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学生逻辑思维,有效创新数学课堂

2022-11-22 06:21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魏国宝
亚太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教养逻辑素养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 魏国宝

一说到数学,很多人认为只是“题”和“数字”,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只要多做题就行了。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笔者逐步体会到了数学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而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解释、描述、理解、刻画,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自新课程进入实验阶段以来,新教材、新教学备受教师和学生的关注。

结合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知识引导和培养,但是对于如何创新教学方法、如何更新教学路径、如何开发教学体系依然存在严重的认知不足。特别是在高中数学日常教学中,教师对于如何提升和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存在相应的教学问题和短板。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在后续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科学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学习习惯,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应用科学思维与科学逻辑实现对相关知识的有效分析与解读。由此可见,逻辑思维的培养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和引导意义,且对于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也有一定的辅助效果。基于此,研究将从逻辑思维培养的作用、问题和策略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探讨和交流。

一、逻辑教养的意义与作用

逻辑教养,主要指的是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培养和逻辑认知能力的建设。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学生的理性认知,从而帮助学生构建高效的判断能力和科学严谨的分析能力。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引导意义。另外,在逻辑教养工作的开展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方式调整教养的具体措施和方法。特别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逻辑教养方法的应用,能够让学生有效地改变个人的综合学习素养。此外,在逻辑教养工作的开展中,教师还需要针对高中数学课程内容调整个人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此来突显逻辑教养的功能和价值。特别是针对一些抽象性较高的数学知识,教师需要借助逻辑教养的方法进行形象的转化,从而可以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帮助学生在后续的高中数学知识学习中建立起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认知。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逻辑教养的问题

(一)教师的逻辑素养有所缺失

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现状来分析,部分教师对于如何创设含有逻辑教养的数学教学策略存在一定的认知不足,而且认为对学生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只需要应用“题海战术”进行经验的积累和提升就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而不需要应用其他方式来调整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状况。殊不知,这一错误的想法导致学生长期处于一个无法提升自我、无法优化自我、无法建设自我的学习环境中。学生长期处于这一学习状况中,对于个人学习自信心的建设和发展、对于个人学习素养的提升和延续、对于个人学习能力的优化和完善等均有着严重的影响和干扰。而且在这一教学背景下,由于教师个人认知素养的不足,以及教师教学行动能力的缺失等,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无法集中精力,无法对抽象性的数学知识概念进行形象化的理解和判断,且无法借助科学思维的应用实现对个人认知素养以及逻辑判断与思考能力的有效提升。由此可见,若想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素养,教师就需要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个人的教学思路、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和优化,确保从自身做起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自身出发带动学生的学习效能。

(二)学生的逻辑认知有待提升

从学生的学习角度来分析,由于学生在参与高中数学课堂的过程中,对于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和个人的传统学习习惯较为了解,所以在现实学习过程中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应用。但是,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且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学习认知,只能让学生在既定的学习模式下,通过“题海战术”的方法、机械往复的方法等对各类数学学习问题进行不断的重复、演练、提升和强化。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只能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无法在长期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态度与学习素养,甚至会让学生在长久的机械式学习中对数学课堂、数学教师以及数学问题产生畏难和畏惧心理。另外,在逻辑教养工作的开展中,由于学生内心对课堂教学的方式还是传统的认识,部分学生对于什么是逻辑认知、什么是逻辑教养、什么是逻辑能力有一定的偏见,这也是导致课堂教学工作难以推进和拓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而且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素养与学习整体效能的关键性问题。因此,在开展逻辑教养工作的时候,教师需要基于对数学课堂知识内容的应用,从学生的思维认知角度出发,通过纠正学生的传统学习认知实现对学生学习素养的高效建设,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认知能力的有效发展。

三、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逻辑教养的策略

(一)重视教师个人素养的建设,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教师首先要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和服务。因此,教师要从高中数学知识教学的角度出发,结合抽象性的知识内容进行逻辑思维的考证与实践,通过对个人教学问题的有效探索、对个人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对个人逻辑思维的有效建设,实现对学生的深度培养,从而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满足学生学习的规律,满足日常教学的目标。

例如,教师在研究高中数学教学素材的过程中,需要借助思维导图对各类抽象性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归纳,然后将之通过既定的形式展示出来,借助逻辑思维的应用提升个人的教学能力。对此,教师先要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的求证和解决,以此作为后续开展教学的基础,同时教师还需要在建立个人的逻辑思维时提升个人对抽象知识的形象解读能力。这样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榜样,对于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有着重要的帮助和引导意义。

(二)关注课堂知识的逻辑体现,开发学生逻辑思维

教师要关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各类素材,并且要针对不同的素材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空间,同时要在逻辑教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逻辑印证水平。基于此,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且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难度也会得到有效的降低。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抽象知识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融合逻辑思维的应用,通过案例验证的方法、实践探索的方法、问题引导的方法、深入探究的方法等,实现对抽象概念的有效解读,然后再逐步引导学生对形象化的知识内容进行转变和思考。基于此,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融合自身的学习问题、学习优势和学习习惯,实现对各类问题的有效解读,以及对个人学习优势的重点发挥。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逻辑教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此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通过提升个人的逻辑思维来建立自己的数学学习认知,以及为什么要借助逻辑思维带动个人的科学素养发展。

(三)正确构建逻辑推理教学法,深化学生学习认知

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对逻辑思维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认知能力,同时需要在这一过程中结合逻辑推理的方法对学生展开深入的教学与引导。基于此,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顺利地了解到个人学习的短板,且能够根据个人学习的问题对各类学习素材进行深入挖掘和探索,这样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态度会得到有效的转变,且能够在逻辑推理的学习模式下实现对高中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分析。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集合知识教学的时候,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集合知识概念的分析与讲解,然后针对集合知识的本质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在这一背景下,学生了解和学习集合知识的能力会得到提升,且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集合知识的概念融入个人的学习问题展开研究和分析。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集合知识的应用方法,通过集合知识的数学表达语言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形象化的教学内容,以此建立学生对集合知识的形象认知与抽象思维构建,帮助学生应用通俗易懂的数学语言完成对集合知识的有效阐述。通过上述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如何正确地理解和应用集合知识的概念,还能深入地分析与研究集合知识的本质,实现对教材内容的逐步厘清,对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的有效探索和开发,进而把控个人的学习思维与学习习惯,实现对学习工作的深度开展。

(四)在例题教学中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对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尤其要注意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引导学生对原理进行广泛的变换和延伸,尽可能地延伸出相关、相似的新问题,以达到进一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课本中的例题是知识的精华,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但由于例题作为新知识的应用,其解题涉及的知识往往都与本节所学内容有关,学生也习惯与本节内容挂起钩来,抑制了思维的全面展开,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例题教学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要墨守成规,应该敢想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乐于展开新的探索,善于独辟蹊径,注意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使解题达到简化、优化。

例如,课本上一般用三种常规方法,即综合法、比较法、分析法来解题,但这些都是用本章的基本知识来解决的,虽然这样做可以起到强化和巩固本章知识的作用,但是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笔者在讲完上述三种常规方法后,提出问题:“本道题还有没有其他解法?”同时可以给学生适当的提示:“与前面学过的哪个公式的结构类似?”学生此时会联想到三角公式,由此引导学生利用换元法来解题。这样一来,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能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且异于课本中的解法,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创新。

因此,课堂中的例题教学应让学生多想想,多从不同方面,应用新旧知识去联想、去思考,克服学生思维定式。同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发现疑问,即使是教材中已有的结论也能从中发现新问题,要相信自己,有疑、有问,才会有新发现、新突破。通过解法的多样性,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在做好每一道题的过程中都能运用多元思维,全面把握各个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认知迁移,灵活运用,深刻理解,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另外,在教学中还可以对例题条件、结论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中发挥其独特的功效。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培养的过程中,需要结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各类素材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空间。同时,教师在现实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针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对其进行认知素养、学习水平、感知能力等多方面综合水平的建设和发展。基于此,学生在借助逻辑思维参与数学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抽象性的数学概念会做出形象化的了解和分析,且对于难以解决的数学问题也能够通过逻辑思维的引证、论述、延伸和拓展进行有效的解决和处理。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对于任何一堂课,课后教师在反思总结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书越来越难教”,这也是一线教师的共同感慨。如何体现新理念,需要教师自我否定,“扬弃”习惯的教法,这是一个痛苦的蜕变过程。教师要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新课程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只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合作,就一定能让课程改革结出丰硕的果实。

猜你喜欢
教养逻辑素养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教养方程式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