排便。现症见:患者自觉胸胁胀闷、腹部胀满,情绪欠佳,偶有口干口苦,大便三四日1次,排便费力,欲便不得便,大便干结,偶需要借助药物方可顺利通便,小便正常,夜寐一般。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辅助检查:结直肠镜提示未见明显异常。既往史:无特殊内分泌及其他病史。西医诊断:功能性便秘。中医诊断:便秘;辨证:肝气郁结证。治疗:行气疏肝,通便导滞,兼调理他脏。(1)常规选穴:大横、腹结、天枢、上巨虚、大肠俞、支沟。(2)五经配伍选穴:我经太冲、行间及表里经阳陵泉、侠溪行针刺泻法,同名经劳宫行针刺泻法。子经:少冲、少府行针刺泻法。母经:太溪、照海行针刺补法。我克经:三阴交、太白、足三里行针刺补法。克我经:太渊、经渠行针刺补法。(3)耳穴压豆:肺、肝、脾、胃、肾、大肠、三焦、腹、内分泌、神门,保持2~3 d,左右耳交替更换,巩固疗效。嘱患者忌辛辣刺激及发物,调节情志,定时排便,适当配合运动避免久坐。

10次针刺后,患者口干口苦缓解,胸胁胀痛、腹部胀满基本消失,心情较前舒畅,排便较为顺畅,大便一二日1次,便质干结明显改善。

按语:患者为年轻女性,久坐少动,胸胁胀闷、腹部胀满,情绪欠佳,偶有口干口苦,排便费力,大便干结,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为肝气郁结之证,肝气不舒,则气机郁滞,腑气不通,魄门启闭失司,大便秘结。故当从肝论治。故而取天枢、大横、腹结,即局部取穴,疏通局部气血,且天枢为大肠之募穴,配合大肠俞构成俞募配穴,上巨虚为大肠之下合穴,“合治内腑”,支沟为便秘之经验取穴,诸穴共奏通调腑气、散结导滞之功。本经选取太冲、行间及表里经阳陵泉、侠溪行针刺泻法行气疏肝,同名经劳宫行针刺泻法清心泻火。心经选取少冲、少府行针刺泻法泻火安神。肾经选取太溪、照海行针刺补法防止子盗母气。脾经选取三阴交、太白、足三里行针刺补法健脾和胃,防止木旺乘土。肺经选取太渊、经渠行针刺补法佐金平木,使得气机升降有序。五脏调和则疾病自除。

4.2 病案2患者,女,54岁。初诊:2020年3月15日。主诉:排便困难1年余。现病史:患者自1年前开始出现排便困难,大便次数减少,自述偶需辅助口服麻子仁丸促进排便。现症见:患者自觉有便意,但排便困难,大便干或不干,用力努挣,汗出短气,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小便正常,夜寐尚可,舌淡苔白,脉弱。辅助检查:结直肠镜提示未见明显异常。既往史:无特殊内分泌及其他病史。西医诊断:功能性便秘。中医诊断:便秘;辨证:肺气不足证。治疗:补益肺脏,畅达气血,兼调理他脏。(1)常规选穴:大横、腹结、天枢、上巨虚、大肠俞、支沟。(2)五经配伍选穴:我经太渊、经渠及表里经曲池行针刺补法。子经:太溪、照海行针刺补法。母经:太白、三阴交行针刺补法。我克经:太冲、行间行针刺泻法。克我经:少府、少冲行针刺泻法。(3)耳穴压豆:肺、肝、脾、胃、肾、大肠、三焦、腹、内分泌、神门,保持2~3 d,左右耳交替更换,巩固疗效。嘱患者调节情志,定时排便,适当配合运动避免久坐。

2诊:2020年3月30日,10次针刺后,患者排便困难好转,大便二三日1次,面白神疲、肢倦懒言明显改善。继用针刺10次巩固疗效。

按语:患者中年女性,排便困难,汗出短气,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为肺气不足证。肺主一身之气,对全身气机具有调节作用。肺气虚弱,推动无力,大肠排泄腑气不通,而发为便秘。故而选取肺经太渊、经渠以及表里经曲池补益肺脏、畅达气血。根据五行相生,肺为金,金之母为土,金之子为水。“虚则补其母”,故而补益脾土,选取三阴交、太白、足三里补益脾气。金水相生,肺气不足日久会累及肾气导致肾气不足,故而取太溪、照海补益肾气。根据五行相克,肺为金,金克者为木,克金者为火。选取太冲、行间行气疏肝;选取少冲、少府泻火润金。

5 小 结

五脏在生理功能上相互联系,并不孤立。基于此,湖湘五经配伍疗法提出“多经司控一脏”,即我经、子经、母经、克我经、我克经五经司控一脏。同名经同气相通,表里经经气相连,故而我经实际又可包括本经、同名经及表里经[25]。通过针刺我经及与我经相关四经的穴位,从而调节相应脏腑的阴阳偏衰,治疗脏腑相关疾病,即“针五经、调五脏”。

在其应用过程中,应根据脏腑虚实施行适当的补泻手法,且补泻需要辩证看待、灵活运用,不可一味的补和泻。如上述肝气郁结之证,取太冲、行间泻法疏肝行气,可适当配以期门、肝俞补法以助脾升,使得补中有泻,而不是一味泻法。如上述脾失健运之证,木经宜泻,此处并不指单纯泻法泻肝,更指条达肝木,肝气、脾气皆主升,胃气降,肝气条达,能助脾升,即“土得木而达”[26]。

湖湘五经配伍疗法在取穴方法、治疗原则、理论特点上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临床取穴较为安全、简便、易引发经气;治疗原则上采用补母、泻子、抑强、扶弱,达到补虚泻实、标本兼治;理论特点结合经脉-脏腑、生克制化、藏象学说更具指导意义。如此特色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为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提供了新的临床思维模式[27]。

猜你喜欢
津液五脏肺气
补津液不等于多喝水
爱生气伤肝是真的吗
人到中年补肺气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
6种食物能补肺气
黄帝内经
调肺气先要通鼻窍
养肺要避开六怕
漫画
气血津液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