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北韵禅乐传承人吴颖超口述传记阐析

2022-11-22 11:18杜寒风
黄河之声 2022年6期
关键词:传记

杜寒风

作者简介:杜寒风(1964-),男,石家庄人,南开大学哲学系本科生毕业,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硕士生毕业(导师葛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博士生毕业(导师石峻教授、方立天教授)。历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社会科学系助教、讲师,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编辑部编辑、副编审。现任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文学系教授、文艺学博士生导师。已正式发表《邓以蛰音乐美学思想再探》等音乐论文7篇。

京都北韵禅乐是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2009年经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进入名录的。它的传承人有朱锡泉(2012年先后被批准为区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韵禅乐代表性传承人)、吴颖超(2012年被批准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韵禅乐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去世),首任社长刘爱君(2015年被批准为区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韵禅乐代表性传承人)。①研究京都北韵禅乐,当然需要一些历史文献、文物等,这是我们进行研究不可或缺的,但也应注意对传承人口述传记的重视,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参与者,更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从中可以了解传承人的出家因缘、宗派法脉、师承同参、学习传授等情况,进而知晓口述传记作为记录“即将逝去的声音”的重要性,进一步做好传承人口述传记整理工作,减少遗憾。整理者赵跃坤撰写了朱锡泉的口述传记《天仙庵开启的研习教授北韵禅乐之路》、吴颖超的口述传记《三圣庵的生活》等,均载《北韵禅乐研究》一书,给我们留下了口述传记的资料。本文选取吴颖超的口述传记进行阐析。

2002年冬季,赵跃坤在北京智化寺结缘朱锡泉前辈和刘爱君居士。在传承北韵禅乐的诸位中,第三认识的则为吴颖超。赵跃坤与吴颖超有了十余年,数十次的交往。通过拜访和学习,遂对三圣庵建筑布局、节令习俗、宗派法脉等有了很深入的了解。其将所学以第一人称撰写成《三圣庵的生活》一文,文中附《三圣庵平面示意图》(詹顺、胡嵬制图)、两张历史照片,一张是1952年摄吴颖超僧装像,另一张是1955年前后摄吴颖超和同参三圣庵大殿前合影像。这篇文章应说是传主与整理者的合作之文。

1933年吴颖超出生于北京东南郊海户屯村17号,今朝阳区十八里店乡。生她前,母亲婚后四、五年无子。祖母去京西潭柘寺许愿求子,拴了个“男娃娃”回家。凑巧,一年左右吴颖超降生,三岁了还只能吃奶,吃饭、说话和走路都不会,且常闹病。她父亲听说外城盆儿胡同三教寺第一进院内有棵三春柳,拿回撅下的一条柳枝煮水喝能治此症。他很快到那儿冲观音殿磕了个头折枝回家熬水给女儿喝,说来也巧,女儿喝完几天后既能吃饭,又能说话和走路。祖母本打算生了孙子,给潭柘寺还回一百个泥娃娃,一直未还此愿;吴颖超出生后家人请算命先生看过她八字,先生说她命硬;在她能吃饭说话走路前不久她一岁左右的弟弟没来由地摔死在家南边的土坡上。这些都成为她出家的促因。

“家人们想既然我是从寺里拴来,就还送回原处去。因为是三春柳治好了我,所以家人们打算把我送到三教寺出家。偏巧,过了不久,住外城草厂七条的姨姥姥家有档红事,姥姥去妹妹家出份子。在那儿,姥姥遇见了外城黑窑厂三圣庵的当家永静师父。因为师父的妹妹和姨姥姥是妯娌”。②姥姥只记起“三”字。永静师父以为是三圣庵,正想收位徒孙,但要先到庵里看看孩子再定,于是姥姥和师父说妥并订了见面的日子。1938年农历七八月份家人带她套车去三圣庵,在山门殿见了面,永静和其他师父喜欢她,她却哭着闹着要抱殿内的善财和龙女。农历九月初九家人套车带她正式出家。三圣庵在三教寺东北二里左右。

吴颖超的自述具有一定的巧合性,她说了三次“巧”,祖母从潭柘寺拴“男娃娃”,一年后她出生是“凑巧”;三岁喝三教寺煮柳枝水几天后能够吃饭说话走路,为“说来也巧”;偏巧姨姥姥家有红事,姥姥随份子,与同来的永静师父相遇,永静正想收位徒孙,姥姥没记住三教寺的全名,而与师父说妥并订了见面的日子。三次之巧,决定了她出家的命运,注定她的人生与佛门有缘。吴颖超祖母到潭柘寺许愿求子、父亲为给她治病到三教寺冲观音殿磕头,都要到寺庙,都要求助于佛教,可见寺庙及民间的习俗在民众的平常生活中影响之大,而姨姥姥的妯娌是永修师父的妹妹,为她阴差阳错进入三圣庵而不是三教寺提供了迈入佛门的方便。

三圣庵坐落于今西城区(原宣武区)黑窑厂胡同14号,宗派法脉为曹洞宗,尼众子孙庙。主要供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故称三圣庵,始建于北宋仁宗年间(1022-1063)。按吴颖超传记所述该庵有中路、南路和北路建筑,中路建筑为供佛和师父们修行生活的区域、南路和北路建筑供停灵办事使用。该庵外庙产有十所,分别是黑窑厂37、38、39和41号院、城隍庙街26号院、后营1至4号院、窑台某号院。其下院有圆通寺、晋阳寺和涿县(今称涿州)南关镇安寺。出家弟子按“佛图永固续灯”等字辈传灯续法。

四十代慧光祖师在家为马姓,北京南郊成寿寺庄(解放后该庄改称成寿寺村。该村2005年9月撤销村委会建制,成立成寿寺居委会和四方景园居委会)人。四十代心学师祖为晋阳寺当家祖师,四十一代永和师爷为当家师(安详师祖徒弟)。四十代安详师祖为圆通寺当家师。吴颖超的两位师爷分别是庵内的大、二当家师,是四十二代。四十三代有师伯图印,师父图善。图印在家为马姓,生肖为蛇,京西海淀田村人。师父是永静师爷的弟子,俗姓为王,生肖为鸡,原籍涿州小百尺杆(涿州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编《涿州市地名志》一书无“小百尺杆”,有“百尺竿”。该书1992年9月由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四十四代按入寺前后有久明(吴颖超)、久澈、久良、久隐和久亮。久澈虚龄八岁病亡(吴颖超很好的伙伴,久澈父亲饿死在逃荒来京半道上,母亲怀着她来北平,改嫁老乡刘公道,母亲生下她几个月后去世,继父抚养她虚龄五岁,经人介绍在三圣庵出家)。久亮1952年写信给家里让父亲接回京西海淀五路居村还俗。久良久隐只在庵内记名,未进庵亡故了。就四十四代看,两位未进庵已亡,由久澈很惨的身世,可见旧中国贫苦出家女孩悲剧之一斑。

稍长些,师爷、师父们偶尔会教给我一、半句的往生咒或供养咒。再大点,我就能给庵里干些杂活,如扫地、提水、倒痰盂、给师爷捶腿等。八、九岁后,我开始学习《金刚经》《弥陀经》《普门品》和一些唱赞。

十二岁以后,我便随师爷她们应酬本寺的佛事。除了家里,我去外寺承应的有内城嘉兴寺、外城铁山寺、广惠寺、瓷器口大慈庵、天桥小小戏院、长安戏院间壁某饭庄、骡马市大街宴宾春饭庄、登莱胶义园和南郊马回甸村忠佑寺等。当时,人们多在寺庙或饭庄办丧事,只有极少数房子宽敞的住家才在家中搭棚。这种情况我只去过一家。丧主姓娄,住在内城灯市口眼药胡同,以开当铺为生。③

在此,承应的佛事无外三种场所,一是在外寺,一是在饭庄、戏院等,一是在丧主家。三圣庵办丧事、停灵等是有经济收入的,是寺院经济的一部分,还有出租房产等收入渠道,对于北韵禅乐是有扶持意义的。

从吴颖超接受教育的情况看,除了教内教育,也有教外教育。教她字块的是来京谋生的山东人高华亭。教过她们“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名贤集》《六言杂字》《大学》《中庸》《论语》等的是住外兵马司前街的张敬武。她所学这些书都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对她有启蒙的意义。其受到的教内外教育,为她应酬、修行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文革”后她作为居士再进佛教界,重新捡起禅乐学习、传授,与她有佛教的文化素养、修行体验等有关,在抢救和恢复禅乐方面是有信仰上文化上的自信力的。她和朱锡泉作为传承人都出过家,在传承的法脉上,传承的都是正宗,保留了寺庙唱诵的原貌,十分难得。

三圣庵的风俗节令、日常功课均有北韵禅乐活动,作为亲历者的吴颖超留下了她珍贵的记忆,她的珍贵记忆由赵跃坤形诸文字,发表出来,而我们反复阅读这些文字,又可带给我们阅读其口述传记特有的感受。这些文字的记录可说就有对发生在三圣庵内外历史景象的“复原”,使我们对三圣庵历史里的人和事,增添了鲜活的气息,所描写的真切细节,给我们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就像吴颖超留下“拜北斗”法事、祭灶法事的文字可以帮我们了解其内容,尤其是“拜北斗”法事,内容详细。可察其中佛教信仰与道教信仰、民间信仰结合在一起,在圆融性上表现突出。

三圣庵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九至三十日就要将斗坛设好,负责此事主要是圆通寺安祥师祖的母亲“景奶奶”,吴颖超辈小称“景太祖”。安详师祖在家为景姓,旗下人。农历九月初一至初九日晚八点多种,在山门殿内进行“拜北斗”法事。设斗坛时八仙桌南沿,桌子东南角放着一口磬、一个木鱼、一把引磬、一个磕子,西南角放着的则是一对铛子和一个钶子。磬、木鱼、引磬、铛子和钶子,是北韵禅乐的常用法器。山门廊下《慧光行实碑》南东西向长方桌自拜斗第一天起,要用许多只直径一米左右的泥制灯碗码出一个字,每天用换一个字来码,胡乐贵师傅按码字顺序每只灯碗依次点上一只灯花,这就是“燃灯花”仪式。

拜斗的仪轨大致有如下步骤:先唱六句赞或八句赞。而后,唱颂七句斗条子。如“大圣北斗七元君,能救三灾八难人,消灾延寿解厄星君”;“大圣北斗七元君,至心皈命礼,南北东西中和中,消灾延寿解厄星君”。每唱完一句拜一下,一句唱七遍拜七次。七句全唱完就是拜四十九次。随后,唱为北斗圣母娘娘专门填制的六句赞,宣疏。交供完毕,在法器打着七星的节奏下,大家走到东殿门外将大表和些黄钱、元宝焚化。最后,进殿唱《回向偈》,拜斗完毕。

一至八日的晚上都是我们和圆通寺、晋阳寺的同支家人拜。第九日又称“上会”,正逢重阳节。一早,左近诸山长老和他寺同参们也来和我们一道拜大悲忏,晚上拜斗。她们有三教寺国宝师父、天仙庵觉旺师父和关帝庙光瑞师父等。九日,早八点多,我们开始在斗坛拜前半部大悲忏。拜完,吃午斋后,休息会儿就拜后半部。下午,三点多,我们交供。这时念的疏文和晚上拜斗用的是同一张,所以不用焚化。当天,也是九日内唯一对外界开放的一天。许多信众都能进斗坛来看看。④

庵里记名弟子在重阳节这天来换长命锁,换锁毕孩子们随父母离寺,外人走净后山门殿关闭,即“闭坛”。“晚斋后八点多,天已黑就,我们便开始最后一日的拜斗。拜完,我们这次要出南小门到庵外西南角送圣。伙计们把灵官老爷、辇、特、最后一道大表、所有中黄和黄钱元宝等摆好。烧活北边铺上一领芦席。我们跪在席上。一边焚化烧活,大家一边唱上三遍《消灾吉祥神咒》。最后,我们唱一首《望江南》的佛牌子。在法器打着七星的节奏下,大家进坛念个《回向偈》,法会功德圆满。”⑤纸糊的灵官老爷左胳膊挂一纸葫芦,纸葫芦正面书“赤胆”反面书“忠心”,右手挥剑,纸糊的一套轿车称“辇”、纸糊的九只小黑猪称“特”,为兴明斋冥衣铺马掌柜无偿糊制的。1953年后,三圣庵拜北斗法事停办。

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晚斋后八点多种,在素厨房进行祭灶仪式。祭灶是民间的习俗。三圣庵的祭灶与民间的习俗有不同。素厨房坐东朝西供着尊泥制灶君像,两张八仙桌供桌有糖瓜、关东糖、南糖、水果、清水和马料等供品。供桌西南西北角放着法器。

庵内的所有师父当日诵《太上说平安灶经》。诵经毕,师爷永静念完疏文。在法器打着七星节奏下,她双手捧表,走至厨房院内的火盆前。表在师爷手上焚化。当快燃尽时,伙计接过来放在火盆内。这时,周围人持三遍《消灾吉祥神咒》。最后,唱一首《望江南》佛牌子,法事功德圆满。⑥

祭灶与拜北斗佛事持咒相同均为《消灾吉祥神咒》,所唱佛牌子相同均为《望江南》。《消灾吉祥神咒》出自唐代不空三藏大师汉译《佛说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诵此咒可以灾难除,吉祥至。《望江南》词中有“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该词表达了能够往生西方净土极乐世界的愿望。婆娑世界的人都由父母所生,极乐世界的人都由莲花所生。莲花开放见到接引佛阿弥陀佛,悟得无生法忍,至临高境界,不退菩萨即阿毘跋致菩萨,于无上菩提不退转,可与其成为伴侣。

三圣庵内的修行主要是做朝暮功课,在大殿南边冲东进行,唱诵用的是北韵禅乐。

春夏秋三季是上早晚和晌殿,但晌午只诵一遍《普门品》。农历十月初一至正月初一,比平时还多一堂子时殿。但实际是从晚九点开始,并不真在子时,早课也和三季不同。子时殿后,庵里养息。每月初一、十五日的早殿后,我们还要加拜一堂大悲忏。下午一、二点钟,庵里再焚一通表。我们上殿或佛事时唱诵的北韵佛赞有炉香赞、南北梅花引、寄生草、鬼哭真言和外佛事二十四孝等。⑦

三圣庵春夏秋三季做朝暮功课是有固定时段的,但也有时段上的变通、内容上的调整。农历十月初一至正月初一与平时不同,子时殿并不是在子时开始,早课也有不同,初一、十五日的早殿后,要加拜一堂大悲忏。大悲忏是礼拜观世音菩萨的忏法,可养慈悲心。在三圣庵功课中是占有重要地位的。如所唱诵的佛赞《寄生草》词曰:“香才起炉焚宝鼎中,旃坛沉乳甚堪供。香云缭绕莲花动,诸佛菩萨下天宫。清凉山罗汉,纳受人天供。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该词表达了礼佛、赞佛之虔诚、恭敬,弟子对佛陀所持有的报恩之心。

1949年建国后政府不允许在寺院停灵,三圣庵逐渐没了停灵办事的收入,出租了前厅院给个人、出租中厅院、后厅院、楼院北厢房、南厢房给单位。1954年宣武区民政局宗教科寺庙管理组让寺庙交归公有。吴颖超的生活费由政府支付。1955年政府把北城和一部分南城的尼师安置到三圣庵。1956年4月,吴颖超离开了生活了近十八年的三圣庵还俗,参加工作。三圣庵没有了僧人后,其北院建筑因建生产车间被拆除。其下院圆通寺、晋阳寺和涿州镇安寺已不存。北韵禅乐淡出北京寺庙的一个原因,就是像三圣庵及其下院寺庙没有了僧人,另作他用也好(含部分拆除),完全拆除也好,都使得适合北韵禅乐活动在寺庙活动的空间减少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像吴颖超、朱锡泉等能唱之僧人还俗,离开寺庙,也让继承断了档。2015年春节后京都北韵禅乐传承基地在迁建到三圣庵南侧的三官庙内建成,可说是向历史上活跃过北韵禅乐的三圣庵的某种“复归”。

“文革”后吴颖超在北京广化寺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师父三教寺亲莲师太,自此常来亲近探望。吴颖超重回佛教界,较为自觉地在恢复、抢救与传承北韵禅乐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1997年,吴前辈在广化寺先后参加了张旺和朱锡泉两位的北韵禅乐班。这使其对三圣庵所学佛赞和仪轨的记忆逐渐清晰。……之后,吴、朱两位前辈将旧京洒净、追荐和祝寿等五套仪轨删繁就简、逐一恢复。这让后人能看到当年佛事的面貌。吴前辈还不顾身体虚弱,每周坚持来三官庙。自己为传承北韵禅乐做出力所能及的奉献。⑧

该文最后一段没再使用第一人称。以整理者视角对吴颖超重返佛教界再学习与传授情况进行了介绍。

“随着对个人价值的肯定、对传记写作的平民化的重视,我们应该丰富传记观念的多样化,扩大口述自传驰骋的空间,在注重历史的人文精神与文化智慧结合,突出历史的浓郁反思性与深邃性的同时,也要向生活本身的丰富多彩回归,让社会的各个行业、各个层次的人物登上传记文坛,成为传记文学描写的对象,给那些在历史上弱小的普通人留下他们的声音,给那些在传统史学中没有位置的事件开拓空间”。⑨吴颖超是一位普通人,是在寺庙出过家,还俗重回佛教界为北韵禅乐的抢救与恢复、传承做出了成就的普通人,她的口述传记丰富了京都北韵禅乐的历史文化内涵,北韵禅乐与佛教寺院、仪轨存在着不可割断的关联,可以深化我们对北韵禅乐生存时代与社会的理解,对于我们了解北韵禅乐在解放前在北京寺庙里的活动,解放后尤其是党的宗教政策落实后北韵禅乐的抢救、恢复与传承等,都有不菲的价值。■

注释:

① 杜寒风.对京都北韵禅乐传承教育的沉思[A].杜寒风.语言文学前沿(第10辑·语言与文化专辑)[C].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21:270-276.

② 赵跃坤.三圣庵的生活[A].刘爱君.北韵禅乐研究[C].北京:北京文化出版社,2017:154.

③ 赵跃坤.三圣庵的生活[A].刘爱君.北韵禅乐研究[C].北京:北京文化出版社,2017:170.

④ 赵跃坤.三圣庵的生活[A].刘爱君.北韵禅乐研究[C].北京:北京文化出版社,2017:163-164.

⑤ 赵跃坤.三圣庵的生活[A].刘爱君.北韵禅乐研究[C].北京:北京文化出版社,2017:165.

⑥ 赵跃坤.三圣庵的生活[A].刘爱君.北韵禅乐研究[C].北京:北京文化出版社,2017:165.

⑦ 赵跃坤.三圣庵的生活[A].刘爱君.北韵禅乐研究[C].北京:北京文化出版社,2017:167.

⑧ 赵跃坤.三圣庵的生活[A].刘爱君.北韵禅乐研究[C].北京:北京文化出版社,2017:173.

⑨ 李小沧.口述传播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183—184.

猜你喜欢
传记
去追“巨人们”的脚步:读传记也可以很快乐!
共处与辩诤:一部15世纪藏文传记所描述的佛教徒与非佛教徒“他者”的对话①
别把八卦当传记
群星当年耀黄湖
——共青团中央黄湖“五七”干校系列传记(之五)
年轻的时候要少听八卦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主体意识的复苏与当代传记的繁荣
学者传记:中国现代民族精神的“底色”
传记书坊
传记书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