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菜薹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022-11-23 10:51傅绍华王应秋
广东蚕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菜薹大棚

傅绍华 王应秋

浅谈菜薹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傅绍华王应秋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根竹镇农业农村中心广西贵港537122)

文章阐述了菜薹的生物学特性,以广西地区为例,分析了菜薹的种植优势介绍了温室大棚栽培方法,如:为菜薹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环境,选择粒大均匀、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发芽率高的种子进行育苗和移栽,优化施肥结构、精准施肥,合理灌溉,精准防控病虫害,以此实现菜薹的稳产和高产。

菜薹;高产栽培;生物学特性;温室;病虫害

菜薹原产于中国南部,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菜薹以花茎和薹叶为主要食用器官,可炒食、煮汤及加工出口,柔嫩多汁,风味独特,被誉为“蔬菜之冠”。菜薹中含有的膳食纤维可促进新陈代谢、消化机能,有助于减肥。菜薹中所富含的钾可排泄出人体血液中的钠离子,有利于降低血压。文章主要对菜薹栽培技术进行深入探讨,总结菜薹优质高产技术,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1 菜薹的生物学特性

菜薹亦称“菜心”“菜尖”,是我国南方的特产蔬菜之一[1],是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菜薹根为浅根系,须根多,抽薹前短缩,绿色,再生能力较强,抽生的花薹圆形,颜色多为绿色和黄色。叶子呈宽卵圆形或椭圆形,叶脉明显,叶柄狭长,叶缘波状。花茎上的叶片较小,有浅沟,下部的叶柄短,呈浅绿色,花冠为黄色,十字形,雌蕊为合生雌蕊,总状花序。果实为褐色或黑褐色,细小,长角果,种子千粒重约为1.3 g~1.7 g。菜薹属长日照植物,生长发育的适温为15 ℃~25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产量低,质量差,15 ℃以下生长缓慢,菜薹细小,30 ℃以上生长较困难,出现烂叶,光照充足有利于菜薹生长发育。

2 广西地区菜薹种植优势

第一,广西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资源丰富,夏长冬短,冬季仅2个月左右,年均降水量为1 200 mm~2 000 mm。1月、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都是由北向南递增,年日照时数为1213.0 h~2135.2 h,因此可以满足菜薹生长所需。

第二,广西地区菜薹销售渠道更为广泛,由于菜薹在广西地区具有一定的产地优势和种植优势,销售渠道多为直供渠道,利润更高。此外,菜薹的上市时间多为9月—11月,此时北方地区多遇寒潮,广西地区的菜薹通过“南菜北运”的方式,可以避免菜摊在广西地区出现滞销的情况,因此,即使在11月之后,菜薹依然适销对路。

3 菜薹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3.1 温室搭建

由于菜薹发育的适温为15 ℃~20 ℃,并且成熟期较短,从种植到收获仅需要30 d~60 d[2],因此为了使得菜薹可以常年收获供市场所需,应该提高种植品质。同时,种植人员也应该注意到,广西地区常因季风进退失常造成降水量和气温变率大,尤其是桂西地区多春旱,干旱天气出现频率达60%~90%,秋冬季节天气多变,倒春寒和秋冬寒露风天气都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危害。综合以上因素,种植人员应该尽量利用温室大棚栽培方法,为菜薹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环境。

首先做好大棚菜薹栽培地点选择及大棚设置,选择通风良好、排水便利、土壤层深厚、有机质丰富的地块,避免选择前茬种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种植地。土壤应该具有较强的保水保肥能力,厚度在25 cm以上,pH值以6.0~6.5为宜。之后耙平田块做畦,整地种植之前,将前茬残留植株清理干净,充分翻耕晒白地块,降低地表病菌和虫孢子,畦宽度为1.15 m。

在选择大棚类型时,广西地区多选择温室大棚(内部设置遮光网)、防虫网棚(为聚乙烯材料)这两种大棚类型,将圆钢或者竹木作为骨架,在温室大棚搭建期间选择坐北朝南的走向。如果是采用镀锌钢管则大棚宽度为5.8 m左右,如果是以圆钢为骨架的大棚,其宽度为6.2 m左右,但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建造方式,肩部高度均为1.80 m~2.00 m,内部可设置雾化喷头,长度为42 m左右。比如,根竹镇采用温室大棚种植和防虫网棚种植这两种栽培方式,与露地菜薹栽培方式相比,产量和生物学特性出现以下变化(见表1)。

表1根竹镇不同栽植方式对菜薹生长的影响

露地温室大棚防虫网棚 生长期/d372627 成苗数/株122.0±15.3189.8±20.3184±17.8 梗长/cm13.4±1.717.0±2.317.3±3.5 单株重/g27.1±8.435.9±3.134.8±2.8 株高/cm19.8±2.225.6±2.226.8±3.4 叶长/cm17.8±2.318.3±1.618.7±2.5 基生叶数/片9.3±4.010.3±0.811.2±1.1 生物产量/kg/亩1 000.5±126.61 306.6±184.51 299.4±187.7 经济产量/kg/亩574.4±60.7996.5±69.1892.4±53.8

由表1可知,温室大棚种植和防虫网棚种植这两种栽培方式,与露地菜薹栽培方式相比,不仅成熟期更短,生长质量也更好,成活率、产量更高。因此,采用温室大棚种植和防虫网棚种植这两种栽培方式,可以促进菜薹高产及稳产。

3.2 育苗移栽

为了提高菜薹的生长质量和速度,一般利用育苗移栽法,尽量避免直播法,利用器皿,选择粒大均匀、适合本地立地条件、发芽率高的种子,播后覆盖筛好细土0.3 cm,通常2 d~3 d后便可出全苗,在播种(在3月25日—3月30日开始播种)之后充分淋水,使得土壤表面充分湿润,如果在反季节种植,当天气较冷时,可催芽后播种。之后当菜薹苗生长出第3片真叶(苗龄12 d~15 d,秧苗高度为5 cm左右)后,即可移栽[3]。将幼苗植入预先设定好株行距的大棚穴坑内,起苗时,栽培人员应注意不能伤害到菜薹根须,菜薹株行距约为15 cm×20 cm,尽可能选择根须多的菜薹苗,有助于后续秧苗缓苗,作床前翻细耧平,培育育苗床,床长因地势而定,加入50 g研碎的硫酸钾型蔬菜专用复合肥,筛好覆盖土(土壤厚度约为3 cm~5 cm),或者施加腐熟有机肥5 kg/m2~6 kg/m2,以此提高菜薹长势。

3.3 施肥管理

基于食品安全管理需要,原国家农业农村部于2015年2月17日印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指出当前我国化肥施用存在四个方面问题:一是亩均施用量偏高;二是施肥不均衡现象突出;三是有机肥资源利用率低;四是施肥结构不平衡[4]。因此,为了保障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相关部门应该引导广大种植户优化施肥结构,探索菜地养分优化管理模式,利用减量增效技术,提升蔬菜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基于此,在菜薹栽培中,应该精准施肥,比如在根竹镇,可以采用以下施肥计划(见表2)。

表2根竹镇菜薹栽培过程中施肥计划

肥料类型特点与性质施肥量 蔬菜颗粒(粉状)有机肥(正定润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有机质≥45%;总养分≥5%120 kg/亩 平衡型进口水溶肥(施美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氮含量≥20%;硝态氮≥5.6%;水溶性磷≥20%;水溶性钾≥20%;125 kg/亩 15%N 有机肥替代化肥化肥:氮磷钾比例为3:1:2有机肥占比15%化肥施加180 kg/亩有机肥施加27 kg/亩 30%N 有机肥替代化肥化肥:氮磷钾比例为2.5:1:2有机肥占比30%化肥施加165 kg/亩有机肥施加25 kg/亩 常规肥料(氮磷钾优质复合肥)氮磷钾比例为16:16:16;总养分≥48%;有机质≥20%;腐殖酸≥10%;180 kg/亩

3.4 灌溉管理原则

3.4.1 低温浅水原则

由于大棚内蔬菜种植与露地栽培方式相比,蒸发较慢[5]。在浇水时,不能大水漫灌,而是应该利用喷雾、滴灌等方式,补充植物生长所需水分,避免因为温度低而导致蔬菜沤根。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水分在蒸发过程中会引起棚内湿度加大,可以在温度比较高的中午,通风降温。

3.4.2 时间适当原则

尽量选择在中午前后进行浇水,不能在早晨或者傍晚浇水,由于根竹镇冬季气温低,在15:00前浇水最为适宜,能够避免因为浇水引起的蔬菜冻害,降低浇水后的副作用,降低对于蔬菜的生理刺激。

3.4.3 浇水间隔原则

种植人员应该根据天气情况进行浇水,由于阴天水分蒸发慢,此时可以不浇水;如果在晴天,水分蒸发快,应该加大浇水次数和浇水量,浇水时间间隔要有所缩短。在夏季高温时期可以每1 d~2 d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对菜薹进行喷淋,利用喷灌或者滴灌装置,在11:00—15:00淋水1次,喷淋时间维持在1.5 h左右即可,保证菜薹健康生长,以此维持大棚内温度和湿度,提高菜薹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3.5 病虫害防治

3.5.1 霜霉病

霜霉病也被称为“烘病”,主要危害十字花科作物,除了在菜薹种植中常见,还广泛发生于甘蓝、大白菜中[6]。主要危害菜薹叶片,先从外叶开始发病,其次是茎、花梗,在发病初期,叶正面出现淡绿色斑点和斑纹,之后随着病情的加剧,受叶脉限制而成多角形斑,花器、种荚上都长出白霉,扩大后呈黄褐色,严重时,外叶大量枯死,结实少,影响菜薹的产量和质量。产生这一病害的主要原因是病菌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之后在16 ℃~20 ℃的环境中迅速发病,借风、雨传播侵染,常见于连作、重茬、低洼地,如果栽植过程中田间密度过大、营养供应不足,也会导致霜霉病的发生。此时,种植技术人员应该利用50%福美双,或75%百菌清拌种,以降低种子表面的病菌含量,减少传染源,在田间管理苗期及时除去病苗和弱苗,保证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也可以利用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的600倍液、大生M-45可湿性粉剂稀释成800倍液进行喷施,也可以利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和72%普力克水剂1 200倍液进行综合性防治,降低霜霉病的发生概率。

3.5.2 炭疽病

炭疽病常见于早熟菜薹中,尤其是华南地区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为炭疽病的暴发带来便利,严重时损失可达30 %~40 %,大大影响种植收益,菜薹炭疽病属真菌病害,以成株期受害较重,但是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在发病初期,叶片染病,出现水浸状小斑点,叶柄和叶脉部分褪绿,之后随着病情的加剧病斑外有一层同心轮纹,直径为1 mm~3 mm,病斑可相互汇合连成大的病斑,最后病斑中央褪为灰白色,导致叶片出现半透明状,形成长短不一的条斑。发生该种病害的主要原因是病菌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之后从伤口上入侵,当遇到高温高湿天气时,靠雨水和昆虫传播蔓延,最适宜温度为20 ℃~25 ℃。此时,种植技术人员应该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病株残体,尽量选择排水良好的田块种植,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做到深沟高,降低田间湿度。在发病之后可以利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1 000倍液、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综合性防治,或者利用炭特灵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结合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200倍液进行综合性防治,一次性彻底消除病原菌,每周喷施1次即可,在严重地块喷施2次。

3.5.3 菜青虫

菜青虫是菜粉蝶的幼虫,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以幼虫为害菜薹秧苗和成株,一年发生4~9代。2龄前的幼虫只啃食叶肉,3龄后连表皮都吃掉,只留下茎脉,菜青虫发育最适温度为20 ℃~25 ℃,春秋两季为高发期,以蛹越冬,在相对湿度为76%左右的田间地块多有发生。以根竹镇为例,根竹镇专一种植菜薹有十多年历史,面积有500多亩,专门从业菜薹种植农户有一百多户,几乎90%的种植户都会遇到菜青虫问题,虫在叶球里取食,把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口,同时还排泄粪便污染菜薹,降低菜薹的产量和质量。此时,种植技术人员应该及时清除残枝老叶,避免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可以适当早播,避开第2代幼虫危害;也可采用频振式杀虫灯来防治菜青虫,降低田间虫密度,利用色胶板诱虫、频振式杀虫灯、太阳能趋光灯,控制其危害菜薹;或者在田间、大棚保护蜘蛛、瓢虫等天敌,以此降低虫害。当菜青虫大范围暴发和蔓延时,在卵孵化盛期至幼虫2龄之间,利用安全杀虫剂;或者采用昆虫生长调节剂,比如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绿僵菌等植保药剂[7],抑制菜青虫几丁质的合成,并施加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 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 500倍液,1.7%阿维·高氯氟氰可溶性液剂1 800倍液,兑水喷雾,轮换使用药剂,每间隔2周喷施1次。

3.5.4 蚜虫

蚜虫也被称为“油汗”“腻虫”[8]。在根竹镇发生代数多,繁殖快,有绿、黄、黑、茶色等多种颜色,集中在蔬菜幼苗、嫩叶部位,一般在气温29 ℃左右时繁殖最快。被害的植株枝叶发黄变形,花期缩短,菜薹失去大量的水分和营养,被害植株枝叶发黄变形,叶面皱缩。此时,种植技术人员应该采用无公害蚜虫防治技术,利用银灰色塑料薄膜驱避蚜虫,蚜虫对银色具有忌避性,因此可以通过套袋,降低蚜虫聚集危害;或者利用物理防治法,在温室大棚内插入黄板诱蚜,也可以挂于菜薹行间与菜薹持平,在纸板上涂一层10号机油,机油黄板诱满蚜后要及时更换,以此避免蚜虫向菜田传播病毒;或者利用天敌防蚜法,在大棚间释放一定数量的异色瓢虫、食蚜蝇,或者释放七星瓢虫,释放量约为1∶50(天敌:蚜虫),将蚜虫种群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降低危害面积和危害程度;或可利用绿色生物植保药剂,10%氯氰菊酯药剂1 200倍液,施加量为3 g/m2~5 g/m2,持效期在10 d左右,可以对蚜虫产生一定的趋避作用。

4 结语

广西地区常因季风进退失常造成降水量和气温变率大,因此,要想使得菜薹可以常年收获供市场所需,应该利用温室大棚种植和防虫网棚种植这两种栽培方式,提高菜薹的成活率;利用减量增效技术,提高菜薹的生产质量;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病株残体,降低病菌孢子残存率;选择绿色生物植保药剂,有效防治病虫害,最终提高菜薹的产量和品质。

[1]张莹莹,郝文娟,李宏玉,等.一株多黏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菌株P1防治广东菜心根肿病的研究[J].植物保护,2022,48(1):291-296,304.

[2]赵瑞,冯雁辉,马千里,等.不同施肥方案对华南地区菜心种植氨挥发损失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2,41(3):681-690.

[3]庞强强,周曼,孙晓东,等.不同菜心品种萌发期和苗期耐热性分析及其鉴定指标筛选[J].西北农业学报,2020,29(2):295-305.

[4]刘忠芹,张浩,王平,等.不同颜色棚膜覆盖对大棚菜心重要农艺指标及品质的影响[J].种子,2020,39(3):160-164.

[5]黄庆,刘忠珍,刘景业,等.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与化肥减施对土壤、菜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20,47 (5):60-65.

[6]庄泽鑫,周玲艳,潘伟明.热胁迫下添加脯氨酸对菜心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020,40(20):12-15.

[7]杨春妹,杨锦,崔丹丹,等.海带酶解和菌解工艺优化及其降解产物对菜心抗逆性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21,27 (8):1432-1444.

[8]刘佳,熊春晖,周英,等.不同底肥处理对越夏菜心生长发育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12):155-157.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6.20

S634.6

A

2095-1205(2022)06-60-03

傅绍华(1974- ),男,汉族,广西贵港人,本科,中级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技术推广,农村政策、法规宣传。

猜你喜欢
菜薹大棚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考古现场神秘的“大棚”
大棚樱桃价格又高又稳定
假如你没有吃过菜薹
假如你没有吃过菜薹
假如你没有吃过菜薹
春来菜薹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