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管理三要点

2022-11-23 02:41
西北园艺(综合) 2022年3期
关键词:晚疫病棉被坐果

高 扬

番茄是喜温、喜光、耐肥、半耐旱作物,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是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难度大、 产量高、 效益好的一茬, 从播种(9 月上中旬)到拉秧(次年6 月中下旬), 生产周期10个月, 收获期5 个月。 针对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长生产周期带来的温度、 水分、 病害等决定生产成败的管理问题, 笔者总结了3 项管理技术要点。

1 温度管理

日光温室白天增温靠棚膜和光照, 晚上保温靠后墙和棉被,湿棉被保温性降低一半,旧棚膜透光率降低一半甚至更多。 温度管理应晴天高,在适温上限;阴天低,在适温下限;前半夜高,后半夜低。

1.1 管理依据

1)三基点温度。 番茄生长发育最适合温度20~25 ℃;生长发育最低温度 10 ℃;生长发育最高温度35 ℃;最适合的地温18~23 ℃。

2)幼苗期温度。 白天 20~25 ℃,夜间 10~18 ℃, 长期处于15 ℃以下会导致花芽分化不良, 高于30 ℃则会出现徒长。 最适地温20~23 ℃, 低于 13 ℃, 根的生长机能下降; 低于6~8 ℃,根系停止生长。 一般在气温 20~25 ℃、地温18~23 ℃环境下,幼苗生长快而粗壮。

3)开花结果期温度。开花期白天20~25 ℃、夜间15~20 ℃为最适宜温度,低于15 ℃不能正常开花,易落花。 若昼温高于35 ℃或夜温高于20 ℃,则开花结果不良,易落果。

结果期白天 25~28 ℃、 夜间 10~18 ℃为最适宜温度。若低于15 ℃或高于35 ℃,则影响坐果、果实膨大、果实着色。 19~24 ℃有利于果实着色,高于30 ℃或低于15 ℃不利于果实着色。高于35 ℃,番茄红素不能形成。

1.2 管理措施

1)开花结果期。采用“四段变温管理”,温室内上午温度保持在25~28 ℃(目的是促进光合作用), 下午温度保持在25~20 ℃(目的是抑制光呼吸), 前半夜温度保持在 20~13 ℃(目的是促进光合产物运转), 后半夜温度保持在12~10 ℃(抑制呼吸消耗)。 此期温室内土壤温度应保持在15~20 ℃,不可低于10 ℃。次日揭帘前,若温室内气温不足12 ℃,下午应提前0.5~1 小时盖上棉被升温,若气温高于14 ℃,下午则可推迟0.5~1 小时盖棉被。

2)连阴、雪、雨、雾天气。 以保温、增光和降湿为主,加盖防雨雪塑料薄膜,保持棉被干燥;切忌不揭棉被,可晚揭早盖争取散射光,使温度尽可能接近作物生长的适温下线; 中午12:00到下午2:00 短时间开小缝放风10~15 分钟,降低棚内湿度。

连阴天、雨雪天、大雾过后的晴天,管理重点是保苗防死秧。这种天气出现后,棚内秧苗容易发生萎蔫,甚至造成死秧。 应对措施:首先用棉被遮阴(中午2~3 小时内,人为降低温室棚膜1/5~/1/4 透光率),让室内温度缓慢上升,此时不可通风, 以免因为过度降温而加剧秧苗失水萎蔫; 其次是叶面喷清水, 待植株恢复正常生长后, 叶面喷施0.5%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混合液,盖棉被的时间视天气状况决定,连阴天、雨雪天连续3 天以上的遮阴1 天, 连续7 天以上的遮阴2 天,连续10 天以上的遮阴3 天。

2 水分管理

2.1 管理依据 番茄根系发达, 吸水力强,属半耐旱性蔬菜,土壤湿度以60%~80%、空气相对湿度以45%~65%为宜。 发芽期需水量大,播种后要求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80%以上,幼苗期保持在65%~70%;结果期土壤相对含水量要达到75%以上,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50%~65%为宜。

番茄果实体积和质量的增长呈S 形曲线,即经历坐果后缓慢增长期(10~15 天)、迅速膨大期(20~25 天)、增长减慢着色成熟期(10~15天)3 个阶段。 迅速膨大期内果实生长量占全生育期的65%以上,是光、热、水、肥敏感期。

2.2 管理措施 幼苗期营养体小, 需水量少,根系小,吸收力差,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定植后到第1 穗果实迅速膨大前不浇水,临界水在第 1 穗果坐果后 10~15 天。 2 月份以后,每15~20 天膜下浇1 次水,全生育期坐果8层,浇水 9~10 次。

3 病害管理

3.1 管理原则

1)农业防治。 选择抗病品种,培育壮苗,控制环境湿度(尤其是夜间湿度),轮作倒茬,地面全覆盖(减少地面蒸发,降低湿度)。

2)物理防治。采用防虫网避虫,用银灰膜避蚜,用黄板诱杀蚜虫和白粉虱。

3)化学防治。 使用药剂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比如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 4285)、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8321)要求,首选烟雾剂,次选粉剂,后选水剂,交叉用药、安全间隔。

3.2 管理措施 病害主要防控对象是番茄灰霉病和早、晚疫病。

1)灰霉病。由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菌引起,是典型的气传、低温、高湿病害,主要危害幼果。发病温度4~32 ℃、 湿度≥90%(组织表面有水膜),开花期发病,发病部位在幼果果肩处。病菌从花瓣脱落或干枯后留下的伤口侵入, 低温高湿危害幼果(严重时落果1/3 以上),中温高湿危害叶片(叶尖“V”形病斑),病菌(菌核)在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越夏, 在自然条件下可存活近 140 天。

化学防治方法:①烟雾剂预防。10%腐霉利烟剂(低毒、有机氯类杀菌剂),傍晚封棚后点燃,用量 200~300 g/亩(保护+治疗),燃点与作物距离0.2 m 以上且密闭4 小时以上, 第2 天通风换气。 发病初期用药效果最好,用药间隔5天,最多3 次。 用药期间温室内不得有人。 ②喷花预防。 蘸花易加速灰霉病的传播, 可用防落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喷花处理,一次操作既防病又促果。 当番茄1 个花序上有50%左右的花开放时,用手持小型喷雾器喷花,浓度为防落素10~25 mg/kg、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多菌灵0.1%。

2)早、晚疫病。早疫病由半知菌亚门链格孢菌诱发,晚疫病由鞭毛菌亚门疫霉菌侵害诱发。早疫病一般在25~30 ℃、70%以上湿度环境下发病,晚疫病一般在18~23 ℃、95%以上湿度环境中发病。 早疫病一般发生在春节后天气回温变暖时, 晚疫病一般发生在深冬天气降温变冷时。 早疫病的病果开裂不腐烂、提前变红,晚疫病受害果实腐烂而且不会提前变红。

化学防治方法:可选择乙磷·锰锌、吡唑醚菌酯、克菌灵、恶霜嘧铜菌酯等药剂,交替用药2~3 次,间隔 5~10 天。

猜你喜欢
晚疫病棉被坐果
半条棉被
蝴蝶兰与指甲兰远缘杂交坐果率分析
暖暖的小棉被
一只白蝶栖息在我的棉被上
揭示晚疫病菌负调控植物免疫的新机制(2020.8.1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河北承德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技术要点
试论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进展与综合防治
核桃树如何施好早春肥
棉被里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