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呼吸道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2022-11-18 13:44张扬忠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26期
关键词:胸膜支原体猪群

张扬忠

(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枫溪乡乡村振兴综合服务中心,福建 明溪 365206)

近几年,生猪养殖中经常出现大规模疫病,给生猪养殖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诸多流行性传染性疾病中,呼吸道疾病致死率相对较高,是发病周期相对较长的综合性传染性疾病,任何年龄品种的猪均能够发生,诊断和治疗难度较大。

一、发生特点

1、新老疫病混合出现

引起猪呼吸道症状的病原种类较多,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副猪嗜血杆菌、伪狂犬、支原体、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病原不同临床症状和致死率也不同[1]。以猪肺炎支原体感染为主的气喘病是威胁较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会引发患病猪出现萎缩性鼻炎,胸膜放线杆菌则会造成胸膜肺炎,上述诸多病原都会造成猪出现典型的呼吸道症状。这些疾病在生猪养殖场没有彻底根除,但由于引种不规范又会出现外来新型呼吸道疾病,表现为新老疫病一起出现,防控难度逐渐增加。

2、多种病原混合感染比较严重

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流行通常不是由1 种病因或1 种病原感染引发,而是由多种病原混合感染造成。如,单纯由猪流感病毒感染引发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相对较低,但如果与肺炎支原体、链球菌病混合感染后,则会加重患病猪的临床症状,发病周期变短,死亡率显著增高。如,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和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常常混合感染或并发感染,有时还会与传染性胸膜放线杆菌、巴氏杆菌以及肺炎支原体等细菌性疾病混合感染,疾病诊断难度较大,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增加[2]。

3、临床诊断和防治难度变大

目前,重大传染性疾病强制性免疫接种率逐渐提升,很多规模化养殖场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抗体水平普遍在70%以上。但是,由于长时间使用疫苗免疫接种,很多病原发生了变异,典型传染性疾病向非典型传染性疾病转变,目前非典型猪瘟、温和型猪蓝耳病较常见,造成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但是会对猪群造成严重免疫抑制。

另外,部分基层养殖管理人员缺乏科学用药常识,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就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用药盲目,不能做到对症下药,造成很多病原物的耐药性显著增强。此外,很多病毒、支原体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也加速了病情的传播蔓延。

部分养殖户为了促进生猪生长发育,往往会在饲料中添加促生长类饲料添加剂,影响猪群自身的抵抗能力,降低了猪群的抗病能力,同时还会造成药物残留。

二、预防措施

1、规范引种行为

猪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病率的主要原因是不规范引种,应指导养殖户坚持封闭化养殖管理模式,尽量坚持自繁自养,减少引种,可一定程度上减少新型病原体入侵。如必须从外地引种,一定要做好严格检疫和隔离观察,至少隔离6 周,期间进行血液检测,确保健康后才能混合养殖。

2、科学养殖管理

不管是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场还是中小规模养殖户,都应分群养殖,做到全进全出。按照猪群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培养方向、利用方向科学分群,制定相应的养殖管理方案。确保水源供给充足,科学配置饲料,保证营养均衡,严禁饲喂霉变及掺喂含有毒素的饲料。

减少应激刺激,提高幼崽猪舍的温度,特别是哺乳阶段,要创造干燥整洁、卫生良好的生长环境。根据养殖规模控制饲养密度,避免不同年龄、不同品种、不同来源的猪群在圈舍中混养。养殖密度不能过大,否则易造成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及疫情传播蔓延。制定并严格执行合理的消毒制度,及时清除圈舍中的粪便和各种污染物,定期驱虫,确保养殖圈舍中空气流通良好[3]。

3、加强疾病的针对性防控

提前做好各项预防工作,各阶段猪群可进行萎缩性鼻炎、放线杆菌性胸膜肺炎、支原体肺炎、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伪狂犬、猪流感和链球菌的免疫接种。

4、针对性用药预防

日常养殖管理中,尤其是冬季呼吸道疾病进入发病高峰期之前,可以使用药物进行针对性预防。仔猪断奶前1周和断奶后2~3周每吨饲料当中可以添加支原净55 g、强力霉素180 g,连续使用1 周,同时适当添加多种维生素。妊娠母猪在产前1 周和产后1 周可以在饲料中添加支原净、土霉素、金霉素,具有很好的协同治疗和预防效果。

三、科学治疗

猪呼吸道疾病应该建立合理的用药治疗制度和药物预防制度。由于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病原种类较多,单纯使用某1 种药物进行治疗往往不能达到协同治疗效果,需要制定综合性治疗方案,包含抗菌治疗、抗病毒治疗、退热治疗等。

猪呼吸道疾病治疗中,常用药有土霉素、金霉素、林可利高霉素、氟苯尼考、头孢菌素、阿莫西林、氧氟沙星、磺胺对甲氧嘧啶以及磺胺间甲氧嘧啶等。治疗前应进行药敏实验筛,选出敏感药物。同时,积极推广应用中成药治疗方法,应用荆防败毒散、麻杏石甘汤能够达到协同治疗患病猪呼吸道症状的作用。也可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类可选择板蓝根、金银花、枇杷叶等;西药类可选择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喹诺酮、磺胺类、洁霉素类敏感药物,咳喘严重者不可灌服给药。可肌注治疗,并结合饮水或饲料用药4~7 天,但要避免单一长时间使用同种药物,需联合用药,防止病原物产生耐药性。同时,饮用水中可以添加葡萄糖、维生素和黄芪多糖,以缓解患病猪病症,提升猪群自身的抗性。

最为重要的是应做好猪群的净化处理工作,发现隐性感染猪及时淘汰。如出现疑似烈性传染病,应第一时间上报当地兽医部门,由兽医对病情做出有效诊断处置,明确致病原。

四、结语

猪呼吸道疾病是养殖领域发生流行率极高的综合性传染性疾病,发病原因复杂,在养殖场中会周期性传播流行。应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临床主要检查生猪的呼吸频率、呼吸类型、呼吸节律、呼吸对称性及呼吸困难程度,如病情无法判定应及时上报当地兽医站,由技术人员作出诊断。未发病猪群需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加强环境消毒,科学进行药物预防。要消除病原,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疫苗免疫接种,形成完善的防控体系,尽量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流行率。

猜你喜欢
胸膜支原体猪群
如何做好猪免疫前的评估工作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多层螺旋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胸膜转移瘤的应用价值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床旁超声判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自发性气胸拔管时机的参考价值
饲养密度对猪群生产性能及健康的影响
支原体对生殖健康的危害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
小儿支原体肺炎65例临床分析
结核性胸膜炎治愈后为何隐痛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