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云南农职革命文化价值融入云南乡村振兴的思考*

2022-11-22 15:48王军明
云南农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云南革命学院

王军明,董 绚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小哨 650212)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肇兴于清朝末年的云南蚕桑学堂,首开云南职业教育之先河,其以培养新式人才、兴办实业、实现国家和民族强大为己任,为云南实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新型农业技术人才。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异常艰辛的100多年发展历程中,始终秉持“耕道、养德、理想、开拓”的校训理念,耕养不辍,历久弥新,融入了农耕文化、革命文化、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为学院始终坚持扎根农业行业,始终坚守职业教育领域奠定了深厚的文化素养。特别是云南农职革命文化以其独特的价值,在塑造广大师生家国情怀、艰苦奋斗、勇于奉献、融入国家和民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党的十九大创造性的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引领全国各行各业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如何发挥云南农职革命文化的精神力量,推动农业职业院校在融入云南乡村振兴实现自身价值深化,达到强起来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云南农职革命文化的表现及精髓

(一)革命文化的缘起及内涵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苦难深重却绵延不绝,历经沧桑却生生不息,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拥有适应变革的强大内核。中华民族每一次对内外挑战的回应和民族危机的应对,最终都会沉淀为一种理性精神,从而为民族走出困境积累着丰富的智慧和经验,最后形成了中国精神的主体。自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共产党以开天辟地的勇气和革故鼎新的执着,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奋斗历程中,对政治理想、政治观念、政治制度、政治道路等进行一系列文化价值建构,形成了特定的革命文化,从而为中国精神增添了新的内容。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是由“五四”运动中先进分子组成的政党,注定具有浓厚的革命色彩。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寻求民族独立解放的过程中,一种执着理想、艰苦奋斗、敢闯新路、独立自主的革命文化开始形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强调“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在对“红船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三山一坡精神”等红色革命精神的论述中,赋予了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精神内涵,形成了以牢固的理想信念、坚强的党性原则、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勇于革新、实事求是、无私奉献为主要精神内涵的红色革命文化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云南农职革命文化的表现及精髓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与革命文化融为一体,同向同行,响应国家和民族发展需求,扎根云岭大地,服务云南“三农”,艰苦奋斗、历久弥新,形成了独特的云南农职革命文化。

1.办学历史。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04年成立的云南蚕桑学堂,在民族危亡之际尝试新式实业教育,首开云南职业教育之先河,具备敢闯新路的开拓精神;在办学过程中以服务天下苍生为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为云南农业发展源源不断培养了大批新式农业人才;为民族大义和国家需要,累计5次将学校的校产无私奉献,充满了难能可贵的奉献精神。

2.办学历程。在117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的发展与云南历史上若干重大事件紧密相连,在重大历史事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13年朱德元帅曾在学校任体操教习,1929年云南第一任省委书记王德三在此任教,1938-1939年,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理学院、文学院和法商学院曾在学院茭菱校区办学,1941-1942年学校原教学大楼曾为飞虎队招待所,优秀毕业生杨钟寿鄙弃旧政府县长之职、跟随红军长征英勇牺牲,师德楷模校长杨文清为云南和平起义做出重要贡献。

3.文化传承。在学院党委坚强领导下,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大师生牢记革命先烈的教诲,传承革命文化精神,营造革命文化氛围,唱校歌红歌、演校史党史,自编自演情景剧《碧血丹心耀农职》,谱写了民族英雄王德三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而无私无畏、勇于献身的英雄史诗。与祥云县“红色传承”教学基地管理中心本着“真诚合作,讲求实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建“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强化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学生中组建民兵连,培养坚强的意志和自律精神。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广大师生实现对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在广大师生中形成了强大、自觉的文化自信。

通过100多年的发展,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难能可贵地将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与传统农耕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职业教育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熔铸在一起,形成了坚定信念、服务大局、勇于革新、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为核心的云南农职革命文化,指引着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大师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推进云南乡村振兴中贡献聪明才智,实现自身价值。

二、农职文化融入乡村振兴的探索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指明了发展方向。面对新形势、新阶段、新任务,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大力弘扬云南农职革命文化精神,胸怀“两个大局”,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响应国家号召,依托学院的品牌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主动与地方、企业合作,整合多方资源探索融入云南乡村振兴,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全国职业高等院校校长联席会议编制《2021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学校60强”和“全国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100强”,走出了一条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云南乡村振兴的奋进之路。

(一)突出价值引领助力云南乡村振兴

在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学院百年历史为典型案例,突出革命文化价值引领,将革命文化价值成功转化为服务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动力,着力唱响农业现代化之歌,讲好农职学院的故事,培育“学农、爱农、务农”的农职文化精神,培塑“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情怀,为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服务乡村振兴营造良好氛围。2020年12月,学院与共青团云南省委联合发起共建云南省新农人创新创业学院,按照“多元、融合、开放、创新、聚焦”的理念,整合多方资源,协调相关企业、协会参与,致力于“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面向新青年、新农人、新阶层开展技能培训、生产指导、产业服务的综合性服务。

(二)突出平台建设助力云南乡村振兴

充分利用茭菱校区地处主城区中心地段的优势,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建成云农职·慧农时邦高原特色农业产教联盟、云南现代农业产业服务联盟、绿色食品展销中心、农产品品牌设计中心、农产品品牌孵化中心,打造以绿色农产品展销为主题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街区,逐步将茭菱路建设成高原特色农产品一条街。通过校地合作的方式,2020年4月、10月,先后与五华区委、晋宁区委合作共建五华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党群服务中心、晋宁区乡村振兴产业学院;2020年9月,与云南省扶贫办合作,积极争取云南省消费扶贫示范馆、昆明市消费扶贫专馆落地学院。此外,还与昆明市农业农村局高级新型职业农民分会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品牌展销实训中心项目合作。

(三)突出资源整合助力云南乡村振兴

2018年11月,学院党委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对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要求,积极争取将省农业农村厅下属的省种畜繁育推广中心、省种禽繁育推广中心、省原种猪繁育推广中心3家正处级单位并入学院,并在学院加挂省种畜繁育推广中心牌子。2021年1月,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昆明市晋宁区、云南省农学会、云南慧农时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昆明云岭广大种禽饲料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共同发起组建云南乡村振兴职教集团,开创云南省涉农职业院校和企业优势互补的职教发展新途径、新模式,进一步满足云南省乡村振兴和农业职业教育发展需求, 切实提升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2021年底,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由于为云南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所做出突出贡献并取得良好社会效益,荣获第三批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在这一新的平台上,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将紧紧依托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集中优势资源,为云南乡村振兴持续做出贡献。

(四)突出服务功能助力云南乡村振兴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服务功能,采取“村互助社+养殖大户+贫困户”的创业养殖模式帮助贫困户持续增加收入,通过产业、技术和教育扶贫等多重措施,完成挂钩县脱贫出列任务。以创新创业和产业发展精准对接为目标,与沧源、广南县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发挥学生专业优势和创业热情,积极开展线下体验、线上销售、社区拼团、小区地推、商超促销等方式,为“老少边穷”地区农业企业销售农产品,助力精准扶贫。其中,聚焦精准扶贫,沧源佤鸡帮扶成效尤为突出,佤鸡销售从原来的每年5000只提升到2019年的5.5万只,销售额达550万元。2020年8月与贵州省普安县政府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依托学院的技术资源优势,为普安县长毛兔产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此外,围绕提升全省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开展多项培训,2015年以来共培训9万余人。

(五)突出模式凝练助力云南乡村振兴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胸怀“三农”特殊感情,聚星火力量,行大有可为,以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贯穿到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和乡村振兴的宏大格局中,凝练发展模式,积极应用于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学院党委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方针,通过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围绕农村三产融合,借助西翥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在西翥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创业活跃、联农紧密的西翥产业体系,构建以党建引领,产业兴旺为主题的西翥党建联盟阵地。学院党委主动与晋宁区委、双柏县合作,协调相关党组织构成以乡村振兴产业专业研究的技术服务型联盟,全面探索组织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模式。

(六)突出结构调整助力云南乡村振兴

2021年1月,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立足校企实际,整合各方资源,与云安投资集团和南方教育投资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建成“政、校、企、行”四方联动和“产、学、研、用、创”五位一体的产教融合示范园区和高水平、多层次、强辐射的产业学院。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提高学院专业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产业及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合力助推学院“双高”建设,为区域性农林产(行)业综合发展提供创新点、动力源和人才库。

(七)突出创新创业助力云南乡村振兴

学院以对接产业发展为抓手,以建立绿色食品供应体系和农业产业服务体系,塑造公信力品牌助力农产品销售及大学生创业孵化为目标,促进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构建企业项目进校园的创业带动模式,彰显农职学院创新创业特色。校企共同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建立了30多个实训基地。学院以“时尚空间塑造潮流农人”为主题,将农耕文化、品牌文化、产业文化与时尚科技元素相结合,建设校内众创空间,打造农业创业者家园,成功打造了“土豆窝子”等系列优质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2018年,荣获云南省首届大学生创业创新实战大赛铜奖的《共享种植培育箱》项目,将农业种植技术与智能化集成控制相结合,实现三产融合。2021年,第七届云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银奖的《秘境佤鸡——绿水青山阿佤乡,脱贫致富奔小康》项目,依托学生所学的专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资源,帮助“佤鸡”开展保种育种、技术支持、渠道开发、品牌升级的业务,涌现了一群致力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开创云南农特产品运营新模式的红色青年。

三、挖掘农职革命文化融入乡村振兴

充分挖掘农职革命文化价值,让文化自信成为推动农业职业院校融入云南乡村振兴的持久力量,实现农业职业院校的价值追求,应该及时总结经验,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党委领导

要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的重要作用,协调学校各级党组织发扬“农职情怀、农人匠心,历经艰辛、初心不改,拓展视野、主动作为,党建引领、服务大局”的精神,主动作为,响应国家战略,服务中心工作,增强组织力,与企业、地方政府同频共振,校地共建,校企共建,结合自身专业人才优势、组织管理优势等,才能让农业职业院校的党旗高高飘扬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作用,为农业职业院校的跨越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汲取革命文化精神

革命文化以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崇高的价值取向、深厚的群众基础、坚决的奋斗精神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农业职业院校只有不断汲取革命文化精神,在广大师生中形成独具特色的价值理念,让广大师生时刻注重学习革命先烈先人后己、舍身忘我、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践行党的宗旨、发扬优良作风,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处理矛盾时的昂扬斗志和革命激情,在应对复杂环境和风险挑战时的机智与坚韧。在革命文化的熏陶下,广大师生才能增强助力云南乡村振兴、实现自身价值的强大动力。

(三)紧扣国家重大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乡村振兴战略既吹响了决胜小康的号角,也给农业职业院校办学指明了方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农业职业院校应该立足实际,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增强服务意识,加大结构力度,提升服务质量,强化校企、校地合作,传播农耕文化,为助力云南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支撑。

(四)服务区域经济

高职院校具有直接为区域发展服务的重要职责,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职能都要围绕区域发展而展开。农业职业院校应以服务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为根本职责,以机制建设为重点,以整体效益为目标,探索构建面向市场、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人才效益为目标,探索构建技术技能人才本土化培养模式;以技术研究为重点,以技术效益为目标,探索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以职业培训为重点,以社会效益为目标,探索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社会服务模式,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不断提升办学内涵和质量。

猜你喜欢
云南革命学院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中国的出行革命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