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技工院校如何开展劳动教育以及工匠精神传承

2022-11-18 22:32杨琼
职业 2022年19期
关键词:技工院校劳动教育工匠精神

杨琼

摘 要:2020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技工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技工院校要将劳动教育作为必修课,融入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倡导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工学一体,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分析了技工院校当前开展劳动教育和传承工匠精神的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和策略,希望能为增强技工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技工院校 劳动教育 工匠精神

劳动教育是指在校期间要引导学生在对待劳动活动时要树立正确的观念,以积极向上的态度、主动作为的精神参与到劳动活动中去。技工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教学的目的是为我国培养在专业领域内经验丰富、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只有在技工院校学习期间,引导技工院校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热爱劳动、刻苦钻研的精神,其毕业参加工作后才能在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认真工作,做出成绩,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优秀品质,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决战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应具备的优秀品质。技工教育的就业导向性非常明显,在校期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和面对工作精益求精的积极态度。

一、技工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和工匠精神传承的现状分析

当前,在技工教育环节,劳动教育课程已经融入技工院校思政课程教学内容环节之中,旨在加强技工院校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培养其具有优秀品质,但在教学环节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技工院校学生对于劳动和职业的认识出现了偏差。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学生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越来越多的外来思潮对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产生影响。学生对劳动和职业的认识不够明确,对于劳动的认识不充分,认为技工院校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都是偏实践操作性的工作,没有对其未来从事的职业形成足够的重视,导致技工院校学生对待劳动和职业的积极性不高,内心对未来从事的职业缺少认同感。

另一方面,劳动教育和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与环境氛围不够浓厚。劳动教育和工匠精神都属于价值观的范畴,比较抽象,技工院校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大都以喊口号的教学方式进行,学生对于这种说教式的教学方式较为反感,致使学生没有真正了解和掌握其内涵和精髓,而且技能学习阶段由于实训压力较大,需要学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中学习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劳动教育和工匠精神的学习氛围营造出现短板。

二、技工院校加强劳动教育和工匠精神传承的策略分析

(一)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

热爱劳动,爱岗敬业一直是我国的优秀传统美德,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技工院校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于劳动的重要性和岗位内容的积极意义理解不够深刻,学生往往简单地认为学习职业技能就是为了生活,而忽视了职业带动对地方乃至国家经济发展及以为人民生活带来便捷的深远意义。为了帮助技工院校学生转变这种错误观念,技工院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加强学生加深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技工院校需要改变校园文化环境,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热爱劳动的学习氛围,创建尊崇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长期处于具有浓郁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之中,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工匠精神的伟大和重要性。

首先,技工院校可以在校园和班级中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在公告栏张贴相关的信息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到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工匠精神的相关内容和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记忆和了解。其次,带领技工院校学生深入企业、工地等生产一线,了解自己将来所从事工作的真实环境和内容,了解企业文化,在真正的工作氛围中重新定义劳动和职业,激发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对劳动者的敬佩之情。再次,在班级内部可以定期开展主题活动,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各行各业的实际情况,感受劳动者在工作岗位上精益求精、默默奉献的劳动精神,在这种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现在做起,认真学习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严格要求自己,传承工匠精神。

(二)强化技工院校师资力量建设

技工院校的学生大多基础较为薄弱,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的意识不强,并没有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缺少刻苦钻研的精神,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采取的多是应付了事的态度。为了加强对技工院校学生的劳动教育,将工匠精神更好地发扬光大,技工院校要不断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当前技工院校的教师,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工作,教学形式已经固化,教学方式也较为陈旧,很难根据实际情况和新的教学要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教师在进行劳动教育时大多采取的是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加上教学内容多是一些理论知识,这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对于相关内容和观点理解的不够全面、不够深刻,对于工匠精神传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解不到位。同时,学校一般对于思政课程的考核也仅仅局限于知识点的考察,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往往是持一背了之的态度,并没有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含义,看起来教学内容和计划都已经完成,其实对于学生思想的转变和调整作用并不明显。因此,技工院校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根据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采取精准、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技工院校教師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需要与时俱进,同时注重技工院校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与提高。第一,技工院校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不仅需要掌握劳动教育和工匠精神相关的理论知识、政策规定,更要加强自身的内在修养。教师在课堂上要准确地传达相关的内容和知识,深入浅出地讲解其内涵,准确地解答学生的疑问。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行为示范,因为教师在相关领域内表现出的爱岗敬业、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更值得学生学习和模仿。第二,专业课的教师在开展专业内容的教学时需要将劳动教育和工匠精神教育融合起来,在专业知识的讲解中融入专业内的技能介绍,在专业课堂上加强劳动精神传播,在实践中指导学生精益求精,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

(三)将劳动教育和工匠精神进行有效融合

劳动教育和工匠精神密不可分,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工匠精神为指导,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技工院校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很好地将劳动教育内涵和工匠精神结合起来。由于技工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各不相同,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也有深浅之分。技工院校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及时转变教学思和改变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弱的学生,教师要重视基础内容的讲解,而对于学习基础扎实、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则要将内容适当地进行延伸和深化,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知识。

技工院校教师可以请行业内的技能型人才到学校围绕技工院校学生将要完成的工作进行讲解,与学生分享自己在职业岗位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何发扬刻苦钻研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通过生活中形象的例子展现工匠精神,对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和学习。

三、小结

现代化国家建设需要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积极参与到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工作中去。技工院校学生经过几年的技能学习,终将进入社会工作岗位,技工院校学生将成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加强劳动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张绍娟.中等职业学校工匠精神传承培育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20(36).

[2] 韦霜,李如岚.中职学校劳动教育清单式达标晋阶评价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年轻人,2020(45).

[3]谭莉莎.让劳动教育从纸面走向现实:论“劳动+实践”在技工院校劳动教育中的重要性[J].科学咨询,2021(21).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技工院校劳动教育工匠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