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梅州市柚类种质资源圃建立的必要性与建议

2022-11-22 04:34张志标陶星星张鉴波
果树资源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梅州市梅州种质

张志标,李 月,黄 静,陶星星,张鉴波

(梅州市农林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广东 梅州 514000)

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区,地处粤闽赣三省交汇处,全域面积近160万hm2,是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气候区的过渡地带,日照充足,冷热悬殊,适合柚类品种的栽培和生长。截至2020年,梅州市已成为广东省最大的柚类产区、全世界最大的沙田柚生产地、全国第二大柚果生产基地,生产地域覆盖了所辖的梅县区、大埔县、兴宁市、五华县、梅江区等共65个镇。全市柚子种植面积4万hm2,总产93万t,产值72亿元,据统计有100万人口从事梅州柚产业生产(包括柚子生产、加工及柚产品销售等)。梅州柚产业是全市1/3人口的经济收入,关乎群众的钱袋子问题,很多人因此而致富奔小康,盖起“金柚楼”、开上“金柚车”,被广大农民称为“摇钱树、致富果”。

梅州柚种植产业虽已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当前梅州市种植的柚类品种主要为沙田柚、蜜柚,柚类品种结构较为单一,品种资源少已经成为制约梅州柚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随着沙田柚、蜜柚品质和销售市场的波动,较为单一的柚果品种结构逐渐显现出一定的市场弱点。

梅州种植柚类经济效益明显,生态效益好,因此柚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及开发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柚类新品种变的更加重要[1]。柚类种质资源圃是培育柚类新品种的重要基础条件。新建梅州市柚类种质资源圃,引进柚类新品种进行科研试验研究,可为选育梅州柚新品种提供丰富原始材料。

1 梅州市柚类资源圃建设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建设国家战略性柑橘种质资源圃

建立完善梅州柚种质资源圃,建立相对稳定丰富的柚资源库,有利于实现柚类种质资源数据共享,提升柚类育种效率,对于柚类种质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新品种及梅州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选育品质优、耐贮运、抗性强的新品种奠定坚实基础,为实现梅州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种子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开展柚类种质资源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一步完善柚类种质资源圃,有利于建设国家战略性柑橘种质资源圃。

1.2 符合我市柚产业发展要求

在优良新品种选育过程中,梅州市柚类种质资源圃作为基础研发试验基地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如品种研究试验、保护柚类的遗传多样性、推进梅州柚良种化等。因而建设梅州柚类资源圃可更好的收集、保护、挖掘优质柚类良种,为梅州柑橘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种质资源,发挥新品种、优良品种在果树产业中的引导带动作用,不断提升梅州柚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且对强化种质资源研究,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梅州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

目前我市栽培的柚类品种有相当比例来自引进,但规模化栽培的品种数目有限。由于柚类育种周期长,起步晚,导致我市自主选育品种中有突破性的新品种不多,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尽快建立完善我市柚类种质资源圃,建立相对稳定丰富的资源库,提升育种效率,可为选育品质优、耐贮运、抗性强新品种奠定坚实基础。

1.3 加强柚类种质资源科学研究的需要

柚类资源圃是开展柚类亲缘关系探索、柚类生长与环境的关系、柚类新品种抗逆性调查研究、繁育推广优良柚类新品种种质资源的必经之路。我市在柚类新品种培育培选方面的研发还处于初步阶段,这极大的限制了我市柚类品种、质量及产量的进一步提高,而柚类育种工作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收集和保存的柚类种质材料太少。

柚种质资源异地收集,能够更好的了解所引种的柚类种质基因保存规律,有助于发掘抗逆性、优质、高产、抗病虫的优良基因及研究该品种的栽培关键技术、引进的柚类新品种在梅州地区生物生态学特性等。通过对保存的柚类品种进行系统评价和扩繁,选育出质优、高产、抗病性强、适栽的柚类新品种,向社会推广种植[3]。

1.4 对前期资源谱建设的完善和巩固提高

梅州柚种质资源目前已保存了一些国内外柚类品种,但是前期的主要工作是收集国内外的柚类种质资源,在优良柚类种质资源方面的研究开发涉及较少,没能在柚新品种培育培选过程中发挥出很好的带头作用。扩大柚类资源圃规模、引进更多的国内外新品种进行试验、重视柚类资源开发应用研究,从前期收集的优良柚类品种资源库中筛选出一批品质好、产量高及适应梅州地区种植的柚类品种,进行茎尖微嫁接脱毒技术培育原种后移栽到网式大棚保存,后续进行无病毒柚类资源的扩繁与生产,是对前期资源谱建设的完善和巩固提高。

1.5 保障梅州柚果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柚类种质资源的利用与共享

建立梅州市柚类种质资源圃,把国内外的名、优、特柚类资源收集保存到梅州柚种质资源圃中,有利于促进柚类种质资源与数据共享,实现柚类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对国家整体柚产业的发展都具有推动作用,能有效助力实现全国柚产业在育种、资源收集、品种审定等方面交流合作,促进我国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4]。

综上所述,建设梅州市柚类种质资源圃,能有效推动我市柚类选育工作稳步向前发展、促进梅州柚产业全面发展,提高梅州柚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2 建设成效

梅州市农林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建立起2 hm2的柚类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相关基础配套设备设施(管理用房、机耕道路、滴灌设备等)基本完善。

目前已成功引种、保存广西沙田柚、红肉蜜柚、马嘉柚、脆香甜柚、春香桔柚、橙皮黄肉柚、早熟玉环柚、坪山柚、三红柚、琯溪蜜柚、葡萄柚、文旦柚、火焰葡萄柚、龙归早柚、可口柚、桂柚1号等柚类种质资源,通过多年的观察试验,选育出了稳产丰产、经济效益好、适合在梅州地区大面积种植的沙田柚、红肉蜜柚及可口柚。

3 存在的问题

1)梅州市柚类种质资源谱建设于户外,对于一些引进比较稀有的柚类品种,容易遭受到柑橘黄龙病的危害;2)每亩(667 m2)只能种植30株左右柚树,占地面积大 ,现有用于收集种质资源土地面积已严重不足,急需新建种质资源保存基地;3)未在柚类品种之间形成生态隔离带;4)目前的资源圃主要用于收集保护柚类种质资源为主,由于缺乏专业从事柚类种质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的专业技术人员,杂交育种工作还未开展,对名优特柚类种质资源的研究开发以及推广繁育较少,未能充分发挥柚类种质资源圃建设的目的和作用;5)柚类种质资源保存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科学研究工作,直接经济效益非常低、需投入大量的科研经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柚类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引种等。

4 发展建议

4.1 加强引进柚类新品种的植物检疫及资源圃黄龙病综合防控

建设单位应加强引进柚新品种种苗及芽条的检疫工作,种苗或芽条到达梅州后,需全部进行黄龙病、碎叶病、裂皮病及衰退病等柑橘毁灭性病害的分子检测。在柚类种质资源圃四周种植高大的杉树,杉树成长过程中能散发用于驱逐木虱的气味,对于控制黄龙病的传播有一定效果,将所有引进品种转接到玻璃大棚进行备份,防止因黄龙病的危害而造成种质资源流失。

4.2 加大柚类种质资源保存力度,提高柚类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研究

通过与国内外果树科研院所的科技交流及出国考察等多种方式,不间断的进行柚类种质资源的引进工作,扩建种质资源圃,获得和保存更多更好的柚类种质资源,为选育、挖掘出更多优良柚类新品种奠定基础。对收集保存柚类种质资源开展的工作有:1)进行传统的杂交育种,选育出适应梅州种植的柚类新品种;2)借助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将柚类的种子带到太空,进行太空诱变育种;3)运用遗传重组、分子标记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培育新品种,进而促进梅州柚类种质资源的开发及利用[5]。

4.3 积极争取柚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专项资金

柚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及开发应用,属于基础性的科研工作,需有稳定持续的经费用于资源圃的正常运转。首先应加强梅州市柚类种质资源圃的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固定的经费支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梅州柚种质资源圃的建设,保障柚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及开发利用[6]。其次,积极参与申报与资源圃有关的科研性项目经费来弥补梅州柚种质资源圃运行经费不足的问题。第三,资源圃研发小组成员应加强柚类种质资源的开发及利用,通过选育新品种,进行成果转化,推动资源圃更好的发展。

4.4 加强与国内外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

加强与国内外高校院所交流合作,组建梅州柚选育技术攻关科研小组,对柚类良种选育、挖掘、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开展全面技术攻关。根据柚类市场的发展现状,结合市场需求,联合技术攻关小组,不断改良柚类品种,培育出适合当地并具有市场前景的品种[7]。

4.5 重视柚类种质资源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柚种质资源保存及开发利用是一项长期且偏基础性的科学研究工作,建设单位需加大对柚类种质保存工作的支持,并在人员职称评聘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形成聚集柚类种质资源保存及开发利用人才洼地。通过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加强种质资源开发相关专业人才的引进及培训,保持与国内外从事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的专家学术交流,使柚类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科技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

4.6 参与柚类种质资源库建设,促进梅州柚种质资源共享

柚类种质资源数据库主要用于登记保存柚类种质资源,能有效促进柚类种质资源的共享及交流,有利于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科学研究,建设单位应积极申请加入到柚类种质资源库的建设中去,实现梅州柚种质资源的共享,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的科研氛围[5]。

猜你喜欢
梅州市梅州种质
梅州咸菜“腌”出大产业
梅州咸菜 “腌”出大产业
梅州明眸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吉林省省级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名单(第一批)
山东省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名单(第一批)
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侨思小学作品集
寸寸山河寸寸金
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