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关键技术与病虫害防治要点

2022-11-23 10:51王金奎
广东蚕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害虫水稻病虫害

王金奎

水稻种植关键技术与病虫害防治要点

王金奎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明月镇人民政府吉林延边133600)

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对水稻种植技术加以改造可全面提升水稻的整体品质。在水稻种植中,为了保证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要不断探索各类高产栽培技术,同时要明确各种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及要点。文章基于安图县明月镇水稻种植情况,针对水稻相关种植技术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各类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希望可以提升当地水稻种植效益,推动当地水稻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稻种植;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防治要点

明月镇位于安图县东北部,属于中起伏低的山地貌区,而且气候温凉湿润,年平均气温3.6 ℃,无霜期110 d~130 d,年平均降水量为480 mm。近年来,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也更加迫切地需要更高品质的水稻,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安图县的水稻种植业理应迈上新台阶。目前在吉林省,水稻种植一般都为大面积人工种植,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而且部分地区还存在种植管理不当的问题,进而导致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因此,针对水稻种植的关键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探讨,对水稻高质高产的实现有重要价值。

1 水稻优质高产的意义和要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空间也受到了挤压,导致很多地区的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减少,如果无法采取相应的高效种植技术,水稻的种植效益也会逐渐下降[1]。因此,种应结合当地水稻种植业发展状况,不断探索更加先进的种植技术,以满足人们对优质水稻的需求。

为了有效实现水稻的高产优产,应充分掌握当地的气候、土壤等基础条件。首先,全面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种植前必须明确此类作物的生长特性。相比其他作物,高湿、高温的环境更利于水稻生长。对于吉林等地而言,水稻的生长周期通常为一年。为了有效实现高质高产还要基于品种特征与自身生长习性进行适当调整种植技术。其次,而土壤也会决定水稻的品质和产量。因此,种植前专业人员应对种植区域的土壤进行充分测定,确保当地土壤条件可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

2 存在的问题

2.1 环境的选择

在选择水稻种植环境时,要避免将种植区域选择在大型工厂和排污通道附近,尽可能选择在一些远离工厂和排污通道且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区域进行种植水稻。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在不断减少,尤其面临经常出现的工业生产污染问题,导致土地再生能力被削弱,进而导致农业用地环境污染的加剧。

2.2 化肥的选择

土壤质量会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比如土壤的颗粒均匀度、肥力、酸碱度都会影响水稻生产情况,如果长时间选用同一块土地种植水稻,很可能导致土壤酸碱度和其中蕴含的肥力难以满足水稻的高产需求,所以必须通过不断增肥等方式使土壤养分得以保持[2]。目前,化肥的种类繁多,如果化肥质量存在问题,将导致土壤内部结构遭受破坏,进而影响水稻的种植效益。

2.3 品种和种植密度

随着水稻产业的不断发展,水稻品种也在逐渐增多,不同品种的水稻,产出率也会存在差异。即便种植相同的水稻品种,种植面积也会影响其产量和品质,如果种植密度过大,将难以营造出田间小气候,进而使秧苗生长受到制约,甚至还会增加病虫害的发生率,不利于水稻发育;如果种植密度过小,基本苗量难以得到保障,很难发挥出水稻品种的优势,无法实现优质高产,还可能出现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

2.4 农药使用

截至目前,我国依然没有严格规定不同种类农药的具体用量,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具体剂量依然靠种植人员的经验进行估计。如果过量使用农药,不但会导致环境遭受污染,还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一定威胁。如果使用剂量过低,会导致病虫害防治效果不佳,甚至还可能导致整体防治难度增加。

3 关键种植技术要点

3.1 品种的选择

近年来,在水稻种植中,无公害栽培得到了高度关注,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与种子自身品质的好坏密切相关。因此,为了确保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显著提高,必须加大对品种选择的重视。必须选择品质良好的种子,而且所选种子自身还要有超强的病虫害抵抗能力。选种时,要综合考虑当地气候、地质水文等条件,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进行选种,可为水稻的高质高产奠定基础。

3.2 种子处理

处理种子时,首先需对所选种子进行全面晾晒,紫外线的照射可将其中的病毒及细菌有效灭杀,一般晾晒时间在3 h~5 h即可。完成晾晒后将其放入生石灰澄清液或强氯精溶液中,另外还可将其置于多菌灵溶液进行浸泡。完成10 h左右的浸泡后,将其清洗干净,可控制各类病虫害的发生。处理种子时,还要对其展开催芽工作,当彻底破胸后对种芽实施淋水降温,展开此措施时要将淋水的温度控制在25 ℃~30 ℃。

3.3 播种育苗

水稻苗床面积要按照具体种植规模进行合理确定,苗床通常都是东西朝向,对宽度进行设计时,需结合薄膜的覆盖宽度。此外要尽早挖掘排水沟并将宽度控制在18 cm~20 cm,通过排水沟直接排除苗床中的积水。种植前要针对土壤进行全面消毒,为了确保土壤的透气性和疏松度,还可进行翻耕处理。完成处理后,直接在苗床上铺撒水稻种子,然后在上方覆盖湿润的细土并覆盖地膜。水稻出苗后要及时去除地膜,还要合理控制拱棚温度[3]。移栽水稻的前14 d左右,需加强通风炼苗,随着幼苗的不断生长,在30 d后可以将其直接移栽。

3.4 插秧

在吉林等地进行水稻种植时,如果气温已经稳定在13 ℃左右即可展开插秧工作,此工作一般在5月中旬到下旬进行。水稻的生长温度通常不低于14 ℃,叶片生长时最低温可为13 ℃,而泥温处于13.7 ℃时为最佳状态。因水田的肥力不同,进行插秧时行穴距离也应具有一定差异,如果水田肥力适中,行穴距离为30 cm×10 cm比较适宜;如果肥力较高,此时行穴距离为30 cm×13 cm较为合适,每个穴中的基本苗,保持在3~5棵,进行插秧时具体深度需小于2 cm。插秧后不断观测秧苗生长情况,然后根据情况展开插后补苗。

3.5 灌溉

插秧时水层要处于花达水状态,稻田在插秧后灌水。因生长阶段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水层管理技术。首先返青期水层高度要控制在3 cm~4 cm,因北方的气温相对较低,所以处于返青期时,水层要保持在5 cm,返青期如果有寒潮侵袭,水层深可调整到6 cm~7 cm。随着温度逐渐升高要及时展开放水处理,然后通过常规管理技术展开相应的管理工作。当水稻种植处于分蘖期时,水层高度控制在3 cm,当到达分蘖后期时,通过排水晒田,抑制无效分蘖现象的出现。

3.6 田间管理

水稻插秧后要及时对一些较深的水层展开灌溉,以此确保秧苗的成活率。当秧苗成活后将其下入落水层中,此过程中还要保证种植土壤具备一定的湿度,以此才能逐渐提高秧苗抗疫程度,同时加快水稻的分蘗速度[4]。当水稻到达抽穗期时要合理控制田间的水分,通过对土壤湿润程度进行确保避免出现脱水情况,以此可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最终品质。当水稻真正进入发育期时会逐渐回落到水层,此时具体可应用干湿交替的方式使根系正常呼吸得以保证,利用此措施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水稻的最终产量。管理田间水分时,还要重视施肥工作,秧苗已经成活后,通常要及时施加氮肥。通过肥料效应促进根系生长。当处于拔节期、孕穗期时,也需适当施加氮肥,让田间有足够养分,保证水稻正常生长。

4 病虫害防治要点

4.1 黄枯病

在北方种植水稻时,黄枯病是一种常见疾病,针对疾病发生因素进行分析,通常都是因为土壤pH值偏高而导致。如果土壤pH值大于7,在偏碱性土壤下会显著增加黄枯病的发生率,在该土壤条件下,如果播种量大于300 g/m2,那么此时黄枯病发生率也会显著增加。发病后会显著降低心叶吸水能力,而且会表现为黄色状态,随着疾病发展会逐渐向整个苗体蔓延。在每天早晨对秧苗心叶进行检查为判断疾病最直观的方法,明确是否在清晨出现水珠,如果没有水珠说明此时植株已经出现枯黄病。疾病的防治和土壤pH值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要不断针对具体数值进行全面优化调整,还要在pH值调整期间合理控制秧苗的播种量。

4.2 稻瘟病

稻瘟病不但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还会导致水稻出现减产甚至绝产。在水稻节部和叶部出现的稻瘟病,可将其称之为节瘟和叶瘟,在吉林等地区叶瘟一般出现在7月上旬,在每年7月中下旬疾病达到发病峰值,发病后稻叶边缘部位会表现为黄褐色梭形状态,特别在叶子中间部位还会出现一些白色斑点,当疾病发展比较严重时病斑会逐渐转变成大条斑,而且叶片会表现得比较黏稠[5]。在北方,节瘟一般较多出现于7月下旬,8月初会逐渐到达峰值,发病后会有黑褐色的斑点出现在茎节部位而且整个茎干比较干枯容易折断,抽穗10 d左右时会伴随出现穗颈瘟。此疾病通常都以预防为主,利用化学药剂和物理防治展开疾病预防。进行农业管理时,为了加强此疾病防治效果,可应用潜水间接的灌溉形式,在水中适量加入氮肥,并加入25 kg/hm2~50 kg/hm2的硫酸钾,通过此措施提升水稻抗性。应用化学措施进行防治时,主要在齐穗期、破口期喷洒化学药剂。

4.3 螟虫

螟虫具有较大的危害性而且种类繁多,尤其对禾本科的作物具有超强的破坏性。二化螟和三化螟对水稻都具有严重危害性,危害性最为显著的是三化螟。此类害虫通常在夜间比较活跃,而白天一般都为潜伏状态,比较喜欢在幼嫩植株的叶片上产卵,当叶片遭受此类害虫侵害后会出现黄色斑块。此类害虫依然以化学防治为主,对水稻进行收割时,利用齐泥收割可将害虫越冬场所有效清除。应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时,可使用5%锐劲特悬浮剂兑水50 kg,按照30 mL/亩喷洒。进行喷洒防治时,还需注意喷洒的均匀性。田间的杂草要及时清除,最大限度地摘除植株上的虫卵。

4.4 黏虫

黏虫是一种常见的迁飞性害虫,比较常见于北方的水稻种植中,此类害虫的幼虫通常会将叶片作为食物,对水稻具有很强的破坏性,遭受此类虫害影响后,水稻的品质和产量将会显著降低。成虫的体长甚至可以长到20 mm,而且整体都表现为黄褐色,两个圆形斑点存在于前翅边缘部位。这种害虫一般会在叶鞘内侧和叶尖部位产卵属于一种昼伏夜出的害虫。幼虫通常都在叶片上集中并取食,随着叶片不断被取食最后可能仅剩叶脉[6]。当幼虫逐渐成熟后会钻入稻柱周围的表层土中筑室化蛹,导致水稻的根部遭受严重危害。

在明月镇等北方地区,对此害虫进行防治时一般会应用药剂喷雾的方式,在45 kg水中加入50%二嗪磷乳油然后按照50 mL/亩进行喷雾,另外还可通过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的方式,对此类害虫进行防治。物理防治方面,黏虫成虫后,可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农业防治方面,要在产卵盛期前,选择一些没有霉烂、叶片完整的稻草,将其按照8根/把~10根/把的形式,在稻田中插入30把/亩~50把/亩。每间隔5 d~7 d更换1次,以此降低虫口密度。

4.5 其他病虫害防治

水稻种植中钻心虫、稻飞虱等也属于较为常见的虫害。钻心虫的危害主要是幼虫在茎秆内部取食,导致水稻出现枯心和枯穗情况。稻飞虱的危害一般是害虫在水稻茎叶、叶鞘组织内躲藏,不断吸取内部汁液。当水稻感染稻飞虱后,一般情况下会表现出长形褐斑,当侵害比较严重时,基部会逐渐转化为黑褐色。因为吸取了大量茎叶组织养分,会导致植株无法获得足够养分而枯死。此类病虫害不但可采用化学措施进行防治,还可通过生物、物理方式进行防治。比如在物理防治中,可通过振频式杀虫灯诱杀这些害虫,具体可使用波长365 nm、20 W光源的黑光灯诱杀水稻虫害。此方式可以对虫害进行小范围灭杀,使水稻品质和产量得以确保,且不会影响水稻自身安全性。生物防治主要是通过生物代谢产物,或生物天敌控制水稻病虫害,在稻田中引入病虫害的天敌对虫害蔓延速度进行抑制,而且还可通过维持食物链的平衡降低虫害发生率。此防治措施不会对人畜产生危害而且无污染,另外部分地区还会应用稻鱼共育、稻鸭共育等方式展开生物防治。

5 结语

全面做好水稻生产工作对水稻种植地区的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必须对水稻种植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各类病虫害防治措施。深入挖掘水稻种植中存在的各类影响因素,寻找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此显著提高水稻种植效益,并促进水稻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1]卢胜民,刘国海.北方水稻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究[J].南方农业,2020,14(30):47-48.

[2]叶李军.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广东蚕业,2021,55(7):73-74.

[3]董春梅,刘爽,田国龙.水稻种植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措施探究[J].南方农业,2021,15(26):3-4.

[4]王伟.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广东蚕业,2022,56(1):76-78.

[5]谢安静.水稻种植技术的主要环节与病虫害防治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44(2):98-99.

[6]陈秀容.关于水稻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分析[J].乡村科技,2019(17):78-79.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6.15

S435.11;S511

A

2095-1205(2022)06-45-03

王金奎(1975- ),男,汉族,吉林安图人,大专,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技术。

猜你喜欢
害虫水稻病虫害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害虫的克星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寓言二则
一季水稻
水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