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逻辑、内涵特征、重大意义: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的多维视角

2022-11-21 08:54吕文菁
长沙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新形态学界马克思主义

吕文菁

(长沙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410022)

2021 年7 月1 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13-142021 年11 月11 日,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再次强调:“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2]64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全新的重大命题被提出后,得到广泛关注,形成了大量的理论研究成果。笔者以2021 年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以来学界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为样本,从生成逻辑、内涵特征、重大意义等三个维度进行系统梳理,为学界进一步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研究动态、深化对其认识提供参考。

一 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成逻辑的研究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文明成果。它的生成与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明基因的有机结合。学界主要从理论渊源、文化基因、实践基础等维度,揭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逻辑。

(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渊源

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理论基础,学界对这方面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明观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之间的内在逻辑,学界一致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明思想为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3];另一类则聚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明思想发展演进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逻辑。高海波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所遵循的共产主义运动逻辑立足于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4]。王庆丰指出,恩格斯有关“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文明是社会的素质”的论断,从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角度确立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范式[5]。杨金海指出,列宁关于利用资本主义条件下创造的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为我们创造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理论借鉴[6]。陈金龙等指出,李大钊关于通过文明创造实现民族复兴的理论与毛泽东关于通过创造社会主义文明形态振兴中华民族的思想,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机统一提供了理论逻辑[7]。

(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基因

人类文明新形态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注入独特的文化基因。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学界对此进行了概括和总结,目前已有研究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第一,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视角分析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影响。马彦涛指出,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以及两者之间和谐共处的中国智慧,这夯实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华文化根基[8]。第二,从价值观层面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浸润与滋养作用。马得林等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类共同价值理念为人类文明面临的困境指明了出路,其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丰厚的传统文化滋养[9]。

(三)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基础

坚持独立自主,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10]344,而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新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辉煌成就,为我们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学界主要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伟大成就方面分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逻辑。吴波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具体实际的基础之上[11];沈壮海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被创造,并在其中得到完善[12];王灵桂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起点、实践积累和实践升华[13];王世泰等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认识逻辑、实践逻辑和辩证逻辑[14]。

二 人类文明新形态内涵特征的研究

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发展,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了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特征。学界主要从“五大文明”、新发展理念、社会主义文明形态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不同维度,梳理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丰富内涵与鲜明特征。

(一)人类文明新形态与“五大文明”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大文明”协同发展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内容[15],“五大文明”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16]全面发展。学界在“五大文明”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关系的探讨中阐释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涵要义。第一,物质文明发展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奠定了物质基础。张海鹏指出,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了经济发展现代化,这构成了物质文明新形态[17]。第二,政治文明发展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政治统领。李捷指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政治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的现代化、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构成了政治文明新形态[18]。第三,精神文明发展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精神动力。朱燕指出,我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坚定文化自信,这构成了精神文明新形态[19]。第四,社会文明发展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社会基础。韩振峰指出,我们注重社会文明建设、实现社会治理的现代化、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创造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这构成了社会文明新形态[20]。第五,生态文明发展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生态保障。徐步指出,我们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现代文明发展道路,这构成了生态文明新形态[21]。

(二)人类文明新形态与新发展理念

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本质要求,也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应有之义。学界充分肯定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与新发展理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探讨了坚持新发展理念对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意义。第一,创新发展理念激发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的实践动能。郑新业等指出,弘扬创新发展理念有利于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注入发展活力[22]。第二,协调发展理念增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的整体效能。陈金龙指出,坚持协调发展理念有助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优化发展结构、增强发展效能[23]。第三,绿色发展理念提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动力。项久雨指出,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4]。第四,开放发展理念拓宽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的交流方式。王岩等指出,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增进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25]。第五,共享发展理念提升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的价值追求。丁晋清提出,夯实共享发展理念有助于推进共同富裕,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确立文明共享原则[26]。

(三)人类文明新形态与社会主义文明形态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社会主义的文明形态,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和鲜明中国特色[16],是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扬弃和超越,与包括资本主义文明形态在内的过往的一切文明形态有着根本的区别。学界主要从“以人民为中心”“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统筹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等方面揭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第一,“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赋予人类文明新形态以人民主体性。吴海江认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聚焦人民主体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形态[27]。第二,“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构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根本优势和制度基石。颜晓峰指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28]。第三,“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凸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目标。谢晓娟等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文明新样态[29]。第四,“全面统筹协调发展”成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显著特征。魏飒认为,全面统筹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特征与优势[30]。第五,“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主题。滕文生指出,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影响力,扎实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31]。第六,“走和平发展道路”确立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模式。李维意认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摒弃了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发展的霸权逻辑,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32]。

(四)人类文明新形态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世界文明发展中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体现。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和世界秩序变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要义。坚持胸怀天下,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特征。学界主要从三方面探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天下情怀。第一,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指明了我们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正确路径。孙代尧指出,正是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塑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33]。第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和世界秩序变革凸显了我们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担当。季冬晓指出,中国始终倡导全球治理应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34];董志勇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着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具包容性和普惠性的方向发展[35]。第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我们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凝聚了广泛共识。陈晋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集中体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观基础,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全新选择[36]。

三 人类文明新形态重大意义的研究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新的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新论断,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人类文明新形态是“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成果”,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新境界,科学回答了“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崭新篇章。学界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人类社会发展史等不同视角,揭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意义。

(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是“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成果”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来看,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提出正是“两个结合”的必然产物,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成果”。学界主要从“两个结合”的视角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意蕴与世界意义进行了探讨。第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明理论[21]。顾海良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文明形态的理论”,是“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成果”[37];庞立生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重大文明成果[38];寇清杰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标志着世界社会主义正在开拓新的篇章[39]。第二,人类文明新形态传承并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杨振闻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文明换羽新生[40];陈金龙等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7],回应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41]。

(二)人类文明新形态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新境界

从社会主义发展史来看,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遵循,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超越,让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在世界的东方高高飘扬。学界分别从人类文明新形态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超越,以及其对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发展的促进这两个维度揭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第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西方文明观的超越。靳凤林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终结了“历史终结论”,为人类文明发展描绘了光明前景[42];赵凌云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抨击了“西方中心论”[43];张梧指出,在人类文明新形态视域下,人类文明的出路不再是弱肉强食、零和博弈,而应是合作共赢、和衷共济[44];张明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摒弃了依托宗法与血缘关系展开交往的狭隘性,也实现了对资本现代化进程中主体性的失落与异化、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的超越[45]。第二,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了社会主义文明的理论内涵,拓宽了社会主义文明的实践道路。韩震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超越了苏联模式的文明发展理路[46];郑长忠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探索跨越“卡夫丁峡谷”、以社会主义方式推进现代文明建设的中国形态[47];马彦涛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预示人类最终将迈向共产主义社会[8];马建堂等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新境界[48]。

(三)人类文明新形态科学回答了“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

从人类社会发展史来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科学回答了“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崭新篇章。学界对这部分研究主要从两方面进行。第一,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社会向何处去”提供了时代之思、文明之解。学界认为,习近平关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论断,指明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未来之路。刘军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类文明观,很好地回应了国际社会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种种关切,积极回应了人类文明向何处去的历史之问[21];陈学明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同以往的文明形态有根本的不同,它立足于真理和道义的双重制高点[49];王文东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探索出了文明建设的新样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文明发展之策[50]。第二,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践理路。习近平指出:“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历史呼唤着人类文明同放异彩,不同文明应该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共同为人类发展提供精神力量。”[51]434学界认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开放包容、命运与共的天下情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现实途径。田鹏颖指出,在人类文明新形态视域下,“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向世界展现了无比广阔的发展远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给人类发展带来新希望[52]。王伟光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倡导文化自主性与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相结合,在充分彰显我国文化价值观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努力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人类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53]。

综上所述,自2021 年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以来,学界对人类文明新形态进行了视角多样、内容丰富的研究,为我们继续研究人类文明新形态奠定了坚实基础。虽然如此,已有的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第一,在研究视野上,海外学者的相关讨论研究不够多;第二,在研究内容上,学界主要集中于研究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特征、主要内涵和重大意义等,而较少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角度进一步研究提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原创性贡献和时代价值;第三,在研究方法上,学界还应增加比较研究和多学科分析等,以增强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的系统性和深刻性。

猜你喜欢
新形态学界马克思主义
用“世界尺度”规划航线——大学之大,重在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形态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早期传播
新形态西装
图书馆未来的新形态、新趋势探索
激活时装新形态
论近年来英语学界的中国电影研究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