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技术及推广应用

2022-11-22 23:52王义峰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玉米种子玉米农业

王义峰

(齐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齐河县技工学校),山东 齐河 251100)

我国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国,有着悠久的农业发展进程,玉米成为重要的农作物种类,有着不断增加的市场需求,从而促进种植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农业现代化技术发展体系下,玉米种植区域持续拓展,特别是在吉林农业经济建设过程中,玉米已经成为该省农业发展的核心领域。要在农业种植生产中不断提升农业的产量与质量,创建该省玉米的品牌形象,务必要科学应用玉米种植技术。所以,有关部门要密切关注玉米技术推广应用效果,充分保障农户群体的经济收益,从而实现当地农业长期可持续性发展。

1 玉米种植的技术要点

1.1 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

在每年未进行玉米播种时,农业技术工作人员需要实地勘测玉米种植区域,深入了解相关耕地的具体情况与实际特征,优选有着更强环境适应能力、稳定生长特点以及成熟的玉米种类。譬如,在吉林省舒兰市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与充足的光照条件,所以在选择玉米种植品种时,要深入分析当地的光热资源与土壤情况,筛选最佳的玉米品种,并且进行科学的种植活动。

1.2 保证玉米种子的质量

玉米种子的质量会对其长苗率产生直接性作用,当玉米种子没有更高的成苗率时,即便选择最理想的玉米种植技术,还是难以提升玉米产能。在筛选玉米种子时,需要结合所在耕种区域的实际情况;当完成玉米选种后,务必要全面检测玉米种子质量,由于很多玉米种子会出现病菌问题,或者发霉现象等,要是难以快速筛除此类不良的玉米种子,势必会对玉米种子的成苗率产生明显的破坏性,从而会减少玉米的产量。有效控制湿度环境,这是保障玉米种子整体发芽率的重要技术举措。在玉米播种的前几天进行晒种操作,选择专业机械进行拌种与包衣处理。要做好上述的操作流程,才会更好地保障玉米种子有着很高的成活率。要提升玉米种子成活率,这仅是在一个方面上对玉米产量带来保证,并且环境要素会对玉米种子组织产生显著作用,譬如土壤影响因素、温度影响因素以及湿度影响因素等。因此,在未进行玉米种植活动之前,相关农业技术工作人员需要对其土壤中的水分参数、环境条件以及温度情况等进行有效测量活动,从而高效保障玉米种植环境对其成长产生的促进作用,最终会提高玉米种子的成活率。

2 玉米种植技术

2.1 品种选择

现在农业市场中有着多元化的玉米种类,同样会体现出差异化的玉米市场需求情况,要在未进行玉米种植时明确其品种。首先是让玉米种植户优选具有质量保证与稳定生长效果的玉米品种,在减少玉米种植风险的前提下,充分保证玉米产能。当选择全新玉米品种之前,务必要深入做好有关的市场调研活动,高效获取实际的玉米种植需求及其条件,不能出现选种的盲目性问题。其次是考虑到吉林省有着肥沃的农业土壤资源,所以要选择和当地土壤环境具备匹配性的玉米品种,能够让有关种植土壤可以给玉米的生长提供充分所需的营养物质。最后是分析吉林省有着分明的四季情况,以及冬冷夏热的气候条件等,在玉米选种时,同样是考虑当地的气候与降雨条件,以及温湿度的改变现象等,从而会产生最大化的玉米种植经济收益。

2.2 整理地块

玉米在种植时有着相对较高的土壤环境需求,为了更好地满足玉米生长的实际需要,玉米种植户要对种植区域展开调整处理。首先是要优选肥沃的土壤,并且检测土壤中的营养成分,选择农业机械设备翻耕土壤,要敲碎结块的土层,不断提升土壤的透气性能。其次是需要结合其实际的营养情况施加底肥。一般而言,这是要选择动物粪便作为核心的基肥成分,通过堆积发酵后灭除虫卵与病菌;需要有效控制积肥使用量,在为玉米植株提供所需养分时,不能超过土地的肥料承载力。最后是要将土壤中出现的大型石块或者植物根茎等进行及时且必要的清除。

2.3 种子处理

这是玉米种子的核心技术领域,采用科学的处理方式,既会有效防治病虫害问题,同时能够增强玉米种子的出芽率,从而保障玉米种植的产能。首先是要高效筛选玉米种子,去除病态或者发霉的玉米种子,以此保障玉米种子的发芽率。然后是在玉米种子发芽的7天以前,要进行晒种处理,能够降低玉米的湿度情况,把玉米种子暴露在阳光中暴晒约4 a。最后是选择硫酸铜溶液展开玉米包衣处理,从而提升玉米种子的抗病虫害性能。

2.4 合理播种

玉米的播种质量和其产量间有着紧密的关联性,在使用玉米种植技术时,需要玉米种植户考虑到当地实际的种植情况,从而进行科学的播种活动。首先是利用农业机械进行玉米的大面积播种作业工作,既能够保障玉米播种的品质,同时会显著节约人力资源,有效控制农业生产成本。然后是在即将播种时留意天气状况,一般而言,要优选晴朗天气进行玉米的播种活动,这会保障玉米种植的出芽率。并且理想的播种温度范围是7 ~11℃,玉米种植户要实时掌握天气情况,以此有效控制玉米播种时段。最后是考虑到不同的玉米品种存在差异化的生长所需环境,其中包括玉米的种植密度技术要求、播种深度技术要求以及播种时间技术要求等。玉米种植户要从整体层面上进行深入考虑,选择最佳的玉米播种方式,从而产生更好的玉米播种水平[1]。

2.5 灌溉管理

玉米在生长时有着很高的水分需求,玉米种植户要想加快玉米的生长速度,就需要做好玉米灌溉管控工作。首先是考虑到处于不同生长阶段中的玉米有着差异化的需水量,譬如玉米在大喇叭生长时期有着较高的需水量,要让玉米种植户在灌溉时参考当地实际的降雨情况,高效管理灌溉用水量。如果处于当地干旱时期,一定要保证玉米种植的灌溉需水量。然后是玉米在灌浆期成为其品质保障的核心时段,在此阶段中要做好灌溉管控工作。最后是伴随农业科技的迅速发展,已经渐渐出现多样化的灌溉技术体系,玉米种植户能够选择领先的灌溉技术方式,譬如现在主流应用的滴管灌溉技术等。要将相关的水分直接输送至植株根部区域,既能够节约淡水资源,同时控制农业生产成本,并且明显提高灌溉效率[2]。

2.6 施肥管理

玉米在生长时离不开肥料提供的所需营养成分,其中包括大量的氮磷钾肥料,如果想要获取预估的种植经济效益,需要玉米种植户密切关注其施肥管控工作。首先是在未展开玉米种植活动时,考虑到相关土壤的实际情况进行底肥施加工作,主要是用动物粪便或者秸秆物质,不断增强玉米种植土壤的肥力效果。然后是玉米在不同种植时期中有着差异化的肥料需求量,譬如,玉米处于孕穗时期与花穗时期时存在较高的肥料用量,玉米种植户务必要做好追肥活动,主要施加磷钾肥料,在减少病虫害时能够增加玉米产量。最后是要高效体现出肥料产生的种植价值,同时要做好玉米田间管护活动,以定期的方式优选人工除草模式,降低化学药剂使用时给玉米质量产生的负面影响[3]。

2.7 病虫害防治

伴随社会公众持续增强的健康观念,人们已经日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在此大发展环境中,玉米种植户在进行玉米病虫害防治时,需要积极使用生态防治技术,从而降低环境污染问题,更好地保证玉米的质量安全性。首先是选择农业防治技术,这是借助于农业技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譬如选择科学轮作手段、施肥管控手段以及有效灌溉手段等。比如在施肥时尽力优选腐烂有机肥料与生物有机肥料等,严禁选择化学肥料。从而会在有效预防病虫害问题时能够保障玉米质量。然后是选择物理防治技术,重点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比如蛀虫问题、红蜘蛛问题以及玉米螟虫问题等,现在最主流的物理病虫害防治方式是采用灯光诱杀手段。利用玉米害虫具有趋光性的特点,从而对它们进行大量的诱杀;采用清洁的太阳能,在节省宝贵能源的同时,可以产生较为明显的杀虫作用。最后是选择化学防治技术,重点采用低毒无害的化学药剂,及时展开病虫害防治工作,主要用于黑粉饼防治工作,斑病防治工作以及纹枯病防治工作等。

3 玉米种植技术推广思路

3.1 加强基层宣传

玉米种植业成为吉林农业的核心领域,如果想要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目标,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作用,在应用玉米种植技术时,有关主管部门需要提升基层宣教工作的开展效能。首先是要进行当地媒介资源的整合,譬如涵盖广播节目方面、电视节目方面、报纸期刊方面以及新媒体方面等。从综合层面上强化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作用,让玉米种植户更加深入地了解新技术对玉米健康成长带来的重要效果,从客观层面上消除对玉米种植物应用技术的抵触心态。然后是组织玉米新技术推广工作团队,并且要深入到农村玉米种植的基层领域中,要和玉米种植户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借助于新技术高效解决玉米种植户在农业生产时出现的问题,从而会使玉米种植户了解到相关种植技术的优越性。最后是组织农业专家深入到吉林省玉米种植活动中,根据实际玉米种植情况选择专业性的技术推广模式,在更大化层面上体现出玉米种植技术产生的重要生产力作用[4]。

3.2 提升人员素质

在进行玉米种植技术推广过程中,推广工作人员会起到主体作用,他们的能力素养和推广效率间存在紧密的关联性。有关部门需要强化推广团队的建设水平,持续提升推广人员的整体能力素养,打造高层次的推广技术工作队伍。首先是要向高校与社会广泛招聘推广工作人员,不断提升他们的薪资待遇和入职条件,要求相关推广工作人员要有着相应的专业水平、工作素养以及职业能力等;要爱岗敬业,并且具有服务观念。然后是以定期的方式进行推广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主要的培训内容涉及到岗位技能方面、玉米种植方面、前沿技术方面以及职业素养方面等,采用综合性的培训方式,从而会促进推广工作人员综合能力的均衡化发展。最后是考虑到推广工作人员主要在玉米生产一线开展相关的推广工作,在艰苦工作环境中有着较高的工作强度,所以要让相关主管部门适度提升他们的工作待遇,增强工作吸引力与员工的稳定性,防止推广技术人员出现流失问题[5]。

3.3 加大资金投入

要想提升玉米种植技术的应用效能,需要提供相应的资金,要考虑到玉米种植活动的重要性与独特性,有关主管部门不断提升相应的资金投入量。首先是参考推广工作需求的各类硬件设施,能够以专项资金使用方式进行采购活动,譬如车辆方面、仪器装置方面、计算机方面以及笔记本电脑方面等,能够保证提供齐全的资源,为技术的全面推广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然后是要积极争取当地的财政扶持,不断提升资金的管控效能,保障资金有着合理的用途,防范资金出现浪费问题。最后是需要政府创建合理化的惠民举措,能够给玉米种植户带来相应的技术补贴,从而提高玉米种植户对新技术应用的主观积极性。

3.4 设置试验

在未进行玉米种植活动时,需要选择一部分耕地用于玉米试验田,由专业的玉米技术工作人员进行实时观察,获取玉米种植监测的各类指标。在监控试验田过程中及时收集各类数据信息,并且进行整理与汇总,在此基础上展开研究活动。以此确定玉米发芽率与成活率的核心影响因素,并且提出有效的解决举措,从而创建最佳的玉米种植技术体系。有关管理部门务必要对玉米种植技术展开规范化处理,需要技术工作人员快速纠正在玉米种植时出现的问题,关注玉米种植的所有流程,并且解决其中出现的错误,要高效应用玉米种植技术。在玉米种植技术推广时,务必要对重点内容进行解析,同时要和玉米种植户进行有效交流,以此更好地保障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效果。

4 结束语

总之,玉米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品种,玉米产量与质量会对农业经济建设带来重要的影响。应用新型玉米种植技术会增加玉米产能,同时会让农户增收。有效推广玉米种植技术,这是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核心领域。因此务必要做好玉米种植技术的精准推广工作,使更多的玉米种植户掌握先进的玉米种植技术,并且应用在实际的玉米生产中,从而才会实现玉米增收增产的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玉米种子玉米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不同条件下对济宁地区玉米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贮藏中玉米种子活力与寿命的问题
关于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标准的探讨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低浓度克·酮·福美双利于玉米出苗和幼苗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