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优质种植技术

2022-11-23 10:51
广东蚕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稻苗秧苗田间

宗 菊

水稻高产优质种植技术

宗菊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千溪乡农业服务中心贵州毕节551714)

文章介绍了毕节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总结了水稻的品种选择、高效育秧技术等水稻高产优质种植技术,建议加强苗床管理培育健壮秧苗,根据田间肥力进行合理移栽,准确施肥、浇灌,做好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以助力水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毕节地区;水稻;高产;优质;种植环境;种植技术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势西高东低,垂直气候变化尤为明显,自然资源丰富,水稻在毕节地区的农作物种植中占有重要地位,毕节地区按照稻作划分属于北亚热带温凉湿润稻作区,其中西部种植水稻面积较少,中部地区地势悬殊,水稻栽培以一季中粳为主,而东部地区的金沙县、黔西县和织金县等种植水稻面积较大,属于毕节地区种植水稻的主要产地,该地区光照充足,稻作上以中熟中籼为主。因此,相关技术人员需选择优质品种、旱育秧和抛秧等高效技术进行配套,从而进一步提高种植产量和效益。

1 优良品种选择

根据毕节地区的实际环境条件,选择优质、高产、抗病力强和生长期适宜的水稻品种来种植,并根据区域特点进行规模化管理,进而创造品牌效应,获取较高的种植效益。中部地区光照条件较差,利用保温育秧方式可以种植早熟中粳品种如大理31、一苗青等。东部地区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水源浇灌方便,稻作上以中熟中籼为主,可以选择凉籼3号、中日台系(39、41号)和楚粳系列等。

2 高效育秧技术

2.1 种子准备和消毒处理

在水稻播种前需将种子浸入5%食盐水中,借助食盐水的浮力作用清除秕粒,然后将饱满的种子放入清水中。为了防止病虫害对种子或幼苗产生危害,在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一般先将种子放入300倍~400倍强氯精药液中浸泡12 h,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浸泡48 h后催芽。催芽具体做法为:将浸泡后的种子放入35 ℃温水中继续浸泡3 min~5 min,最后放置在催芽器内,整个催芽过程中需要认真观察,适时调整温度、湿度和通风情况,促使水稻种子快速整齐地发芽[1]。

2.2 旱育秧技术

2.2.1 科学选择秧床

为了提高育秧效果和水稻幼苗的成活率,需要将秧床设置在用水便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壤肥沃的沙质土地中。建议秧床长1.5 m、宽1.2 m,秧床之间的距离保持在30 cm,每亩田间设置10 m2的秧床为宜。

2.2.2 培入肥料和消毒

首先,选择充分腐熟的畜禽粪便或农家肥,这样不仅能够保证秧床肥力持久,还可以避免肥料中存活的病原微生物对水稻产生危害。具体做法为每平方米施入15 kg农家肥、150 g过磷酸钙、50 g~60 g的尿素和50 g的硫酸,将上述肥料施入秧床后进行翻动与土壤混合均匀。接着用1.25 kg壮秧剂与6 kg过筛细土混合均匀后再均匀撒入秧床,最后将秧床表面刮平、浇灌和播种水稻[2]。

2.2.3 播种数量

播种前需要用清水充分浇灌秧床,然后根据移栽秧龄来合理确定播种数量。通常情况下,在3~4叶栽插时,每平方米需要播种200 g~300 g水稻种子;在4~5叶栽插时,需要播种200 g~250 g;在6叶以上栽插时,需要播种100 g~150 g。播种时需均匀地将种子播种在秧床上,播种结束后再用细土进行均匀覆盖,最好将细土过筛,避免土壤颗粒过大对水稻种子出苗产生影响,覆盖厚度为0.5 cm为宜。为了避免覆盖不严而降低水稻出苗率,需要用模板轻轻压平,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促进水稻幼苗健壮生长。另外,相比地膜水秧,旱育秧需要提前一周时间进行播种。

2.2.4 加强秧床管理

为了提高土壤温度和湿度,需要在播种后使用薄膜进行覆盖,在水稻出苗后揭膜,再搭建拱形薄膜。同时,根据薄膜内温度及时进行防冻和通气,保证在播种水稻后膜内维持在22 ℃~30 ℃,当膜内温度超过35 ℃时需要立即进行通风换气,当温度低于10 ℃时实施盖膜和防冻措施。同时保证秧床上面土壤处于干燥状态,有利于降低病虫害对幼苗的危害性。在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幼苗生长到2个叶片时容易感染立枯病,一旦发现幼苗出现立枯病征兆,需立即使用敌克松进行喷雾,有效防治,保证幼苗健壮生长。若秧床土壤发白,则说明水分含量过低,需要进行少量补水,保证水稻种子正常出苗。当幼苗生长到3个叶片时,将塑料薄膜揭开,待尿素溶解后,对秧苗进行喷洒,按照每平方米2.5 g的用量即可,及时补充营养,促使植株快速健康生长。

2.3 软盘育秧技术

2.3.1 秧盘和秧床

秧盘数量与秧盘的钵孔数和栽插密度密切相关,如果栽培杂交水稻,每亩需要约40片秧盘,栽培常规水稻每亩需要60片~70片秧盘。同时秧床之间距离为40 cm,每亩需要设置10 m2~18 m2的秧床,在秧床上面能够横放4片或竖放2片秧盘。

2.3.2 培入营养土

首先选择黏度适中、不含草籽的肥沃土壤,过筛后与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均匀混合,制成营养土,为了提高营养土的质量,需要在每公斤营养土中添加10 g~15 g的壮秧剂,有条件的还应调整营养土的pH值,并进行消毒处理,建议每片秧盘中施入1.5 kg的营养土[3]。

2.3.3 播期、播量和播种

通常播期由秧龄和叶龄来决定,秧苗叶龄3~4叶时,秧龄25 d;叶龄4~5叶时,秧龄30 d;叶龄5~7叶时,秧龄50 d,在苗高不超过20 cm时进行栽秧。播种数量由品种来确定,一般杂交水稻每孔播种1粒~2粒,常规水稻每孔播种2粒~3粒。

播种时需要先在秧盘中放入培养土,再进行精准播种,然后将秧盘放在秧床上面,最后覆盖营养土、浇灌和加盖薄膜。播种数量应适宜,否则会明显降低稻秧的抗倒伏性、抗病性和抗逆性,若秧苗分蘖数量减少,会进一步降低水稻产量。

2.3.4 加强秧床管理

在完成播种后需要将膜内温度维持在20 ℃~30 ℃,若温度过高,则需要及时进行降温通风,将多余的热量散发出去,若膜内温度过低,则需覆盖防冻薄膜。盖膜时间应适宜,如果盖膜时间过长,不利于进行炼苗,容易引起稻苗根部受到伤害,反之盖膜时间过短,秧苗在外界温度较低情况下,会受到低温伤害,出现死苗现象。

抛秧前应进行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由于在播种过程中施入了营养土,故早期无须增加肥力,根据秧苗长势在生长后期补充肥料即可,建议用1%的尿素进行叶片喷洒,促进叶片健壮生长。

3 科学移栽

3.1 整理地块和施用基肥

为了增强田间土壤的通透性和肥力,按照每亩施入800 kg充分腐蚀的农家肥、50 kg过磷酸钙、15 kg尿素和10 kg钾肥,将这些肥料均匀撒入田间后,再对田间进行15 cm~20 cm的深翻,将肥料和土壤充分混合均匀的同时,还可使土壤中存活的部分虫卵或病菌经过太阳光照射后失去活性,降低病虫害对水稻产生的侵害。再充分对田间进行浇灌,让土壤在水中浸泡2 d~3 d,使得抛秧时田间表面留有泥浆。

3.2 适时移栽和注意事项

为了延长水稻生长期,应适时进行早期栽插,具体可在外界气温维持在13 ℃,叶龄3~7叶,秧龄35 d~50 d时进行栽插。合理的栽插密度是提高水稻种植产量的重要保障,建议常规水稻每亩栽插3~3.5万穴,水稻苗达到15~18万株,杂交水稻每亩栽插2.5万穴,水稻苗大约为10万株。在栽插过程中,需保证秧苗均匀,建议先抛70%的秧苗,在栽种后再抛30%的秧苗,采取分次抛苗的方式,可以及时补苗和保证栽插均匀。

抛秧过程中需要在风力较小时完成,并且田间水层在1 cm~2 cm时有利于秧苗栽插。如果田间土壤属于黏性,应该在田间泥浆下沉后再插秧,避免秧苗插入过深而影响生长。反之,若土壤含沙过多,需要一边整理地块、一边插苗,防止泥浆下沉或秧苗出现倒苗现象。

4 合理施肥

为了提高水稻种植产量和质量,除了施入基础肥料之外,还应该根据田间水稻长势和生长阶段进行合理施肥。插秧后,通常每亩施入3 kg尿素,可促使水稻更好地进行分蘖。在孕穗期每亩施入3 kg尿素和7 kg钾肥,能够提高结穗率。长出稻穗后,每亩施入0.1 kg的磷酸二氢钾,有利于提高稻穗粒重。在不同生长期通过根外施入氮肥,能够明显提高结穗率、粒重,进而实现高产、优产的目的。

5 适时灌溉

在水稻种植早期需要使用浅水浇灌,促进水稻及时分蘖;在水稻生长中期需要控制灌溉,对稻田进行晾晒,防止水稻过度分蘖;在水稻生长后期需要养护根部和叶片,适时浇灌避免田间过于干旱而影响结穗率。实际生产中,在水稻栽插后半个月,田间水层维持在3 cm~4 cm,水稻在分蘖末期到拔节期,需要将田间多余水量排出,进行充分晾晒。水稻在幼穗期到抽穗期,田间水层维持在3 cm~5 cm,水稻在灌浆期到黄熟期,田间处于干湿交替状态,能够加强叶片光合作用和根系吸收营养的能力,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抛秧稻在抛秧后2 d~3 d不需要浇灌,如果天气晴朗,可以进行浅水浇灌,避免稻苗发生倒伏。如果遇到阴雨天,需要及时将田间过多的水分排出去,防止稻苗发生漂移现象。在稻苗站立后,需要进行浅水浇灌,促使稻苗尽早分蘖。为了促进稻苗根系发育,需要多次轻晒稻田。

6 做好除草工作

田中杂草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影响水稻产量,故在田间稻苗扎根立苗后,可以使用除草剂来清除杂草。目前生产中常用的除草药剂有53%苯苄可湿性粉剂、30%丁苄可湿性粉剂、10%农得时等,施药剂后需保持田间水层深度约6 cm,保持4 d~5 d。在水稻生长中期和后期,可以结合人工除草方式来清除田间杂草,避免杂草与水稻争抢营养,还能消除病菌和虫卵生存环境,有效防止病虫害对水稻产生危害。建议采取生物防控手段消灭害虫,以降低农药在稻粒中的残留,生产出绿色、安全、无污染的稻谷。

7 防治病虫害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常会受病虫害侵扰,若防治不当,会大幅降低水稻产量和质量,还易在稻谷粒中形成药物残留,危害人类的健康。因此,需根据发病原因或病虫害种类,选择毒性较低的药物来防治,尤其在水稻生长后期,需要合理控制使用农药的数量和时间,避免在稻米中形成药物残留。

7.1 螟虫

水稻在孕穗期到破口期容易感染螟虫,分蘖期感染螟虫后会出现枯鞘或枯心苗,穗期感染螟虫后易引发虫伤株或白穗现象,如果防治不当,可能导致水稻减产30%。防治措施:每亩使用250 mL的杀虫双水剂,针对粘虫可以每亩使用20 mL来福灵或敌杀死,加入50 kg清水后进行喷雾,或用80%敌敌畏乳油100 mL,添加60 kg清水后喷雾,能够有效防治粘虫。

7.2 稻瘟病

水稻在整个生长期都可能感染稻瘟病,水稻感染后叶片和茎秆会受到严重危害,叶片上面出现斑点,叶绿素被破坏,影响水稻光合作用,促使水稻植株枯死或变成黄褐色,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病情严重时还会使水稻绝收。稻苗发生稻瘟病后,可以使用20%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稀释700倍。将稻苗放入药液内浸泡3 min,取出后覆盖塑料薄膜半小时,然后再进行移栽。如果在生长期间感染稻瘟病,可以每亩使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 g加入50 kg清水后喷雾,能够有效防治叶瘟病。

7.3 稻飞虱

稻飞虱对水稻产生的危害严重,其发病突然且隐蔽,会给水稻种植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水稻生长过程中一旦受到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侵害,水稻叶片的叶尖会变黄,随着病情的加重,整个植株发生枯死现象。如果在水稻刚抽穗时感染稻飞虱害虫,就会影响水稻正常抽穗,致使枯孕穗或褐色穗。防治措施:可每亩使用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或25%优得乐可湿性粉剂25 g,用清水稀释后进行喷雾给药。

8 收获和晾晒

当水稻生长到黄熟期则可进行收获,若收获时间提前,会因水稻无法充分灌浆而降低水稻产量和质量;若收获时间推迟,稻粒易脱落造成浪费。在水稻生产实践中,一般选在水稻进入黄熟期即黄化率达到90%以上时开始收割,同时,尽量选择天气晴朗的时期进行收割。稻谷收获后需要及时脱粒,切忌堆放时间过长而发生稻粒霉变现象。此外,脱粒后还需要进行晾晒,确保通风干燥,使籽粒的水分含量在16%以下,以提高精米率,进而提高稻谷种植产量和质量。

9 小结

文章结合毕节地区实际情况,尽量选择高产、抗病力强的优质稻谷品种,并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同时科学选择地块和设置苗床,加强苗床管理培育健壮秧苗。然后,根据田间肥力进行合理移栽,准确施肥、浇灌,并做好除草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采用水稻高产优质高效配套种植技术,有利于提高水稻种植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1]杜显军,黄文.通化地区水稻种植现状及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12):12-13.

[2]何昌锐,李颖,吴孟银,等.水稻优质高产品种种植示范及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23):34-36.

[3]柴永山,孙玉友,曲金玲,等.寒地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及配套高效栽培技术的示范与推广[Z].黑龙江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2012.

Planting Techniques for the High Yield and High Quality of Rice

Zong ju

(Qianxi Township Agriculture Service Center in Qixingguan District in Bijie City in Guizhou Province, Bijie, Guizhou, 551714)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climatic conditions of Bijie city, summarizes the rice variety selection, high-efficiency seedling raising technology and other high-yield and high-quality rice planting technologie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seedbed and cultivate strong seedlings. Reasonable transplanting, accurate fertilization and irrig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field fertility to help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rice industry, with the weeding and pest control.

Bijie City; Rice; High Yield; High Quality; Planting Environment; Planting Technology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6.14

S511

A

2095-1205(2022)06-42-03

宗菊(1981- ),女,白族,贵州毕节人,本科,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技术推广。

猜你喜欢
稻苗秧苗田间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田间地头“惠”果农
浣溪沙·乡村四月天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夏雨来临
农民
公子家
黑月亮
插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