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稻绿色高效旱种栽培技术

2022-11-22 15:48
云南农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杂交稻亩产杂交

1 技术概述

1.1 技术基本情况

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蓄水不足、干旱等因素的影响,严重影响粮食生产,迫切需要开辟稻谷生产新途径,培育新的粮食增长点。杂交水稻旱种以海拔1700 m以下、降雨早、雨热资源丰富具有陆稻种植传统的区域为重点,通过选择地势平缓、土壤肥沃、具备一定雨养且保水保肥能力的旱地,选用适宜旱种的杂交水稻品种,结合农药化肥减量措施种植水稻的一种旱作节水种稻方式。杂交稻绿色高效旱种栽培破除了水稻只能种在水田中的思维禁锢,改变了种植传统陆稻广种薄收,单产低、品质差、效益低等问题。发展杂交水稻旱种,将可发挥全国适宜地区山地生产稻谷的潜力,增加稻谷种植面积,是稳定全国稻谷生产的有效途径。

1.2 示范推广情况

近年来,云南把杂交水稻旱种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从品种选择、栽培模式、间套轮作等方面强化技术集成,并在贵州、四川、新疆等地示范推广,取得了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2021年云南全省共示范推广杂交稻旱种面积1.57万hm2(23.7万亩),是2020年(5万亩)的近5倍。从各地实收测产情况来看,杂交稻旱种平均亩产433.5 kg,是传统陆稻的2~3倍,亩产高的可达600 kg以上,与水稻产量相当。其中,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示范面积700 hm2(1.05万亩),经17个点实收测产,最高亩产627.53 kg,最低亩产333.1 kg,平均亩产548.25 kg;红河州石屏县示范面积47.84 hm2,最高亩产824.9 kg,最低亩产636.4 kg,平均亩产725.6 kg。贵州省安顺市连片旱作种植滇禾优34、滇禾优615,亩产分别达566 kg和623 kg。

1.3 提质增效情况

杂交稻旱种与传统水稻种植相比,减少了育秧、插秧等生产环节,通过覆膜保湿控草、种肥同播、间作套种等技术,可以减少化肥使用量2%左右、化学农药使用量3%左右,杂交稻旱种大面积示范亩产400 kg以上,最高亩产达600 kg,亩均产值比种植玉米增加200余元,旱种与水种相比亩节本500元以上。杂交稻旱种间作玉米,减少了山区、半山区玉米单一连片种植的规模,形成了作物多样性种植格局,可降低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的为害,且可充分发挥边行优势增加作物产量,可在不影响稻谷产量的基础上亩新增产玉米100~150 kg。水稻种植每生产1 kg稻谷至少需水1 t,而采用杂交稻旱种种植,1 t水可生产1.36 kg的稻谷,有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2 技术要点

根据杂交稻旱种对水分、养分和温度的需求规律,因地制宜确定播种时间。结合病虫害预测预报,强化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控制病虫草为害,重点是保证出苗整齐和防除杂草。

2.1 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广适、耐旱、耐瘠、抗病、分蘖力强、丰产稳产、适宜旱作的杂交水稻品种。

推荐使用杂交粳稻滇禾优615、滇禾优34、滇优35、滇优38、保粳杂2号、保粳杂3号、保两优284、保两优285等品种。

推荐使用杂交籼稻品种宜优673、宜香优2115、宜香3003、野香优油丝、野香优9901、华浙优261、明两优829、繁优609、晶优534、花优357等。

杂交稻旱种间种玉米,玉米品种可选用生育期适中、株高适中、抗性好的品种,如红单6号、云瑞62、云瑞68、正大715、宏单10号等。

2.2 备耕整地、施足基肥

杂交稻旱种宜选择地势平缓、土壤肥沃、具备一定保水保肥能力、易于农事操作的旱地或水浇地,做好整地保墒是保证出苗齐苗的关键。施足基肥,雨季来临前一次性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猪牛粪或厩肥)1000~1500 kg或商品有机肥200 kg后耕翻入土,耙平后再施水稻专用复合肥25 kg。整地要达到“平、深、细、松”,土地要深耕、平整、土块细碎(直径3 cm以下)、土层松软,无前茬作物残留农膜、未腐熟的秸秆等。坡地要开腰沟,以便于灌水和收集雨水。

2.3 播 种

杂交水稻旱种与陆稻播种一样,一般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为宜,最晚不超过6月初。播种时按干地播干种,潮地播湿种的原则进行。旱地亩播种干谷2~2.5 kg,播种前将种子摊开至1 cm左右厚度,晒种3~4 h,翻动2~3次,注意操作时不要擦伤谷壳。若需播湿种,浸种后的种子在地块透湿至25~30 cm的情况下播种(只浸种不催芽)。根据不同的海拔、地形、田块采取不同的播种方式,一般采用轻简的农机播种和无人机播种,也可人工播种。夜潮山地或坡地采取撒播、点播、打塘浅直播,无水灌溉但降雨充沛的平地多采取机直播、点播;海拔较高的“雷响田”采取旱地育苗覆膜移栽、覆膜打孔浅直播。人工播种和农机播种粳稻行距20 cm、株距12 cm左右,籼稻行距25 cm、株距15 cm左右,每点(塘)播种3~5粒,播种后盖土2~3 cm,以不露种子为宜。无人机播种后需使用旋耕机等小型农机具将种子盖入土内2~3 cm,不能露种。播种后应尽快灌水(喷水),灌水不能漫过墒面,保证土壤墒情,保证一次性出苗齐苗。杂交水稻旱种全生育期相应缩短,各地可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抓住最佳时期抢墒播种,以确保出苗齐苗和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杂交稻旱种与玉米间种,2.5~3.5 m间种2行玉米,厢宽小于3 m的台地只在外埂种2行玉米,播种行距40 cm,株距20~25 cm,玉米亩播种量一般0.5 kg左右。

2.4 规范化覆膜种植

按2 m宽开厢,保证厢面宽1.7 m,厢沟宽30 cm,厢沟深15 cm左右。选用宽2 m、厚0.008 mm的地膜,开厢铲起的土均匀撒于厢面,使得膜紧贴地面,确保膜不被风吹起,有条件的地方可使用黑色生物降解地膜。

2.5 防除杂草

杂草防除,以化学除草为主或黑色生物降解地膜抑制杂草,辅之以人工除草效果较好。一般按照“一封、二杀、三补”的原则进行。

(1)一封指播种后1~3 d内,在土地潮湿状态下,亩用60%的丁草胺150 mL+10%吡嘧磺隆20 g对水50~60 kg喷雾或拌毒土100 kg均匀撒施于土壤表面,实施播后苗前封草。

(2)二杀指苗期除草剂推荐选用“新稻笑”,其有效成分为氰氟草酯和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氰氟草酯含量为20%,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含量为6%;在秧苗2叶1心期即可使用,最佳使用时期为秧苗3~5叶期,杂草2~4叶期,杂草密度小于1000株/m2,亩用量100~150 mL;杂草4~5叶期,杂草密度大于1000株/m2,亩用量150~200 mL,对水25~30 kg均匀喷雾,可有效防除稗草、马塘、千金子、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及部分阔叶草,喷施时要避开高温时段(气温30 ℃以上),最好在上午12:00前或者下午16:00后进行,以免高温灼伤秧苗。注意“新稻笑”不能与二甲四氯钠、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等混用。

(3)三补指播种后30~40 d,根据杂草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喷补杀,此时由于草龄过大,要适当增加用药量和用水量,对难以杀灭的杂草辅以人工拔除。

2.6 巧施追肥

追肥以速效化肥为主,追肥时期和次数因气候、土壤而不同,结合降雨情况可在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追施。秧苗4叶期时,亩追施尿素和复合肥(N∶P∶K = 15∶15∶15)各10 kg,促使分蘖早生快发,控制弱小分蘖。拔节开始时亩追施尿素10~15 kg加水溶复合肥3~5 kg。始穗后视苗情慎重掌握追肥,一般在下雨后,亩施尿素3 kg+硫酸钾5 kg,也可叶面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山地旱种追施化学肥料要在降雨后土壤潮湿的条件下进行,以防干施烧苗。山地保水保肥性差,要少量多次施肥以提高肥料利用率。间种玉米可在施用农家肥作底肥的基础上,按亩40 kg玉米专用复合肥一次性施于玉米双行间作底肥后可不再追肥。

2.7 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主要预防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及稻曲病,分蘖期亩用75%三环唑30 g对水50~75 kg喷施能有效防治叶瘟病;亩用40%富士一号乳剂100 mL+40%异稻瘟净乳剂150 mL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喷施能有效防治穗茎瘟。亩用20%叶枯宁可湿性粉剂100~150 g对水50~60 kg喷雾防治白叶枯病,喷药应注意封锁发病中心,控制病害蔓延。在水稻分蘖后期、始穗期进行纹枯病防治,亩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 g对水50 kg喷雾。亩用20%井冈霉素粉剂25 g对水75~100 kg,于孕穗期至始穗期喷施可有效防治稻曲病。

害虫主要预防稻飞虱、二化螟、三化螟、黏虫及穗期稻蝽蟓,亩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0~30 g或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5 g对水50 kg可防治稻飞虱;选用氯虫苯甲酰胺、阿维·三唑磷、杀虫单等高效低毒农药可有效防治螟虫。地下害虫主要预防蛴螬、铁头蚁等,使用辛硫磷等在播种时拌毒土撒施可有效预防。

2.8 适时收获

做到“九黄十收”,适宜收割期在蜡熟末期至完熟期,根据山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采用人工或机械收割,收割前去除田块中多汁杂草及浆果类杂草,以免影响稻米品质,收获后及时晒干扬净,谷粒含水量≤14.5%入库收贮。

3 适宜区域

杂交粳稻在海拔800~1600 m、杂交籼稻在海拔1200 m以下雨热资源丰富的低海拔区,土壤有“夜潮”现象,且雨季开始较早的区域推广种植。

4 注意事项

(1)根据不同海拔和气候条件选择相应的杂交籼稻、杂交粳稻品种。

(2)加强地下害虫和杂草的防除。

(3)把握播种节令因地制宜适时播种。

播种宜早不宜迟,播种期主要根据各地气温和雨季迟早而定,即在雨季开始时播种,以满足生长期间的水分要求,一般地温达到12 ℃以上时就可开始播种,若播种较晚,无效分蘖增多,会显著减产。此外,晚播还存在抽穗扬花期遇低温或连日阴雨影响结实率的风险。

5 技术依托单位

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文山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猜你喜欢
杂交稻亩产杂交
不同施氮量下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特点
亩产超340斤!4口塘出蟹11000斤,错峰卖蟹亩产值2万元的秘籍来了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牛气冲天,亩产三千”
从“80后”变“90后”袁隆平许下这样的生日愿望
果蝇杂交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第三代杂交稻将成为杂交水稻育种发展方向
果蝇杂交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两个杂交稻新品种米质达国标一等
差一点点也算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