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奖与电视文艺四十年

2022-11-22 00:46时统宇
视听界 2022年2期
关键词:文艺文化

时统宇

新年伊始,我参加的第一个会是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成立四十周年座谈会,主办方给我布置的发言题目就是本文的标题。我讲了以下三点:

一、星光奖的四十年,坚持对以人民为中心创作方向的优秀电视文艺作品表达最大的爱意、诚意、敬意,为引领电视文艺健康发展的精品之作摇旗呐喊,鸣响礼炮。

为了准备这个发言,我特地翻出这些年给星光奖评选写的综述,题目有“不断创新中国梦的电视文艺呈现”“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精神”“用丰硕的创新成果彰显中国电视的文化自信”“感国运之变化…发时代之先声”……词确实有点大,但又实在不是词大,而是电视文艺这些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格局越来越大,视野越来越大,情怀越来越大。每一届星光奖,都是一次集中领略中国电视文艺无限风光的高光时刻。“‘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的要求,在星光奖的获奖作品中得到了令人信服的回应。从抗战胜利70周年的《胜利与和平》,到国庆70周年的《中国歌剧…光荣绽放》;从大江东去式的《我们走在大路上》《东方主战场》《中国脱贫攻坚》,到小桥流水般的《舌尖上的中国》《吾守尔大爷的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昨天的苦难辉煌,今天的使命担当,明天的伟大梦想,电视文艺工作者在用心、用情、用力打造一部部新中国、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国影像志。一句话,是电视文艺工作者的奋斗与追求,成就了电视文艺作品星光灿烂的光荣与梦想。

因此,不辜负电视文艺界的努力和期待,星光奖的历程同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样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二、星光奖的四十年,坚持力挺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始终用审美的初心抵御资本的傲慢。

作为对中国电视文艺创新成果的审视和检阅,星光奖的参评节目特别是获奖节目可谓群星璀璨,光彩夺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一批被称之为电视“清流”成功逆袭的文化类节目为代表,稳居电视文艺守正创新之C位。民族文化的经史子集有了全新的电视呈现,依托中华文化的丰厚积淀而转化为电视节目的优质资源,成为行业的共识和创新的方向。从高而不冷的《朗读者》,到体现“央视的文化原创性”的《中国诗词大会》《中国地名大会》,再到传统戏剧当代表达的《喝彩中华》;从传承经典中讲好中国故事的《国家宝藏》,到“和诗以歌”的《经典咏流传》,中国电视已经告别了文化焦虑,中国文化资源的供给能力大大增强。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电视的文化自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坚定;中国电视的文化自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牢记初心。

在第一届星光奖的获奖名单上,央视是真正的一家独大,地方台只有孤零零安徽台的一个黄梅戏节目。今天中国的地方台早就鸟枪换炮了。从北京台异军突起的春晚到安徽台弘扬中国民歌文化的《耳畔中国》,从江西台红色经典的《跨越时空的回信》到吉林台脱贫攻坚的《海兰江畔稻花香》,广东台《国乐大典》的地方特色,四川台《中国藏歌会》的民族风格,就连大连台的《黑尾鸥之生死》、新疆台的《河狸的故事》这样动物世界类的纪录片,也一点不逊色国外老牌媒体高投入的大制作。

三、星光奖的四十年,坚持获奖作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评价标准,评选过程风清气正,公平公正。

在评奖方面,艺委会工作有两个特点,一是工作态度认真,二是工作作风廉洁。我多次参加“星光奖”的评选,他们从未暗示更没有明示我给哪个作品用力。这一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做事,艺术家做到了,为艺术家服务的人也做到了。

猜你喜欢
文艺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1942,文艺之春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谁远谁近?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浪漫雅痞文艺
节日畅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