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产药果两用植物尾叶那藤栽培技术

2022-11-16 06:11林玲傅带发林贵灿
现代园艺 2022年18期
关键词:落果套种基肥

林玲,傅带发,林贵灿*

(1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福建福州 350101;2 光泽县盛香香蜜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福建南平 354100)

我国尾叶那藤种质资源丰富,主产于广东、福建、广西、湖南、贵州、江西、浙江等省区[2],福建当地民众常鲜食,也可作为民间草药使用,具有良好的抗炎、抗病毒及止痛作用,对瘢痕组织有愈合功效。受各种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野生尾叶那藤资源越来越少,急需人工栽培保护性开发利用自然资源[3]。2015 年3 月8 日,南平市光泽县长青村有村民开始引种驯化尾叶那藤,开创适应福建省自然条件规模化引种栽培尾叶那藤的先河。截至目前,栽种面积8hm2,引种选育驯化出3 个价值较高的品种,可为当地农业经济转型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1 生物学特性

尾叶那藤茎、枝、叶柄均具细线纹,掌状复叶,有小叶3~7 片,叶柄纤细,长3.5~8cm,小叶倒卵形或阔匙形,长4~10cm、宽2~4.5cm,基部有1~2 片小叶;先端猝然收缩为一狭而弯的长尾尖,尾尖最长可达小叶长的1/4,基部狭圆或阔楔形,小叶柄长1~3cm。花雌雄同株,常排列疏松呈总状花序。雄花,花梗长1~3cm,萼片6 片,外轮3片,外轮萼片长圆状披针形,顶端略尖或钝,无花瓣。雄蕊6 枚,雄蕊花丝全部合生为管状,药室顶端凸头长1mm,远较花药为短;雌花,萼片和雄花相似,心皮3 枚,浆果呈长圆形或卵圆形,长4~8cm,直径3~3.5cm;种子三角形,压扁,基部稍呈心形,长1cm、宽7mm,种皮深褐色,有光泽,花期2-4 月,果期9-11 月[2]。

2 选地和种植

2.1 选地

建园应综合考虑地形地势、土壤、园地排灌、交通运输、市场需求等条件因素[4]。实践表明,宜在土层深厚、光照条件良好的林地和山垄田开沟建园,土层深度以不低于60cm 的微酸性富含腐殖质的砂壤土为佳。产值低的茶、桑、果园可改造成尾叶那藤果园,同时,还可作为庭院经济林种植。

2.2 种植

2.2.1 繁殖方法。尾叶那藤繁殖方法分为营养繁殖和种子繁殖2 种,其中,营养繁殖以扦插繁殖为主,每年11月-翌年3 月前将果实全部采收后,选取1~2 年生的健壮枝条,截取长10~15cm,3~5 个芽或芽眼的枝条作为插条。扦插在畦宽1.2m、畦高30cm 的砂质壤土中,利用竹篾做简易拱棚并薄膜,然后定期浇水,一般30~40d 即可生根萌芽。种子繁殖是在每年的2-3 月,选取上一年成熟的优质种子,播种在畦高30cm、宽1.2~1.5m 的保护地内。采用穴播的方式,穴间距10cm×15cm,每穴放入2~3 粒种子。种子播种前可用赤霉素或维生素B5浸泡8~12h 进行催芽,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在气温高于15℃条件下,10~20d 即可出芽。

2.2.2 种植季节和栽培方法。福建省闽西北地区10月-翌年3 月上中旬均可定植,冬季气候干旱的山区选择2-3 月定植。选择适种的田地和山地,以田地做高畦,山地平整后挖大穴,每穴在定植前施足充分腐熟的农家肥(茶籽饼或油菜饼肥为佳)做基肥,然后将选好的优质种苗轻放入种植穴中,尽量使苗木的根系向四周伸展,边扶正苗木、边撒入壤土,浇透定根水并封穴踩实。

2.2.3 种植密度。尾叶那藤枝繁叶茂、叶幕较大,栽植密度应根据品种和土壤肥力而定。以采果鲜食为主栽品种的,种植密度2m×5m,每穴1~2 株;以采籽榨油为主品种的可密植。土壤肥力较佳的地域可稀植,栽植量为60~65 株/667m2;山林地土壤瘠薄的地域可密植,栽植量为70~80 株/667m2。栽植早期可间作套种玉米、大豆、阳荷等经济作物,也可后期套种耐阴的中药材,如黄精、绞股蓝、长叶轮钟草、华重楼、白术、三叶崖爬藤等,以提高早期结果产量和林地经济效益。

2.2.4 授粉品种配置。尾叶那藤品种均能单性结实,不用配置授粉树。

3 土肥水管理

3.1 土壤改良

建园时开沟、挖穴、作高畦,同时,施足腐熟的农家肥做基肥,有利于刚栽植的幼苗根系伸展。种植穴宽0.8m、深0.6~0.8m,壕沟宽0.6~0.8m、深0.6~0.8m,厢面宽1.2~1.5m。施肥时环状深翻扩穴或以2 年为1 个周期,两边深翻扩穴,改良土壤。

3.2 套种和地膜覆盖

套种、地膜覆盖能降低地表温度,防止水分过快蒸发。幼树由于根系尚未充分形成,抗旱能力较弱,套种其他经济作物和地膜覆盖是提高尾叶那藤抗旱能力的有效方法。同时,套种既能获得林地早期经济效益,又可基本保证尾叶那藤第一年根系较弱时的水分供应。

3.3 施肥

以农家肥为主、各生长发育期追肥为辅,采用基肥、追肥相结合的方式。为及时满足协调生长结果对养分的需求,各发育期应追施速效性化肥。试验表明,尾叶那藤对N、P、K 需要量的正常比,幼苗期为5∶3∶2,结果期为4∶3∶3。

3.3.1 基肥。9 月中下旬-翌年2 月上旬施基肥,9 月下旬-10 月中旬为最佳施肥期,以有机肥为主,可将菜籽饼肥和油茶饼肥混合施用。如果树势较弱,可适当拌入磷肥,幼树每株施基肥3~8kg,结果树10~15kg。

3.3.2 根外追肥。每年追肥2~3 次,4 月中下旬第1 次追保花保果肥;4-5 月进行第2 次追肥,以促进叶幕形成;6 月中下旬-7 月上旬,即果实膨大生长高峰期,追施速效氮肥及磷钾肥。成年尾叶那藤一般年平均每株施用氮肥0.6kg、磷肥0.5kg、钾肥0.5kg。

3.4 水分管理

尾叶那藤幼树根系较浅,需水量较大,应保持栽培厢面湿润。树木较耐旱,但应在开花结果期保持水分充足,保证开花和果实膨大时的需水量。

4 引蔓搭架

春季栽培尾叶那藤1 个月后,就可用简易的竹竿进行引蔓,9 月搭架;秋季栽培,翌年春季枝叶萌动前开始扦插竹竿进行引蔓,第2 年9 月搭架。管理良好的植株当年可长高3.5~5.5m,由于尾叶那藤生长周期长达30~50 年。所以,搭架材料选用钢筋混泥土的水泥立柱。搭架时柱子应深入地面50~80cm,柱高不低于2.3m,60~80 根/667m2,中间用直径0.6cm 的钢丝绳交错形成网状。

5 整形修剪

整修树冠以自然开心形为主,根据尾叶那藤生态学特性和栽培集约化程度,每年进行整形修剪。第1 年轻剪,第2 年需疏除过密枝,从而保证植株受光率,每年都需控制枝梢数量、长度、角度,以保证树体呈自然开心形。修剪总体原则“去弱留强、疏空内膛、保持树势、增进光强”,目的是为了保持树形、促进结果、提高产量及保证树体营养。秋冬季是尾叶那藤休眠期,修剪时采用剪除病虫枝、保留骨干枝、培养副主干枝、选留结果枝、短截徒长枝的方式,处理好结果枝、徒长枝、骨干枝之间的关系。夏季处于植株生长期,剪除无用的萌条和抽梢,或将过强的新梢进行摘心、扭梢等,促进树体的形成。

6 保花保果

一般扦插苗栽培的第2 年就可成花结果,落花、落果主要是由病虫害、气候异常变化、自身生理失调造成。6 月中下旬出现第1 次生理落果,第2 次落果在7 月,前期肥水过大、树体营养不足、修剪过重、土壤水分不足、授粉不足等因素均能造成生理落果。保花保果主要措施:

6.1 改善树体营养状况

树体能否充分满足果实营养需求,是造成尾叶那藤落果的重要原因。除通过每年整形修剪控制树体营养外,还可通过控制单株树体结果产量有效控制落花落果。大树挂果量100~150 枚/株,中小树挂果量25~60枚/株,每个单果重量平均可达250~300g。

6.2 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可在尾叶那藤花前10~25d 喷施活岩山水溶性肥料2~3 次,也可在落果前叶面喷施富含微生物的菌剂,如果利多等,均能有效提高坐果率。

7 病虫害防治

尾叶那藤病虫害较少,目前发现的病害有真菌性引起的炭疽病、角斑病,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金龟子、咖啡虎天牛、吹绵蚧。

7.1 病害防治

秋季扫除落叶,去除病蒂,消除病菌残体。冬季剪除病虫枝,清理烧毁落叶病枝,并在彻底清园后喷施石硫合剂,防止滋生炭疽病。春季高温高湿季节容易引起真菌性病害,在新梢抽发至花前喷施甲基托布津500 倍液和石硫合剂2~3 次,圆斑病、角斑病发病初期喷施波尔多液600 倍液1~2 次。

7.2 虫害防治

冬季进行清园,消除越冬虫蛹、虫卵。发病初期剪除病虫枝、枯枝,清除落叶,部分虫害可利用其生活习性进行人工捕捉。春季为防止蚜虫、吹绵蚧、红蜘蛛等对幼嫩枝蔓的为害,发病初期可喷施50%辛硫磷乳油600 倍液+满疆红(5%阿维菌素乳油)4000~600 倍液,每隔7~10d 喷洒1 次,连续喷洒2~3 次。

8 采收加工

8.1 果用

尾叶那藤果实富含9 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同时,钙、铁、锌等矿物元素含量也较高。采收时间为9 月下旬-10 月上中旬,此时果实由绿转为浅橙黄色,采下的果实套用塑料膜。

8.2 药用

根、茎全年可采,但以秋冬季果实成熟后采收最佳,可用于制作消炎祛痘、舒筋活络的药材,也可配伍其他中草药。采籽一般在果实还没有转为橙黄色,即8-9 月采收即可,通过利用冷榨或热榨技术榨出的籽油,可治疗青春痘、痔疮,内服可促进胃肠道蠕动,能明显改善便秘、心绞痛等症状。

猜你喜欢
落果套种基肥
黄瓜套种苦瓜 赶早上市效益高
秋季防止百香果异常落果的措施
无花果落果是怎么回事
草莓大棚套种西红柿亩增收2万元
不同施肥配方对克瑞森葡萄园艺性状的影响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试验总结
生物炭处理有利于棉花生长及产量
油菜栽培怎样施好基肥
防止柿树落果的方法
新疆:红枣地套种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