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书法教师队伍建设的区域探索

2022-11-21 18:49刘利明
江苏教育 2022年45期
关键词:延庆书法培训

刘利明

2013 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各学段书法教育的总体目标及实施细则。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书法教育为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结合地方文化设立艺术特色课程。”然而受限于课时、专用教室、师资等客观因素,相比于音乐、美术等学科,书法教育在学校中的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专业师资问题最为突出,提升中小学书法教育师资水平成为落实各级文件精神的关键。北京市延庆区中小学书法课以美术、语文学科教师以及学校行政干部等非书法专业教师兼课为主,少有专业专职的书法教师。这样的现实决定了开展书法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解决好“有人教、教得好”的问题。作为延庆区的一名书法教研员,笔者结合本区书法师资队伍建设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巩固师资队伍

书法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起步晚,书法教师校内存在感不强。因此在专业发展、职称评聘、骨干教师评选等教师关注的问题上,应从政策层面打消教师顾虑,使得有书法特长的教师安心转型做书法教师。

在书法教师配备方面,延庆区以立足区域现实情况、巩固并不断挖掘现有师资为主。区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已经安排专职书法教师的学校给予高度肯定;对于书法课安排过度分散的学校,建议减少兼课教师人数,进而集中课时给“以教书法为主”的兼职教师;对于未开设书法课的学校,指导其尽快落实课程方案。

在评聘制度方面,之前由于没有独立的书法学科职称序列,书法教师评职称、评骨干只能依附于美术、语文等其他学科,这无疑制约了书法教师队伍的建设。随着北京市教委于2015年发布《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学科)目录》,将书法列为一级专业(学科),下设书法和写字两个二级专业(学科),延庆区也增设了独立的书法骨干教师序列,并逐届增加评选名额。书法教师专业发展的上升通道得以打通,书法教师有了归属感,增强了从教信心。

二、提升专业技能

中小学书法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教师不但要具备一定的书写技能,还应具有基本的书法史和文字学的理论知识。技能与理论是教师专业上的左膀右臂,只有左右平衡教师的教学才能做到驾轻就熟。为此,延庆区着力提升书法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一是系统开展技法培训。延庆区在全区教师中开展“三笔字”培训,采取区级抓重点、校级抓全员的方法,自上而下、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教师的书写水平。软笔以赵孟頫《三门记》为范本,从用笔、结构、章法等方面系统学习赵体楷书并适度扩展到赵孟頫行书;粉笔与硬笔培训在软笔之后进行。“三笔字”培训及达标测试改变了很多教师以前“无法”式的书写技法学习方式,使全区教师的书写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一批教师具备了转型为书法教师的可能。

延庆区还推出了专兼职书法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五年计划。科学设置培训方案,以每周三固定的教研日作为时间保障;以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课程体系为参照,模块化设计培训内容,依序安排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的技法培训;聘请高校书法专业教师、本系统内优秀教师以及市、区文联书法专家作为培训师资,确保培训质量;每期培训后,对教师临摹及创作的作品进行集中展示,提升培训效果。近年来,延庆区有十位教师参加了“翰墨薪传”国培项目,全区教师参加各种市级书法教师培训达百余人次。

二是提升书法教师综合素养。中小学书法课程富有人文性,教师应掌握基本的书法史、文字学知识。现实教学中,很多兼职书法教师仅仅知道一碑一帖,对书体、书家认识不够,制约了教育教学的效果及个人专业发展。中国书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释放出不同的艺术魅力,学习书法史可以使教师明晰书法的嬗变与发展以及每个时代的审美取向。文字是书法的载体,书法依附于文字而存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必然要讲解汉字的结构、起源及演变历程,文字学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拓展课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为此,延庆区在区级书法教师培训中专门设置了书法史和文字学两门课程,为兼职书法教师“补课”。

此外,北京地区有着丰富的古今书法资源,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存有大量的古代珍贵书法作品,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存有北京地区的石刻石雕精品文物,中国美术馆、琉璃厂文化街等经常展出当代名家名作。近几年,延庆区组织教师参观了“兰亭特展”“赵孟頫书法展”“苏轼主题书画展”等书画展十余次,这种与经典的零距离接触,使教师对书法的用笔、结字以及章法的理解更加深入,也捅破了平时临摹以及创作过程中的最后一层“窗户纸”,有效提高了教师的书法欣赏水平。

三、开展教研科研

一是扎实开展常规教学研究。延庆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制定书法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表,完善评价标准。每周一节的书法课,总体要求是“精讲多练、落实笔头”,课堂中学生的有效书写练习时间一般不低于20 分钟。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优化课堂结构,做到精心导入、有效提问、准确示范、重在落实;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不同课型的书法课,有的侧重技法,有的侧重欣赏,课堂结构灵活,很好地实现了“提高汉字书写能力、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修养”的教学目标。

二是引领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探索教法创新。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鼓励专兼职书法教师自主申报区级研究课,组织书法课同课异构研究活动,让参与活动的教师在评课议课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充分交流,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另外,在教材使用方面,鼓励书法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探索“一课一字、一字多得”“多课衔接、四字成篇”等多种教学方式。

三是鼓励书法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教而不研则浅,书法教育也是如此,教师不仅要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基本技能,还应掌握一定的教育科研基本理论与方法,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延庆区的书法教育课题研究着眼于书法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鼓励书法教师开展实践性强的课例研究,力求“小而实”。近几年,全区形成了书法教师人人参与课题、骨干教师主持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并有多项书法教育课题成功结题。

四、搭建展示平台

搭建展示平台能够为中小学书法教育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延庆区通过多种形式为师生创造展示机会,并将一些好的活动制度化,促进区域书法教师专业成长。

一是展赛推动。好的展赛平台在营造良好艺术氛围的同时,能够起到锻炼人、培养人、发现人的作用,从而有力推动书法教育的发展。自2014 年开始,延庆区每年交替举办师生书法作品联展和区级书法优课评比活动。师生作品联展重在展示全区普及书法教育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借助市教委和市、区级书协组织的展赛活动,使艺术水平拔尖的师生能够在更广阔平台得到展示。区级评优课以及微课、说课等活动的宗旨是以赛导教、以赛促研,引导教师规范并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基本功,评选出的优秀课例对全区书法教学工作起到引领和辐射作用。

二是线上推送。线上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在时空上的局限,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微课以时间短、内容精为特点,在线上教学模式下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延庆区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了教师微课教学视频《提笔即是练字时——硬笔系列》《文脉相承——软笔系列》,参与教师在录制剪辑视频、图片修整排版、文字遣词造句以及微信页面设计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厚实教学基本功的同时也得到了全方位展示的机会。此外,通过微信推送的“春山可望”师生抗疫主题线上书法系列展,提高了师生对书法的热情,推动了书法教育的普及。

书法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教师等多方面凝聚共识、统筹协调并持之以恒地开展相关工作,有效形成齐抓共管、因时制宜的局面。只有逐步建立起一支优秀的书法教师队伍,书法教育才能迎来真正的春天。

猜你喜欢
延庆书法培训
教师培训
书法
高质高效完成冬奥会延庆赛区工程建设保障任务
延庆“文旅力量”护航冬奥盛会
书法欣赏
书法
会议·培训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会议·培训
【第八十九辑】8 9延庆话『机密』是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