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中的和谐思想

2022-11-08 05:00唐黎标
少林与太极 2022年5期
关键词:技击阴阳指尖

◎唐黎标

《周易·系辞上》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经由易学哲理发展而形成的太极学说,再由武术先师们结合到拳法的创立习练中,用一套太极拳,极富意蕴地展现出天、地、人的协调统一,透过身体的演练,描化出“由一生万物,万物复归一”的“和谐”哲理意境。

一、太极拳理中的“和谐”

(一)拳理中的“和合”思想

“阴阳明而手足得其用,虚实定而攻守得其宜。”太极学说中的阴阳哲理透过形象简洁的太极图描述得十分清晰。理解了阴阳调和、和谐的哲理,在拳法、拳架和拳势的整体配合演练中才会有“得其门而入”之惬意。

(二)拳理中的动态和谐思想

拳谚说“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阴阳的相辅相生,是其和谐与共的重要的一个因素,阴中寓阳,阳中寓阴。在太极拳法中的运用亦是如此,拳架在舒展过程的“运劲如抽丝”,要求每一势动作不是单势的、分离的断裂完成,上一动作的结束即是下一动作的开始。

在拳势拳劲中亦有阴阳、有虚实。拳谚说“纯刚纯强,其势必亡”,每一势动作弃拙力、去僵劲,劲力的收蓄藏发,离不开对于这些动作整体拳架的理解、技击技法的理解,和同前后动作连贯的轻柔圆活协调运用。柔中带刚,刚中带柔,整套演练才能如行云流水般连绵不断滔滔不绝。这当中拳法作为“使动词”,对身体这个“被动词”强调配合得匀称、配合得适当,即是巧的体现,“和谐”的体现。

(三)拳理中无过不及的中庸思想

无过不及的中庸思想在太极拳拳理中也尤为讲究。太极拳身型要求中正安舒、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收腹敛臀,动作既不能软绵无神的松塌无力,又不能过于生硬的强直僵硬。其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各法的意到劲到,富有虚中有实、曲中求直、无过不及的“求中贵和”的和谐意蕴。

二、太极拳技法动作中的“和谐”

(一)柔和圆融中的和谐运动

“无处不是圈,无处不是拳”“阴阳共处一个圆,千变万化不离圆”“脚踩阴阳手划圆”“势要圆,无使有凹凸”……这些太极拳谚强调太极拳动作的运行是围绕着圆弧运动来走转运化的。曲中求直,无过不及的技击原理,是太极拳技法习练的最根本特点。

(二)平衡把控中的和谐运动

杨澄甫《太极平准腰顶解》中记录道:“顶为准头,故曰顶头悬也;两手即左右之盘也,腰即根株也;立如平准,有平准在身,则所谓轻重浮沉,分厘丝毫,莫不显然可辨矣。”太极拳行拳时,我们身体重心的重要性,虚灵顶劲、立身中正,以腰为轴、松腰活髋,无论是动是静,皆需保持好身体平衡的把控力,才是掌控技击主动的关键,亦是使习练轻灵柔和、刚柔并济的关键。

(三)节节贯穿、势势相连中的和谐

武襄禹《十三势说略》指出“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指”,王宗岳《十三势歌》“刻意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强调的是周身的劲力贯通、节节贯穿。从根节的脚掌至腿,下盘稳健、沉稳的支撑和轻盈转换;行至腰间,以腰带臂,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各式动作的运化,在于上盘躯干、两臂的圆融协调配合。这一连串全身上下机体的协调调动,把握好每一势动作及动作连接中身体重心虚实转换及技击动作的虚实连接状态,才能一气呵成最后化形而成于指尖。

(四)刚柔相济中的和谐运动

陈长兴《太极拳十大要论》“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逼不捷”,突出描述太极拳刚柔并济的特点,体现在其轻沉虚实的转换中,掌握好拳势的轻沉、开合、进退、虚实等等这一对对的矛盾运行体,整套动作因快慢相间而节奏不一,刚柔并济的演练融汇其间。

(五)太极拳势、动作在方位技法中的和谐运动

太极拳上下相随、左右相应、内外相合等技法要求,讲求上下、左右、前后的四面八方首尾、肢体、内外的对称协调。武禹襄《十三势行功要解》中说:“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如42式太极拳“白鹤亮翅”这一势动作,要求两臂右高左低,右手呈圆弧立于右耳侧上方,指尖向上、掌心向内;左臂作弧按掌于左髋侧,指尖向前、掌心向下;立身中正,头颈悬顶,右腿微屈支撑,左脚尖虚点前方呈虚步。就这一势动作来看内部的平衡协调,两手臂、掌、指尖的左右、上下、内外的相互对称,两腿一虚一实支撑,头颈的悬顶和臀部的收敛下坐等等,形成一对一对的平衡拉拔之劲。看似简单容易的架势,其中一阴一阳之变化,在每一招一势当中都有对应,要做好练到其精髓,离不开千遍万遍的反复锤炼,更离不开对于拳理的对照认识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六)太极推手技法中的和谐

“四两拨千斤”的借力打力,“引进落空”的欲拒还迎,是太极哲理中以小胜大、以弱制强的具体体现;“静以待动,动以处静”“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等则要求静观其变、以静制动的眼明手快;听劲、化劲、刚劲、柔劲、发劲等劲力的合理及时运用,是“引化合发”技击过程智慧的体现。陈王廷《拳经总歌》“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杨谱《太极字之解》“掤捋挤按四方正,采挒肘靠斜角成”,武术先师们归纳总结出“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太极拳推手技击特点。太极拳推手中的不丢不顶是和谐圆融、和谐尚中的表现之一。

三、结语

太极拳具有刚柔并济、虚实轻盈、开合有度、形意相随的特点,舒展出怡情养性、陶冶心神、外弛内刚、强健身心又不失技击特性的演练,既矛盾又和谐的对立统一美,成为人们健身、养身、修身所喜爱的一项锻炼内容,古往今来魅力价值亦渐突显,当今更是风靡全球。

猜你喜欢
技击阴阳指尖
治理“指尖乱像”不宜一散了之
阴阳合同(双语加油站)
指尖童话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跟着指尖去旅行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浅论守阴阳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
美甲窥探指尖也美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