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移动卒中单元的研究进展

2022-11-22 11:37郭松韬额布李智强姜昊许玉柱孙舰史建民吴喜郭伟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溶栓缺血性证实

郭松韬,额布,李智强,姜昊,许玉柱,孙舰,史建民,吴喜,郭伟

卒中已经成为中国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了巨大经济负担[1-2]。研究表明,我国约80%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不能在3 h内到达医院,仅有约2%的患者能够接受溶栓治疗[3]。CT诊断的延迟是导致卒中患者治疗延误的关键因素,如果在院前救治时,医务人员可以第一时间为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明确卒中类型,便可有效缩短救治时间[4]。在此背景下,移动卒中单元(mobile stroke unit,MSU)应运而生,并且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相结合运用,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1 5G移动卒中单元的定义

最早的MSU由普通救护车、移动CT扫描仪、生化检查设备、远程医疗系统及专业的卒中救治团队组成,目的是在医护人员接诊患者时,使用车载的移动CT和检查设备进行初步诊断,将院内的救治工作提前至院前完成,以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率,改善患者预后。近年来,随着5G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传统的医疗模式不断被移动医疗模式改变。尤其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5G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将MSU、急救中心、卒中中心和医疗机构等各模块有效地连接起来,建立5G MSU的创新形式,改变了传统的卒中院前救治模式,利用5G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的特性,将急救工作前移,实现“上车即入院”的目标,显著缩短卒中急救的时间[5]。

2 5G移动卒中单元的发展及研究进展

2.1 5G移动卒中单元在国外的发展及效果2003年,德国Fassbender等[6]首先发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救治延误的主要因素是发病到头颅CT检查的时间延误过长,因此如何缩短发病到头颅CT的检查时间为重要问题,最终首次提出了MSU的概念。2010年,德国洪堡萨尔兰大学Walter等[7]通过在车上配备由蓄电池驱动的移动CT、远程医疗设备系统和卒中团队人员,从而建立了国际上第一辆MSU。2012年,该研究团队正式发布了全球第一个MSU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结果:MSU组从发病到决定溶栓和进行静脉溶栓的中位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治疗的对照组(35 minvs. 76 min,P<0.001)[8]。2013年,该研究团队和德国消防队合作,设计了卒中急救移动单元(stroke emergency mobile unit,STEMO),进行为期3个月的卒中院前急性治疗和医疗护理优化研究(prehospital acute neurological treat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medical care in stroke study,PHANTOM-S),并发布了第二个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该研究再次表明MSU可以缩短卒中发病到静脉溶栓的时间(62 minvs. 98 min,P<0.01)[9]。2014年,德国柏林Ebinger等[10]发布第三个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随机分配使用STEMO周数和不适用STEMO周数,结果显示STEMO可以缩短救治时间(51.8 minvs. 76.3 min,P<0.01),而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和死亡率。2015年,Parker等[11]进行了美国的第一个MSU研究,结果显示MSU可显著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到静脉溶栓的时间,并且不增加脑出血、血管性水肿及其他并发症风险;同年,Ebinger等[12]进一步发布了PHANTOM-S研究结果,结果显示使用STEMO后,可使患者发病到静脉溶栓时间明显缩短(80.5 minvs. 105.0 min,P<0.01),静脉溶栓的患者增加了6倍(31.0%vs. 4.9%,P<0.01),并未增加溶栓后7~90 d的死亡率。2019年,Helwig等[13]通过临床评分和MSU管理方法,发现MSU可为需要介入治疗的卒中患者提供100%准确的分流决策。2021年,美国Morey等[14]的研究表明,MSU应用于大血管闭塞的卒中患者时可以更快地做出诊断和转运的决策,帮助其获得更好的90 d预后。2021年,Grunwald等[15]从卫生经济学角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SU部署在英国医疗体系中,可以明显减轻大型医院的压力。

早期的研究中,相关临床研究证实了MSU在急性卒中救治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但并未证实其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和死亡[16-17]。2021年2月,德国Ebinger等[16]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盲法评估终点的干预性研究,即柏林卒中治疗中院前或常规转运研究(Berlin prehospital or usual delivery in stroke care,B-PROUD),在1543例符合溶栓或取栓标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MSU组749例,传统救护车组794例)中,比较使用MSU或仅使用常规救护车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使用MSU的患者较传统救护车的患者具有更低的3个月时mRS评分(OR0.71,95%Cl0.58~0.86,P<0.001),更高的静脉溶栓率(60.2%vs. 48.1%,P<0.001),更短的发病至溶栓中位时间(95 minvs. 110 min,P<0.005)。2021年9月,Grotta等[17]在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对照试验中,即与急救人员标准治疗相比,采用移动卒中单元治疗卒中的益处的研究(benefits of stroke treatment delivered using a mobile stroke unit,BEST-MSU),评估了患者在急性卒中症状发生后4.5 h内接受MSU或急救系统治疗的结局。在研究纳入的1515例患者中,最终有1047例患者符合rt-PA治疗标准(中位年龄66岁)。617例患者由MSU转运,430例患者由急救系统转运。MSU组患者从卒中发病至接受治疗的中位时间较急救系统治疗组短(72 minvs. 108 min),在卒中发病后1 h内接受治疗的患者较多(32.9%vs. 2.6%)。结果表明MSU组患者的治疗结局更好,MSU组55.0%患者90 d mRS评分为0~1分,急救系统治疗组为44.4%;MSU组的90 d死亡率为8.9%,急救系统治疗组为11.9%;两组均约2%的患者发生了症状性颅内出血。2021年度发布的两项大型研究结果不仅证实MSU可以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溶栓率,并且可以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个月预后。但是该结论需要通过进一步研究证实结果的普遍适用性,如果上述结果得到证实,MSU可成为帮助卒中患者获得良好结局的关键策略。

2.2 5G移动卒中单元在国内的发展及效果 我国MSU工作发展起步较晚。2017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引进全国首台MSU应用于临床,车上配备的是美国移动CT(CereTom NL 3000),并于2017年8月1日完成我国首例MSU院前溶栓治疗[18]。一项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使用MSU接诊各类卒中患者均可缩短诊断和救治时间[19]。

2019年5月,全国首台5G城市医疗应急救援系统在四川省人民医院正式启用,以5G急救车为基础,实现院前、院内无缝联动,快速制订抢救方案[20]。2019年5月16日,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与河北北方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联合,启动了全国第一个5G MSU,首次实现了基于5G技术和车载移动CT技术结合的应用,可以对急性卒中患者进行诊断和紧急处置,包括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等治疗的远程会诊,使院内急救工作前移到院前成为可能[21]。

2020年3月,周腾飞等[22]研究表明,MSU应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院前溶栓可以显著缩短患者从发病和呼叫至溶栓时间。MSU溶栓组共计14例患者接受了院外静脉溶栓,同时期常规溶栓组有24例患者在院内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与常规溶栓组相比,MSU溶栓组呼叫至溶栓时间(59 minvs. 92 min,P=0.001)、发病至溶栓时间(73 minvs. 114 min,P=0.002)均较短。但两组的90 d良好预后率和安全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21年4月在雅安市应用的5G智慧移动卒中急救系统实现了应用场景落实,该系统是全国第一个针对院前和院内双域的5G智慧卒中急救系统[23]。2021年5月内蒙古兴安盟人民医院成功完成我国第一例5G MSU车载手术。患者因小脑梗死合并脑积水出现昏迷,在5G MSU上急行脑室外引流术,缓解颅内压力,争取抢救时间,到院后行后颅窝减压术,术后患者神志转清,四肢活动自如,痊愈出院。

3 展望

MSU在国外已开始使用多年,但在我国仍是起步阶段。近年来,我国5G技术发展较快,在多个方面与医疗技术相结合,故5G MSU应运而生,但其在实际应用中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首先,5G MSU的应用可能会改变我国“就近转诊”的急救体制,对5G技术基础建设和移动卒中救治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5G传输技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符合当地的MSU运行模式和运营资质等问题均有待进一步解决。其次,目前国外已有多个大型临床研究取得阳性结果,但仍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MSU应用可以改变急性卒中患者近期及中远期预后的结果。如何通过5G技术降低卒中急救的误诊率和误溶率成为新的难点。最后,在5G MSU使用上仍有很多新的模式需要探索,包括如何通过5G技术在MSU上进行远程会诊或手术操作,如何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安全有效地应用5G MSU等。5G MSU研究和应用工作任重道远,逐步推进5G MSU的标准化建设,助力5G+智慧医疗事业的发展,为我国广大急性卒中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点睛】2021年发布的两项研究不仅证实MSU在急性卒中救治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更证实MSU可以改变卒中后功能结局,该结论被《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评为2021年卒中临床研究十大进展之首。5G技术和MSU的结合为卒中急救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希望尽早有研究证实5G MSU更具有优势。

猜你喜欢
溶栓缺血性证实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脑脉泰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历史不可验证说的语义结构与内在逻辑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美防务领导人“证实”中国崛起
卵圆孔未闭与缺血性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