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2022-11-18 03:01王达文
职业 2022年19期
关键词:襄阳技师产教

王达文

作为湖北省规模最大的技工院校,近几年来,襄阳技师学院围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工作,以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为契机,以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抓手,以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核心,在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实践探索,走出了一条多元协同育人之路。

一、构建多元协同的育人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襄阳技师学院围绕襄阳市行业、产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办专业,做到一个院系对接一个重点产业,一个专业对接多个骨干企业,并根据襄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适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襄阳技师学院研究印发了《全面服务襄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先后与襄阳市经信委、襄阳高新区管委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东风股份、江山重工等30多家襄阳市本地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襄阳技师学院现有国家级重点专业3个(数控、电工电子、机电一体化),省级品牌特色专业7个(电子技术、电子商务、机电一体化、中式烹饪、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汽车维修、工业机器人),襄阳市技能人才紧缺专业4个(数控、机电一体化、烹饪、汽车维修),构建起了服务地方经济产业的专业体系。

校企共建定向班,联合培养人才。订单式培养是指以企业人才需求为目标,实现生产与教学同步、招工与招生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是襄阳技师学院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几乎每届都开设有企业定向班和企业冠名班,从最开始的神龙班、中日龙班到现在的新华光班和江山班,校企联合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建课程体系、共组师资队伍、共建专业文化、共创工学一体。由于课程开设紧密结合岗位需求,学习过程贴近生产实际,定向班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缓解企业用工需求矛盾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的认可度和对定向企业岗位的归属感。

开展生产性实训,深化产教融合内涵。在生产性实训教学过程中,襄阳技师学院通过实施课题即产品、教室即车间、学习即生产的培养模式,不仅使学生的在校学习贴近了企业生产,也使得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襄阳技师学院通过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在合作企业中选择合适的产品,校企共同制定工艺流程,企业制定质量和检验标准,学校组织教学和生产过程,目前,已完成5713工厂、金鹰轨道公司等多家企业多品种多批次的订单生产任务,实现了“教、学、做”三位一体,“作品、产品、商品”三品合一,是科学高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有力途径。

开设技能班,实现以产代训。襄阳技师学院每届都会在一些优势专业中选拔一批优秀学生组建技能班,开展精英培训。通过实施订单生产式的教学模式,以设备为基础、以名师为保障,实训室还原企业生产环境,实训设备参照企业生产设备配置,设备摆放参照企业产品流程布局。如精密检测实训室、精密加工实训室和机械加工实训室3个独立实训室,既可以实现单项工种模块训练,又可组合完成企业产品生产工艺的全部流程。订单生产式的教学模式以任务为驱动、以工艺为流程,实训室在承接订单任务后进行筛选,下发给指导教师团队,然后根据学生能力层次进行分组,完成订单零件加工、检验和交付工作。襄阳技师学院2020级数控专业技能班自组建以来,先后承接了襄阳多家企业的生产订单,更是引来了5713、江山重工、龙思达等襄阳市多家大型装备制造企业提出合作意愿。通过两年多的运作,这种深度的产教融合模式使学生专业技术和职业素养得到大幅提升,既节约了实训成本,又提升了教学质量,还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扩大了影响力。

二、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构筑产教融合新生态

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促进一体化教学改革。襄阳技师学院有全日制在校学生8 000余人,设有智能制造、现代服务、车辆工程、经济与管理、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和公共课部6个教学单位。结合襄阳市地方企业的岗位需求和人才培养需求,在产教融合工作上,无论是采用工学结合还是订单式培养等方式,都难以实现规模性的产教融合。因此,近年来襄阳技师学院根据区域产业发展实际,紧贴市场需求,建设完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大力推广一体化课程教学,每个二级学院联系一家本地企业,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作为一体化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襄阳技师学院已建有机械加工、汽车维修等7个校内实训基地,数控车、数控铣、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等40个一体化教学实训室,实训设备总价值1.6亿元,实训基地的建成为规模化开展产教融合提供了绝佳平台。

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发挥产学研示范引领作用。技能大师工作室是学校专业建设、技术研发和推广的重要平台,能够以点带面、起到引领和导向作用。目前,襄阳技师学院建有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在服务企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廖建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例,该工作室在技能竞赛方面,培训的竞赛选手多次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湖北省技术能手称号”等荣誉;在为企业进行技术攻关方面,为解放军某工厂设计发动机叶片喷涂夹具,解决了某军用飞机发动机维修中的一个工艺难题;受邀帮助企业设计了抗震砖模具和空心砖模具,替代了进口产品,并获得国家专利,现被国内数十家企业采用;承担了襄阳某大型企业优化革新某型号登陆坦克浮动吊塔轴承环的加工工艺和产品试制任务,使得单件生产成本大幅下降,仅此一项革新就为企业每月节约成本超过60万元。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立使得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更加深化和精準化。

三、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架起产教融合桥梁

技工院校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教师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技工院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深化产教融合的核心竞争力。襄阳技师学院建立了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发展体系。在招聘环节,每年引进近20名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为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奠定基础。在培育环节,襄阳技师学院通过建立“ 师徒结对”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发挥传帮带作用,出台《襄阳技师学院青年教师成长工程方案》和《教师学历层次提升方案》,通过送教师外出培训、校本研修、教学研讨、精品课程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竞赛、企业实践和挂职锻炼等方式,将专业教师普遍培养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在评价环节,建立公平、公正的教师评价和职称评聘制度,除考虑教学能力、教学业绩外,把教师企业实践作为资格评审的必备条件,将教师参与企业技术革新和获得发明成果作为评审的重要参考依据,鼓励教师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研发能力,形成激励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襄阳技师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300余人,“双师型”教师达到80%以上,其中有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荆楚工匠1人、湖北省首席技师5人、湖北省技能名师1人、湖北省技术能手11人、襄阳市政府津贴获得者4人、襄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6人、隆中名匠1人、隆中工匠4人。襄阳技师学院造就了一支以技能大师为引领、以学科带头人为主导、以教学骨干为重点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作者单位:襄阳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襄阳技师产教
襄阳市第七中学
襄阳销售打响春耕攻坚战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坚持改革创新 强化履职尽责——襄阳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