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际双循环发展环境水平测度

2022-11-17 03:28林佳美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双循环格局要素

林佳美,庄 赟

(集美大学 财经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出口导向型国家战略,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拉动经济多年持续不断增长。然而近年来,由于中美贸易关系趋于紧张,逆全球化的趋势明显增强,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冲击,同时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更好地适应外围环境,必须适时做出一定的调整。基于这个背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新发展格局中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明确了我国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经济发展短期战略,“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则表明了我国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长期战略。因此,我国相应地在较薄弱领域和地区采取措施,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双循环这一新发展局面,这是本研究的核心和现实意义所在。

一、文献综述

学界对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研究多侧重于五个方面:其一,从科学内涵来看,部分学者认为国内循环是基础,国外循环是进一步的发展与补充。[1]其二,从理论基础来看,有学者认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其三,从现实依据来看,在中美贸易关系恶化背景下,我国提出了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举措。[2]我国产业链长期处于全球价值产业链的中下游水平,产业结构不合理,这不利于经济向前发展。[3]其四,从战略意义来看,有观点认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基于我国新发展阶段、新实践要求等做出的战略决策。[4]其五,从实践目标来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内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外推动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相结合,使生产性服务企业为全球客户提供自由贸易服务。

然而,鲜有研究去实证探究这一基础条件的水平在局部区域有多大以及不同区域之间这一水平的差异。因此,本文在前人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环境水平进行实证研究,以求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二、双循环发展环境水平评价

(一)指标体系构建

鉴于现在关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一些基本要求和所要达到的目标,本文选取了总计27个指标来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各项指标的解释说明如表1所示。

表1 双循环发展环境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1.供需市场环境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核心要义是把内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消费是扩大内需的动力所在和重要环节。投资是国内循环的重要推动力,通过投资乘数效应,可以促进产业和消费升级。我国要巩固内循环的农业基础,发展现代化农耕技术,保证粮食供应充足。因此,供需市场环境从3个二级指标消费市场、投资市场和粮食市场中选出10个三级指标来衡量。

2.产业结构环境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新型能源技术研发、运用、发展水平能力的提高和金融与实体经济的高度融合,都将提高国内经济循环的效率。综上,选取3个二级指标5个三级指标。

3.要素配置环境

有学者认为要通过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原则发展城市群,提高区域一体化水平,进而形成国内大循环。[5]不少学者对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测度方法进行了研究,多数以衡量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市场化程度来表征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因此,本文采用二级指标国内资本和国外资本的市场化程度来衡量要素配置环境。

4.政府治理环境

在今天中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不能缺少政府的治理,而中国政府治理体系的水平又体现在分权体制上,因此这里选取政府自给率和财政运行率作为参考来表征。

5.对外开放环境

加大对外开放程度,深度加入国际大分工体系,促进世界范围内经济循环,使国内外市场协调运行,实现全球经济强劲增长。因此,本文将对外开放环境分为经济开放、技术开放、社会开放3个二级指标7个三级指标进行评价。

6.社会资源环境

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投资角度来看,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这里采用建设用地面积来表征社会资源环境水平这一指标。

(二)所选样本、评价方法及数据来源

本文以除西藏外的30个省级城市为样本,选取2013—2017年数据,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法,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及各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三)相关性检验

运用因子分析之前需要处理原始数据的量纲差异问题,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进行相关性检验:巴特利特(Bartlett)球形检验和KMO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巴特利特(Bartlett)球形检验的P值都为0.000,显著低于0.01显著性水平,说明选择的变量之间有很大的相关性,存在公因子。KMO值都比0.5大,也说明所选衡量指标的变量之间存在很多共同因素。因此,由检验结果可知,本文的研究可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

表2 Bartlett球形检验和KMO检验

(四)公因子提取和因子旋转

本文按照公因子特征值≥1原则,通过stata软件计算并输出结果,得出符合条件的公因子有F1、F2、F3、F4、F5,这5个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2%左右,说明它们可以代表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如表3所示。

表3 2017年因子旋转前的描述性统计

为了对公因子的实际含义进行合理的解释,以及获得较为简化的公式结构,通过凯撒正态化最大方差法进行因子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4所示。

表4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分析表4可知,city、pconsum、pculedu、three、prealgdp、bank、outcapi、gover、finance、trade、foreigninve、fortech、fortourist这几个指标在F1上的载荷较大,基本在0.8左右,这些变量反映了劳动、资本、技术等要素流动后促进经济增长的情况,因此将F1命名为“要素流动因子”。在畅通内循环时,主要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实现的:第一,推动政府完善产权激励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来阻止要素资源闲置的问题;第二,通过政府规范和行业行规,加深金融资本市场要素市场化;第三,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数字化在生产商的应用可以提高信息等要素的传递效率。

em、consump、fixasset共同决定F2,称为“总量需要因子”。由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主体就可知国内需求在其中发挥的重要性。

fincosum决定F3,最终消费支出对双循环发展环境水平起到了较大的负向影响,说明现在中国最终消费支出还没有成为促进内循环的强劲动力,称其为“最终消费因子”。

F4由coe决定,说明人们家庭生活中的基础物质需求很大程度上会促进双循环发展环境水平的提升,因此将其命名为“基础生活因子”。

F5由area来决定,符号为负,说明土地耕地产出的粮食量以及其用途等在阻碍双循环的发展,将其称为“粮食耕地因子”。

(五)因子得分、排名

由因子旋转之后得出各公因子的因子得分,再以各因子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占累计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计算,构造综合得分函数,得到综合因子得分。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F=(0.4298*F1+0.1811*F2+0.0829*F3+0.0749*F4+0.0489*F5)/0.8177

各省市的综合得分排名情况如表5。

表5 各省市双循环发展环境水平排名情况

(六)结果分级及分析

将综合得分值分成四个区间,0.5≥F为A级,0≤F<0.5为B级,-0.5≤F<0为C级,F<-0.5为D级。通过分析各省市的综合得分值的等级,发现排名次序和分级结果一致,而且和预期相符。从2017年各省市的得分情况来看,我国区际双循环发展环境水平呈梯队特征:处于A级的是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江苏、浙江,这些区域经济发展基础状况良好,6个一级环境水平指标表现优异,提取出来的5个主因子也体现出了这些地区双循环发展环境水平处于较高水平;处于B级的是福建、重庆、山东、辽宁,略差于A级区域;处于D级的是贵州、青海、甘肃、新疆,综合评价水平指向消极方向;其余各省市处于C级,如图1所示。

从图2的时间动态变化来看,安徽、湖南、陕西、四川这四个地区的环境水平得分明显提升,但仍处于C级区域;海南最开始从B级下降到了C级,后来得分有所上升;贵州从C级下降到了D级。这与表5所显示的综合得分排名情况是一致的。

三、双循环发展环境水平的建议

双循环发展环境水平受到了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必须以深化要素市场改革为基础,推进要素自由流动,激发社会的科技创新能力,引导国内消费潜力的释放,扩大内需,打通国内大循环的通道。而且我国不同区域、城市的发展水平分化明显,所以既要通过集聚效应、规模效应、溢出效应等来缩小区域间差距,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也要基于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发展本地经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另外,对外开放的脚步不能停下,要更深层次地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为国内国际双循环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双循环格局要素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亨通集团:畅通“双循环”,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构建新发展格局,农村大有作为
张明:如何系统地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于潮流 问格局——FCTA的2019雕镌时尚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打造“121”平台 构建“大宣传”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