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途径探索

2022-11-19 21:11蒲菊红
读与写 2022年34期
关键词:共育幼儿教师幼儿园

蒲菊红

(甘肃省和政县嘉庚实验幼儿园 甘肃 和政 731200)

自信心对于人来说是一种十分良好的心理品质,而幼儿时期正是培养一个人自信心的黄金时期,在幼儿阶段使幼儿拥有自信心,那么在幼儿长大成人之后就会一直拥有这种良好的心理品质,而且也会使幼儿抗挫折能力得到加强,由此可见,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性。那么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时,最主要的还是得需要幼儿教师采取合适的策略。比如说,对幼儿的正确行为进行肯定和鼓励,或者是和幼儿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以此来了解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上所遇到的问题,并鼓励他们勇敢地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会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让他们在做一些事情是由自己正确的判断,让他们更善于去解决问题和表现自己,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和游戏的探索欲,最终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实现幼儿园的最终教学目标即促进幼儿的全方面发展。

1.当前在培养幼儿自信心时面临的问题

1.1 教师对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漠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幼儿时,更加注重去培养幼儿某方面的能力,比如说幼儿独立自主能力,能够独立去完成某件事情,在不借助他人帮助的前提下。或者是学会某方面的知识,比如说在一些幼儿园大班中会教幼儿做一些简单的算术题,以此来作为幼小衔接的重要基础,但是这些培养地都是幼儿外在的能力,进而忽略了对幼儿内在品质的培养,像是坚强勇敢和自信等,因为培养幼儿外在的一些能力,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较多。所以大部分幼儿教师很可能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要去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或者是在培养幼儿自信心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所以就会有一些幼儿教师放弃去通过教育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而是希望幼儿能够通过日常的生活和幼儿园中的学习,自己形成和树立自信心。但是在幼儿阶段自信心的形成往往是需要教师的培养和引导的,所以这也是当前在培养幼儿自信心时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1.2 家长对幼儿教师工作的不配合。幼儿园中的大部分教育任务其实是需要教师和幼儿家长共同完成的,即家园共育,这也是当前幼儿园中一种比较重要的教育模式,因为在培养幼儿的过程中,不能只依靠幼儿教师的教育,也不能只依靠家长的教育,而是要通过家长和幼儿教师的通力合作,因为不同的教育形式都会对幼儿的发展和成长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不能忽视任何对幼儿教育起作用的有利的一面。当前在幼儿园中,最常见的作业形式就是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合作完成的,因为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拉近家长和幼儿之间的关系,而且也可以使家园共育的进度加深,最主要的是在家长和幼儿一起完成课后作业之后,还会让幼儿的自信心得到树立。但是,当前有很多家长却对教师布置的任务呈现出了不屑的态度,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做是浪费时间,是没有必要的,认为所有的任务都应该是教师完成,并且这种错误的观念几乎根深蒂固的存在于每一个家长的脑海中。或者是有一部分家长实在是由于工作繁忙,而导致他们根本抽不出时间来和幼儿一起完成课后作业,这对教师培养幼儿自信心来说也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因为教师会通过布置一些作业来在潜移默化中,去让幼儿在内心深处慢慢播种自信的种子,而家长的教育和合作就是阳光和雨水,给予这项工作以灵魂。

1.3 家长的打击式教育。中国式家长最常见的教育方式就是打击式教育,不断地去否定自己孩子所做的一些事情,即使孩子所做的事结果是对的,但是只要过程不符合常规过程就会被家长打击,完全忽略了个体的差异性,而且还觉得自己的这一做法很正确。总会在中国家长嘴里听见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优秀,如何如何聪明、听话、懂事等,别人家的孩子都是正确的,最好的,而对自己的孩子丝毫不留情面,各种打压、对比,甚至是谩骂、侮辱,这些问题他们很可能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但是在孩子们的心理慢慢地就会留下创伤,久而久之就会慢慢打击幼儿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干所有事情之前,都会想起自己父母对自己所说的打击的话,而变得胆小、怕事和不敢尝试。而对父母来说,他们并不觉得自己这样做有什么错误,反而在他们的观念中认为去夸奖别人家的孩子,打击自己家的孩子,会让自己家的孩子产生羞愧的心理,进而来不断地提升自己,最终成为他们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但是,事实上没有几个孩子可以做到这样,更多的是他们所说的这些话,对孩子内心造成的伤害,如果幼儿从小就受到这些对比和伤害的话,就很难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建立。家长之所以会这样做,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中国传统的教育形式,这是榜样作用的畸形演变和示范,因为父母的父母就是这样对他们的,所以他们选择用这种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方面他们认为有用,一方面可以把自己的痛苦进行转移。

2.幼儿教育中对幼儿自信心进行培养的途径

2.1 尊重幼儿,平等的和幼儿进行对话。要想通过幼儿教育对幼儿的自信心进行培养,可以采取的第一个培养途径就是,幼儿教师要学会尊重幼儿,平等的去和幼儿进行对话,这也是树立幼儿自信心的第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之所以要先学会尊重幼儿,平等的和幼儿进行对话,是因为教师毕竟是幼儿的老师,所以有时候是严肃的和权威的,而这时幼儿一般是不敢和教师进行对话的,长此以往,就会使幼儿变得胆小和不善于与他人沟通,最终将不利于幼儿教师去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所以说,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态度和方式,要拉近自身和幼儿之间的距离。

那么为了打入幼儿内部,可以采取的措施有:首先,幼儿教师要做到的就是要把自己和幼儿放在一个平等的层次上去,学会尊重幼儿,和幼儿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例如,当幼儿问一些比较幼稚的问题时,不要忽视或者是嘲讽。这一现象是真实存在于现在的幼儿园中的,据我观察了解,有一些幼儿教师在听到幼儿所问的一些问题比较幼稚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不屑和忽略,这一现象反映出有一些幼儿教师从内心深处,就没有把幼儿当成是一个独立的和有自己思考能力的个体来看待,而是认为他们年纪小不懂事,好糊弄。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正面的去回答幼儿,用幼儿理解的范围之内的语言,并且在回答完幼儿之后,还要对幼儿的这一发问进行鼓励和肯定,这会进一步激发幼儿和他人进行交流的欲望,以及探索和求知的欲望;其次,和幼儿进行交流的态度要端正,不能够因为自己是幼儿教师,而在幼儿面前摆谱,觉得自己高幼儿一等。虽然正面回答了幼儿一些比较幼稚的问题,但是态度极其敷衍,摆的姿态也很高,正确的态度应当是蹲下和幼儿处在一个相同的高度,然后在回答幼儿的问题时,和幼儿进行眼神交流,通过眼神给予幼儿鼓励和肯定;最后,还要在乎幼儿的感受,了解幼儿对某件活动或者某件事的意见,要学会去尊重幼儿。这也是幼儿园活动纲要中要求教师必须要做到的,要了解幼儿的意愿,不能够在违背幼儿意愿的基础上去举办一些活动,并且强迫幼儿参加,这不仅会使幼儿从此对参与活动这件事情表现出强烈的反感,而且也不利于教师通过活动去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最主要的是长此以往就会打消幼儿参加活动或者是其他事情的积极性,不利于幼儿乐观心态的形成。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幼儿教师在开展某项活动,或者是做某个决定的时候,都要先在班上进行询问和调查,去了解幼儿是怎样看待某个决定或者是某项活动的。

2.2 通过开展活动去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要想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还是要采取幼儿喜欢的方式的,这不仅是尊重幼儿的一种表现,而且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就让幼儿的自信心得到建立和培养。幼儿在幼儿园中接受教育时,最常见的一种教育形式和手段就是采用游戏活动的方式,因为游戏活动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且在游戏活动中也可以锻炼幼儿的一些能力的发展,比如说手眼协调能力、四肢协调能力和促进脑力的发展等。因此,在培养幼儿自信心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更青睐于去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完成一个个游戏任务的过程去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肯定,最终建立起自信心。且开展幼儿园活动可以让幼儿在一个比较欢乐和宽松的氛围中去进行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因此更能够激发幼儿参加游戏活动的积极度。

那么具体应当怎样做呢?首先,教师不应当在幼儿参与活动时对其进行过多的干预,要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导者,自己则要辅助幼儿完成游戏,或者是保障幼儿的人身安全。教师的作用就是为幼儿解决他们无法应对的困难,当幼儿在参加游戏活动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如果他们没有跑来向老师求助,教师要主动去了解情况,且在帮助幼儿解决困难的过程中,也不能够直接告诉幼儿正确的答案。而是要对幼儿进行引导,让他们自己去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幼儿体会通过自己努力成功的喜悦感,而且也会让幼儿慢慢形成自己思考问题的一种正确方式,当他们下次再遇到问题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这种思维方式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获得成功,增加他们的自信;其次,教师要用鼓励性的语言和幼儿进行对话和交流。当幼儿在完成某项活动任务时,教师要及时的去对幼儿进行鼓励,比如说可以对幼儿说“你真棒!”、“你好聪明啊!”、“你太厉害了!”之类的话,让幼儿从教师的话语中去得到鼓舞,进而去肯定自己的行为。而在幼儿失败时,也不要对其说一些消极的话语,而是要委婉的对幼儿进行鼓励,可以说“诶呀!没关系的,你已经做得很棒了,尽力就好在老师看来你就是最棒的了!”或者是“已经很好了!有了这一次的经验,老师相信你下次会做得更好!”之类的话,通过有力量的话语去对幼儿进行鼓励,让幼儿肯定自己,进而树立起自信心;最后,幼儿教师还要及时地和幼儿进行交流和沟通,去了解幼儿心中所想,只有这样才能够去对症下药的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同时在和幼儿交流的过程中,如果了解到幼儿在生活和学习,或者是心理上存在问题的话,还要及时地为其进行排解,避免这些问题堆积,而让幼儿形成心理疾病。

2.3 要学会去挖掘每个幼儿的优点。因为幼儿个体的发展具有差异性,所以每个幼儿都有自己所擅长的事情,他们在自己说擅长的领域才能够大展身手,闪闪发光,受到别人的鼓励和关注,进而去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而教师要做到的就是要学会去挖掘每个幼儿的闪光点,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幼儿优点的眼睛,并且要能够因材施教地制定措施去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对此可以采取的措施是,教师可以借助幼儿小组合作去观察每个幼儿,在完成小组任务时的表现和擅长的方面,之所以要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去观察幼儿的优点,是因为在一个小组活动中有很多的组成部分,比如说有需要手工的地方,有需要表演的地方,有需要解说的地方等等。幼儿在合作去完成某一个任务的时候,就可以让教师观察到每一个幼儿都擅长哪方面,然后可以在以后的教育过程中去对幼儿的这一方面进行培养和鼓励。同时,开展小组合作也可以去锻炼幼儿与他人进行协作的能力,因为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免不了要开展小组协作,提前适应这种形式也没什么不好的。最关键的是,在进行小组协作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幼儿和其他幼儿进行沟通,增加幼儿之间对彼此的了解,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社交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在一个侧面使幼儿的自信心得到提升。

2.4 消除家长的误解,推进家园共育的展开。在幼儿园中最常见和最有效的方式,还是要开展家园共育,采用家园共育的方式去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因为,有太多家长不去配合幼儿教师的工作了,也不信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方式,以为幼儿教师就是替他们看孩子的,归根结底还是对幼儿教师这份职业存在误解。要想有效地推进家园共育的开展,还是要去转变家长的错误观念,消除家长对幼儿教师的误解,让他们能够听从教师的建议,配合幼儿教师的工作,共同去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才是最有效的。

为了消除家长对幼儿教师的误解,学校可以举办幼儿园开放日,让家长来幼儿园中进行参观,了解幼儿教师的日常工作和教学内容,明白幼儿教师开展各项工作的意义,教师也可以为家长开展家长会,在家长会上我也家长说明自己在留课后作业时,要求家长和幼儿共同完成的主要意义,让家长理解幼儿教师采取一些措施的意义,减少家长对于幼儿教师的误解。还有就是,通过家长开放日也可以加深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让教师了解家长们日常工作的繁忙,增加双方对彼此的理解。消除误解之后才能更好地促进家园共育的开展,让家长转变自己的观念,主动去配合幼儿教师完成他们布置的课后作业和任务,对自己的孩子进行鼓励和支持,肯定他们的行为,培养他们的信心。

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采取措施去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会让幼儿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而且也会促进幼儿快乐地成长,利于促进幼儿去参加和探索各种他们好奇地活动和事物,在成人之后也可以鼓励他们去尝试很多事情,提高幼儿的抗挫折能力,让他们能够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失败,并且不会轻易被困难打击。

猜你喜欢
共育幼儿教师幼儿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爱“上”幼儿园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