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电视方言节目的破局之道

2022-11-22 00:46
视听界 2022年2期
关键词:方言受众内容

许 方

方言节目基于本土特色的语言文化来传播相关内容,主打情怀,呈现窄播化的特性,受众多为当地群众。当下,方言节目的信息传播功能日渐弱化,更多的是休闲娱乐、地域宣传的功能。同时,方言节目也衍生出了多种形态,如方言广播剧、方言电视剧、方言新闻节目、方言类综艺等。方言节目利用高度的本土性、亲民性来吸引受众,但在新媒体时代,其发展受到一定因素的限制。比如,普通话是电视节目进行大众传播的官方语言,若使用方言就会给受众不严肃、不正经的感觉。此外,方言是节目的外在形式,而内容才是节目的核心,节目质量不高、形式僵化、同质化过高、题材缺乏创新等影响方言节目的发展。新媒体时代,受众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也是流动的,电视节目必须在内容上深度挖掘和创新,才能有效吸引受众,增加受众黏性。

新媒体时代,各个圈层的受众基数越来越小,受众的兴趣划分越来越细,方言节目必须对受众进行更精准的划分和定位,才能满足受众多元化的需求。电视方言节目可定位于“小众窄播、个性化传播”,夯实稳定而忠实的受众群体,实现差异化传播。要从电视节目的内容上下功夫,精准掌握方言文化的精髓与内核,加强节目的本土化传播。一座城市的精神内涵,是促进城市创新发展、提高竞争力的灵魂所在。方言是本土受众联系与沟通的主要方式,方言节目要合理利用地域接近性优势,更好地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贴近受众,走近受众。

一、电视方言节目存在的问题

(一)节目内容形式僵化

方言,承载着一方土地上的情感,方言节目的接近性和亲切性体现在节目的语言、表现风格、内容形式等方面上,从百姓的生活出发,讲述身边人身边事。但是方言节目存在质量低下、形式僵化、文化品味不高、内容重复单一等问题,例如节目经常涉及婆媳关系、夫妻矛盾等家长里短,在拍摄手法和表现形式上缺乏创新,容易引起受众的审美疲劳,久而久之,收视率每况愈下。

方言节目的发展依托于一定的社会土壤,节目题材不能仅仅局限于家庭、婚恋等民生题材,要丰富社会题材,例如对当地的传统手艺、名胜古迹、人文历史、平民故事、饮食文化等垂直领域进行深度挖掘。方言节目可以利用方言接地气、喜闻乐见的特性,将“硬”题材用“软”形式变现出来,创新形式,开展一些主题宣传报道,例如构建文明社区、打造文明城市符号、加强社区舆论管理等,集中民智,关注民生。将主题宣传慢慢渗透进群众的生活,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也丰富拓展了节目题材。

(二)节目低俗化

由于方言的草根性,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认为方言节目脱离不了“俗”字。“俗”是把双刃剑,既是方言节目喜闻乐见的原因,也是其发展受限的硬伤。有些方言节目一味追求高收视率,选用一些打擦边球的题材博人眼球,受众一时新鲜可能会对此类题材较为关注,但是时间一长,难免疲劳。错把粗俗当有趣这种行为没有正确地引导主流价值观,忽视了媒体的社会责任,也让方言节目低俗化。此外,有的方言节目传播民间文化时,夹杂一些低级的俗称、语气词、俚语等,还有部分方言节目为了展现主人公的情绪,刻意截取主人公骂脏话、爆粗口的片段,以获取视觉冲击与市场效果。现实情况是,这种不文明的方言表现方式容易引起受众的反感,不利于风清气正的传播环境建设。

作为走群众路线的艺术表现方式,电视方言节目对通俗化的追求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俗化并不代表低俗化,“俗”也应该是有品味、有审美的文化。电视方言节目必须坚持文化审美,提升文化品味。一个方言节目的展现也是艺术的再现,缺乏创新的通俗并不符合当下社会的需要,因此方言节目的传播首先应具备地域特色化的外壳,又要表达当地文化精华,这是节目的内核。节目应该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自觉抵制不良粗俗的语言和内容,加强对方言节目的管理与约束,让方言节目创新发展,与时俱进,而不能一味落俗。

(三)节目边缘化难以广泛传播

实际上,方言只在一定区域之内,才具备使用空间和价值意义,走出本地区在传播中就会有局限性。大部分的方言,如果与普通话的发音相差甚远,就不可避免地产生语义障碍。一些方言,如果放在文字段落中,人们可以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但如果出现在一档节目中,由于语速过快,情景、生活化的交流难以让受众最大化地去理解内容,产生共鸣,这是其特殊性和传播的窄化所导致的。方言节目背后所反映的是人们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传承,方言节目要借助新媒体优势,不断探索创新,扩大方言的影响力。

二、电视方言节目的破局之道

(一)创新节目题材,重视节目包装…

方言节目在各地方台收视率每况愈下的情况下,“内容为王”还是要被重视起来,要做到“敢破敢立”。网络时代,僵化保守的内容无法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需求,节目需要创新融合、与时俱进。明确节目的定位和特色,深度挖掘方言的内在优势,摒弃节目中的不良内容;创新制作模式,适当加入当下流行的、受欢迎的、年轻化的元素。例如在节目中加入吐槽环节、脱口秀和网络情景剧等形式,让受众产生新鲜感,也可以吸引潜在的年轻受众,但是也应掌握度,不可一味地将所有元素容纳到一档节目中,顾此失彼,失了重心。此外,也可以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对受众群的兴趣爱好、年龄、职业进行分析,细化市场,并为其提供特色化的主题和内容,制造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提高节目话题度。可以借助互联网征集话题,同时丰富节目的表现形式,从而增强节目的看点。方言节目是一种地域性的可视化表达,要拒绝跟风、模仿,主动抓寻新鲜事物和热点,只有创新才能增强节目的吸引力和热度。

节目的包装风格也是节目的特色,节目包装的目的是美化形式和吸引受众,在节目的剪辑包装方面,要提高制作的专业水准,紧抓当下网络热点,利用年轻的团队为节目带来新鲜的内容。采用互联网流行元素,为受众带来休闲娱乐的享受。例如使用特效字幕、接地气的表情包、有趣的梗、明星的表情截图等,这些活泼生动的元素提高了画面的丰富性,也满足了受众求新求异的需求。

(二)整合方言特色,突破“俗”的局限

内容变革和自我革新是方言节目顺应时代需求、受众需求的必然要求。方言节目在网络上的表现形式层出不穷,许多方言短视频打破“俗”的套路脱颖而出,很多知名的博主利用方言的表现形式对电影、电视剧进行分析,打造爆款、制造笑点,能迅速吸引粉丝。这些短视频借助方言的亲切感和诙谐感,能让粉丝沉浸在一个轻松幽默的氛围里,拉近与粉丝的距离,在不知不觉中突破方言传播的壁垒。对于粉丝来说,在快节奏的生活里用碎片化的时间去浏览视频、打发时间,最看重的就是内容是否有趣,能否给他们带来欢乐。方言短视频的兴起正是迎合了他们的需求,风格活泼有趣,语言诙谐,让他们耳目一新,身心愉悦。方言节目应该是积极向上、喜闻乐见的文化,要突破“俗”的局限,用通俗贴近受众,而不是放低自己,让自身变得低俗。因此,方言节目需要拥有较高的媒介素养和文化素养来支撑节目的运作,坚持正能量的价值导向,向受众传播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流发展的价值观,这样电视方言节目才能健康良性地发展。

(三)融合新平台,促进节目传播

弘扬方言魅力,传承地域文化,是方言节目需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方言节目要在提升制作水平的基础上,拓展方言节目的传播渠道。首先要积极打造新媒体传播矩阵,满足受众多元化的信息需求。方言节目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壁垒,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收集功能,对受众的消费喜好深入分析,充分利用“两微一抖”等传播优势,为方言节目赋能,从而形成新的传播模式和传播平台。微信占据着信息头部,可以进行二次或多次传播,以一对多的强社交方式建立社群进行消息推送,弥补了方言节目与受众缺乏双向互动的弱势;而微博弱社交、强内容的特征,使其成为新闻发布的重要阵地,微博内容重视评论转发,迎合了网友在快节奏的生活下利用碎片化时间浏览信息的习惯;而抖音休闲娱乐属性强,短小精悍的短视频能够为用户带来直观刺激的视觉体验。很多城市与抖音合作,创建城市官方抖音号,在短视频中介绍当地的美食和旅游景点,打造专属的城市符号,进行深度传播。

当下,短视频追剧这一模式备受用户青睐,在B站、抖音等APP中,一部电影、电视剧,被拆解压缩成情节连贯的精华版,避开了拖拉注水的剧情,博主利用方言的诙谐亲切,对剧情进行生动演绎和解说,满足了用户的深度需求。极富感染力的方言配合普通话字幕,这种双语化方式,不仅让用户有效理解内容,也考虑到了非方言用户的文化取向,发挥方言的积极作用。电视方言节目也可以顺势而为,整合社会各方面有利资源,借助这种分集化、短小化形式,让方言节目受众群体迈向年轻化,扩大受众层,树立节目品牌。

三、结语

方言节目以其亲切性和调侃性,给受众带来了新鲜感和娱乐化。但是方言节目若想长久持续发展,首先要接受市场和受众的检验,其次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方言节目一方面要牢牢把握地域文化的内涵与特色,变革发展模式,创新节目内容形式,在不断改进中延续和传承自身的文化价值,提升节目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合理规范和正确引导,整合渠道资源和方言特色,凸显地域文化优势,兼顾特色性和原创性,为方言节目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方言受众内容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受众需求视野下对电台编辑工作的优化措施探究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注意力 约会力 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