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海淀答卷”

2022-11-11 21:52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2022年4期

强领导聚合力,推动融入“工作伙伴圈”。

站在加强党对新兴领域全面领导的高度,打破固有思路、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区委两新工委牵头抓总作用,统筹28家职能部门、22个街道和7个镇协同发力,构建起党委统领、部门协同、街镇兜底的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领导机制。注重把握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新”在哪里、“变”在哪里,突破组织隶属和地域局限,组建“海淀区新业态伙伴党建工作联盟”,搭建资源共享、难题共商、互利共赢的新平台,在疫情防控、疫苗接种、破解进门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强组织广凝聚,推动融入“区域党建圈”。

牢牢把握新就业群体数量庞大、流动性强的特点,沿着平台公司、加盟企业、站点网点等工作链条,把党的组织一贯到底覆盖至最末梢。采取企业采集、属地摸排、系统比对等方式,动态排查192 名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分类组建27个流动党支部,100%实现党的组织覆盖。选配54名两新党建指导员“一对一”联系,全面指导流动党员党支部规范运行。注重新就业群体党建带群团组织建设,举办395 场职工沟通会吸纳10805 名新就业群体入会,新建32 个团支部覆盖2200 余名团员,建立17 个“驿姐”线上组织,党的工作十分有效地做到了新就业群体中。

强引领稳支撑,推动融入“服务发展圈”。

不断强化平台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促进企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成立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合伙人党建联合会,聚集“政产学研用金”全要素资源,量身打造两新党建创新雨林生态体系。发挥中关村独角兽党建联盟优势,号召3000 余家非公企业签订“新伙伴”承诺书,营造各行各业服务新就业群体的浓厚氛围。注重将抓监管和抓党建、管平台和管人群有机融合,组建海淀区互联网行业党委,指导企业党组织优结构、强功能,让党组织在监督企业依法合规经营、防范化解风险方面“起作用”,为企业融入区域高质量发展装上“安全阀”。

强服务有温度,推动融入“需求保障圈”。

聚焦新就业群体衣食住行等实际需求,打出关心关爱“组合拳”,实现真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建立全周期关爱保障机制,11家职能部门联合推出30项专属“政策服务包”,在纠纷仲裁、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等方面靶向发力,帮助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统筹党群服务中心、职工之家资源,建设868个新就业群体温馨“驿”家服务站,形成立体、实用的服务阵地体系。开发“车骑先锋”服务平台,绘制电子生活地图,实现线上报到备案、信息核查、活动推送、隐患直报等功能,通过线上线下协同服务的格局,不断提升小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强引导重示范,推动融入“基层治理圈”。

将新就业群体作为强化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引导他们在城市中发挥独特优势。开展“三报到双备案”工作,搭建属地街镇与行业党委对接机制,畅通流动党员党支部诉求反馈渠道,让党员成为党联系新就业群体的重要桥梁纽带。积极开展“三亮一树七争当”活动,动员新就业群体带头亮身份、亮承诺、树典型,争当风险预警、文明宣传、社区防控、环境美化等“七大员”。推行“积分赋权”机制,设立“小哥党员积分榜”,积分量化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情况,定期向新业态企业反馈,作为企业内部评价奖励重要参考,不断激发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