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卷调查的新医科视域下卓越医生培养策略研究

2022-11-15 11:54张锦雀许振珊林乾洋林中青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医科医学院校卓越

张锦雀,王 希,许振珊,林乾洋,冯 岩,林中青

(1.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2.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3.福州工商学院文法学院;4.福建医科大学科学与技术处;5.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2018年10月,中央各部委联合发文提出继续深化医教协同教育,推进以职业素质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促进科技信息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培养复合型卓越医生人才。2019年4月,国家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以下简称四新)建设,作为四新之一,新医科将面临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1-2]。新医科是将智能技术与医学健康领域相结合,3D打印、精准医疗、转化医疗等已超越传统医学范畴,需要“医学+X”多学科交叉融合[3]。高等医学院校着力于卓越医生的培养,注重塑造“医学+”等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2个专业抽取10个班级,共发放问卷665份,回收有效问卷665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二)调查方法。

自制调查问卷以“新医科视域下构建卓越医生培养模式的调查问卷”为主题,涵盖4个方面:(1)基本情况;(2)医学生对新医科背景的知晓情况;(3)学校新医科教育现状;(4)卓越医生教育现状及其与新医科的关联。采用问卷星网络调查平台在线填写问卷,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描述分析,χ2检验相关性,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差异[4-5]。

二、结果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665人,304人(45.71%)男生,361人(54.29%)女生,临床医学专业421人(63.31%),口腔医学专业244人(36.69%)。

(二)医学生对新医科的知晓情况。

医学生对新医科战略的认可度较高,69.32%的学生认为新医科对于健康中国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62.26%的学生认为新医科会助力医生;医学生认同新医科的战略地位、价值意义、发展趋势。按年级进行分层发现,高年级学生对新医科战略理解的比例高于低年级学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三)学校新医科教育现状。

医学生倾向于了解新医科的主要途径位列前3位的是学校学习(63.61%)、网络(57.74%)、向他人学习(53.68%)。可见,医学生倾向通过学校系统地学习掌握交叉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发展理念。然而,学校顶层设计对于新医科的重视程度不够。首先,课程开设层面,45.56%的学生认为学校专门开设的新医科课程课时短(≤4课时/周占58.09%),35.19%的医学生认为授课教师对新医科很了解。其次,校园文化层面,认为校园文化体现新医科氛围一般和无氛围分别占55.34%和12.33%,认为开设宣传倡导新医科相关内容的社团或组织仅为32.48%,72.38%的医学生认为学校偶尔或者没有举办与新医科相关的活动。可见,学校教学管理层面的教学理念、现有的校园氛围不利于培养适合新医科背景需要的复合型卓越医生。按是否开设课程、是否参加新医科活动、是否加入新医科社团等因素进行分层分析发现,开设课程、举行新医科活动和加入新医科社团的学生对学校新医科教育现状理解的比例均高于没开设课程、没参加新医科活动、没加入新医科社团的学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四)医学生对卓越医生教育现状的知晓情况。

调查发现,医学生认为学校卓越医生教育侧重于培养专业技能传授(占67.67%)、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占58.95%)和医德教育(占56.99%)。同时,56.69%的医学生认为课程设置不够兼容,56.69%的医学生认为以案例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涉及少,45.26%的学生认为接受的教育跟不上医疗创新技术的发展,51.73%的医学生希望从学校层面加强卓越医师教育,69.32%的医学生认为新医科对卓越医生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可见,新医科视域下医学院校卓越医生的培养理念、课程模式等方面需进行调整。

表1 按所在年级和开设课程情况分层探讨医学生新医科战略的认知情况

表2 按加入新医科社团和参加新医科活动情况分层探讨医学生新医科战略的认知情况

三、对策建议

(一)创新卓越医生教育理念。

新医科要求打破学科藩篱,注重学科交叉融合,这必然涉及到医学与其他学科的重置要素和重构关系等问题,创新医学教育理念首当其冲。首先,注重综合性培养理念。应培养卓越医生的跨界整合能力,力求培养的卓越医生具备完成临床专业判断、兼顾学科发展趋势、符合社会期望值等综合素质;其次,注重动态化培养理念。医学院校不仅应注重医疗健康领域人才储备,还须聚焦医学趋势、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未来方向,力求培养的卓越医生具备良好的岗位胜任力;再次,注重全程化培养理念。医学院校对卓越医生的培养应进行全程统筹,贯穿入学到毕业各个阶段,实现标准化产出转为个性化产出,力求培养的卓越医生满足变化的学科趋势和多元的社会需求[6]。

(二)重构卓越医生教育体系。

新医科兼具医学、人文、工学等学科特点,医学院校培养的卓越医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掌握新科技、新手段,而且还需具备快速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医学教育应深化卓越医生专业综合改革,加快现有学科的产业升级,优化专业课程结构。首先,将新医科纳入卓越医生的课程设置体系,促进医学与工学、理学的交叉渗透,教学内容做到医工互补,培养多学科专业背景。其次,创新卓越医学教育方法,在卓越医生的培养过程中始终把握以问题为导入、以兴趣为导向、以案例为指导的宗旨,整合课程模式,倡导小班教学,深入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既注重积累卓越医生的知识技能,又注重培养其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素质能力,实现医学操作者向监督设计者身份转变。再次,打造多学科多维度的师资队伍。成立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理工文等学术背景的师资队伍,联合制定培养目标,实现学科间的融会贯通,运用多学科思维解决复杂的临床问题,培养符合新医科需求的复合型卓越医生。

(三)丰富卓越医生人才培养载体。

高等医学院校要借力于新医科加强卓越医生教育实效性,课余生活中纳入新医科元素,丰富卓越医生人才培养体系,实现课内课外同频共振。第一,注重营造浓厚的新医科氛围,成立新医科社团、宣讲团,重点介绍新医科的发展趋势、未来变革,新医科与卓越医生教育的连结关系、改善提升,提升未来的卓越医生对新医科的认知程度,深化卓越医生的新医科内涵建设。第二,针对性设计新医科活动类型,通过虚拟现实展示医学名家奋斗历程、药物研发故事等,实现从文字表述、现场展示到虚拟视频呈现的过程,作为课程教学体系的有效补充,提升未来的卓越医生对新医科的理性认识。

新医科建设需要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复合型的卓越医生作保障,医学教育需具备时代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创新卓越医生教育理念、重构卓越医生教育体系、丰富卓越医生人才培养载体,提高卓越医生培养质量,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猜你喜欢
医科医学院校卓越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云南省某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调查与分析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云南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
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在医科生科研思维培 养中的应用
医者难自医
医者难自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