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粒播种不同密度对花生“四粒红”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2022-11-18 13:44张新宏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26期
关键词:单株密度花生

张新宏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庄河 116400)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花生种植面积逐渐下降,提高花生产量、保证油料产品供给安全成为农业技术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花生传统生产以双粒穴播为主,虽然能够降低缺苗率,但普遍存在播种量较大、成本较高问题。同时,双粒栽培模式株距过小,种植密度相对较大,植株个体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单株增长潜力难以发挥,影响了花生生产[1]。

积极推广应用单粒播种技术,可适当增加花生播种密度,能够改善传统栽培模式的不良影响,有利于提高花生产量和土地利用率。为了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单粒播种种植模式下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种植试验,以期给花生种植提供参考数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2020年在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花生种植示范基地开展,所用花生品种为“四粒红”。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计6 个处理,其中处理1、2、3、4、5 采用单粒播种方式,每亩分别为1.0、1.1、1.2、1.3、1.4 万穴,对照组采用双粒穴播播种方式。不同处理随机排列,每个处理重复3 次。

1.3 试验管理

试验组采用起垄单粒播种方式,垄高10~15 cm,垄距75 cm,垄沟宽25 cm,垄面宽50 cm,花生小行行距20 cm,花生种植行与垄边距离10 cm 以上,以增强田间通风透光率。两垄4 行,每行长6.67 m,小区面积10.01 m2。

对照组采取常规双粒播种方式,每亩1.2 万穴,行距33 cm,长6.67 m,4 行种植,小区面积10.01 m2。

1.4 指标测定

花生收获后,每个处理随机抽取10 穴,调查单株结果量,各处理分区收获,收获的花生晾干后计算各小区产量,折算亩产量。按照随机原则从各处理组别的晒干花生中随机采样,测定花生的脂肪、蛋白质、油酸和亚油酸含量[2]。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的花生产量详见表1,可知不同种植密度下花生产量存在较大差异。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花生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由此可知,花生种植密度不是越大越好,在一定范围内,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其中,处理4 花生产量最高,其次是处理3、处理1,处理2 和处理5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表1 各处理花生产量 (单位:kg)

2.2 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品质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的花生营养成分含量详见表2。可知,蛋白质含量处理5 最高,对照组最低,但各组间含量相差不大。花生脂肪含量处理1 最高,处理5 最低,各组间含量也相差不大。各处理油酸含量普遍能够达到40%以上,亚油酸含量普遍能够达到30%以上。

表2 各处理花生营养成分含量(单位:%)

3 结论与讨论

花生的生长发育情况与光合作用的效率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同种植模式之下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会存在很大差异性。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土壤利用率,但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光合作用能力会呈逐渐下降态势,对花生产量的提升会产生不利影响[3]。

单粒播种模式能够保证花生长势良好,以发挥单株花生的生产性能,进而实现花生的高产稳产。在一定范围内,花生产量与种植密度呈正相关;种植密度超过一定范围后,产量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从本次试验结果可知,处理4 花生产量最高。

对花生品质进行测定,各处理花生蛋白质、脂肪、油酸、亚油酸含量不会出现明显变化,上述指标变化主要受到花生品种、遗传特征和环境条件影响,种植密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在花生种植中,改变传统双粒播种为单粒播种,能够更好地发挥花生生产潜能,充分发挥单株增产效率;同时,能够协调群体和个体关系,促进单株植株的健壮生长发育,使群体荚果产量显著提升,从而实现花生单位面积内的产量提升,确保花生增产、稳产,可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单株密度花生
无为市太平山枫香树不同单株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红松种子园单株ISSR-PCR遗传多样性分析
影响间作马铃薯单株块茎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
5TR—20型水稻单株单穗脱粒机的设计
多少堆花生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花生去哪儿了
“密度”练习
密度的应用趣谈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