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阳病论治灼口综合征临床体会

2022-11-19 23:23郭智宽翟红印崔文哲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少阳心火病机

郭智宽,翟红印,张 勇,崔文哲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医科,河南 郑州 450052)

灼口综合征(burning mouth syndrome,BMS)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是以口腔及舌部为主要发病部位,以烧灼样疼痛为主要表现,同时可有口干或其他味觉改变的一种综合征,常不伴有明显的临床损害体征,也无特征性的组织病理改变[1]。据国外报道BMS的患病率在0.7%~8%,在女性中特别是中老年女性中发病率较高,女性是男性发病人数的7倍[2]。目前对灼口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多采用去除可能的诱因(假牙、龋齿等)、补充B族维生素及抗焦虑、抑郁治疗[3]。我们据胡希恕经方理论认为其符合六经辨证中的少阳病,并依据此理论指导治疗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

1 中医认识

中医虽无灼口综合征的病名,但历代医家不乏舌痛的描述,如《黄帝内经·灵枢》中就有“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的记载,《证治准绳·杂病·第八册·舌》中也说“若恚怒过度,寒热口苦,而舌肿痛”。《备急千金要方》舌论第三中说:“多食甘则舌根痛而外发落,……若脏热则舌生疮引唇揭赤”。所以本病属中医“舌痛”范畴。

2 治疗进展

辨证分型上多以脏腑辨证为主。如彭于治等[4]认为更年期妇女所患灼口综合征多属肾虚所致“形衰精亏”,给予左归丸加减以滋肾补阴治疗。刘艳等[5]认为灼口综合征的病机关键于脾胃损伤、心火上炎,治疗应从心脾论治,以温阳健脾、行气导滞、清泻心火为治则,选用黄芪建中汤合导赤散治疗。李馨兰[6]则认为依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心主舌”,灼口综合征治疗应以清痰热、开心窍的方剂为主。吴迎涛等[7]认为肾阴亏虚,心火亢盛为灼口综合征的主要病机,用连梅汤加味治疗效果满意。朱建华[8]认为本病病位在肾,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失和,采用自拟灼口饮治疗。熊连珠等[9]认为BMS因各种因素伤及肝肾,导致虚火循经上炎,或肝气失于疏泄,肝郁化火,耗阴,阴不制阳,火热内生,而灼伤舌体,自拟滋阴降火方治疗。

3 从少阳论治

胡希恕教授为我国近现代杰出的经方家,中医临床家,其提出的《伤寒论》的六经来自八纲的理论得到了中日两国研究经方学者的广泛认可[10-11]。

《伤寒论》第263条少阳病提纲曰:“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第264条曰:“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据此胡希恕教授认为少阳病属于半表半里的阳热性疾病,既不在体表,也不在胃肠消化道,而是胸腹腔间一切脏器均属于半表半里的范畴。如果热邪郁积在半表半里,邪气既不能出表,也不能入里,只能上循孔道行至耳鼻口咽而发病,以至五官孔窍出现阳性热性症状[11]。《灵枢·经脉》曰:“脾足太阴之脉,……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是动则病舌本强,……舌本痛”;“肾足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手少阴之别,……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肝足厥阴……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筋者聚于阴气,环口唇”。又曰:“厥者,肝脉也,肝者筋之合也,而脉络于舌本也”;《素问·金匮真言论》谓:“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所以心、肝、脾、肾诸脏皆与舌与口的感觉密切相关。同时结合胡希恕教授六经理论中少阳病的病位位于胸腹腔间,故不论中医心、肝、脾、肾出现病变导致的舌痛均可以从少阳论治。

4 病案举例

患者,女,47岁,2021年3月27日初诊。1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舌面、口腔灼热、疼痛,吃凉东西时明显,饥饿时消失,伴有咽干不适,右胁肋部轻微胀痛,纳谷不香,睡眠可,大便干,3~4天1次,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黄,脉弦。中医诊断为舌痛,少阳阳明合病。药用北柴胡12g,黄芩12g,白芍12g,党参20g,法半夏9g,枳实12g,大黄10g,生石膏30g,生姜5g,大枣10g。7剂,水煎早晚分服。二诊,舌面、口腔灼热感消失大半,大便已通畅,仍存在咽部不适,舌苔、脉象同前。上方加厚朴10g,紫苏叶8g。继服10剂,诸症消失。再给予原方7剂巩固疗效。

猜你喜欢
少阳心火病机
降心火不能单用“苦降”
垃圾分类
牛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猪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童心童画
《三千年》
以病机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评价方法初探
约会
劳宫穴断心火
燥邪致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