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大学在线教学实施情况问卷调查与分析

2022-11-15 11:54黄春基汤燕妮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军医大学医学教育教员

王 娜,黄春基,梅 文,袁 笛,李 雪,汤燕妮,王 勇

(1.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2.陆军军医大学公共管理中心,重庆 400038)

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进度与质量,教育部发布《疫情防控期间做好高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指导意见,即依托各级各类在线课程平台,借助多元化媒体工具实现居家学习[1-2]。某军医大学立即响应,根据相关要求部署,自2020年2月17日起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员均采用网络直播方式开展教学工作。为了解大学在线教学的实施情况,本研究以2020年秋季学期承担教学任务的150名教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对在线教学实施的基本情况、评价及影响进行调查分析,进一步探究智慧教学开展的影响因素,为加速医学院校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大学2020年秋季学期承担教学任务的150名教员。

(二)研究方法。

1.调查问卷。通过查阅文献、专家访谈自行设计问卷,包括教员基本信息、在线教学实施基本情况、在线教学评价及影响。其中,关于在线教学实施与评价的问题,尚未开课的教员不作答。

2.调查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50份,有效率100%。

3.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 22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描述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 果

(一)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被调查者年龄介于30~55岁,男性72人,女性78人。已开展在线教学102人,男性占51%,女性占49%,年龄集中于45岁以下,职称多为副高级以下(见表1)。

表1 参与调查者基本信息

(二)在线教学实施情况。

授课平台以钉钉(83.3%)和腾讯课堂(14.2%)居多,地点以居家(63.7%)和办公室(25.5%)为主。教学设计已改变和尝试改变占16.7%和51%,23.5%想改但无暇顾及,表现为教学目标为导向,注重教学内容框架设计、分解重构及教学跟进。从课堂主体看,79.4%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习效果(64.7%)、学习积极性(50%)和自主性(44.1%)。从备课、授课时长看,72.5%备课增时,65.7%严格执行教学计划,30.4%依学员需求申请增加课外辅导,少数依知识完整度适当延长(16.7%)或缩短(4.9%)。

(三)在线教学总体评价及影响。

1.在线教学总体评价。优点:回放功能便于复习(84.3%),时空自由(80.4%),资源共享(38.2%),交互工具丰富(34.3%)。缺点:卡顿、掉线等网络问题(73.5%),教学质量难监控(70.6%),互动滞后(69.6%),学情直观度低(62.7%),作业批改难(38.2%)。总体来说,在线教学效果认可度偏低,48%认为未达到传统教学效果,4.9%认为优于传统教学。在线教学喜爱度方面,仅39.2%表示喜欢;在线课程制作期望度方面,84%表示复课后非常愿意或希望尝试制作在线课程;智慧教学接受度方面,80.7%表示非常愿意接受或希望尝试智慧教学,19.3%表示不愿意和无所谓。

2.对智慧教学接受度的影响。将教员基本信息、在线教学喜爱度、课程制作期望度作为自变量,智慧教学接受度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模型显示,在线教学喜爱度与课程制作期望度两因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表现为喜爱度和期望度越高,则智慧教学接受度越高。

表2 智慧教学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n=150)

三、讨论与建议

(一)讨论。

历经两月的在线教学实践,大学教学范式[3]逐步转型,教员从教学设计、师生角色等环节应对教学模式的转变,从最初摸索到逐步适应再到运用自如。总体来说,教员在线教学效果认可度和喜爱度较低,在线课程制作期望度和智慧教学接受度较高,喜爱度、期望度和接受度三者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表现为在线教学喜爱度和在线课程制作期望度越高,则智慧教学接受度越高。提示现阶段是大学推动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契机,应重点推广在线课程制作与应用。

(二)建议。

医学院校应抓实疫情带来的改革契机,在前期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首先,加强智慧教学环境建设,为医学教育改革提供必备的基础设施[4]。尚未建设的院校应汲取已建成院校的宝贵经验,组织调研、专家论证,量身定制适用于本校的建设方案;建设中的院校应严格做好项目验收和系统测试等环节,分期调研用户体验并组织专家论证,做到精准整改和持续优化。其次,严格落实智慧教学平台培训,提升教员信息素养[5]。教育技术部门应保障智慧教学平台的使用率,探索小班化、试讲试用等多元培训形式,做好培训记录及撰写培训报告,落实签到制度等。第三,重视医学慕课课程建设,构建医学创新教育体系。教育技术部门应探索具有医学特色的慕课课程设计制作方案,涵盖课程设计指南、建设规范、技术标准及评价体系等内容,构建具有规范性、针对性、适用性的医学慕课课程建设体系。教务部门应充分调动院内专家、学科带头人及教学骨干基于智能技术创建医学创新教育新形态,为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一流课程及加速医学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6]。

猜你喜欢
军医大学医学教育教员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稿约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2022年征订启事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第二届编委会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常用名词要求
越是艰险越向前一一记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病科连建奇主任
2021年度《药学服务与研究》审稿专家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军医大学转型发展中新生研讨课的实践与思考
校长问题
晚安,教员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