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构建

2022-11-11 05:10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医养养老机构

高 鹏

(安阳工学院 河南,安阳 455000)

1 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的构建背景

1.1 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快,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而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尤为严重。和城镇老年人群体相比,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条件较差,患有的慢性疾病更多,常处于亚健康状态,且空巢留守、带病生活的现象十分普遍。城镇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条件较为完善,而农村老年人普遍以土地为养老保障,严重不适应急速变革的社会环境,对政府的扶持需求度和依赖度很高。

1.2 农村老年人观念传统,倾向于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但农村的家庭养老模式逐渐难以为继

受传统文化影响,养儿防老的观念深入人心,家庭养老一直是农村养老的主要模式,很多老年人不愿进去养老机构,子女也不愿或不敢将老人送入养老机构。然而,我国的家庭规模不断变小,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被迫与子女分开生活,家庭不足以承担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问题,子女在城镇生活、老人独居农村的现象十分普遍,有的老年人还要替子女照顾留守儿童,传统的家庭照料与赡养功能已经日渐式微,需要探索构建新的养老服务模式。

1.3 老年人对养老和医疗的服务需求不断增加

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地区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力量薄弱,然而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农村老年人群体成为社会养老服务的潜在消费者。随着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老年人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有所提升。传统的养老机构不仅要努力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丰富养老服务内容和形式,还要提供老年人所需的医疗服务,有能力应对常见的老年慢性病,提供较为完善的医疗、康复和护理服务。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可以满足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养老与医疗需求,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手段。

2 农村地区医养融合养老服务的发展模式

农村地区发展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可以优化配置农村养老资源和医疗资源,提高资源整合配置效率,降低农村养老负担,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必然要求。农村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可以分为机构养老、家庭养老、村组养老三种。其中,机构养老是依靠养老院、福利院等社会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医养融合养老服务;家庭养老则是在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基础上,由医疗机构提供医生、护士上门服务,解决医疗问题;村组养老则是依托于村中的公共设施,为村中老年人提供养老和医疗服务。

社会养老机构是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主要场所,然而传统的养老机构仅提供居住、饮食、照护等服务,缺乏疾病诊疗和康复保健能力,无法满足农村老年人群体的医疗需求。第一,考虑到农村老年人多患有各种慢性疾病,传统社会养老机构可以主动开展医疗服务,增设医疗服务科,招聘医护人员,为老年人提供慢性病筛查、紧急医疗处置等服务,有能力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对患病老年人及时急救并送医,以缓解老年人的医疗需求。第二,医疗机构向养老机构转型发展,主攻老年病,提高老年病的治疗能力,并为老年人提供基础的养老服务,成为具有较强医疗服务能力和一定养老服务能力的医养融合服务机构。第三,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密切合作,共创共建。在乡镇卫生、民政等职能部门的牵头下,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在养老机构中设立康复区、护理站等,由医疗机构派驻医护人员提供诊疗与护理服务,全方位满足老年人的养老、诊疗、保健等需求。在这一模式中,需要注意合作的形式和程度,避免养老机构过多占用公共医疗资源,满足老年人的便捷就医需求。

居家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在农村地区更是如此。受到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很多农村老年人不愿到社会养老机构,有条件的与子女共住,没条件的就老两口相依为伴或独自生活。家庭养老可以使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安享晚年,得到亲情的慰藉。然而家庭养老在专业性方面有很大欠缺,无法提供必要的应急措施和医疗服务。这需要当地医疗机构伸出援手,与家庭签订医疗服务协议,为老年人提供家庭医生和护理上门服务,解决家庭养老的后顾之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居家式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

村组养老则是根据农村群体聚集的特定区域,开展区域性的医养融合养老服务。当前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日益丰富,可以在图书室等休闲场所为老年人群体提供便捷的娱乐场所,方便老年人之间交流互动。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可以与当地医疗机构合作,在村组设立老年人照料中心,由专业服务机构营运,招聘专业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为农村老年人群体提供诊疗、保健、膳食供应等服务内容,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新型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

3 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发展面临的问题

3.1 农村医养融合养老服务的政策扶持不足

虽然“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进医养融合,相继出台一系列的医养结合政策文件,初步规划了医养结合服务内容,但现有政策偏重社会力量的参与,对医养融合养老服务的公益性属性关注不够,没有结合农村地区居家养老的实际情况,未建立相适应的医保报销机制和政策衔接机制,不同监管部门服务标准和考核机制不统一,不利于农村养老与医疗资源的统筹调配。

3.2 农村医养融合养老服务与需求不匹配

农村养老服务以入住养老机构为主,未能针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提供多样化、便捷化的养老服务,对家庭养老的服务较为欠缺。同时,养老服务机构目前无法提供科学的医疗护理服务,为了降低经营风险,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主要开展各种安全、稳妥的健康保健业务,而无法提供老人所需的疾病诊疗服务,服务功能单一,服务内容不全面,无法满足老人的多样化需求。

3.3 农村医养融合养老服务宣传力度不够

在农村地区,很多老年人的传统观念很重,家庭养老的思想根深蒂固,不愿到社会养老机构养老,即便不能与子女同住也会选择独自生活。不少老年人对养老和医疗的分离抱有固有思维,不认同医养融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对于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持怀疑态度。由此可见,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在农村地区缺乏认同度,尚未形成共识。

3.4 农村医养融合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紧缺

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需要规模庞大的专业人才资源来支撑,不仅要有足够的照料人员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休闲娱乐活动,还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医护人员来开展疾病诊疗、康复训练、心理辅导等服务。然而农村养老体系中存在严重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不仅医疗护理方面的专业人才紧缺,掌握一定程度养老、保健、康复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也存在严重不足,人员结构单一、专业能力不强的问题十分普遍。

3.5 农村医养融合养老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需要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才能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目前,政府在政策扶持、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社会力量的参与度不高,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性作用,未能推动农村养老产业高效化、专业化发展。

4 农村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建议

4.1 加强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部门要发挥领导作用,立足于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实际,针对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面临的问题,积极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全面的帮助。地方政府应建立专门的老年人管理机构,整合民政、卫生、社保等部门的职能,统筹调配养老和医疗资源,对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机构进行评估监管,统一服务标准和管理机制。

首先,应出台医养融合养老服务规范和标准,定期开展身体健康检查,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其次,要为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协调解决双方的矛盾问题,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检查评估,并将养老服务机构的医疗部门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再次,要加大政府政策和财政扶持力度,针对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等实施医养照护补贴政策,纳入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最低保障与救助范畴,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承担特定老年人群体的养老责任;加大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建设方面的财政支持,并建立医疗报销与居家养老服务的衔接机制,推动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等模式的发展。最后,建立医养融合养老服务的保障机制,合理确定不同老年人群体的养老责任划分,鼓励推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医养融合养老服务体系,并依靠法律法规规范养老服务市场,杜绝违法违纪行为,为参与各方解除后顾之忧。

4.2 完善医养融合养老服务功能

农村医养融合养老服务不能局限于社会养老机构,还需要关注居家养老、村组养老的需求,针对不同老年人群体的多元化需求丰富养老服务功能。这需要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全面掌握老年人的家庭情况、健康状况等信息,了解老年人实际的养老与医疗需求,提供精准化的服务供给。对于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应科学评估上门服务的内容、时间和频率,制定与健康状况相符的医疗和护理内容,为老年人提供上门看护、送餐、助医、专业护理等服务。养老服务机构应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努力增强自身的医护能力,可以监测老年人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数据,借助智能设备提醒老人服药,准确定位老人位置,及时发现老年人患病症状并送医,构建更加智能化的医养融合养老服务体系。

4.3 加大医养融合养老服务宣传力度

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需要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必须得到绝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此,应注重向农民群众宣传讲解医养融合养老服务的政策,以国家政策来赢得群众的信任,使群众了解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真切感受到国家的关注和支持。再详细宣讲医养融合养老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使群众真正意识到医养融合的意义和价值,理解和支持国家的政策号召,积极参与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

4.4 健全医养融合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

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的构建与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医护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应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由高校、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等相互协作,共同建立农村地区的医养融合养老服务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从业人员对于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的适应能力,丰富知识储备,锻炼专业技能。同时,由于农村地区对于高水平人才的吸引力不足,需要政府出台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方面的专业人才来到农村地区,解决人才短缺问题,为农村养老体系的创新发展提供人才助力。

5 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体系

农村养老市场对社会力量的吸引力不强,很多市场组织以盈利为目的,没有看到农村养老产业的广阔前景,将发展重心放在城镇。而农村地区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发展缓慢,能够提供的作用十分有限,导致医养融合养老产业发展缓慢。

为此,地方政府应致力于解决市场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缺位问题。政府应出台扶持政策,鼓励社会组织、市场组织和个人提供公益性服务,支持市场组织和个人经营养老服务机构,为社会力量的参与提供政策优惠和保障,形成多方合力共建的良好局面,营造爱老、助老的和谐社会氛围。

6 结语

随着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传统养老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农村养老的需求,构建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势在必行。然而在发展医养融合养老服务的过程中,还面临许多困难需要解决,才能真正构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构建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是满足农村老年人多方位养老需求的基础,而农村养老体系的创新发展,还需要积极贯彻医养融合的发展理念,在政策扶持、服务功能、宣传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下功夫,推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健康有序发展,为农村老年人群体提供全面、优质的养老与医疗服务。

猜你喜欢
医养养老机构
医养当兴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