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学习参与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

2022-11-22 06:21中国人民大学李玉如
亚太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教养学习动机学业

中国人民大学 李玉如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再穷不能穷教育”“知识改变命运”是大多数长辈对待教育的态度。父母对子女的学习投入中,金钱投入只是其中一方面,众多家长在子女教育上的行动参与也是不遗余力,在基础教育阶段尤为如此,给孩子报读补习班、辅导功课、制定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有关的奖惩“家规”、家校共育等都是家长参与子女学习的常见形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家长的积极参与未必都能够促进子女学业发展。近二十年,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就业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父母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子女的学习中,但其过程和结果差异极大。有不少通过学习陪伴把子女送进优质高校的成功案例,但因施加过大学习压力把孩子逼至厌学甚至退学的情况也属常见。关注到这一现象,学界对家长学习参与对子女学业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后,对过往研究中提及比较多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自我决定动机、掌握目标取向三个中介变量以及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两个调节变量进行了讨论,以揭示导致父母学习参与效果差异巨大的部分原因,找到更为恰当的父母学习参与的途径。

一、父母学习参与和孩子学习投入

(一)父母学习参与的定义

目前,学界对父母学习参与的概念虽然没有统一界定,但普遍认同这是一种以促进子女学业成功为目的的互动行为。互动的对象通常有教师和子女,互动场所主要有学校和家庭。学校进行的学习参与包括与学校和教师沟通、参加学校和班级活动等,家庭学习参与行为则包括安排、督促和辅导学习,与子女进行关于学习的交流与沟通等。其中对学生学业发展影响更大的是父母在家庭中的学习参与。网络流行词“鸡娃”指的就是家长给子女安排大量校外学习活动,不断督促孩子勤奋学习。

(二)学习投入的定义

学习投入或者学业投入(academic engagement 或 school engagement)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持续的认知、行为卷入及积极的情感状态,也就是说学业投入包含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三方面。其中,行为投入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认知投入是学生在努力学习和掌握知识方面的信念和态度,情感投入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性的反应。

(三)父母学习参与对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

父母参与学习的动机都是促进子女的学业成绩,但效果迥异。家长参与对子女学业表现的影响成因和过程非常复杂,除了要考虑参与频率、学生学段之外,还需要深入探索家长学习参与对子女学习活动的影响机制,不少学者把学生的学习投入作为家长参与和学业成就的中介因素进行研究。有实证研究表明,家长适当的学习参与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基础教育阶段子女的学习投入,负向预测学习抽离。张和平等人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得出结论,学业投入在家长参与和学业表现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黄熙彤等人在家长投入对子女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中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二、家长参与对学生学业投入的影响机制

美国学者Fredricks把学习投入归结为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学业投入的因素可以大体分为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两种。环境因素主要包含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父母参与属于环境因素中的家庭因素。

关于父母学习参与对子女学习投入影响的研究大多涉及中介变量/调节变量,部分研究采用的是带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文献中提及较多的中介变量有学业自我效能感、自我决定动机、目标掌握等。常见的调节变量有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等。下面分别以上述变量在父母参与对学生学业投入影响的中介作用或中介模型中的调节作用进行讨论。

(一)中介变量:以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目标掌握为例

1.学业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教育研究领域关注的一个重点概念,由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指个体根据过往经验,相信自己能够胜任某项任务的信念。学业自我效能感(academic self-efficacy)是对自我效能感在学习活动领域的延伸和具体化,可以理解为学生对自己能否完成特定学习任务或指定学习目标的判断。黄杰等人研究发现,初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其学业投入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合此研究结果和自我效能感理论可以推测,学业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有较高的评价结果,这种自信会对学生的选择和具体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就是说学业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学生越愿意努力学习。张英等人研究发现,中学生父母适当的学习参与有利于提升中学生学业相关的效能感和学习价值感,从而能够引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情绪。

2.自我决定动机

学习情境中的自我决定动机(self-determination motivation)指的是学生在认可学习的意义后形成其学习的内在动力,发展出自主决定、选择学习活动的积极心理品质。董存梅等人通过对初中生自我决定动机的研究发现,学生的自我决定动机与其学业投入呈显著相关关系。在学习参与中,家长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被家长所推崇的有意义的事情,学生便能形成学习动机,增加学习中的积极投入。

3.掌握目标取向

掌握目标(masetery goal)和表现目标(performance goal)是在Dweck的学习动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两种学习目标可以导致个体在学习认知、学习情绪和学习行为上存在明显差异。掌握目标取向的学生认为智力水平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提升的,注重发展自身能力和学习的满足感。表现目标取向的学生则认为智力是固定不变的,认为学习成绩是能力的证明,注重学习的外部奖励。董存梅、侯金芹以及Church等人均在各自的研究中证实,持掌握目标的中学生在学习投入、学习行为方面均优于持表现目标的同学。至于如何提高学生的表现目标,张云运发现父母学业参与对低学业成就青少年掌握目标取向有较强的正向预测作用。李若璇等人对北京市2000多名中学生展开的调查研究发现,掌握目标在家长学习投入与子女学习投入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51.74%)。

(二)中介模型中的调节变量:以父母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为例

上文已论证学业自我效能感、自我决定动机和掌握目标在父母参与对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中起显著的中介作用。除此以外,还有众多研究证实父母的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在这些影响机制中起调节作用,父母的参与方式、亲子关系的质量都将通过影响上述中介变量来调节父母参与对学生学习投入的作用,下文就这两个调节变量进行讨论。

1.父母教养方式的调节作用

张英等人通过比较中学生父母的教养方式、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价值怀疑等因子得分比较发现,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而父母的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与子女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改善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价值感,进而促进学习投入。

学习决定动机同样与父母的教养方式相关,已有研究证实,心理控制源对自我决定动机影响巨大——高内控学生倾向于将成绩的好坏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勤奋等自身可控因素,而高外控学生则把导致成绩差异的主因归为运气、他人等,所以高内控学生往往比高外控型学生更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方面也更加积极投入。杨智辉、王建平等人研究发现,在对心理控制源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中,生活经历、家庭环境的影响远大于先天遗传因素,其中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关键影响因素之一。父母温暖、理解型的管教方式比粗暴、苛刻的管教方式更容易培养出高内控学生,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更高,但过分保护、亲子关系疏离也不利于发展子女的内控感。

前面提到目标掌握有利于促进学习投入,而家长引导子女发展以掌握为目标的学习动机同样与教养方式分不开。研究发现,在父母的学习参与中带有温暖的成分越多,子女的掌握目标定向越显著,而严厉惩罚、过分干涉等消极教养方式则会导致其子女过分注重表现,回避失败,不注重发展自身能力,学习积极性明显下降。此外,家长向子女传递的学习信念对帮助子女建立学习动机系统也很重要,家长向子女传递重视学习能力的价值观和动态发展的认知将有助于子女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系统。

2.亲子关系的调节作用现有研究把影响中学生学习动机的两大因素指向家庭和学校,并认为亲子关系对促进学生发展掌握目标定向的影响大于师生关系。国外研究中,Ryan等人对600名中学生进行学习动机相关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促进子女学习动机水平的提高。也有研究证实,亲子关系疏离不利于发展子女的内控感,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三、结论

父母学习参与对子女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中,存在很多已知和未知的中介因素和调节因素,本文讨论了以往研究中出现次数比较多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目标掌握因素。多项实证研究表明,以上三种因素在父母参与和子女的学习投入中起中介作用,且皆能正向预测学业投入。

本文还讨论了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两种调节因素。父母在学习参与中多采用宽容、赞赏、鼓励、理解等积极的教养方式,民主愉悦地进行沟通,避免责骂、惩罚、专制等消极方式,可以提高子女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激发学生的自我决定动机和目标掌握动机,增强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习投入,避免引起学习倦怠。父母与子女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掌握目标动机和主观幸福感,从而间接促进学习投入。

四、父母学习参与建议

在父母学习参与对学习投入影响的研究中,有不少研究运用的是带调节的中介分析方法。由此可以看出,父母参与对子女学习投入的影响是众因素共同作用的总和。因此,不能简单认为父母参与促进或抑制了子女的学习投入,或者仅仅根据某些学习成绩表现变化的例子来断定父母应该多参与或者少参与子女的学习,而应该更多关注怎样参与的问题。下面就父母如何更好地参与子女的学习给出具体化建议。

(一)采用容易促进学习投入的教养方式

现实生活中,多数父母习惯以学生外在的学习行为来衡量其学习投入情况,比如学习时间的长、做题量的多少等。事实上,每位学生一天的学习时间和精力都有固定上限,且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同时还负担着其他成长任务,比如长身体、锻炼社交能力、锻炼生活自理能力等,所以学生在学习行为投入方面可增长的空间很有限。从对学业效能感、自我决定动机、掌握目标取向三个变量对学习投入的正向预测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学习投入中的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可因中介变量的作用而发生较大变化,这些变量值得父母重视。

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不但具有较大的潜在提升空间,且在相当程度上可以由父母控制,其中教养方式在很多研究文献中屡次被提及。在学习参与中带有适当的情感温暖,子女遇到困难时能够表达理解和共情,在子女有需要时给予肯定、赞赏和鼓励等,都是能促进学习投入的方式。此外,父母通过言传身教向子女传递重视学习能力的价值观和对学习能力动态发展的认知,也能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父母学习参与对子女学习投入产生正向影响

因亲子关系在父母学习参与对子女学习投入影响的中介模型中起到调节作用,所以父母要想学习参与取得良好效果,需要注意与子女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切勿因为“恨铁不成钢”或者操之过急而对子女采取高压、苛刻的教育方式损坏亲子关系。在理想的学习参与中,父母重视子女学业成绩的同时,应更加重视子女的学习感受,让子女的学业在充满爱的亲子关系中得到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教养学习动机学业
艰苦的学业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教养方程式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35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