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革措施探讨

2022-11-11 05:10葛慕湘王青林齐国山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学时鱼类课程

葛慕湘,王青林,任 海,齐国山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海洋资源与环境学院 河北,秦皇岛 066600)

鱼类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专门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生活习性、种类区分和分布特点等方面的问题。该课程是水产养殖、水族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渔业资源等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鱼类生理学、鱼类生态学、鱼类增养殖学、水产动物疾病学等奠定基础。该课由于一般开课较早(一般在2-4学期开课),几乎是学生最早接触到的专业相关课程,其教师也是学生接触最早的专业教师,因此该课的教学对学生了解专业知识、培养专业兴趣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影响。但鱼类学课程内容量丰富、知识点繁多,记忆起来困难,特别分类学部分,众多鱼类分类特征、分类地位琐碎且易混淆。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将重点知识植入学生记忆?作者根据20多年教学经验,从鱼类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创新改革措施、教学效果与反思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1 鱼类学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课程学时大幅减少问题

随社会发展知识日新月异,新的学科不断兴起、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等诸多原因导致课程学时数逐年缩减。院鱼类学课程从最初的70学时理论、20学时实验缩减到32学时理论、16学实验,理论学时缩减近一半。但鱼类学课程内容是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其丰富的内容量和重多的知识点在如此少的学时情况完成,还要让学生掌握,难度无疑大大增加。如何在有限学时完成教学内容,使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并能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是每位教师所面临的难题。

1.2 知识点琐碎,记忆困难问题

鱼类学教学内容繁多,知识点零散,容易混淆,缺乏整体性。形态学部分包括鱼类的体型、头部器官、鳍、鳞、体色等外部形态知识,也包括骨骼、肌肉、消化、呼吸、循环等八大系统的内部构造知识。鱼类种类繁多,不同种类之间又存在较大差异,课程从头至尾章章有重点,节节需记忆,琐碎的知识点,高频率的重点轰击,学生极易疲乏,太多记不住,觉得枯燥,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特别分类学部分,众多鱼类的分类特征、分类地位难记且易混淆。所以有些知识教师虽然反复讲解,一再强调,学生依然是“I don’t know”。

1.3 缺乏学习状态、缺乏学习兴趣问题

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孩子们玩电脑游戏,根本不用家长教,都能学会。学习也是如此,“我要学”和“要我学”的学习效率天差地别。如今大学生人人有手机,几乎人人有电脑,在精采游戏、视频、聊天、小说等大量信息风暴冲击后,带着疲惫的大脑和身体坐在教室昏昏欲睡,教师再讲的精采也提不起兴趣。提问无人回答,问什么不知道,作业给我抄一份。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鱼类学的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是教好这门课的关键。

1.4 对待学习的态度问题

过去的学生学习好的想拿优秀,考试奔90分努力;一般的奔70分努力,保证能及格;差的也奔着60分努力,努力要及格,60 分万岁。现在的学生个别好的学生认真优秀,但大部分学生考虑的是加上平时成绩,多少分能及格?鱼类学课程加平时成绩,50分就能及格,所以很多学生就奔着50 分努力,名词解释、填空、分类题涉及内容太多,不好记直接放弃,只重点复习一下简答、论述、选择题,判断题蒙一下。结果有些班成绩平均50多分,卷面成绩甚至过半数不及格。如何培养学生认真、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也应该是任课教师思考的问题。

2 针对性创新改革措施

2.1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解决学时少问题

现在网络平台很多,像智慧树、超星、腾讯课堂等,可以利用这些平台把课件、相关视频、链接、章节练习题等放入,让学生课后观看及完成,完成情况予以记录,以一定比例计入总成绩。通过精采的视频的观看培养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知识面,加深对鱼类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鲤鱼的追尾产卵、鳐鱼的胎生产仔、金龙鱼的口中育卵、海马雄性怀孕生产过程等视频,画面优美,生动形象的展示了鱼类的繁殖方式,放在相应章节以作业形式让学生观看,可很好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知识的理解掌握。一些课程的了解内容可以让学生课下自学课件,配以相应习题练习掌握。这样腾出课堂时间精讲重点知识,与学生互动沟通,减少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2.2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及方法,理论实践相统一,将知识形象植入学生记忆

鱼类学知识琐碎难记,尤其像骨骼系统及分类部分,单纯听教师上面讲,课堂效果不佳。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及视频溶于一体,给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再加上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动作,使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将知识以画面、声音、感官等方式形象地植入学生记忆。

人对新事物的认知,遵循从感性→理性,从实践→理论的认知规律。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应会知识,理论实践相统一也是不错的途径。如鱼类各部分的名称及测量名词知识,直接放到实验课上进行。对照新鲜鱼类标本,教师在实物上讲解,学生随教师讲解一边观看、寻找,一边动手测量、记录。鱼类分类学实验部分,上课老师把本节课涉及的20-30种鱼类的名称写在黑板上,让大家分组合作,通过观察鱼类标本,对照理论课所讲鱼类特征,将这些鱼一一区分出来。在下课前20 分左右,随机点同学对照标本向大家讲解这种鱼的名称、主要分类特征、分类地位,回答好坏以分数计入平时成绩中。这样就促使每个学生要认出每条鱼。在对一个标本的反复鉴别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将鱼类的分类特征记住,并且在给别人讲解过程中再次加深印象。课后实验报告要求学生画出各种鱼类简图,写出其分类特征和分类地位。利用实验报告将知识系统整理、归纳、总结。

2.3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寓教于乐,提高学习兴趣

鱼类的形态特征和它的生活习性相适应,在介绍不同鱼类形态知识时,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将知识寓教于乐,让学习从负担变成乐趣。比如讲授鱼类的辅助呼吸器官时,以故事形式讲述鳗鱼如何在夜晚经过潮湿的草地从生活的池塘、湖泊进入小溪、河流,最后进入海洋,游向深海产卵死亡;讲泥鳅的“放屁”;讲盖到房子里依然努力存活的肺鱼;讲缘木为什么能求到鱼。在听故事中学到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问题导向法,课前提出一些有意思的问题,如鱼睡觉吗?鱼为什么“死不瞑目”?鱼会飞吗?鱼会叫吗?鱼会发光吗?等等。让学生先自己寻求答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回答,再结合相关内容进行讲解。

利用案例教学法,结合生活实际,开展一些专题讨论,交流探讨中学到知识,增强学习兴趣。如魔法鱼案例,土加水就能生出小鱼吗?一小包土、一小包卤虫卵、2片氧片、一个杯子。一支吸管,小鱼成功卖到全世界。通过对魔法鱼成功案例的探讨,一方面教大家学到鱼卵存活的知识,另一方让大家懂得知识创新的价值。籍此引导创新意识,简单小知识,用好照样能创造出大量的财富。

2.4 课程思政,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积极上进的学习生活态度

教师作为对学生成长影响最大的群体,通过其身体力行以及课堂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现在社会网络全覆盖,大大方便了我们工作生活,也占用了人们大量的时间精力。大学生活没有了父母的管制,没有了升学的压力,部分同学在精彩的游戏、视频、影视、小说等等诱惑里迷失、颓废,造成缺乏学习兴趣,懈怠,没有了积极上劲的心态。常说态度决定一切。要想改变这一状态,让学生具有一个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价值观,单纯靠学生工作者、靠思政课是不够的。专业课教师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贯穿整个教学活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整个课程中。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联系生活实际,传播正能量,培养学生积极、上进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从鱼类分布广,讲到河北涞水县的鱼谷洞泉,从如今每年出鱼减少讲到涸泽而渔不可取,持续稳定发展才是人间正道;从学生在课堂玩手机时、睡觉,一问三不知,讲到“业精于勤,荒于嬉”,用一些本校优秀毕业生及成功人士实例激励学生确立人工目标,脚踏实地,一步步实现梦想。

3 教学效果与反思

鱼类学教学经过多年不断探索、改革、实践,教学效果已有明显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到课积极性明显提高,除个别特殊情况请假学生外,学到课率近100%;(2)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听课,做笔记,跟随教师引导完成课堂内容,课堂效果明显提升;(3)学生自学能力加强,通过观看大量小视频,将课堂知识形象加深,通过按时完成课后练习题,再一次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作业准确率提高,作业平均分在90分左右;(4)逐渐明确自己毕业后要干什么?在有明确目标前提下,开始一步步向目标努力。(5)学生散漫、投机思想有所改善,明白一分辛勤一分收获。(6)对鱼类知识的掌握程幅加强,学生及格率比往年大大提高。

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以及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也不是一个两个老师能改变,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渊博的学识,勤奋不倦的追求,必须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热爱教育事业,关爱每个学生的师者之心,只有这样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学生的教育关乎社会、学校、家庭,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猜你喜欢
学时鱼类课程
基于MFCC和ResNet的鱼类行为识别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鱼类运动会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