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茶叶种植技术及管理措施

2022-11-23 10:51卯文兵
广东蚕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茶树茶园山区

卯文兵

山区茶叶种植技术及管理措施

卯文兵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茶叶技术指导站甘肃陇南746000)

近年来,为了提升我国茶叶的产量与质量,满足人们对茶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已积极开展各种茶叶种植、加工方面的技术研究。由于我国茶叶种植区域比较分散,在一些偏远的山区茶叶种植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就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的山区茶叶种植技术进行了概括,就当地茶叶种植过程的日常管理重点提出了相关的管理措施,以期为当地茶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山区;茶叶种植;管理;技术;措施

武都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中西部,地处秦巴山地结合部,素有“巴蜀咽喉、秦陇锁钥”之称,是甘肃、陕西、四川三省的交通要道。武都区是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向暖温带半干旱气候过渡带,主要属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的一种),垂直差异明显,具有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3种气候特征。该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4.9 ℃,年平均日照时数1 872 h,年降水量400 mm~900 mm,茶叶种植区域无霜期120 d~284 d。

近年来,武都区凭借自身的自然条件优势,将茶产业发展为一项指引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以绿色无公害茶产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茶产业的生态化、标准化、品牌化路线,优化茶产业布局。

1 山区茶叶种植技术要点

1.1 苗木选择

在挑选适宜的茶树品种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市场状况,选择抗寒、抗旱、病虫害抗性强及抗逆性好的茶树品种。选择好品种后,就需要选择健康茶树种苗,通常茶树的种苗苗木高度一般大于20 cm[1],茎基部粗度大于2 mm,植株上部已经展开1~2个一级分枝,同时叶片情况良好且无病虫害症状,根系发达。选择优良的茶树品种和茶树幼苗进行茶树建园定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茶树的健康生长奠定基础。

1.2 定植管理

1.2.1 定植时间选择

在陇南山区定植茶树幼苗的时间通常在每年2月份左右。在此时期进行定植,可以让茶树幼苗有充足的时间适应土壤环境,有利于后期幼树根系的自然伸展和发育。同时,环境温度能够有效减缓地上部分生长速度,避免出现地上部分快速生长而影响幼树缓苗效果,进而影响到茶树苗的成活率。

1.2.2 定植方式

通常茶树的定植方式一般为双行单株,即在定植时将两行茶树苗种在一起,一行种植一株,为了避免茶树生长空间受到限制,可以采取三角错开的种植方式,两行之间的株距一般控制在30 cm。种植时先将茶园进行中耕平整,之后使用相关的农具挖种植穴,一般茶树幼苗种植穴深度为10 cm~12 cm,宽度为10 cm以上。茶苗幼树直接垂直放置在种植穴中回填土壤,使用农具压紧压实,种植结束之后浇1次定根水。由于山区内的水源条件不甚理想,种植户在进行茶树种植时,最好在阴雨天之前进行种植。同时,山区种植茶树的地带通常都会有一定的倾斜幅度,为了能够更好地储水,茶树幼苗定植时要比土壤高度矮1 cm~2 cm,雨水能够有效积存并渗入地下。在茶树幼苗根茎周围用厚度为3 cm~5 cm的稻草或杂草覆盖,以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同时抑制杂草生长。

1.3 修剪管理

1.3.1 幼年期茶树的修剪管理技术

茶树从第一次生长停止到茶树的第一次开始采收的时期,被称为幼年期,此时期一般持续3~4年。

茶树幼苗的第一次定型修剪的时期一般在茶苗生长至2足龄之后,主干茎基部的粗度超过0.3 cm,幼苗生长高度达30 cm。当全园中80%的茶苗生长到此标准之后,再进行定干修剪,在距离地面高度为15 cm~20 cm剪去主枝。定干时期全园高度控制在一致,方便后期管理,主干分出的侧枝不用进行修剪整理。

茶树的第二次定型修剪的时间在3足龄阶段,此时的树干高度需长至40 cm,定干的高度控制在25 cm~35 cm。

茶树的第三次修剪要在第二次修剪完成的一年后进行的,在第二次的剪口基础之上提升10 cm左右即可[2]。

在幼年期茶树的定型修剪阶段需要注意以下事项。第一,定型修剪的时间,以茶树春季萌发前为宜,避免出现树干内养分流动迅速,造成伤流等不良情况,在修剪结束之后应及时浇水。第二,在修剪时需要同时关注苗高和其枝干的粗度,如果茶树幼苗的植株粗度不符合生长标准,就不能进行骨干枝持续培养修剪。第三,在定型修剪时期,不能以采收为代替修剪的方式,否则会造成茶树养成过密瘦弱的分枝层,无法培养健康的骨干枝,影响后续植株的成型生长。

1.3.2 成年期茶树

茶树的成年期是指茶树的正式产出至第一次进行更新改造为止,此时期的生物学年龄一般在20~30年。成年期的茶树在修剪方面一般有两种方式,分别是轻修剪和深修剪。

在茶树的成年期间,可以每年或隔年进行1次轻修剪,修剪的长度可以依据茶树当年的长势来决定。茶树长势旺盛,天气环境温暖的情况下,修剪的深度可以加深,而茶树当年长势较弱,环境温度较冷,修剪的深度可以减轻。每次修剪的深度都保持在原有的修剪高度上高3 cm~5 cm,修剪的面一般为弧形最佳,适宜农事采收操作。

深修剪的深度一般依据其鸡爪枝的高度来决定,一般深度为10 cm~15 cm,修剪频率为每3~5年1次。在修剪时可以参考茶树产量数据,当出现茶园处于正常管理阶段,并且天气条件适宜,但是茶树的产量不增反降,可以观察茶树树冠是否处于衰老状态,然后再考虑是否进行深度修剪。

1.3.3 衰老期茶树

衰老期是指茶树从第一次自然更新之后直至茶树植株死亡的时期。一般来说衰老期可以长达数十年甚至百年以上,其中,具有经济价值的年限一般仅为40~60年。衰老期的修剪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重修剪和台刈。

重修剪一般运用在茶树管理时期,当茶树的萌发力度不强,萌发的芽眼瘦弱,在通过肥水调控和轻、深修剪之后也不能获得良好的调整效果时,可采用此种修剪方式,并且结合重修剪进行调节。重修剪的深度一般是剪去茶树整体树高的1/2,预留树干高度以35 cm~40 cm为宜。

台刈通常是树势衰老,采用重修剪已无法恢复原有的树势及产量的情况下使用的一种修剪方式。一般在离地面5 cm~10 cm处进行修剪,剪去全部的茶树地上部分枝条。在进行台刈时,由于此时的茶树茎基部已经十分健壮,所以在修剪时要注意切口的平整程度,做到不撕裂茎秆。

1.3.4 注意事项

茶树的修剪时间需要结合当年该地区的天气变化及茶树的生长发育规律来定。轻剪一般在春茶芽眼萌发前进行(惊蛰前后)。台刈、重修剪、深修剪一般在春茶采收结束后进行[3]。

除了修剪时间需要种植户加以关注,修剪前后的田间管理措施也需要配套实施。一般来说在修剪前期,需要在土壤中施入一定量的有机肥与氮磷肥;修剪后直至新梢萌芽时,施入适量的催芽肥,以促进茶叶植株新梢的健康生长。结合当年修剪的程度来确定施肥量的多少,通常情况下修剪越重,所施入的肥料就会越多。茶树台刈的情况下,每亩施入有机肥2 000 kg或者饼肥300 kg,搭配氮磷钾复合肥100 kg。此外,在茶树修剪之后,由于造成植株生长受损,感染病虫害的概率也会上升,在修剪前后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

1.4 茶园土壤管理

在陇南山区对茶树进行土壤管理操作时,种植户需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在进行茶树生长发育管理时,需要每年对茶园内的土壤进行4次浅耕和1次深耕,浅耕的深度一般保持在10 cm左右。浅耕除了提升茶树根部土壤的疏松透气性,同时还可以起到除草的作用。1次深耕的深度一般在30 cm左右,同时施入底肥,以此种方式来增强土壤的肥力水平,满足茶树的营养需求。第二,茶园覆盖的工作通常是为了增强土壤中的腐殖酸含量,起到养根护根的作用。在有条件的山区茶园中,可以种植一些适宜生长的绿肥草籽,等到茶园采收结束之后,将其结合深耕翻入土壤之中,使其充作绿肥供应营养。在茶园中种植绿肥草籽,能够有效改善茶园中的土壤条件,避免山区茶园内部的水土流失[4]。

1.5 病虫害防治管理

茶树的虫害种类较多,并且危害较重,常见的有食叶类害虫(茶毛虫、茶尺蠖、茶丽纹象甲等);刺吸式害虫(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茶树的病害相对较少,常见的有炭疽病、叶斑病等。种植户在病虫害防治管理期间,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进行综合管理。

病虫害防治的措施有以下几种:

(1)植物检疫,在选择茶树幼苗时期,选择无病虫害基础的健康种苗,避免出现病虫害的入侵。

(2)农业技术防治,加强对于山区茶园的日常栽培管理技术应用。例如,选育抗病虫害的品种、科学种植、中耕除草、合理采收、修剪等农业技术的应用。

(3)运用生物防治技术。例如,利用生物天敌防治虫害,利用微生物菌群防治虫害和病害。

(4)物理技术手段防治,指使用物理设备和工具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例如,人工捕捉杀虫、黄篮板悬挂等。

(5)化学药剂防治,当出现病虫害呈现快速蔓延的趋势,难以控制时期,可以适当地采取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进行喷雾防治[5]。

1.6 茶叶采收管理

山区茶叶采收时,要结合当地的生产需求做到适时采摘开园,依照当地市场需求来制定采收标准。一般来说,当茶树的树冠表面有5%~10%的芽叶符合采收标准之后就可以开园采收了。种植户在采收茶叶时要注重采收的方式,切勿使用指甲直接掐掉茶叶尖。尽量避免在阴雨天气开展采收工作,否则容易导致病害从伤口侵入,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另外,雨天采收的茶叶质量较差。当天采收茶叶,应在当天炒制完成。在采收茶叶时期,尽量做到因地、因树制宜,掌握“以采为主,以养为辅,采养结合”的采收管理原则。

2 山区茶叶种植管理措施

2.1 树立高效管理意识

种植户在进行茶叶种植管理期间,其自身的管理意识需要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当地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关部门需要定期为茶叶种植户举办茶叶种植管理方面的培训活动,例如举办一些有关茶叶种植技术的讲座,参观优秀茶园日常管理活动等。在参观学习优秀茶叶加工种植企业时,要强调学习茶叶市场的应对能力和把控能力。有关部门在落实茶叶种植管理任务期间,需要从当地实际发展情况出发,科学规划整个区域的茶叶种植业,以带动茶叶市场的良性发展。同时,有关部门应在资金、技术、设备、销售渠道等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从而更好地为当地茶叶种植户提供帮助。

2.2 创新茶叶种植管理模式

创新茶叶种植管理模式,是指采取类似于集体生产销售的新模式,形成集体品牌效应。此模式可以结合有关部门的规划和种植户之间的协商,科学规划管理本地区的茶叶生产区域。首先,运用种植户的多年种植管理经验,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了解并学习在种植茶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而提出高效的解决方案。此外,当地茶叶种植户可以借助此模式,实现茶产业的规模化经营,打造具有本地区特色的茶产业,从而提升本地区的茶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 提高种植管理水平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消费者越来越青睐绿色食品。因此,为了确保当地茶叶的生产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理念,种植户在种植茶叶时期也应当积极学习并掌握绿色种植技术。结合以往的种植技术管理进行创新优化,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和肥料,提升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只有充分运用高效环保的种植技术,才能够促进当地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地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地为种植户提供学习绿色种植技术的机会,通过技术人员下乡田间指导、建立无公害示范茶园等方式,引导茶叶种植户认识并掌握高效栽培技术,并且了解高效栽培技术所带来的效益、未来发展的趋势等关键问题。

2.4 建立标准化种植技术

农业技术发展至今,由于种植户自身管理理念的缺失导致种植效益不佳。为了有效提升茶叶种植效益,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建立茶叶种植标准化规程。在基本的茶叶生产标准之上,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设立标准化的种植程序、茶叶生产过程技术等,为种植户提供一整套标准化种植流程。除此之外,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严重,生产力水平逐年下降。为了有效解决此问题,当地有关部门可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寻找适宜在当地使用的采茶机、炒茶机等,帮助种植户减轻农事操作的压力,从而提升茶叶生产效益。

3 结语

在茶叶的种植生产过程中,种植户应当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市场需求,加强对茶叶种植的日常管理,满足茶树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条件,从而提升茶叶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此外,在种植的过程中,还应当积极运用标准化、无公害绿色化高效栽培技术,从而确保陇南地区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吴明龙,潘方平,毛小荣.我国山区茶叶种植的有效管理[J].江西农业,2016(5):26.

[2]谢爱香,高青梅,周鞠钗.山区茶叶种植的有效管理[J].吉林农业,2015(4):108.

[3]雷琦.试论如何搞好山区茶叶种植管理[J].农技服务,2014,31(8):191.

[4]张庭周,韦丽群.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金秀县高寒山区茶叶生产中的应用探讨[J].南方农业,2016,10(30):19-20.

[5]孔繁星.论如何加强对山区茶叶种植的有效管理[J].现代农业研究,2019(1):67-68.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6.23

S571.1

A

2095-1205(2022)06-69-03

卯文兵(1977- ),男,汉族,甘肃武都人,大专,中级农艺师,研究方向为茶叶技术指导及推广。

猜你喜欢
茶树茶园山区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中国西南 茶树和中华茶文化的起源
茶园飘香
山东省茶园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下)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周宁生态茶园
山区
茶园观色
茶的箴言