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探赜

2022-11-22 07:15毛嘉琪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党史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

毛嘉琪,张 新

(1.新疆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2.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决议明确指出要“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①详见《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http://www.gov.cn/zhengce/2021-11/16/content_5651269.htm,2021年11月16日。。“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要“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②详见习近平著《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https://www.ccps.gov.cn/xtt/202103/t20210331_148208.shtml,2021年3月31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厚植着前人的睿智哲思,潜藏着未来的实践进路,值此“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全方位挖掘阐释百年党史学习教育的逻辑理路,深度感悟体会百年党史的内涵实质,多维度融会践行百年党史的奋进实路,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2021年12月24日,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③详见《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316723,2021年12月27日。。回溯百年党史,不难发现,推进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路径。诚如习近平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中,深入总结我们党百年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深化对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研究”①详见习近平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211284,2021年11月1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和带领下,中华各族人民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为远大理想,携手共进、百年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进道路上交融汇聚,整体上凝结成为包容性更广、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2020年9月,习近平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②详见习近平著《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https://www.ccps.gov.cn/xtt/202009/t20200926_143631.shtml,2021年12月27日。。2021年4月,习近平在考察广西民族博物馆时强调要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各族人民要共创美好未来。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养分、厚积力量,系统挖掘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历史源流,切实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政治站位,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让红色基因厚植各族同胞血脉、革命薪火传承各族人民后代,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应有之义。

一、理论视野: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逻辑理路

“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③详见习近平著《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https://www.ccps.gov.cn/xtt/202103/t20210331_148208.shtml,2021年3月31日。今天,我们要立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方位,在三个“必然要求”的整体观照下,回顾考察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学习教育的逻辑理路,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理论逻辑,厘清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历史脉络,理性思考新时代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现实逻辑。在一以贯之和与时俱进中,汲取党的历史智慧,在学思践悟中砥砺初心使命,深入推进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历史统一;传承党的红色基因,在深耕细读中感悟家国情怀,持续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各民族向心力;赓续党的精神血脉,在融会贯通中汇聚奋进之力,有效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践行力量。“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④详见习近平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211284,2021年11月11日。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理论逻辑

百年党史印刻着我们党矢志不渝践行初心使命的发展历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蕴含着深邃的学理意蕴。马克思主义理论积淀着深厚的睿智哲思,是从理论上构建共产主义社会的设计蓝图,是从实践上指引人们探寻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方法,是我国党史学习教育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观照下,党史学习教育汇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精髓,闪耀着历代经典作家的智慧光芒。马克思非常重视对历史经验的学习借鉴,并从理论维度深刻阐释了研究历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针见血地指出以往我们历史中的许多概念名词“无非是从先前历史对后来历史发生的积极影响中得出的抽象”⑤详见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51页。。恩格斯更是特别强调要从以往的社会历史和革命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探寻理论指导,“历史是人的启示”,无产阶级政党应该“比其他任何一个先前的哲学学派……都更重视历史”⑥详见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520页。。

回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进程,我们党根据各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置于中国具体国情的语境之下,以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为抓手,引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刻理解先进前沿的学理内容,推进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进程,充分发挥理论中蕴含的现实指导力和思想引领力,同时也积淀了许多党史学习教育的历史经验和理论精髓。党的历代领导人对此都作了重要论述。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历程中曾提出“共产党员……要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探索党的建设方法与研究党的历史问题密不可分”,“革命理论和历史知识是无产阶级政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必要条件”①详见《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2~534、603、533页。,“把党的历史搞清楚……前车之覆,后车之鉴”②详见《毛泽东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9页。;邓小平在指导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提出要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分析和总结党和国家的历史③详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72页。,“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④详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06页。,“研究党的历史,总结经验教训,教育党员”⑤详见《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5页。;江泽民强调“要充分认识到党史工作的深远的历史意义”⑥详见江泽民著《在上海党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原载于《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第5期,第3页。,“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⑦详见江泽民著《江泽民总书记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信》,原载于《党史博采》1999年第1期,第1页。;胡锦涛指出要用“中国革命史来教育干部和人民”⑧详见胡锦涛著《在第十六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原载于《人民日报》2006年7月26日第1版。;习近平进一步强调“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⑨详见习近平著《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原载于《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第8期,第5页。。

(二)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历史逻辑

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中镌刻着我们党筚路蓝缕奠定基业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条件下和跌宕起伏的历史环境中,始终抓住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围绕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目标诉求,探索前进,循序渐进地推进了党史学习教育的理论进程与实践进路。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基于革命斗争的社会现状和革命活动的现实需求,对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进行了初步探索。一是创建专门组织机构,开设党史教育课程。1925年中共四大召开后开始创立党校,陆续成立安源党校、北京党校、上海党校等,开设了专门的党史与党建课程;此外,根据地红军学校、干部教育部也是这期间党史教育的组织形式之一。二是开展党的历史研究。蔡和森所著的《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瞿秋白所编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概论》等都是早期中共党史研究的经典文献,对这一时期党史研究的经验进行了及时总结,对党史教育的规律进行了初步把握。三是发起“延安整风”这一党的教育运动。在这期间毛泽东主持了《六大以来》《六大以前》的编纂,作出了《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报告,中国共产党内部展开了以革命实践活动为依托的党史学习教育。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处于社会形态过渡转型期,这期间的党史学习教育主要以巩固新生政权、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为思想主线和主流内容。一是开展常态化的党员干部群体教育运动。整体来看,1950年—1952年间,针对党内存在的问题,将党史教育贯穿其中,相继开展了“整风运动”“整党运动”“三反”“五反”运动。二是将党史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具体而言,1949年开设“新民主主义论”课程、1959年开设“中共党史”课程。三是开展特殊节点的群众党史教育活动。如1951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各地在社会领域有序推进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史学习教育主要以思想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为主要任务,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为中心脉络。一是系统开展实事求是的党史教育工作。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推动党员群众实事求是地认识评价党的发展历程中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二是全面铺开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这一主阵地的部署工作。1978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意见》,1979年“中共党史”纳入高等学校必修课程,1985年起陆续下发关涉“中国革命史”的高校思政课“98方案”“05方案”,逐步拓宽党史学习教育的受众范围,标准化党史学习教育的课程体系。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史学习教育被置于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探索建立党史学习教育的长效机制成为重点工作。一是“推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①详见《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http://www.gov.cn/zhengce/2021-11/16/content_5651269.htm,2021年11月16日。,在全党乃至全国范围内集中化开展、制度化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学习“四史”是“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②详见习近平著《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https://www.ccps.gov.cn/xtt/202103/t20210331_148208.shtml,2021年3月31日。。二是推动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庆祝纪念活动常态化开展、全面化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详细阐述了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等纪念活动的历史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新时代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现实逻辑

百年党史足证我们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尤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的现实问题和深入推进党治国理政客观进程的现实需求,将党史学习教育置于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新时代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是我们党发挥传统优势提高应对风险能力的必然选择,是我们党借鉴成功经验提升迎接挑战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回望奋斗历程砥砺初心再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蓝图的必然条件。

一方面,党史学习教育是破解历史虚无主义陷阱的思想武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强调“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③详见《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http://www.gov.cn/zhengce/2021-11/16/content_5651269.htm,2021年11月16日。。“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④详见习近平著《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原载于《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第8期,第5页。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些有心之人和不法分子借助网络新媒体的力量,用戏说恶搞的手段抹黑丑化革命烈士,误导了一些不明党史真相的青年学生;打着学术争鸣的幌子质疑歪曲党史中的历史事件,蒙骗了一些党史观念模糊的人民群众;披着言论自由的外衣诋毁否定党的贡献和功绩,动摇了一些理想信念薄弱的大众百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此问题作过多次有力批判,提出要用行之有效的党史学习教育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旗帜鲜明、态度坚决,为党的历史和党史人物正名清名,眼明心亮、讲究政策,消解历史虚无主义在主流意识形态维度的干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另一方面,党史学习教育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向前的必修课。在学习“四史”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全国各族人民从党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掌握历史主动、把握社会趋势,准确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历史方位的现实特征和前进方向,从而在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从新的社会现状和客观实际出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勠力同心、共同奋斗。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要“建成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⑤详见《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http://www.gov.cn/zhengce/2021-11/16/content_5651269.htm,2021年11月16日。,常态化开展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庆祝纪念活动,畅通全国各族人民了解党史、学习党史的日常渠道,从而促进全体人民从党的历史中总结实践经验、汲取智慧力量,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步调一致向前进,团结一心、携手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

二、价值意蕴:党史学习教育是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应有之义

习近平指出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要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相应而言,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相对较为薄弱的民族地区,更应遵循学史明理的基本要求,让各族同胞从党史中学出共同情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是推进中华各民族平等团结的领导力量;更应遵循学史增信的基本要求,让各族群众从党史中学出自觉自信,深刻认同中共党史是坚定各族人民理想信念的精神力量;更应遵循学史崇德的基本要求,让各族百姓从党史中学出崇高品格,切身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风范是涵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榜样力量;更应遵循学史力行的基本要求,让各族人民从党史中学出家国情怀,坚定相信中国共产党人是接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力量。

(一)学史明理:中国共产党是推进各民族平等团结的领导力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丰厚养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①详见习近平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原载于《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第2版。,在历史探索中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在接续奋进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中华民族新辉煌。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以为全国各族人民谋幸福为己任,作为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与各族同胞心连心、共向往,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致力于进一步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以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使命,与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竭尽全力汇聚民族复兴之力,在攻坚克难实现大国崛起的百年奋斗历史征程中,长期致力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党史学习教育是让各族同胞感悟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推进各族人民平等团结的切实路径。

习近平在2021年3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②详见《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043978,2021年3月15日。。在民族地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让各族人民厘清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平等而奋斗的历史脉络,要让各族同胞廓清中国共产党坚守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的历史真相,要让各族群众把握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继往开来、开拓前行的历史规律。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解放史、各民族平等的推进史。从党的二大追求民族完全独立到党的六大争取中华民族解放,再到新中国《宪法》中“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表述,以及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全方位多维度落实生效,我们党对各个民族的关怀从未缺席。

(二)学史增信:中共党史是坚定各族人民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精神力量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③详见习近平著《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https://www.ccps.gov.cn/xtt/202103/t20210331_148208.shtml,2021年3月31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同胞为构建共产主义社会而不懈奋斗的光辉历史,正是以史为镜坚定各族人民信仰信念的精神动力。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峥嵘历史和奋斗历程,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④详见习近平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12/18/c_1123871854.htm,2018年12月18日。是支撑全国各族人民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柱,是帮助全体中国共产党员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力量。

让人民在了解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中感受初心使命,在学习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中坚定理想信念,在体悟我们党的苦难辉煌中传承红色基因,是在民族地区开展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生动信仰信心教育环节。具体而言:一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影响的必然要求。红色政权来之不易,在各种政治力量轮番登场救国失败后,中国历史和中华儿女在千头万绪中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革命战火中不断淬炼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通过深化各族同胞对党不懈奋斗历程的认知,能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二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的必然要求。回望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的先进分子在各种思想主义的交迭消长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历经千辛万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帮助各族人民厘清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脉络,能有效引导他们知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三是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信心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矢志不渝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顽强拼搏到“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①详见习近平著《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https://www.ccps.gov.cn/xtt/202103/t20210331_148208.shtml,2021年3月31日。,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能切实引导各族群众读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三)学史崇德: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风范是涵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榜样力量

2021年6月习近平在青海考察时指出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崇德”②详见《习近平在青海考察时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http://dangshi.people.cn/n1/2021/0610/c436975-32127151.html,2021年6月10日。,将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特色革命精神、传统优良作风和宝贵品德财富与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有机契合、有效融洽,让中华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百年党史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历程中发扬伟大革命精神的光辉岁月,蕴含着一次又一次生死考验下淬炼的不惧风险、敢于斗争的风骨;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过程中应对各种困难挑战的艰辛经历,厚植着一批又一批先进模范开拓进取、甘于奉献的品质;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进程中跨越重重艰难险阻的奋斗道路,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艰苦砥砺、顽强拼搏的精神。这些道德风范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涵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厚土,为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丰厚滋养。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领导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在革命战火中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艰苦斗争中涵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然步入新时代,无数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道德风范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熠熠生辉,在不同的时代特征下,依然是滋养各族人民品行的先进道德情操和崇高精神品格,是涵养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道德情感和认同力量,是洗涤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杂质尘埃的品德风范和理想榜样。

(四)学史力行:中共党史是凝聚各族人民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力量

2021年7月,习近平在西藏考察时提出要“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③详见《习近平在西藏考察时强调: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http://dangshi.people.cn/n1/2021/0723/c436975-32168189.html,20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全国各族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同中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前途密不可分,数代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地为各族人民谋幸福,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地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021年3月,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将“四史”理论与“四个伟大”实践有机结合、深度融合,统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方位新局面,开辟党史学习教育的新格局新境界。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应有之义。在民族地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更要力求达到知信行统一,力争把党史理论教育成果全方位转化为各族人民的现实行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要让各族人民学习我们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历程,认清各民族皆属中华民族一部分的归属位置,洞悉当下中国正处难得机遇期的时代方位,激励各族同胞自觉为中华民族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而勇担接力重任、凝聚民族力量、坚毅奋斗前行。进而言之,在民族地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通过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赓续奋斗、接力前行的历史进程,让各族同胞悟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理路和实践进路,进而以史为鉴、学用结合、开创未来,强化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凝聚民族力量,将党史理论经验长效转化为客观实践力量,促进中华各族儿女勠力同心、竭力奋进共同富裕新征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进一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①详见习近平著《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https://www.ccps.gov.cn/xtt/202103/t20210331_148208.shtml,2021年3月31日。。

三、现实维度: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进路

在民族地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不仅需要对党史学习教育进行规律性认识,总结汲取理论和历史的经验智慧,还需要切实做到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实而创,观照当下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状况,紧密结合民族地区的具体历史语境和社会现实诉求,扩充内涵与外延、增强针对性与时效性,科学设计并系统擘画党史学习教育在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实践路径与发展向度。既要注重守正之本,始终坚守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题主线、本流本质,坚持党对党史学习教育的领导,维护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安全;也要注重现实之流,理性思考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特色需求,夯实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根基,研探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契合路径;还要注重创新之流,细致考察工作开展的自洽架构,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的方式方法,拓宽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途径维度。

(一)坚持党对党史学习教育的领导,把准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政治方向

习近平指出,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让人民深入了解“四史”后,人民就会深刻理解“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②详见习近平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0页。。在民族地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强化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效力,要把准党史学习教育的政治方向,坚持正向引导,注重党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始终坚守党的领导这一重要原则,校准并保障党史学习教育在民族地区的前进方向与发展向度,让各族人民在真假交织的历史细节中透视历史现象、在错综复杂的历史脉络中把握历史规律,让党史学习教育在严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③详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11页。中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回顾百年党史,我们党始终保持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政治本色,同中华各族人民站在一起,为各族人民利益而奋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凝聚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④详见《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http://www.qstheory.cn/laigao/ycjx/2020-07/20/c_1126257841.htmL,2020年7月20日。,只有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民族地区党史学习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到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各方面,才能始终保持政治定力、长期严守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团结凝聚各族人民力量。第一,要坚持党对民族地区党史学习教育的政治领导,充分发挥党在增强政治认同、坚定政治方向、凝聚政治共识、引导政治行为上的作用与优势,把民族地区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作为党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载体。第二,要坚持党对民族地区党史学习教育的思想领导,让各族人民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强化感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高尚精神,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与我们党在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第三,要坚持党对民族地区党史学习教育的组织领导,设置主管民族地区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各层级领导机构,构建以党委主责导学、党支部主体抓学、各级主管部门督导检学的多级化实践机制⑤详见赵耀著《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学习教育的理与路》,原载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第18页。,制定符合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现实水平的协同化教育规划。

(二)挖掘党史学习教育的现实素材,研探契合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特色路径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⑥详见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著《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理论是思考的根本、实践的精髓,而人们的思维世界是一个多样化立体化的高维空间,对于党史事件、党史人物、党史脉络的理解和把握,是具有复杂性、综合性的认知过程。基于此,在民族地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注意“应然”和“实然”之间存在的矛盾张力,将历史考察置于现实审视之中,契合时代主题、强化现实意识、坚持具体导向,研究、探索契合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特色路径。深入挖掘各民族党史学习教育内容的特色题材,拓展内容维度,在引导各族群众整体认识党史的基础上,提升党史亲和力、加深人民情感认同;有效选取各民族同胞身边的红色党史故事,扩展内容宽度,在引导各族人民深刻理解党史的基础上,赋予党史故事生命力,增强党史教育鲜活性。

思想就是力量,理论思维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华各族人民走向时代前沿的思想指引,而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固本培元和守正创新相统一是党史学习教育有机契合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有效路径。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对各民族地区党史的研究,不断厘定历史方位,更新丰富党史学习教育的史料资源,形成适应各民族地区实际的学习教育范式,增强针对性和亲和力,用民族化的叙事逻辑破解单一化的阐释方法,用特色化的思想谱系破解脸谱化的理论窠臼,用有温度的历史场域沉浸破解流水线化的宣传标语。另一方面,进一步激发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汲取他们的深层智慧和生活体验,将民族能者和民族智者的合理见解作为破解困局的深层密码,准确把握受众的理论需求,从中深入挖掘触动各族人民内心的党史叙述和理论讲解,将专业术语转化为民族话语,让各族群众听得懂、能领会。

(三)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的方式方法,拓宽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途径

在民族地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在深入研究、辨证分析、细致权衡后有效利用普适化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制度机制手段,也要在立足自身、审视现实、擘画未来后研究判断适宜民族地区党史学习教育的宣传普及路径,开拓创新对应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现状的分众教育体系,多维度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的方式方法,全方位拓展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途径。

第一,要在民族地区党史学习教育的宣传普及路径创新方面下工夫,拓展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宣传普及途径。通过新旧媒体融合传播,将各族群众的学习路径和受教育空间从单线型、平面型向多维化、立体化延伸和拓宽。在民族地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仅应坚持理论宣讲、书面学习、专题研究、知识竞赛等行之有效的传统形式,还应“高度重视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①详见《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http://www.gov.cn/zhengce/2021-11/16/content_5651269.htm,2021年11月16日。,“发挥互联网在党史宣传中的重要作用”②详见习近平著《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https://www.ccps.gov.cn/xtt/202103/t20210331_148208.shtml,2021年3月31日。,探索如VR党史纪念馆的现场体验式学习、3D红色革命基地的情境浸润式教育、新媒体平台融合的网络互动式教育、人工智能技术介入的科技建构性学习等全息化的宣传方式,力求实现传统媒介与现代媒体的双向赋能。

第二,要在民族地区党史学习教育的分众教育体系构建创新方面作文章,延伸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常规教育路径。针对各民族地区不同群体的特点和规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做好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分类设计,提升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实效。“要发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坚持分类指导,明确学习要求、学习任务,推进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③详见习近平著《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https://www.ccps.gov.cn/xtt/202103/t20210331_148208.shtml,2021年3月31日。就各族党员干部而言,他们的党史受教育程度更高,可采取规定内容和自选内容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抓好专题党课、专题培训,开展主题读书报告会、主题民主生活会。对于民族地区在校学生而言,他们可获取的党史学习资源更多,在党史教育内容上可采取一体化衔接递进的方式,通过诵读活动、征文比赛、研究讨论会、学术论文竞赛等途径,循序渐进地让育人效果入脑入心。就各民族普通社会大众而言,要注重开展“接地气”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如播放党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发起党史主题的网络讨论话题、开展党史歌咏的群众文艺汇演、举行党史纪念馆参观活动等,让党史学习教育润物无声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猜你喜欢
党史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党史篇
党史上的今天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党史上的今天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