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前控后促栽培技术

2022-11-22 15:48
云南农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穗肥田块用量

1 技术概述

1.1 技术基本情况

针对云南省水稻生产中秧苗素质参差不齐、移栽基本苗过多、化肥农药施用不合理、水稻高峰苗过多、群体质量不高、技术提质增效不明显等问题,研究集成了水稻前控后促栽培技术。该技术是集品种选择、培育壮秧、合理移栽、前控后促施肥、定量灌溉、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为一体的生产技术模式,不仅节省种子,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提高其利用效率,而且减少稻农田间劳作次数,节省劳动力,降低水稻生产成本。技术核心是充分利用前作冗余在土壤的基础肥力满足有效分蘖生长,前期不施基肥和分蘖肥,无效分蘖期叶色落黄(控),幼穗分化期施用农户施肥量的50%~60%作穗肥,促进大穗形成,实现高产、稳产(促),实现稻田化肥减量,水稻增产和稻农增收。把较少的肥料施在水稻生长最关键的时期,可以实现化肥减量40%~50%,稻谷增产20%左右,肥料利用效率超过55%,既实现了减药减肥增产的目的,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近五年在云南不同稻区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尤其是在稻菜轮作区,既实现了水稻绿色生产,又为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干净、健康的土壤环境。

1.2 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水稻前控后促栽培技术自2018年以来单独作为核心内容,已经在云南稻区示范推广面积超过6.67万hm2(100万亩),促进了云南不同稻作区水稻生产的发展,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绿色生产成效显著。

1.3 提质增效情况

与常规技术相比,水稻前控后促栽培技术亩节省水稻种子0.5 kg以上,化肥减量40%以上,化学农药减量40%以上,水稻增产20%以上,亩增收节支300元以上。2020年10月,技术完成的成果《绿色增产增效技术取得重要突破,云南优质稻实现“药肥双减”“质量双增”》在新华网、云南网、云岭先锋、《云南日报》等媒体进行了报道。

2018-2020年,3年间在曲靖市麒麟区稻田前作为蔬菜(大蒜、菜心等),技术百亩示范样板通过专家测产验收,平均亩产分别为849.90 kg、829.50 kg、719.1 kg,分别比对照增产29.2%、19.2%、15.31%,平均减少肥料用量50%,减少农药用量50%以上。

2020-2021年在丽江市永胜县三川镇,田前作为蚕豆,技术百亩示范样板通过专家测产验收。2020年平均亩产914.1 kg,比常规栽培的田块亩增产194.9 kg,增27.1%,比对照减少化肥用量42.9%,减少农药用量50%;2021年平均亩产881.82 kg,比对照减少肥料用量23.1%,减少农药用量50%以上,亩增产154.97 kg,增产21.3%。

2021年,在永胜县顺州镇冬闲田块,技术百亩示范样板通过专家测产验收,平均亩产为737.41 kg,比对照增产130.62 kg,增产21.53%,节省肥料20%,减少农药30%。

1.4 技术获奖情况

以技术为核心的科技成果“我国水稻主产区精确定量栽培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2019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技术参与的科技成果“西南水旱轮作区周年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20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 技术要点

2.1 品种选择

选用株型紧凑,生育期适中,肥料高效利用,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纹枯病,丰产性好,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稻品种。

2.2 培育壮秧

培肥苗床,达到壮秧的要求。扣种稀播。大苗移栽,常规稻每平方米秧床播35~40 g、杂交稻25~30 g;中苗移栽、常规稻每平方米秧床播40~45 g,杂交稻30~40 g;小苗移栽,常规稻每平方米秧床播45~50 g、杂交稻35~45 g。均匀播种。播种时,称种到墒,分2~3次播完,力求均匀。适龄早栽。大苗移栽地区,秧龄50~55 d;中苗移栽地区,秧龄40~50 d;小苗移栽地区,秧龄30~40 d。

2.3 合理移栽

秧苗带肥带药移栽。移栽前3~5 d,亩施8~10 kg尿素作“送嫁肥”,喷1次吡虫啉类、春雷霉素、碧护等作“送嫁药”,带肥药移栽,减少化肥、农药用量,促进返青成活。粳稻的基本苗在5.0万~5.6万苗,移栽密度2.0万~2.4万穴,每穴2~3苗,推荐株行距13 cm×26 cm(4寸×8寸);籼稻的基本苗1.6万~2.0万苗,移栽密度1.6万~1.8万穴,每穴1~2苗,推荐株行距13 cm×30 cm(4寸×9寸)。清水薄水栽插,大田整好墩1夜以上再移栽,移栽时水层保持2~3 cm,秧苗栽插入土不超过2 cm。

2.4 前控后促施肥

通常情况下,籼稻区纯氮亩用量6~8 kg,粳稻区纯氮亩用量8~10 kg,不施底肥和分蘖肥,全部作为穗肥施用,肥料可选用尿素或控释肥其中一种施用即可。如选用尿素,籼稻区亩用量13~17 kg、粳稻区亩用量17~22 kg,肥料分2次施用,其中促花肥为60%、保花肥为40%。如选用控释肥,根据纯氮用量折算实际用量,作促花肥一次性施用。

巧施穗肥。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茎蘖数达到预计穗数,拔节期叶色正常落黄,倒4叶抽出时,顶4叶叶色淡于顶3叶的田块,按照设计穗肥的用量和比例施用促花肥和保花肥;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茎蘖过多、高峰苗较多、倒4叶抽出时,顶4叶叶色浓于顶3叶的田块,降低穗肥的用量,并降低促花肥的施用比例;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茎蘖较少、高峰苗不足的田块,适当增施穗肥用量,并提高促花肥施用比例。

2.5 定量灌溉

返青期保持2~3 cm浅水层,分蘖期浅水湿润灌溉;当茎蘖数达预期有效穗数80%左右,开始撤水晒田,使群体高峰苗控制在穗数的1.1~1.3倍;幼穗分化开始至成熟期,实行湿润灌溉,干干湿湿;灌浆至成熟期,干湿交替,养根保叶至完全成熟。

2.6 绿色防控

在田埂插草耙、种植蜜源植物,田边种植芝麻和大豆等显花植物,保护如蜘蛛、寄生蜂、扑食性昆虫等天敌。应用杀虫灯、食诱剂、害虫天敌、生物制剂等农业、物理、生物措施控制害虫;使用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井岗霉素等生物农药,防治病害。

3 适宜区域

适宜前作种植蔬菜(辣椒、大蒜、冬马铃薯等)、鲜食玉米、油菜、蚕豆等农作物的稻田。

4 注意事项

了解云南稻区土壤肥力状况和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做到精准施肥和病虫害防控,尤其是前作为蔬菜的田块,视情况因地制宜确定化肥农药使用量。

5 技术依托单位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猜你喜欢
穗肥田块用量
“施肥宝” 微信小程序端设计与实现
基于时空滤波Sentinel-1时序数据的田块尺度岭南作物分布提取
不同叶龄期穗肥施用尿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不同时期施用穗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啤酒大麦科学施肥保品质
膜下滴灌水稻不同穗肥运筹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发明速递
2014年阿瓦提县机采棉脱叶剂筛选试验报告
穗肥对机插超级粳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解读与用量有关的离子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