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引领下劳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2022-11-22 15:06姜黎柳
校园英语·月末 2022年9期
关键词:五育并举教学渗透劳动教育

摘 要:高中英语教学中,基于劳动教育实施的背景及意义,教师应充分挖掘与利用英语教材、试题、报刊等素材中显性与隐性的劳动教育元素,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增长劳动知识与技能,培养劳动情感与态度,并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将来成为新一代高素质劳动者。

关键词:五育并举;劳动教育;高中英语;教学渗透

作者简介:姜黎柳,福建省明溪县第一中学。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了劳动教育目标和内容,明确了三类劳动教育(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服务性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定位,明确了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由此可见,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积极的劳动态度、培养必备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缺乏在课堂渗透劳动教育的意识。因此,深入思考和探究如何使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成为劳动教育的工具和载体,能够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对劳动教育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进行研究,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传授学科知识完成育人任务,引领学生将学科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融合,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以及学会与人相处。劳动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形成良好的品德素养,因此劳动教育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结合高中英语教学的特点进行劳动教育渗透是切实可行并富有特色的。

二、劳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一)劳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的目标

劳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在思想上认知劳动的重要性,对劳动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形成以热爱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将来成为一名爱劳动、勤劳动和善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二)劳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的途径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素材,包括教材、试题、报刊、名著、音乐和电影等,适时适当地将劳动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实现传授英语知识和渗透劳动教育的融合。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或观察,用英语分享劳动过程、介绍劳动心得、弘扬劳动意识,提高英语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逐步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1.挖掘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元素。高中英语教师应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元素,整合利用單元主题语境中涉及劳动教育的素材,如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三册第五单元“金钱的价值”,正是培育学生正确劳动观的范本之一。本单元首先通过清洁工拾金不昧的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劳动创造价值的思考,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阅读部分根据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改编的剧本,作品宣扬崇尚劳动,批判不劳而获的腐朽思想。这些素材体现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热爱劳动和崇尚劳动的观念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学生的心田。

再以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青少年生活”为例。本单元的“Opening Page”中引用亚里士多德的名言“Good habits formed at youth make all the difference.”,意思是:青少年养成的好习惯能让人受益终身。这引发学生思考在青少年时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工作习惯,其中包括热爱劳动的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态度。Listening and Speaking板块以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说明个人爱好,其中加入志愿者俱乐部是为了帮助别人,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帮助别人可以使自己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在教材中,学生可学习不同劳动方式的口语表达,如种树、帮助老人、打扫公园和指路等,认识到任何一种平凡而普通的劳动,因为对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而伟大,我们必须尊重所有劳动者。Reading and Thinking板块,Adam叙述了新生面临的三个挑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刚从初中进入高中的新生要向Adam学习,思考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克服困难和应对挑战,树立奋斗目标,理解劳动创造价值,脚踏实地地过好高中生活的每一天。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板块旨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名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和副词短语的形式和意义后,能够将其运用到语篇中,使语言表达更加充实、生动和准确。第三个练习的文本涉及劳动态度的培养,要让学生们明白,生活中要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易,我们要努力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Reading for Writing部分主要帮助学生学会回复建议信,涉及帮助他人的劳动态度、助人为乐的价值观。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单元Assessing Your Progress板块的Project部分是一个综合性的项目活动,本单元要求学生建立一个学生社团,目的在于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为学生的人生规划奠定初步基础,同时考查学生是否具备创建社团的能力。

2.利用高考试题中具有劳动教育元素的内容。近年来,不少高考英语试题涉及劳动教育。例如,2022年新高考全国Ⅰ卷的阅读C篇讲述一家慈善机构发起让养老院老人养鸡以缓解孤独的项目,文章告诉我们老人通过劳动能够缓解孤独感、获得成就感和提升幸福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劳动使人快乐。2021年新高考Ⅰ卷的阅读B篇介绍一名兼职乐谱翻页师的工作内容,激发学生积极面对生活的情感,传达要认真对待工作的态度。2020年高考全国Ⅱ卷的书面表达,要求学生描写一次采摘活动中农场的情况、采摘过程和个人感受,巧妙地将劳动教育融合到英语写作中。通过对高考试题的研究,思考其对课堂教学的反拨作用,挖掘试题文本中含有劳动教育元素,利用图片、音像等多种资源,让学生体会劳动创造价值,劳动使人快乐,珍惜劳动成果。

以2021年新高考全国Ⅰ卷读后续写为例,教师应深挖高考试题中涉及劳动教育的元素,培养学生积极的劳动态度。文本标题是“母亲节的惊喜”,主题是家庭亲情和劳动教育。文章中说,双胞胎Jeff和Jenna想在母亲节给母亲准备早餐作为惊喜,但因为缺乏劳动经验,反而把厨房搞得一团糟。事件的发展体现了主人公的情绪变化,劳动教育可这样渗透。刚开始,双胞胎Jeff和Jenna想在母亲节给母亲准备早餐作为惊喜,这时他们的情绪是兴奋的,此处涉及劳动情感,可以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并培养家庭责任感,意识到家务不是一个人的事,要共同承担。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节,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在节日当天亲自动手为父母准备一份惊喜。刚开始,双胞胎认为做早餐没什么,因为他们先前看过妈妈做早餐,自认为知道怎么做,所以表现得很自信,这里涉及劳动态度,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劳动需要动手实践,知道怎么做与自己动手做是两回事。他们早上六点安静地去厨房煮粥和做法式土司,一切进展顺利,这里体现了劳动态度,可以让学生明白双胞胎的体贴,因为妈妈还在睡觉,所以他们两人悄悄下楼以免打扰妈妈。可是,第一次烤面包时,锅太热,面包烤焦了,调小火力后,面包烤好了,这时双胞胎认为一切还在控制中。这里涉及劳动技能,因为不是专业厨师,所以不要求把早餐做得多好吃,但是要知道基本的劳动知识与技能。第一次做难免失败,反思原因并改进,下一次就会做得更好。但是不久后,他们便遭遇失败,他们煮的粥溢出,把火熄灭,迅速关气,因此炉具弄得一团糟,Jeff清理炉具却不小心摸到火炉,发出痛苦地大叫,Jenna让Jeff把手放进冷水中。这时,他们的情绪发生明显变化,从积极转为消极,他们开始恐慌。这里涉及劳动知识、劳动态度和劳动技能。粥溢出要关火,否则易引起火灾,可见双胞胎有一定的安全意识,清理炉具让我们意识到干净卫生的厨房是食品安全的必要条件,但是Jeff烫伤了,这说明在清理厨房的过程中要特别小心,以防烫伤。烫伤后如何处理涉及急救技能,将烫伤的部位放在流动的冷水中或浸入冷水里,是急救常识。最后,因为注意力转移,面包烤焦了,他们非常失望。这里涉及劳动技能,告诉我们做事要专心,不能一心二用。阅读与理解文本后,开始构建续写框架,列出寫作思路。续写第一句是双胞胎很失望,这时父亲出现了。他为什么在厨房出现呢?是因为听到楼下孩子们做早餐的声音?闻到了烤面包的焦味?或者也想给母亲做早餐?看到厨房的场景,他的想法是什么?他可能责备双胞胎将厨房弄得一团糟,也可能先帮助Jeff处理烫伤,再将厨房收拾干净。这些都可以续写第一段的内容。续写第二段首句说,双胞胎带着早餐上楼叫醒妈妈。早餐是哪儿来的?可能是父亲亲自动手做的,也可能是父亲指导孩子们做的,甚至可能是因为意识到无法完成早饭去外面买的。第二段开头给出的句子说双胞胎带早饭上楼并把妈妈叫醒,这时父亲在哪里?在做什么?可能还在楼下收拾厨房,可能回去房间装睡或者跟在孩子们身后一起给妈妈惊喜。母亲看到早餐后要描述妈妈对孩子行为的回应,她的所感、所想、所说、所做是什么。呼应文章的标题,一定有惊喜,还可以有兴奋、感动,认为孩子们长大了,会体贴妈妈了,夸赞他们是好孩子,以他们为傲。文章的结尾可以构建一幅美好的画面,也可以升华文章主题,彰显家庭亲情或者劳动使人快乐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劳动改进的过程、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以及感恩父母平日的辛劳,实现劳动教育的有效渗透。

(三)劳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的作用

通过对教材语篇的教学,学生不但学习了英语知识、语言技能,还体会到在劳动过程中应精益求精、严谨专注、追求卓越,不但可以凸显自身的价值和意义,还可以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卓越的贡献。正是这些劳动者勤劳的品质、智慧的心灵、高尚的人格带给世界无限的美好。

三、劳动教育渗透到高中英语教学中带来的启示

在“五育并举”的引领下,高中英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尤其是教材中每个单元中的Project部分,通过日记、海报、测试、演讲、征文和社团活动等方式,加强对劳动教育教学的渗透,将学科知识与劳动教育相融合,构建劳动教育的英语素材库,从而让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华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元素[J].英语画刊(高中版),2021(1):127-128.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五育并举教学渗透劳动教育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