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茫崖镇东沟地区铜镍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2022-11-22 17:32王克瑞朵高德
中国金属通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成矿峰值

刘 祺,王克瑞,朵高德

茫崖镇东沟地区铜镍多金属矿区位于秦—祁—昆成矿域东昆仑成矿省祁漫塔格—都兰华力西期铁、钴、铜、铅、锌、锡(锑和铋)成矿带乌兰乌珠尔华力西期铜(锡)亚带上。该成矿带主要矿种类型有铁、金、砷、锑、汞、铜、铅、锌、钨、铋、钼、锡、石灰岩,成矿期可划分为华力西晚期、印支期、燕山期等,其中尤以印支晚期为主成矿期,矿床成因类型主要有热液型、火山喷气—热液叠加型、热液充填—交代型、接触交代型、矽卡岩型等。相邻区域矿床类型以矽卡岩型及热液型矿床最为常见,矿种组合以铁铜、铁锡、铁多金属组合最为常见,成矿与华力西—印支期中酸性侵入活动密切相关。

1 地质特征

矿区出露的地层有奥陶纪祁漫塔格群碎屑岩组、中基性火山岩组,晚古生代早石炭世石拐子组、大干沟组地层以及新生代第四纪早更新世、晚更新世堆积物。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南部发育褶皱构造。区内总体构造线方向以北西—北西西向为主,近南北向、北东向、近东西向次之,性质多为逆断层。

断裂构造是预查区最发育的构造形迹,共发育不同程度的断裂28条,呈北西—北西西向、近南北向、近东西向、北东向条带状展布。褶皱构造主要发育在预查区内南部,影响地层主要为早石炭世石拐子组、大干沟组。在南北向挤压应力的作用下,褶皱特征以线型等厚褶皱为主导,规模不等,枢纽走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轴面近直立,两翼倾向相反,倾角近似相等,两翼间夹角较小,为线型闭合褶皱。

区内超基性—基性侵入岩出露不多,仅在南部分布,主要岩性为蚀变辉长岩,蚀变辉绿岩。区内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分为加里东期、华力西期、燕山期,以华力西期为主。区内火山岩较发育,主要分布在莲花石山北侧,火山岩多呈夹层状分布在晚奥陶世祁漫塔格群中。变质作用以区域变质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为主,局部有少量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类主要为板岩等;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类有构造角砾岩、碎裂岩、构造片岩及糜棱岩等。

2 地球物理特征

本次物探工作共完成1:1万高磁测量70km3,1:1万激电剖面6km,1:5000高磁剖面5.2km,1:5000激电剖面4.5km。在本区完成了1:1万地面高精度磁测70km2,对圈定的1:5万高磁异常进行了加密分解,共推断断裂构造10条,圈定磁异常10处。通过工作,磁异常重显性较好,M1与C12相对应、M3与C14相对应、M5与C15相对应、C16分解为M8、M9,同时新圈定了5处磁异常(M2、M4、M6、M7、M10)。

2.1 磁场特征

工作区北部总体表现为低负磁场特征,△T值基本在-100nT~0nT之间;工区中南部和东北部总体表现为正磁异常特征,△T值基本在0nT~100nT之间。中南部局部表现为强磁异常,异常正负相伴,幅值高、梯度大,变化范围在-2100nT~10000nT之间,平均在±1000nT左右,多为条带状或串珠状,总体沿北西-北西西线性排列,推断与超基性侵入岩或火山岩有关;东北部平缓的正磁异常推断与晚泥盆世花岗闪长岩有关。

2.2 磁异常特征及解释推断

根据预查区磁异常特征圈定磁异常10处,分别编号为M1~M10。

M1异常:位于工区西北部,由两个规模较小的磁异常组成,呈北西向不规则椭圆状展布,异常长约1200m,宽度在1000m左右,面积约1.29Km2,总体北西走向。磁异常正负伴生,呈条带状,峰值400nT,正负磁异常差值较大,呈山峰状跳跃变化,化极后磁异常略往北偏移,化极上延300m处理后,该异常消失,推断主要由浅部磁性体引起。异常处地表可见角闪花岗闪长岩,千枚状板岩,根据东沟地区岩石磁物性测定结果,角闪花岗闪长岩与千枚状板岩磁性较弱。推断该磁异常由隐伏基性~超基性岩体引起。

M6异常:位于工区中部,异常长约700m,宽约300m,面积约0.2Km2,北西走向。正磁异常主要表现为长条状,峰值达600nT,北侧伴生负磁异常,呈条带状,峰值-200nT。化极后磁异常略往北偏移,化极上延300m处理后,该异常不明显,推断主要由浅部磁性体引起。异常区主要分布千枚状板岩,根据磁物性千枚状板岩磁化率为125×10-54πSI,表现为弱磁性特征,该磁异常可能为AP3-SB4隐伏引起。

M7异常:位于工区中部,呈北西向不规则椭圆状展布,异常长约1800m,宽度在900m左右,面积约1.16Km2,异常规模较小。磁异常正负伴生,呈条带状,峰值在-600nT~850nT,正负磁异常差值较大,呈山峰状跳跃变化,化极后磁异常略往北偏移,化极上延300m处理后,该异常区仍表现为相对高磁异常,推断磁性体埋深较大。异常区主要分布祁曼塔格群玄武安山岩、蚀变安山岩夹岩屑杂砂岩,推断异常由基性火山岩引起。

M8异常:位于工区东部,异常长约4000m,宽约700m,面积约2.7km2,整体北西走向。磁异常正负伴生,正磁异常由多个长条状异常组成,一般峰值可达2000nT以上,个别单点峰值可达10000nT以上,北侧伴生负磁异常,由多个长条状磁异常组成,峰值-1400nT,正负磁异常差值较大。化极后磁异常略往北偏移,化极上延300m处理后,该异常区仍表现为相对高磁异常,推断主要磁性体埋深较大。异常区主要分布辉长岩,分析该异常主要由基性—超基性岩引起。

M9异常:紧邻M8异常南侧展布,异常长约2600m,宽约900m,面积约1.79Km2,近北西走向。磁异常正负伴生,磁异常峰值在2000nT~1200nT,正负磁异常差值大。化极后磁异常略往北偏移,该异常区仍表现为相对高磁异常,推断主要磁性体埋深较大。异常处于辉长岩分布区,分析该异常主要由基性-超基性岩引起。

M10异常:位于工区东部,异常长约2000m,宽约900m,面积约1.65km2,近北西走向。磁异常表现为大面积的正磁异常中出现少部分负磁异常,化极后磁异常略往北偏移,化极上延300m处理后,该异常表现为正磁异常,推断主要由深部磁性体引起。

M1~M10异常多呈带状或串珠状,整体北西南东向展布。10处异常处于区域内北西南东向展布的宽大构造破碎带内,推断6处磁异常为基性超基性岩浆沿该构造破碎带侵入或喷出引起。

3 地球化学特征

2013年~2018年通过对AS4-1、AS4-4、AS4-5、AS4-6等4处1:5万水系异常利用1:1万土壤(地质)剖面测量进行加密分解,线间距200m为主,点距20m,在平面上圈定出6处土壤综合异常。异常重现性好,与2011年原水系异常相对应。其中在AS4-1异常区内圈定了1处综合异常,即AP1Cu(Ni、Zn、Cr、Co)综合异常;在AS4-4异常区内圈定了1处综合异常,即AP2Ni(Zn、Cu、Au、Co)综合异常;在AS4-5异常区内圈定了2处综合异常,即AP3Au(As、Ag、Pb、Zn)综合异常、AP4Au(As、Pb、Cr、Ni、Ag)综合异常;在AS4-6异常区内圈定了2处综合异常,即AP5Zn(As、Pb、Au、Ag)综 合 异 常、AP6Ni(Co、Cr、Au、Cu、Zn)综合异常。

3.1 AP1Cu(Ni、Zn、Cr、Co)综合异常

该异常主元素为Cu,组合元素为Ni、Zn,伴有Cr、Co等弱异常,面积为0.32km2,异常呈长条状,北西—南东展布,各元素套合相对较好,Cu、Ni、Zn、Cr具内、中、外三级浓度分带,Co具外、中二级浓度分带。Cu峰值为507×10-6、Ni峰值为1672×10-6、Zn峰值为464×10-6、Cr峰值为2779×10-6。该异常位于预查区北部,出露地层为奥陶纪祁漫塔格群中基性火山岩组中段地层。

3.2 AP2Ni(Zn、Cu、Au、Co)综合异常

该异常主元素为Ni,组合元素为Zn、Cu、Au、Co,面积为1.044km2,异常呈长条状、椭圆状,北西—南东展布,各元素套合相对较好,均具内、中、外三级浓度分带。Ni峰值为1924×10-6、Cu峰值为362×10-6、Zn峰值为2238×10-6、Au峰值为50.6×10-9、Co峰值为259×10-6。该异常位于预查区西部,出露地层为奥陶纪祁漫塔格群中基性火山岩组中段及上段地层。

3.3 AP3Au(As、Ag、Pb、Zn)综合异常

该异常主元素为Au,组合元素为As、Ag,伴有Pb、Zn异常,面积为5.596km2,异常呈长条状、椭圆状,北西—南东展布,规模大,强度高。Au、As、Ag元素套合相对较好,各元素均具内、中、外三级浓度分带。Au峰值为1880×10-9、As峰值为41223×10-6、Ag峰值为3171×10-9、Pb峰值为2905×10-6、Zn峰值为10838×10-6。常位于预查区中部,出露地层有奥陶纪祁漫塔格群火山岩组、碎屑岩组地层及早石炭世大干沟组地层为主。

3.4 AP4Au(As、Pb、Cr、Ni、Ag)综合异常

该异常主元素为Au,组合元素为As、Ag,伴有Pb、Cr、Ni异常,面积为2.319km2,异常呈长条状、椭圆状,北西—南东展布,规模大,强度高。各元素套合相对较好,各元素均具内、中、外三级浓度分带。Au峰值为2350×10-9、As峰值为31819×10-6、Ag峰值为3200×10-9、Pb峰值为11236×10-6、Cr峰值为2506×10-6、Ni峰值为2329×10-6。该异常位于预查区中部,出露地层有奥陶纪祁漫塔格群火山岩组、碎屑岩组地层及早石炭世大干沟组地层为主。

3.5 AP5Zn(As、Pb、Au、Ag)综合异常

该异常主元素为Zn,组合元素为Pb、Ag,伴有Au、As异常,面积为3.524km2,异常呈长条状、椭圆状,北西—南东展布,规模大,强度高。各元素套合相对较好,各元素均具内、中、外三级浓度分带。Zn峰值为3151×10-6、As峰值为7390×10-6、Pb峰值为1377×10-6、Au峰值为185×10-9、Ag峰值为2037×10-9。该异常位于预查区中南部,出露地层有奥陶纪祁漫塔格群火山岩组、早石炭世石拐子组地层为主。

3.6 AP6Ni(Co、Cr、Au、Cu、Zn)综合异常

该异常主元素为Ni,组合元素为Co、Cr、Cu,伴有Au、Zn异常,面积为5.003km2,异常呈长条状,北西—南东展布,规模大,强度高。Cu、Ni、Co、Cr套合较好,除Co元素外其它各元素均具内、中、外三级浓度分带。Ni峰值为2294×10-6、Cr峰值为3537×10-6、Co峰值为136×10-6、Au峰值为471×10-9、Cu峰值为775×10-6、Zn峰值为1745×10-6。具体特征。该异常位于预查区南部,出露地层有奥陶纪祁漫塔格群火山岩组、早石炭世石拐子组地层为主。

4 围岩及其蚀变

含矿围岩主要为千枚状板岩、千枚岩、粉砂质板岩、岩屑长石砂岩、辉长岩、橄榄辉石岩、白云岩、变安山岩等,矿(化)体与围岩界限不明显。围岩蚀变广泛发育,类型主要有碳酸盐化、硅化、高岭土化、绢云母化,矿化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孔雀石化、黄铜矿化等。硅化则以晚期石英细脉呈网脉状发育于构造角砾岩及其两侧岩石中,绢云母化普遍分布。褐铁矿呈隐晶质粉末状集合体,它形—不规则粒状,主要呈稀疏浸染状分布于脉石矿物中或交代黄铁矿产出。黄铁矿呈星点状、团块状、稀疏浸染状分布于脉石矿物中。黄铜矿以脉状、浸染状分布于岩石裂隙中发育的方解石脉、石英脉中。

5 矿床成矿类型

预查区位于秦—祁—昆成矿域东昆仑成矿省祁漫塔格—都兰华力西期铁、钴、铜、铅、锌、锡(锑和铋)成矿带(Ⅲ11)乌兰乌珠尔华力西期铜(锡)亚带(Ⅳ11)上。区域上矿床类型多为构造蚀变带型。通过本次预查工作,在区内圈定出了多条构造蚀变带,在构造蚀变带中发现金矿(化)体3条、铜矿(化)体3条,矿(化)体均与构造蚀变带有关,初步确定矿床成矿类型为构造蚀变带型金、铜矿。

6 找矿前景分析

区内主攻矿种为铜镍硫化物矿、金矿,现对其找矿前景分析如下:

6.1 铜镍矿

通过开展1:1万土壤剖面工作,预查区内圈定了以铜为主元素的综合异常1处(AP1),以镍为主元素的综合异常2处(AP2、AP6),通过1:1万高精度磁法测量,圈定了磁异常10处,其中M9与AP6相对应吻合。经查证,AP1、AP2异常内均无铜镍矿化线索,AP6异常内共发现铜镍矿(化)体3条(M6、M7、M9),其中铜品位0.11×10-2~3.51×10-2、镍品位0.11×10-2~0.17×10-2,品位较低,规模较小,均由单个工程控制,含矿岩性为辉绿岩及蛇纹岩边部。针对M6(Cu)矿体利用13ZK001进行深部验证,未发现矿化线索。

目前认为,辉绿岩及蛇纹岩隶属于祁漫塔格蛇绿混杂岩带的一部分,普遍来说,蛇绿混杂岩带不具有形成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成矿条件、并且区域尚未发现较好的铜镍硫化物矿事实。综上,预查区内寻找铜镍硫化物矿前景不大,不具有近一步工作的价值。

6.2 金矿

6.2.1 地质条件

预查区出露的地层以祁漫塔格群地层为主,构造发育,展布方向以北西向—北西西向为主,目前已发现的金矿(化)体均分布于蚀变安山岩与碎屑岩接触部位的矿化蚀变带内。

6.2.2 地球化学异常

通过1:1万土壤剖面工作,圈定了以金为主元素的综合异常两处(AP3、AP4),异常规模大,强度高,Au峰值为2350×10-9。经查证,为矿致异常。但部分异常还未查证,需近一步工作。

6.2.3 已有的成矿事实

通过查证,在AP3异常内,圈定了4条金矿(化)体,平均 品 位0.34×10-6~5.04×10-6,真 厚 度0.37m~1.61m,长100m~315m,具有一定的规模。目前针对金矿(化)体,控制程度不够,深部延伸及规模不明确。

综上,初步确定该区金矿为构造蚀变岩型,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需进一步工作。

猜你喜欢
成矿峰值
犊牛生长发育对成年奶牛高峰奶产量和峰值日的影响
青海省柴北缘成矿带矿床成矿系列
云南省民用汽车保有量峰值预测
中亚成矿域西部巴尔喀什—准噶尔成矿带晚古生代成矿作用大爆发
内蒙古宝音图隆起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