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地球概论课程建设与实施路径

2022-11-08 05:16张林海蒋欣彦陈思琪王皖豫
高师理科学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概论思政课程

张林海,蒋欣彦,陈思琪,王皖豫

混合式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地球概论课程建设与实施路径

张林海1,2,蒋欣彦3,陈思琪3,王皖豫1

(福建师范大学 1. 地理科学学院,2. 地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 社会历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融合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途径,拓宽高校课程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是高校专业教师教学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以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地球概论课程为例,开展了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为载体的一流课程思政设计和实施路径研究,探讨了基于混合式教学融合思政教育的新型思政课程体系构建方法,分析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保障举措.以期为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地球概论

高校是人才意识形态培养的主阵地,全面推进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1],大力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也是新形势下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2].课程思政教学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对高校专业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高校教师应增强课程思政意识和全面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积极构建课程思政和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努力提高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能力.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基于传统教学和在线学习基础上重构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产物[3],可能成为未来高校教学的主流模式[4].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推进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激发思政课堂活力,这也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思政课程的融合发展迎来重要契机[5].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为思政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提供了多样化平台,有利于及时评估、反馈“铸魂育人”目标的实现程度,加速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化进程[6],为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质量提供重要保障[7].因此,混合式教学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与突破口[8].而探索如何将混合式教学与课程思政教育有效融合,日益成为推动高校课程改革、实现人才质量“变轨超车”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9].

地球概论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必修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介绍关于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行星地球整体性的基础知识,其课程内容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包含了保护地球和宇宙环境、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生态文明思想理念.已有学者概括了地球概论课程知识体系所蕴含的生态文明等理念,并就如何在地球概论课堂教学中贯彻思政教育提出具体建议[10].本研究在课程思政教育和MOOC,SPOC等线上课程平台及资源兴起的大背景下,面对新形势与新挑战,积极探索混合式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地球概论课程改革,以期构建具有系统性和协同性的新时代课程思政体系.

1 地球概论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地球概论课程思政建设现状

福建师范大学地球概论是地理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该专业学生最早接触地理学科方向的专业必修课之一.课程主要介绍地球的天文和物理属性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能通过地球概论课程基本知识和理论,从科学角度和宇宙情怀视角产生热爱宇宙、珍惜地球的宇宙观和人地观,树立科学探索精神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课程思政理念.福建师范大学地球概论课程正是通过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紧跟时代节奏,对课程教学及思政教育不断改革.特别是在利用新技术和新的网络课程平台方面,地球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意识强烈,该课程于2016年和2020年分别入选为福建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福建省一流本科课程,并获得中国大学MOOC、优课联盟等国家、省级多个网络课程平台的支持,2020年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地球概论数字课程,为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 地球概论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地球概论虽然在前期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和探索,但是由于课程知识内容抽象复杂,学生基础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导致线上网络技术与线下课程思政教学整合的“度”把握不够到位,主要表现为:(1)课程思政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统筹不足,尤其是缺乏混合式教学视域下融入课程思政理念进行课程开发的深层次探讨;(2)前期课程改革的教学策略、思政课程建设的路径相对比较空洞,可操作性不强;(3)虽然课程思政的内容丰富,但是线上线下课程思政教学的衔接仍不够顺畅;(4)另外,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有待更新,混合式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创新方法较少,形式比较单一.

如何深入贯彻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理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提高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质量,是目前地球概论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亟需开展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地球概论课程思政设计,以及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进一步探讨课程实施的有效建设路径,这对于地理科学专业培养学科素养与道德品质兼备的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2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地球概论课程思政设计

2.1 地球概论课程思政设计基本思路

课程基于OBE理念(Outcome Based Education,基于学习成果产出导向的教育)和追求学习“最优化”为目的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念相结合,在分析目前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明确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在“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指导下,遵循“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标准,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重新分配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形成新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教学设计优化和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构建完整的线上线下融入思政教育课程建设体系.为了将课程思政内容有效融入混合式教学,需要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政的目标,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拓展思政教育模块,使思政理念有效地融入课程教学和方案设计中.在多元的思政教学效果评价的基础上,对课程教学进行反思和调整,形成持续改进的地球概论线上线下课程思政全过程教学,凸显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以指导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正向实施,形成课程教学效果持续优化的良性循环机制.地球概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改革思路见图1.

图1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地球概论课程思政建设与设计思路

2.2 地球概论课程思政设计总体目标任务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地球概论课程思政建设和设计的总体目标及任务是:(1)不断强化课程思政育人意识,增强教师对数字多媒体和网络课程平台的应用技能,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2)不断优化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将地球概论打造成为具有特色的线上线下教学课程思政示范“金课”;(3)不断更新教学教育理念,探索有效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实现地球概论课程专业教育由知识本位向人格本位的转变,打造一个多维度、有温度的立体化新型课堂,助力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3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地球概论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3.1 地球概论课程思政建设实施路径

3.1.1系统设计思政教学路径,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目标、课程计划、课程方案等各个教学体系,贯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具体措施包括:(1)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在原来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目标上进行扩充,在现有课程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中增加“课程思政”目标,根据“课程思政”目标修订授课方案和教学计划,设计相应教学环节,将宇宙观、人地协调观等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任务和课程教学方案中.(2)强化课程思政目标.实现地球概论专业基础课程目标与思政目标研究有效结合,强调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探索精神、强化保护地球和领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和担当等思政目标,实现知识内化与品德提升的有机统一.(3)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基于OBE理念,完善评价体系,使地球概论课程目标、方案、计划与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互相呼应,课程教学大纲和目标重点体现综合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教学能力、学会反思和沟通合作等毕业要求指标点.

3.1.2构建线上线下联动机制,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整合育人资源和要素,合理布局线上线下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将思政教育贯穿线上线下教学设计全过程.具体举措落实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案设计中.(1)细化章节思政教学设计.通过深入挖掘课程每一章节蕴含的思政元素,根据地球概论课程在地理科学专业教育中的核心课程属性,重新整合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按照天体观测、宇宙演变和天体系统大小顺序,结合地球概论课程特点和价值理念,开展每章节的具体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将思政内容贯穿并融入到授课教案、PPT讲稿、练习作业等教学文档中,并具体细化到每一章节授课目标的设定上.(2)融合线上线下课程教学.采用多模态立体化资源来丰富教学设计,依托地球概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中国大学MOOC等优质线上资源,利用学校课程云平台、学习通、青鹿智慧课堂等网络新媒体技术,及时引入优质的课程思政教学元素,建立师生思政对话、沟通的线上渠道,同时结合线下天文观测等实践活动,强化师生线上线下互动,践行线上线下立德树人教育.(3)探索混合教学手段方法.探索地球概论课程思政的有效教学手段和方法,推进多样化教学模式改革.依托各个线上平台,采用专题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专业教学和思政教学的有机结合.线下课堂教学可以采取“小班化、分组式、自我管理”的学习形式,采用翻转课堂、情境教学法、PBL教学法、CBL教学法等高效教学组织形式,将核心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融合.

3.1.3借助混合教学模式优势,拓展多元思政教育模块结合线上线下教学契合互补的混合教学新模式要求,对课程内容及思政元素等资源进行整合与分类,将课程模块分为线上、线下教学模块和实践活动模块(见图2).线上教学模块主要利用微视频、PPT、教材和试题库等资源,由课件视频观看、互动讨论、在线测试等模块构成.线下教学模块根据纸质教材内容和媒体动画等资源,重点开展答疑、讨论、展示等利于思想价值观培养等方面的课堂讲授教学.实践活动模块则充分利用学院天文台、望远镜、天球仪等实物资源,通过开展天文竞赛、组织天体观测、指导大创项目等模块,让学生在课程实践和项目参与中培养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深刻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领悟探索宇宙中的科学精神和感悟科学家的人文情怀.

图2 地球概论线上线下思政教学课程模块

3.1.4加强课程教学总结反思,完善思政考核评价体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课程建设中加强思政元素融入,注重形成性、过程性考核机制,构建和完善地球概论课程思政考核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地球概论课程考核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评定学生的成绩,从单元作业打分、问题讨论考量、报告答辩评分等过程性方面统计学生的得分,并结合教师评估、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方式对思政课程学习进行成绩考核.同时开展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对专业知识目标和思政目标的教学效果进行综合测评,包括学生、授课教师、同行和督导等的评价.学生方面主要是对课程学习满意度开展评价和调查;教师方面主要对授课课程目标的达成度,特别是思政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评价.教师根据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效果,做好课程思政教学反思,减少思政教育活动的盲目性.

3.2 地球概论课程思政建设保障举措

3.2.1加强团队分工协作搭建团队教师交流沟通的平台,提高教师合作分工意识,特别要加强团队教师和思政教师间的合作,强化课程团队思政教育能力建设,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如采用开展地球概论的集体教研活动,分工开发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形成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共同撰写思政教改论文等多样化合作方式,打造有规划、有协作的高效工作团队.

3.2.2强化研讨交流培训加强和高师院校地球概论同行教育教学研讨交流,积极参加线上线下课程建设及教师思政教学能力提升的相关培训与教学比赛,不断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思政育人能力,激发投身思政教学改革的热情.鼓励团队成员主动加强和专业思政教师、辅导员等相关人员的沟通与协作,更加有效地保障地球概论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改革的开展.

3.2.3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创设地球概论宽松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线上线下教学过程;强化天文实践观测等环节,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通过课题问卷调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兴趣,突出地球概论课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思政教育的引导作用.

4 结语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融合课程思政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途径,对于高校践行“培根铸魂”职责使命、促进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建设具有重要作用[11].福建师范大学地球概论课程思政教学依托中国大学MOOC、优课和学习通平台进行开展和实施,是课程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由于目前地球概论课程思政教育和教学改革还处于摸索阶段,团队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思政修养,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积极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实现显性课堂和隐性课堂有效渗透,促进线上线下教学与课程思政的真正融合,不断拓宽“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推动地球概论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思政朝着更为成熟的方向发展.

[1] 马飞,应霄燕.“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和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21(11):54-57.

[2] 陈丽红,王静.基于OBE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与创新:以“水力学”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44):110-113.

[3] 刘畅,陈连山,董佳,等.混合式教学开展情况的调研与分析:以辽宁省两所地方高校为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2,36(2):235-249.

[4] 李海东,吴昊.基于全过程的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以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21(5):65-71.

[5] 马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行动研究: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融合创新[J].教育学术月刊,2020(7):97-105.

[6] 俞福丽.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校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21(3):86-90.

[7] 孔翔,吴栋.以混合式教学改革服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21(1):59-62.

[8] 张倩苇,张敏,杨春霞.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准备度现状,挑战与建议[J].电化教育研究,2022,43(1):46-53.

[9] 罗映红.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探索[J].高教探索,2019(12):48-55.

[10] 徐淑梅,张冬有,林琳,等.生态文明教育:“地球概论”课程思政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11):147-151.

[11] 楼天灵,卢培苗,叶剑尔,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思政探索:以“食品微生物学”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25):185-188.

Curriculum building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mixed teaching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introduction to the earth

ZHANG Linhai1,2,JIANG Xinyan3,CHEN Siqi3,WANG Wanyu1

(1.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 National Demonstration Center for Experimental Geography Education,3. School of Sociology and History,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7,China)

Exploring the novel approach of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d broadening the channel of strengthening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people in college course,is the major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college professional teachers.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the earth in normal colleges for geographical sciences was taken for example,discussed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which aims to explore the novel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mode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d specific measur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was also analyzed.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courses in normal universities.

curriculum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introduction to the earth

1007-9831(2022)10-0106-05

K90∶G642.0

A

10.3969/j.issn.1007-9831.2022.10.022

2022-04-21

2020年福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项目(闽教高[2020]23号);2021年度福建师范大学本科教改研究项目(I202101024);2021年度福建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K202101053)

张林海(1978-),男,福建宁化人,副教授,博士,从事地理教育教学改革研究.E-mail:mary12maryzhang@126.com

猜你喜欢
概论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青铜器辨伪概论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