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传承路径探析

2022-11-08 04:17
文教资料 2022年13期
关键词:中华中华民族民族

樊 荣

(桂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

新时代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的现实需求,在全球化和后现代都市文化的影响下,传统文化的价值传承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和挑战,优秀传统文化凸显着中华文明的思想内核和价值本质,寻找让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背景融合的可能性,努力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传播与创新发展,成为新时代新阶段必须探索和回答的时代命题。本文试图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以传统文化节日为研究对象, 并从传统文化的内涵特征,价值传承的内在要求及路径选择几个方面来探寻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价值承与发展方向。

一、传统文化价值传承的内涵及特征

(一)内涵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发展、壮大、积淀并不断延续下来,在现实生活中汇聚成的民族文明、风俗习惯和民族精神的总和,它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精神生活的方向指引,是刻在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一种力量传承,影响深远持久,内容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由此可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所在,是民族自信和文化认同的深厚基础。新时代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必须深入探索和激发传统文化的生机力量,挖掘其丰富的人文理念,人文情感,道德传统,让中国文化精神不断绽放时代风采。新的发展阶段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是中国优秀传统文价值传承的思想引领。

(二)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久的历史发展中各种思想碰撞、文化激荡、观念融合的表现形态,是指中华民族贯穿始终的一种精神力量,具有鲜明民族特征、时代悠久、广博精深、相对稳定等文化特质。总体来说,就是通过中华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呈现形态来表达的多民族文化气派和民族风格,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绵延不绝的继承性、独特的民族特性、相对稳定性等特征,是中国风貌和民族精神的总和。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又有了新的内涵和时代元素,更具有深度和广度,与时俱进,因时而变,不断闪耀光芒。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是新时代弘扬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意义。当前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文化传播的背景下,出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内容流于形式、单调乏味, 呈现形式单一等问题。因此,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更好地继承和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

二、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传承的内在要求

(一)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迫切需要

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思想精华,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文化传承中获得理论支撑和方法借鉴。新时代在高校文化教育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努力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素材贴近生活贴近现实,有助于在学校教育中更好地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观念、普及文化理念,增加全社会全民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和内涵的深刻理解,为文化建设提供精神滋养,增强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学生心灵,探索多样化、多渠道、有特色、有个性的文化教育模式,培养当代大学生文化感知、文化自觉、文化认知的民族情怀, 始终不移地贯彻和弘扬民族精神,鞭策鼓励当代大学生在多元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挑战下仍然保持理性理智,坚持守正创新,锤炼优秀品格,更好地实现传统优秀文化的价值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表达反映了传统文化的深刻理念和价值底蕴,是彰显文化美德、弘扬传统的重要载体。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学习内容和实践探索,保护民族节日,能够高效传播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是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实践要求。不断加强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保护传统文化节日,就是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不是故步自封、原封不动地继承,而是有所取舍,有所发扬,吸收精华,舍去糟粕,创新发展,与时代融合, 在实践和创新中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正如有学者所说,“要重建丢失的节日仪式和礼俗,关键是重建公共生活,重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重建普通百姓的文化尊严”。文化节日仪式感与节日氛围的建立不仅是对传统文明自我认同、增强认知的一个过程,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强化节日意识,保持节日气息, 更好地保护传统文化的厚重感和节日记忆,这也正是仪式重建在当代的真正意义所在。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价值内涵和精神力量加强文化教育、保护传统文化资源,是当前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价值传承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中国魅力的内在需要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类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进步、不被欺侮、自身强大的根本,当今世界更是一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中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法宝,是一个民族对自我精神文明的充分肯定和价值认同,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根本动力。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更多地表现为文化竞争,增强文化自信和中国力量就是中华民族发挥中国智慧和增强国家力量的关键法宝。同时要明确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定位,与时代和实际相结合,坚持先进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增强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刻关系,“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者不可分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意蕴和丰厚底蕴是提高文化自信的重要理论依据,是提升中国实力的内在基础。传统优秀文化所蕴含的中华美德和传统道德不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活力,是中华民族新时代活跃于国际舞台的重要法宝。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天人合一”的思想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度共鸣,十分契合。传统民族节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以其最强烈有效的形式让人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意蕴与魅力,从而增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了解,产生对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可和文化认同,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自身点滴行动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优秀文化无不塑造了今天中国人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以及面对世界各国文化碰撞和全球化的挑战冲击时的文化自信。中国文化自信根源于深远持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是文化不断发展的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播和践行伴随着文化自信的提高,是文化自信的力量根植,这更加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治立场与价值观念,精华所在,气魄所在。因此,新时代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创造性转化是增强民族自信、提升中国魅力的价值需要。

(三)推进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中国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情感的重要寄托,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理论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求同和统一的思想深刻阐释了中国儿女一直以来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断探索,其灿烂丰富的文化底蕴是今天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文化资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更好建设,必须要充分认知和深刻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所在,并合理汲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对和谐社会的思考核心,加快构筑精神家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传统道德人生观,平等和谐观等实现了自我与他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圆融和谐统一,同时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和谐社会的构想充满思想智慧,是中华民族不断追寻的和谐文化。今天,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结晶,深入研究并充分发挥其时代价值,契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推陈出新,结合时代元素和特征,创新传统优秀文化的发展,对于弘扬传统美德、促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三、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选择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是人们获得对现实世界替代性满足的方式”。结合时代特点抓好传统文化价值传承这个时代命题,深入推进新时代传统文化教育,增强传统文化意识,丰富传统文化内涵,满足精神家园建设等路径,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元素和文化基因是对传统文化科学内涵的补充和延展,在不断诠释和解读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价值传承也将创新丰富,代代相传。

(一)推动传统文化教育,加强网络宣传

推动文化教育,加强网络宣传,需要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思想教育环境。通过多种途径线上线下联动配合,双向互动,选取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大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内容和素材,并结合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网络课程等方式和途径,使大学生深入学习和充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文化教育功能,着力改进思政教育教学的方法,为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教学提供多种文化教育资源,丰富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创新传统文化智能网络数据育人模式。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育人和新媒体网络教育宣传作用,发挥好思政实体课堂和网络教育的结合功能,从仁义礼智信等几个方面强化道德教育,自觉践行传统文化的思想精神,运用多媒体网络等扩大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 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学习强国等多种新型网络平台发挥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引领作用,突破传统的文化教育传播机制,努力使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反映在社会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深入人们的观念意识,更好地宣传和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增强传统文化意识,提高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华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源泉和动力。新时代背景下发挥好文化育人的功能,增强文化意识,提高文化认同, 就要充分把握好中国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优秀深刻内涵,坚持传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无比热爱和充分认同,是民族情感和民族文化的深厚表达,也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涵的民族气节和风貌所在。在市场经济和多种文化思潮的交织影响下,我们要更加坚定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增强传统文化意识,坚定文化自信,高效运用新媒体互联网等技术,通过参与多种多样,不同形式风格的传统文化活动提升文化感知和认同感,创新传播文化价值。新时代更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好、发展好,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职责任务和光荣使命所在,全体中华儿女都必须高度重视、用心投入、创新实践,提高文化意识,讲好中国故事,坚守文化自信,使每一位华夏儿女都成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传播的坚定守护者,弘扬者,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辉底蕴在新时代历久弥新,持续发光,不断丰富,促使中华民族更加强大。

(三)丰富传统文化内涵,满足精神需要

在新时代文化激荡背景下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不断丰富其文化思想内涵,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中国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然而,近年来由于文化意识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我们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节日的感觉、知觉和自觉认同还不够深刻和充分,难以领悟到它深深融入于民族血脉中的文化意蕴和美学价值。尤其当前多元文化视域下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传承存在内容单调、节日感仪式选择偏颇、表现形式不够灵活新颖等问题。因此,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时代元素、背景、文化概念等,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优势,融合电影音乐歌曲小品等丰富多样的形式,从题材、表现方式内容等方面充分丰富发展传统文化的内涵,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是新时代我们义不容辞的文化责任。通过新时代多种网络媒体进行多方面多渠道沟通传播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民族化独特化的表达方式与时代特点相契合,更好地融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背景和元素、动画效果与中国传奇故事更加客观、真实、生动地展现,能够与人民群众共情,创造性地创新传播,找到更加忠实可爱、黏度极高的受众,让传统文化的展示成为受众的生活日常,链接共同的记忆,真正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价值传承做到真实、具体、生动、有效增强其影响力和感染力,不断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鲜活动力,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

四、结语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精神命脉和民族文化的生动体现,具有深远意义。随着新时代新元素的发展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作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者,我们要努力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发展理念更具时代特征,与时代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与弘扬发展,把丰富优秀的民族文化不断传承发扬壮大,努力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猜你喜欢
中华中华民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多元民族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