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艺术中音与乐的二重性

2022-11-22 11:18张伊婷
黄河之声 2022年6期
关键词:人才音乐专业

张伊婷

《乐记》认为,“音”是指人心所动,“乐”则是指感情所至。换言之,在音乐艺术表达活动中,“音”只是传递声音,而“乐”才负责向外界传递情感。在实际生活中,音乐艺术中的二重属性平衡常被专业人士忽视。多数音乐人才也具有轻“乐”而重“音”的特点。国内部分音乐表演空乏无力,而艺术创作也常常空洞无物,进而在音乐领域衍生出“过度技术崇拜,而情感缺失”的问题。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如何正确认识“音”与“乐”在音乐艺术中的二重属性,如何科学把握二者所具有的平衡关系极其重要。基于此,围绕“音”与“乐”的二重性进行深入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音与乐的技艺属性辨析

(一)音的技术属性

在音乐艺术中,“音”是技术,即能够结合乐谱熟练准确地再现音响;而“乐”是艺术,其主要是基于乐谱给予完美、深度的思想内涵,换言之,“音”是音乐艺术的躯体,而“乐”才是音乐艺术的灵性与生命。过去一段时间,国内诸多音乐专业艺术院校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这些音乐人才拥有国内一流的技术水准,但仅有寥若晨星的艺术人才可获取国际专业赛事的大奖;其核心原因在于,国内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未能有效地理顺“音”与“乐”之间的联系,过度强调技术训练,重视引导学生如何重现乐谱语言,却不注重深入剖析音乐的内涵,极少重视对学生的乐感进行培养。上述人才培养模式只能是缘木求鱼,无法有机融合“音”与“乐”,而其最终呈现出的表演活动也只是有形无神、有音无乐。

比如,著名指挥家彭家鹏曾在国家大剧院带领某高校的乐团参与艺术精品的舞台演出活动。该乐团围绕曾侯乙编钟构建了多达120余人的音乐演出队伍,气势恢宏,规模庞大。为让曾侯乙编钟这一古老乐器能够在可容纳2000余人的现代音乐厅重新奏出金石和鸣,彭家鹏团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首先,该团队需要展现出楚风华韵的艺术特点,不但要运用曾侯乙编钟表现深沉厚重、低回婉转的声音,更要让声音均衡地在音乐厅各角落呈现出来。上述音乐实践并无可借鉴的现实经验。通过反复试听与现场试奏,彭家鹏先生选择了“重音色、轻音量”的演奏原则。而后续的演出效果也表明彭家鹏先生的决断非常的睿智。“重音色、轻音量”是基于特殊条件,无法兼顾乐器演奏的音色与音量时,演奏团队需要适当地突出音色,而应牺牲音量。该选择极为艰难。好的音量会震撼耳膜,其是物理现象,更属于“音”的范畴。而银色就会震撼心灵,其本质在于审美情趣,更能够凸显出“乐”的魅力。在艺术作品中,相比于嚎啕大哭、声嘶力竭,欲哭无泪、欲语还休更有感染力与戏剧性的张力。

(二)乐的艺术属性

我国音乐学院著名的田青教授在太行之旅遇到了一群盲人,他在太行地区的左权县聆听了盲人的歌声,观看了盲人的表演,不知不觉地泪流满面。田青教授认为,这群盲人艺人是真正的艺术家,他们的骨子里流露出尊严,即便是简单端坐在那里,也仿佛沉默的大山,更像是门窗紧闭的廊庙;但是,一旦他们张口,你的内心就会跟着乐曲而行走,被他们的音乐歌声勾魂夺魄。田青教授回忆道,不知从何时起,我的面颊铺满了泪水,但却不知为何要流泪。在过往的艺术生涯中,田青教授最担心的便是真实。每当在艺术的追求中与真实相遇或邂逅,其常常不能自已。随后,田青教授带领着盲人艺人们前往武汉音乐学院,在该学院的编钟音乐厅准备演奏。当天,音乐厅座无虚席。当身穿白衫青衣的盲人艺人相互搀扶着出场时,现场爆发出长时间不断的掌声。他们演奏出了经典作品《光棍苦》。当他们唱出第一句时,那种幽怨、苍凉深深震撼了音乐厅的每位观众。盲人艺人常年游走于左权县附近的大山内,他们边卖唱,边走街串巷;他们并没有扎实的技术功底,更不具有高超的演奏技术,但正因为他们展现出音乐艺术中“乐”的精髓,掌握了音乐的核心,他们的情怀与乐曲能够感动人心,其所表现的艺术也能够震撼心魄,给观众带来无与伦比的享受。

二、音与乐的思维属性辨析

(一)音的逻辑属性

2009年,国务院艺术学科评审组长、学委会委员、牛津大学哲学与艺术史学博士曹毅强先生在国内针对“创新人才与艺术教育培养机制”开展了学术报告会。他认为,科学与艺术拥有不尽相同的目的,即科学是经过逻辑性、理性思考的结果,而艺术通常是非理性创造。同时,音乐周报曾这样讲述音乐现象,从望文生义的角度,节奏即指每个小节演奏一下;其中的奏一下往往代表着一个重音,重音拥有何种速度频率也直接关乎乐曲的速度。针对同一旋律,其速度不一样,也会给听众带来迥然不同的情绪。例如,对于刘志先生所改编的民间乐曲《哀乐》。若将《哀乐》的节奏速度提升三倍,那这首曲子原本沉重悲伤的氛围就荡然无存,其曲调会转变为《太阳出来喜羊羊》这一明媚欢快的曲调。在著名电影《大碗》中,冯小刚导演也运用快慢两种速度演奏哀乐,进而为作品带来独特的喜剧效果。

上文所列举的诸多音乐现象均从不同维度折射出“音”与“乐”在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微妙关系。“音”仿佛是折叠好的纸风筝,而“乐”则好像是风筝放飞的线。风筝始终是原来的风筝,但是线却能够对其高度进行改变。风筝能够飞得多高取决于人对于个人技术、环境、风筝等综合因素的掌控。对于《太阳出来喜羊羊》而言,其中“音”的成分包含着以下几点:第一,每分钟的速度约为100拍;第二,五声商调式;第三,其旋律步长主要为二度音程。上述三点共同构成了《太阳出来喜羊羊》歌曲的基本逻辑,上述逻辑也全部浓缩于喜字当中。一旦将其“音”的基本逻辑进行改变,比如将原本100拍的速度降低为40拍,那整个的音乐形象则会出现天壤之别的变化,即从原本的画面明快转变为悲伤。

(二)乐的形象属性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形象思维是主要思维方式。但是,当艺术家依照艺术规律用艺术的手段与方式创作某一形象时,其运用的艺术规律却往往代表着该领域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能够将巨大想象空间预留给创作者,而逻辑思维常常会让想象重回常理轨道;这也凸显了从心所欲不逾矩在艺术领域的意义。相应地,画蛇添足、杯弓蛇影则分别是荒唐与偏差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立足于音乐世界,音乐艺术中“音”的本质在于逻辑思维,其不单单是代表着音高和音符或作品中的音乐结构、专业语汇,其更具有文本性特征。音乐艺术中“乐”的本质是形象思维,其常常表现于游离于文本外的“神游物外”。在音乐创作中,“音”的逻辑思维要求创作者需要具有架构能力,可确保有形的“音”可容纳无形的“乐”,将“乐”的内涵巧妙地压缩于“音”中。“乐”的形象思维则要求表演者具有操控能力,可从“音”中释放出无形的“乐”,借助二次创作将作品的思想情感准确地传递给群众。对于普通听众而言,其对于“乐”的感悟来源于通识,即基于生活经验、文化底蕴以及对于美的理解与体验。这意味着,听众不需要拥有渊博的技能与专业知识。

三、音与乐的体魂属性辨析

(一)音的本体属性

中央音乐学院著名教授韩宝强先生所著作的现代音乐学理论对音的历程作出著名论断,即“音”为本体,而“乐”为魂魄。自新中国成立,韩先生始终是国内第一代音乐生学家与律学家,其凭借敏锐洞察力积极改良国内民族乐器问题,始终不离不弃、率先垂范地耕作于前沿领域。历经长期的乐器评价改良,韩宝强先生准确地归纳出:“音”为本体,“乐”为魂魄的原则,其认为“音”是乐器声音属性,“乐”则代表了乐器的音乐表现性以及音乐风格展示的可能性。在音乐艺术中,“音”与“乐”存在相互关联的性质,二者缺一不可。尽管上述判断基于乐器改良,但也是对音乐诸多实践的概括,更是针对音乐要素所做出的精辟总结,其拥有的深刻内涵,也给予当代音乐教育重要启迪。基于上述背景,国内高等教育不能再将“匠人”培养作为核心,而应引入长远战略眼光。从客观上来讲,优秀艺术表演人才的培养无法仅依赖于象牙塔内的几年时间。为有效评估艺术院校的教学成就,应重点关注其能否在学习阶段将充足养分给予学生,而养分是否能够支撑学生实践于漫长的演艺道路。上文所述的养分主要是指基本功、综合素质、乐感。对于音乐专业而言,“音”与“乐”是相辅相成、并驾齐驱的重要内容;其不单是对核心竞争力、专业教育水准进行检验的核心标准。更是艺术音乐人才社会展示水平、提高能力的重要试金石。在新时代,国内各行业均处于重要的转型阶段。高等音乐教育应突破相对封闭的学院模式,革新观念,积极引入开放的实践观念,注重深度融入社会。在新形势下,艺术类院校也应强化社会服务的主动意识,从多方面入手开展有效的服务活动,发展先进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优秀文化,担负起历史赋予给音乐领域的使命。同时,艺术高校应积极反思人才指导思想、培养目标与传统培养模式。

(二)乐的内魂属性

历经长时间的不懈努力,国内众多学者已经将艺术学升级为第13大学科门类。换言之,音乐学科从文学门类中的二级学科跃迁升级成为一级学科。而学科等级的越深也为学科建设、音乐艺术发展开拓了宽广空间。在上述红利的影响下,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机构需要积极革新理念,创新办学模式,主动应对社会变革与行业的变化。上世纪末,冯建亲先生针对专业艺术教育发表了演讲,其在演讲中明确指出:对于国内专业艺术教育,若我们始终应遵循严格的目光进行审视,则容易发现其在整体上存在本质性、根本性缺憾。对于音乐专业教育的缺憾,冯建新先生列举了三大项;位于首位的为,轻视思维教育,过度重视技能训练。时间的流逝使得上述认知逐渐成为了教育界的共识。在专业教育阶段,组织学生参与严格的技能训练极其重要且必不可少。但是,专业教育不可过度偏废,若过度注重技能却不包含思维,那表演只是干涩空洞的。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的人才大多只能按图索骥,不了解创新;这意味着,其无法在艺术道路上走得长远。长时间以来,艺术的真谛在于的得乎其道,而超乎其技。鉴于此,艺术类院校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等领域,绝不可墨守成规,而应突破瓶颈,打破现有平衡,推动艺术学门类的顺利稳定发展,持续为社会输送真正服务社会且可服务人民的文化人才与艺术工作者。音乐不单单只是技术,更是文化艺术。音乐实践应蕴含艺术精神,更要展现文化魅力。专业音乐教育应深刻认知“音”与“乐”所具有的双重属性,为社会培养艺术型的音乐人才,而不能仅仅培养出技能型的音乐人才。鉴于此,高校应有机整合社会实践与创新思维,紧密融合个性发展与全方位发展,深刻认识“乐”为内魂,“音”为本体的内涵。

结 语

综上所述,音乐活动大多源于艺术演奏者对于音乐作品的感悟、理解,而这些均为主观认知。换言之,“乐”可以向外界传递情感,而“音”只能够传递声音。为提高音乐人才的表现力,深化其对于作品的感悟,音乐专业教学应注重把握好“音”与“乐”在音乐艺术中的二重性,更要掌控好两者的平衡,深刻认识“音”所具有的技术性、逻辑思维属性以及本体属性,也要了解“乐”所具有的艺术属性、形象属性以及内魂属性,进而增强音乐专业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人才音乐专业
人才云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部分专业介绍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音乐
毛遂自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