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血青的研究进展

2022-11-18 21:50陈吉裕
现代园艺 2022年19期
关键词:生物碱真菌培养基

陈吉裕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万州 404155)

见血青又名矮胖儿、羊耳蒜等,为兰科(Orchideae)羊耳蒜属()植物脉羊耳兰的全草。见血青是具有止血凝血、镇痛、抑菌抗炎、强抗氧化、降血糖、抗肿瘤等多种功效的重要药用植物,药用价值高。其春季生长,全年采收(主要夏秋季节),可鲜用或晒干。野生见血青数量稀少,已被收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二批名单,被定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见血青为常用药材,使用量大,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1 生物资源

1.1 生物学特性

见血青为株高2~10cm 的草本植物,茎圆柱状肉质带节,直径为5~7cm,有膜质叶鞘包被在茎外部[1]。叶常为3~5 枚,卵形至椭圆形,叶长5~14cm、宽3~7cm,叶缘全缘或浅波纹,基部为鞘状柄抱茎。总状花序,自茎顶端发出,花序轴直立,长10~20cm;花10~30 枚,唇瓣花,长约6mm。蒴果倒卵状,长约1.5cm,宽6mm[2-3]。果实成熟后自行破裂,种子细如粉尘状,数量多,乳白色[4]。

1.2 生长习性

喜阴,喜湿润,喜落叶腐化蓬松的酸性土壤。常见于海拔850~1000m 的山坡阔叶林下遮光湿润地域,易在降水量充沛且排水好、通风的杉木林和混交林下松软腐土中生长。已有资料表明,见血青常见于长江以南地区,特别是西南地区为主产区,常见于四川、重庆、贵州、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浙江等地的林下、草丛及溪谷旁,近几年在陕西地区也有发现[3]。

2 化学成分

2.1 生物碱类

张杨等[5]用超声波辅助从见血青中提取了总生物碱。刘小波等[6]从见血青总生物碱中共检测出101 种成分,已鉴定出77 种化合物,主要是脂类、多种生物碱,以及少量酮、醛类物质。赵颖等[7]采用大孔树脂、硅胶、MCI Gel、ODS 以及Sephadex LH-20 等柱色谱方法对见血青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分离得到9 个化合物,其中一种为生物碱。

2.2 苯丙素类

Liu 等[8]从见血青全草中分离得到11 种苯丙素类化合物。

2.3 皂苷类

曾春菡等[9]采用超声波辅助从见血青干燥全草提取到总皂苷;钟德馨[10]通过萃取分离鉴定得到见血青苷D。

2.4 菲类

Liu 等[8]采用生物活性导向分离方法,从见血青中发现了6 种菲类化合物。王星[11]从见血青植物中共分离得到鉴定了24 个化合物,其中菲及二氢菲类7 个。钟德馨[10]分离得到2 个二氢菲类化合物。

2.5 蛋白类

Jiang 等[12]通过DEAE-Sepharose 离子交换层析、Mannose-Sepharose 4B 亲和层析、聚丙烯酰胺葡聚糖S-100 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从见血青根茎中纯化出一种甘露糖结合凝集素,是一种单体蛋白。

3 药理作用

3.1 止血凝血作用

宋芹等[13]通过毛细玻管法及载玻片法观察发现,见血青醇提取物不同剂量均能显著缩短小鼠的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说明其醇提成分具有明显的止血功效。赵颖等[14]研究发现,见血青提取物可显著缩短小鼠止血时间、凝血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还可以显著增加纤维蛋白原含量,说明其止血作用可能与收缩血管、抑制纤溶酶活性、增加纤维蛋白原含量有关。宋芹等[15]发现见血青可激活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可升高血浆v WF 和PAI-1 含量和降低血浆t-PA、TFPI 活性,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有利于血栓的形成,从而发挥止血、凝血作用。张杨等[16]利用提取的见血青的总生物碱明显缩短了老鼠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和出血量,其效果与云南白药无明显差异。

3.2 镇痛作用

徐新等[17]观察发现,见血青能明显或部分减轻福尔马林诱导小鼠的Ⅰ相和Ⅱ相反应,延长醋酸扭体反应潜伏期,减少扭体次数,并延长痛阈值。何晓磊[18]通过小鼠扭体实验、福尔马林实验II 相反应和中枢镇痛实验研究发现,见血青有较好的外周镇痛作用。

3.3 抑菌抗炎作用

殷启蒙等[19]从见血青中分离得到的丁香醛和多种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均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徐新等[17]和何晓磊[18]均研究发现,见血清醇提物能有效抑制小鼠足肿胀和琼脂致肉芽肿,能明显降低炎症因子TNF-α 及IL-1β 的含量,具有显著抗炎作用。江泓[20]研究发现,见血青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Jiang N 等[12]通过体外实验发现,从见血青中纯化得到的一种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对稻瘟病菌、玉蜀黍离蠕孢、禾谷镰刀菌和齐整小核菌都具有明显抗真菌活性,是一种新的抗真菌药物。因此,见血青提取物对细菌、真菌都有抑制作用。

3.4 强抗氧化作用

Liu 等[8]也发现从见血青中提取得到的2 个化合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曾春菡等[9]研究发现,见血青的总皂苷对DPPH 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均有明显的清除作用,董艳芳等[21]测定见血青多糖对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发现其值均较高,且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相当于同等浓度维生素C 的60.6%,具有强抗氧化性。

3.5 降血糖作用

Liu 等[8]从见血青全草中分离得到的一种苯丙素类化合物为7S、7'S、8R、8'R-淫羊藿醇A2(9),发现其具有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IC50 值远低于阿卡波糖,具有极强的开发降糖药物潜力。

3.6 抗肿瘤作用

多项研究表明,见血青的多种成分对抗肿瘤有很好的效果。殷启蒙等[19]从见血清中分离得到的莽草酸能有效抑制小鼠体内癌细胞的扩散,而分离得到的胡萝卜苷能有效抑制HepG2 肿瘤细胞的增殖,且在体外试验中能显著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凋亡;分离得到的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能诱导HCT116肿瘤细胞凋亡;分离得到的二聚体菲类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Jiang N 等[12]从见血青中纯化出一种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是一种潜在的抗肿瘤治疗候选药物。Liu 等[8]从见血青中提取得到的6 个双酚类化合物在体外检测中对胃和结肠癌细胞系均表现出强大的细胞毒性作用,可作为一种新抗癌药物使用。

4 人工培养技术

到目前为止,关于见血青的人工种植未有深入研究,而组织培养快繁研究已有3 例报道。

4.1 茎段组织培养

通过茎段培养诱导侧芽萌发,再进行增殖快繁,何官榕等[22]已建立完整的该快繁体系,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2.0mg/L+KT 0.5mg/L+NAA 0.3mg/L+ZE 0.5mg/L+花宝1 号1g/L+活性炭1.5g/L+香蕉20g/L+土豆30g/L,增殖培养基为MS+6-BA 3.0mg/L+KT 0.5mg/L+NAA 0.5mg/L+ZE 1.0 mg/L+花宝1 号2g/L+活性炭1.5g/L+香蕉20g/L+土豆30g/L,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1.0mg/L+NAA0.1mg/L+花宝2 号1g/L+活性炭1.5g/L。沈宝涛[23]通过茎段在MS+6-BA 1.5mg/L+S-3307 1.0mg/L+NAA 1.0mg/L 上无菌扦插获得再生植株。

4.2 种子途径生产种苗

通过种子萌发小苗进行生产,何俊等[24]利用对野生见血青种子无菌培养萌发产生丛生芽,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为含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铁盐的MS+B5 有机物+IAA 0.5mg/L+KT 0.5mg/L+肌醇100mg/L,离体保存培养基为1/2MS+PPP333 2.0mg/L+NAA 0.5mg/L。但见血青种子萌发率低,通过预处理可提高种子萌发率,对见血青直接通过种子栽培或种子原球茎诱导途径进行扩繁均有一定意义。沈宝涛[23]用2mg/L 蜗牛酶处理见血青种子40min,种子萌发率为71.03%;用NaOH 2mol/L 处理种子5min,种子萌发率为56.54%,获得无菌苗。

4.3 内生真菌

已有研究表明,兰科植物根部本身携带众多内生真菌[23,25],其与种子萌发、植株生长有很大关系。内生真菌的存在是影响组培扩繁的一个重要因素。沈宝涛[23]采用0.13%NaClO2消毒3.0 min 后在PDA 培养基置于28℃恒温培养箱进行暗培养,分离45 种根段内生菌真菌。研究发现,出菌率受季节的影响,由于季节不同,与根共生的真菌种类不同,共生时间不同有较大差异。

5 总结与展望

见血青在四川、贵州等地民间常用药材目录中均有记载,民间药用历史悠久,既可内服又可外敷,药用价值较高,近几年在药材市场比较走俏,干品价格可达400 元/kg,甚至有时野生药材按株收购。目前市场上见血青主要源自野生资源,随着需求量的与日俱增,野生资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加上人为过度采挖,野生资源遭破坏日益严重,已经面临枯竭。野生见血青以种子繁殖为主,但因其种子发育不全,没有胚乳,自然环境下需真菌与之共生才能萌发,故种子发芽率极低,且生根难、生长速度慢等,自然繁殖或利用种子人工栽培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和资源保护。采用组培技术快速繁殖大量优质见血清种苗,是解决资源匮乏、保护野生资源的有效手段。

猜你喜欢
生物碱真菌培养基
不同水质和培养基对紫金久红草莓组培快繁的影响
巴山花椒根中的生物碱类成分研究
柠条花中总生物碱提取工艺研究
千奇百怪的真菌
三种金黄色葡萄球菌选择性分离培养基的检测效果比较
奇趣的真菌王国
真菌对我们的帮助
致命真菌
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蜂蜜中生物碱
正交试验法优化苦豆子总生物碱的超声提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