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模式在医院药库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

2022-11-15 05:05陶轶刘慧莹徐晓雨崔爱湜李嵩哲李程孙静文
化工管理 2022年30期
关键词:周转率药学药品

陶轶,刘慧莹,徐晓雨,崔爱湜,李嵩哲,李程,孙静文

(1.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99;2.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3.齐齐哈尔医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3)

0 引言

医院药库是医院药学部的重要部门,负责全院科室的药品采购、供应和养护等工作,因此对医院药库规范化管理尤为重要。然而,随着入院新药的品种数量逐年增加,工作量逐步上升,同时医院药库在实际管理中,受药库相关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和新政策落实不及时等因素的影响,带给医院药库规范化管理诸多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对药库管理具有重大意义。PDCA循环模式是一种先进且完善的管理模式[1-4],能够逐步提高药库管理水平,也对患者用药安全和用药供应有重要保障。本研究探讨PDCA循环模式对药库规范化管理的影响,为提升医院药品的供应和质量管理两方面工作拓展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为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以2021年3月为时间起点,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在医院药学部的管理工作中。选取实施前的时间区间为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实施后的时间区间为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实施前后的研究对象均选取药库的11名工作人员,分为质控组、药库管理组和采购组,研究对象均积极配合研究,研究人员基本资料为:男5名,女6名,年龄均在30~40岁之间;成员均接受过培训。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前药学部使用常规的药品管理方式,即库管员按药品需要向药品采购提交药品计划,经药学部负责人审批后从采购平台上购进药品,药品到货入库后,根据各药品温湿度要求储存。

实验组:实施后应用了PDCA循环模式,即对常规药品管理进行分析,提出计划、实施计划、并针对结果归纳讨论,所得结论应用下一轮中,最终达到优化管理模式的目的。

基于实际管理情况,本院药学部在具体实施PDCA循环模式时需通过以下四个阶段。

1.2.1 计划阶段(P)

根据实施前医院信息系统(HIS)中每个月各药品销量核算出平均出库量,对照现有库存量,将库存的周转率限定在大于7天,小于15天,如有个别药品在重大节假日储存量过大的,做退货处理计划。对使用量大、使用频率高的药品的库存量要严格控制;密切关注用量少的药品,必要时使用“零库存模式”管理;按医院临床需求保持一定抢救药品和易断货药品库存量。同时检查药品来源是否正规、运输过程中是否符合温度条件和外包装是否有损坏,以保证药效。另外,保持药库与各药房之间的沟通,根据药房用量情况及时调整药库储备,以免在药房出现滞销药品现象。

1.2.2 执行阶段(D)

加强药库管理者的培训,定期组织药库成员参加药品质量管理和国家下发关于药品新政策的课程和讲座,以此提高药库成员的专业技能,把握国家药品政策方向。合理管理药库,坚持定期盘点和清理药库;做好详细记录、仔细核对,保障药品发放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实行网络管理,药库成员熟练掌握HIS系统,掌握药品的基本信息和使用情况,对数量较少的药品及时补充。重点关注节假日期间的药品储备量,保障临床需要的同时,严禁借此机会压货;库管员根据实际消耗拟定药品计划;完善抢救药品目录,要保障其库存量充足,不应因提高库存周转率而盲目控制此类品种库存;药库成员定期查看药品有效期,不定期检查滞销药品,一旦发现及时做退货处理。

1.2.3 检查阶段(C)

在计划和执行两项完成后,药库工作中要检查落实情况:成立质控组,定期检查评估药品的储存条件和药品的效期情况,审核药品采购和入库记录。若发现药品的质量和周转时间等问题,及时有效处理,并对项目负责人员做出处罚,形成积极工作的氛围,也能提高药库管理者对药品管理的重视度。

1.2.4 处理阶段(A)

定期召开药库管理的质量控制会,根据检查和审核结果,整理出不合格的部分,并在会上充分总结讨论管理问题。针对已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将分析和讨论的结果形成整改方案,反馈给药库管理者,限期整改。避免药品出现质量问题和滞销问题,提高药库管理的规范性,并将运用到下次PDCA循环中,继续完善。

1.3 观察指标

由质控组对药库药品供应管理进行评价,统计药库药品情况,并计算药品滞销率、缺药率和周转率,滞销率=(滞销药品总额/库存药品总额)×100%,缺药率=(缺药次数/出库总次数)×100%,数值越低表明药学供应管理质量越高;平均周转率控制在7~15天为宜。

由质控组仔细调研和评估药库药品质量管理工作,包含药品相关的四个方面:药库环境、分类与摆放、储存条件和管理者培训,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药品管理越规范。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进行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成果

2.1 药库药品滞销率、缺药率和周转率比较

实施后医院药库的药品滞销率和缺药率均低于实施前;平均周转率控制在7~1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实施前后的药库药品滞销率和缺药率

表2 实施前后的药库药品周转率

2.2 药库质量管理的评价

实施后在药库环境、药品分类与摆放、药品储存条件及药库管理者培训等方面的药库质量评分均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实施前后的医院药库药品质量管理评分

3 结语

药库管理是医院管理的关键工作之一,是对用药安全、有效和及时的重要保证。当今社会仍有报道药品质量问题和药品供应问题,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直接受到影响,因此必须加强药库管理的规范化。常规管理模式虽然能实现对药品的管理,可维持医院药品的正常使用,却很难进一步提高药库药品周转率,减少资金积压,药品的滞销率高也逐步增加了药库药品的管理工作量[5-8]。

本研究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在医院药库的管理中,对我院药品供应和药品质量的管理情况进行优化,可以显著提高医院药学部的服务质量,充分满足大型综合性医院对药事管理的需求[9-11]。有效的药品质量管理能减少退货风险,降低损失;良好的药品供应循环能减少医院药库药品库存堆积,减轻医院资金压力,让医院部分资金解放。而PDCA循环模式通过四个阶段的运行,可以明确目标,对药品的供应和质量情况进行核查,完善药库制度,提高周转率和质量管理,提升药库成员的责任心;在检查时发现并改正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保证PDCA循环模式正常有序的进行,有效完成预期管理目标[12-16]。

本研究分析结果显示:PDCA循环模式在药库实施后医院药库的药品滞销率和缺药率均低于实施前、平均周转率控制在7~15天;同时实施后在药库环境、药品分类与摆放、药品储存条件及药库管理者培训等方面的药库质量评分均优于实施前。综上所述实施PDCA循环模式,可改进药品供应和药品质量的管理,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明显提高医院药品规范化管理水平,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周转率药学药品
在药店购买药品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提升路径及作用分析
皮肤科药房开展药学服务效果观察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作用探讨
药品保存细解读
新修订药品管理法对何为假药劣药重新作出界定
过期药品回收“梗”在哪儿?
关于提高电力库存常规储备物资周转率的研究
应收账款的优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